APP下载

以传统文化滋养领导干部政德

2019-12-13孙越隆

政工学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大德政德私德

☉孙越隆 魏 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为政者的道德操守有着较高的要求,不少政治家、思想家都倡导为政以德。领导干部要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为政以德的丰富思想,从知古鉴今、以史资政中获得启发、得到滋养,以利于政德的树立。

一、“明大德”是魂

“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这是领导干部首先要修好的“大德”。对党忠诚、初心不改,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是领导干部必须修好的“大德”。

忠诚是古人心中的美德,有忠才有德,忠立德亦兴。历代志士仁人、英雄豪杰以自己的行动对忠做出了诠释,有苏武的“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有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们虽历经苦难,而不移忠诚之志,以忠臣之名彪炳青史。这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忠诚是领导干部内心的信仰、精神的高地、力量的源泉。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领导干部只有用理论武装锻造信仰之魂,砥砺坚强党性,站稳政治立场,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才能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把“忠”作为人生的“大德”。

二、“守公德”是根

“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

古人之所以特别强调勤政为民,就是因为为政者能否做到仁爱民众、理顺民意,关系到人心的向背、社会的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历史上勤政为民的著名循吏也层出不穷。有被称为“唐室砥柱”的狄仁杰,他具有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有为国家出力、为民请命“竭忠死义”的宋代包拯;……勤政为民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民心向背的重视。

“守公德”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基。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意识,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做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不断巩固我们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三、“严私德”是本

“严私德”就是要多积尺寸之功,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个人道德品质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从政之基,必须把“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戒贪止欲、克己奉公”的要求记于心、践于行。

“严私德”要求领导干部从小事小节上加强约束、规范自己,切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小不谨,则大事败”的古训,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在管好自己的同时,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把培养良好家风作为必修课。

古人云:“政德兴,则政权安;政德衰,则政权乱。”我们党长期以来一直高度重视政德建设,这既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也是新时代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因此,领导干部只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涵养政德,才能以巨大的道义感召力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

猜你喜欢

大德政德私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政德建设重要论述研究述评
以私德的培育促公德的成长
大德歌·冬景
上任去任 皆莫放任——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私德教育
干部政德重在落地
“公德”与“私德”
公德与私德的“先后”
积微善,成大德
吃人的今贝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