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的问题与对策

2019-12-12孙珊珊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8期
关键词:吸引力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职院校

孙珊珊

摘 要 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吸引力不足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有多种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文章提出从学校、教师等层面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吸引力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渠道,更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载体把受教育者(大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情感吸引到自己所传播的内容上来的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力,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从理论上加以研究并在实践中大胆探索。

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不足的表现

(1)课堂出勤率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学生逃课的重灾区。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在教学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也越来越大,少则七八十人,多则一两百人,部分学生抱着侥幸和“责不罚众”的心理逃课。

(2)课堂抬头率低。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普遍存在做专业作业、玩手机的情况。高职学生在校学时短,只有三年的学习时间,“三+二”学生仅有两年学习时间,专业课多,学习任务重,大部分学生利用思政课堂完成专业作业。最严重的就是玩手机,当前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手机控”、“网络原住民”,每隔几分钟查看手机已是常态,更有甚者联机打游戏,激动处失控喝彩,严重干扰课堂秩序。

(3)课堂互动参与率低。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为了活跃课堂,设计了很多师生互动环节,但学生参与率低,往往需要老师强制性点名或者以任务方式分配给各小组才能勉强进行。

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不足的原因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有待提升。传统模式下,教师是课堂信息的发布者和传递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除了自己看书,知识的获得更多的是依赖教师在课堂上的传授,学生所学知识的多少主要依赖教师水平的高低。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信息的接收上越来越趋于同步。大学生可以更迅速地获得各种信息,改变了传统的教育主体信息优势的地位。对学生而言,意味着除了教师,又出现了一个无所不知的全能教师——互联网。虽然在学校里仍然是以课堂授课的模式为主,但有了互联网之后,有些学生对于所学课程新信息的掌握甚至超过了上课的教师。这些情况的出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否则,课堂教学很可能成为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另外,很多中老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还主要是依靠“一本书、一支笔、一份教案、一张嘴”,以年纪大为理由,不愿意学习新媒体技术,满足于运用传统的单一手段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教学形势的发展需要。

(2)高职院校思政课设置的问题。高职院校的特点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讲究实用,功利色彩较本科院校浓厚。因而专业课程设置的多,公共课程设置的少,且大量的专业技能实习实训侵占了公共课程的上课时间。高职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学习思政课所需要了解的背景知识知之甚少,再加上高职院校没有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学习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就更加吃力了,尤其是《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涉及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学生们理解起来十分困难。

(3)互联网对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冲击。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普及率达59.6%。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全年新增手机网民6433万。中国网民以青少年、青年为主。截至2018年6月,10-39岁群体占总体网民的70.8%。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7.9%。20-29岁的青年大部分是在校的大学生。互联网充斥着大量娱乐性、趣味性甚至色情性浓厚的音像图文,而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尚未定型,自控力差,自律性低,极容易被吸引,在思政课堂上忙着玩网游、刷朋友圈、看视频,手指灵巧,动作娴熟,神情专注,严重地沉溺于网络,相对应地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感到“无趣, 无味,无用”,對教师的“照本宣科”感到厌倦,不想听、听不进去、听了也没用。

3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的对策

(1)在学校层面,高职院校应当对思政课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进行一个长期的规划和安排,除了提供权威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学习培训以外,还要加强对教师新媒体技术能力的培养,鼓励参加培训后的思政课教师积极参加校级、省级教学比赛,通过比赛发现不足,提升能力。另外,在财力物力上支持思政课教师建立和完善本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大胆进行教学改革。

(2)在部门合作层面,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当加强与学团部门的合作,将学团活动和思政课实践教学相结合。思政课实践教学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有积极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之所以要加强与学团部门的合作,将学团活动和思政课实践教学相结合。是因为:一方面,双方的目的具有一致性。无论是思政课实践教学还是学团活动都是为了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另一方面,双方的方式具有相似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式大致包括主题演讲、专题讨论、辩论、读书观影、参观走访、社会调查、制作相关主题微电影、组织、 参加公益活动等。这些方式也是学团活动常用的。比如十九大知识、五四青年节、匠心中国等,学团一般会举行朗诵、演讲或知识竞赛,而思政课实践教学安排的环节也大致如此。二者如果分别进行,虽然发起者不同,但在学生看来就是重复的活动参加了两次,意义不大。既然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团活动要用相似的形式完成同样的目的,二者进行有机整合不仅可以节约学校资源和学生时间,也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达到实践的效果。

(3)在教师层面:

①转变观念,更新教育理念。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正视当前网络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理性的看待这一问题。 一方面,我们应该树立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理念,主动认识和研究“读屏时代”的特点,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挑战; 另一方面, 要树立师生教与学“双主体”的教学理念,主动转变自身角色,不再做单一的传道者。

②结合学生特点,设计教学内容。新时代的大学生格外青睐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与交流方式。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网络媒介素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采用符合大学生行为习惯和心理特征的教育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提升教学吸引力。首先,要学会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以教材体系为主线,运用声、像和图文并茂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进行冲击,让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生动化,这比单纯的课堂讲授更具有亲和力。其次,要熟练使用网络语言和网络思维,学会使用火星文、神马体、字符表情等网络信息沟通的重要形式, 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话语对接。教师调整语言风格和表现形式不是一味迎合大学生,更不是脱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而是根据不同的新媒体特点设计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现形式,将现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科学转化为新媒体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内容,转化为符合新媒体特点的、大学生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信息 。再次,开展研究性教学,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性,要把社会现实问题和大学生网民在新媒体中反映出来的热点、焦点和难点话题作为解疑释惑的关键点,通过案例分析等方法指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媒体甄别意识,增强对媒介负面影响及不良诱惑的抵抗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大学生在互联网上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道德自律能力,真正将新媒体为我所用,健康地发展自己。

③借助网络平台,开辟“线上教学”环节。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辅之以少量的“实践教学”加以完成。在互联网背景下,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吸引力,必须开辟“线上教学”环节。线上教学环节是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拓展。课前,教师可以将与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料(如教学大纲、课件、视频等)上传到所选取的网络平台(如“微助教”、“超星”、“蓝墨云班课”等),供学生预习。学生在登录了这个网络平台后,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并与老师和学生进行探讨,老师及时为学生答疑,总结归纳普遍性问题,进行全面详细的阐述,在网络平台分享给全体学生。课中,教师借用网络平台组织学生完成点名、签到、讨论、点评、学生评价、测验。课后,学生在线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教师进行批改,从而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完成教学小结。另外,学生可以将实践教学的成果以照片或报告的形式上传到网络平台便于教师作出评估。教师可以根据一学期学生线上学习的情况打平时成绩,计入最终成绩。“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线上教学”构成了混合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效结合。

基金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2018年度立项课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2018YB005)。

参考文献

[1] 叶绿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提升研究[J].高教学刊,2016(05).

[2] 董杰.混合式教学视域下高校思政课考核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研究,2019.

[3] 杨志超.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现实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7.

猜你喜欢

吸引力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职院校
跟踪导练(三)4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什么是你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