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深化纪律约束促作风转变的探讨

2019-12-11李毅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9期

摘 要:现如今,大学生的纪律松散、逃课、迟到早退现象较为严重,针对这一现象,各大高校日益重视对学生的纪律教育。高校重视纪律教育能够使学生树立纪律意识、认识纪律、重视纪律并且最终做到遵守纪律,使得纪律意识深入人心并且内化为每个学生的自身修养。纪律并不仅仅是校规上所列出的冰凉的规则,它是引发高校道德教育的“导火索”。正如法国社会学家爱米尔所观察:纪律提供了一种到的符号,它使得班级这样的小社会的正常运转提供可能性。本文主要探讨关于高校深化纪律约束、促进作风转变的问题,浅析了高校的纪律教育现状,基于高校现存的纪律教育问题,提出纪律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解决办法,这对于深化高校纪律约束和促进校风转变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校纪律教育;深化纪律约束;作风转变

从各个高校的教学实践反映出,大学生对于部分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重视,从而产生高校课堂纪律松散的问题。导致现代大学生纪律松散的主要因素来自各个方面,包括学生自身的因素、教师教学因素、学校管理因素、社会因素等等[1],要强化对高校大学生的纪律约束和纪律教育,必须从深化高校思想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教育和强化高校管理制度等各方面多管齐下,共同解决问题。

一、高校学生纪律松散现象的形成原因

(一)学生自身原因

很多大学生认为高校开设的某些课程并不重要、没有意义,认为这些课程可有可无,可听可不听;一些课程理论性较强,相对枯燥乏味,不能激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的大学生认为有些课程缺乏时效性,认为就算学了这门课程对自己也没什么用;有的课程较为艰涩难懂,学生在刚开课时信心百倍,但长时间听不懂课就会失去兴趣。现代高校学生在考上大学和都会有一种:上了大学就不用再努力了的错误思想,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表现为自由散漫和好逸恶劳,认为只要修够学分,拿到毕业证就万事大吉了。所以他们宁愿在宿舍打游戏、打游戏或谈恋爱也不愿去上课,早课也常常有同学迟到、一点小事都要成为请假不去上课的理由,甚至还有同学为了不去上课,挖空脑袋编造理由不去上课,为达到自身目的欺骗老师。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原本准备认真上课的,但是他们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老师第一节课点过名以后就不再点名,于是第二节课就开溜;另一部分大学生看到有别的同学经常逃课也没有被发现,自己也想试试,所以就放松了对自身的纪律约束。

(二)教师原因

除了学生的个人问题,某些高校教师的课堂质量也存在问题。教师作为高效课堂教学的主导,其作用不能得到充分体现[2],一些教师甚至对自己的课程都不感兴趣,缺乏上课激情,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还有些高校教师教学方式枯燥,教学手段单一无味、一成不变,很难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反倒是使他们产生了厌学情绪,最终使得课程失去吸引力。某些教师对大学生考勤的管理不合格,导致课堂纪律管理松散,不计算入平时成绩,只以凭借考试成绩作为最终成绩。

(三)学校原因

高校落后的学风建设也是造成高校纪律松散的原因之一。在传统观念中,大多数家长认为作为学生就应该以学习为主,以学业为重,中小学阶段是这样,大学也应该是这样。在学风建设中,虽然学生作为建设活动的主体,但是学生一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校、辅导员、任课教师等各方面共同努力[3]。大学生入学以后没有了家长和老师的约束,非常容易染上厌学的不良习性,再加上学校在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活动中缺乏积极的倡导和正确有力的措施,在其他方面配合得也不够紧密,以致于学校的学风日减,纪律越来越差,厌学和逃课现象越来越多。

二、强化对于大学生纪律约束的有效措施

(一)根据学生特点采取措施

深入开展高效课程改革,高校教材和课程应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实施方案应该更加科学、有效、合理,高校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做到努力创新,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并加强和其他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传递和学习,主动进行技能培训,加强学科建设,注重调动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4]。还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宣传教育,让他们认识到高校设置的课程并不是无用的,校方和任课教师要共同发力,耐心地对学生进行讲解,用激情将学生召唤回课堂,让大学生认识到大学课程设置的重要性,改变自由散漫的现状,改变逃课行为。针对大学生由于贪玩、厌学而产生的纪律松散的行为,应该通过引导和鼓励的方式,辅助他们树立理想和目标,从而在全校形成良好的学风,让大学生以逃课为耻。

(二)对学生进行纪律约束

学校应加强纪律教育,注重操行管理。大学的管理者,特别是那些专职管理者,如大学辅导员这类人员。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如自制力差等特点。在潜移默化中管理和教化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提高对纪律的认识、改变自由散漫的现状,自觉遵守校规校纪[5]。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方法,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并且做到自律,让大学生有积极的心态面对大学生活和学习。高校应制定出一套符合本校现状和和符合本校学生心理状况的学校规则。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點和思想品德状况,高校要抓好道德建设教育,从低年级抓起,以严格遵守学生守则为基础,通过对大学生行为规范进行引导和教育,使得当代大学生懂得明辨是非、守纪律、知廉耻,用规矩约束自己。

(三)设立奖惩制度

强化对大学生因纪律松散而产生的逃课行为的纪律管理。通过思想教育、惩罚不良行为、表彰先进学生等手段,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校规校纪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作用。针对这些被查出经常逃课的学生,高校可以采取行政手段,甚至不惜采取剥除学籍的手段,严格处理这些“知法犯法”并且屡教不改的逃课学生,以达到加强大学生纪律约束的目的,处分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对大学生的纪律约束,增强纪律教育,教育学生诚信才是根本。

结束语:

深化校内纪律约束和促进作风转变成为当代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纪律的存在能够维护集体利益并且能够保证工作和学习的顺利展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借助规矩、纪律的约束,一部分大学生组织纪律性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弱,那么强化纪律和规矩对大学生的约束就显得尤为重要。某些大学生的价值观扭曲,缺乏学校的良性引导、缺少教师的管束,从而让学生轻视纪律、模式规矩的存在。

参考文献:

[1]刘姗姗,杨娜,李会先.新时代大学生纪律教育的有效路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2):54-57.

[2]刘益东,杜瑞军.大学纪律建设的调查研究[J]. 复旦教育论坛,2018(1):16-22.

[3]刘先春,赵洪良.纪律建设经验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8(5):5-10.

[4]王菁菁.高校大学生纪律意识教育研究[J]. 江苏高教,2017(9):92-94.

[5]吴春燕.首因效应在新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8(4):31-33.

作者简介:

李毅(1982年6月),男,土家,四川绵阳市,本科,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绵阳分院,研究实习员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