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浙江省各博物馆互动体验服务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9-12-11毛芳玲刘鸿霖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9期
关键词:文物博物馆文化

毛芳玲 刘鸿霖

一、调研背景

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也拥有着大批藏有珍贵艺术品的博物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对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十九大提出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理念。同时,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砥砺奋进 辉煌五年—党的十八大以来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新成就”的文章,展示了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的努力,让文物活起来,更好的让文化传承融入经济发展,是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的必经之路。

二、互动体验的概念

随着博物馆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博物馆教育逐渐脱离利用藏品、文字说明、辅助展品等静态展示对观众进行教育的被动模式。对于现代博物馆而言,即便是以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支撑的动态展示也不能完全满足博物馆教育的需求。展览围绕主题运用各种多媒体技术手段设计的教学情境,鼓励观众动手动脑参与展先将观众被动的参观过程变成了一个在体验参与中探索、欣赏、发现和思考的双向传播学习模式。

(一)体验

所谓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博物馆学家约翰佛克(John Falk)将参观行为全过程定义为博物馆体验(Museum Experience),他指出博物馆体验并非单向的,而是个人条件、社会条件、环境条件共同构成的互动的体验模式(lntemcrive Experience Mode)。换言之,观众的博物馆体验不仅仅是观众与展览互动后的结果,也是观众个人与社会条件、博物馆环境条件共同建构的成果。当观众步入博物馆开始选择性地参观展览,互相讨论问题,尝试对他们所看到的东西予以个人化理解并赋予其意义时,观众选择参观的展品就会被加入到己的博物馆体验中。博物馆体验展示通过3D、4D环幕影院、模拟场景、数字沙盘和虚拟世界等体验方式刺激观众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创造一个能调动观众新奇感与兴奋感的环境条件,帮助观众尤其是首次参观博物馆的观众将展览讯息群组化,有效提升观众对展览的理解力,同时还能鼓励观众团体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二)互动

目前各博物馆常见的互动形式主要有博物馆教育部门主办的各类艺术作、文化实践活动以及以多媒体科技为核心的各类人机互动游戏等。博物馆展览的互动性不仅仅来自于围绕展品设计的各种形式的开放式互动展示,也来自于启发观众想象力的陈列文本,成功的互动展览给观众带来的不是“眼球运动”,也不仅仅是娱乐性质的“肢体运动”而是“心脑运动”。互动展览不要求观众记住展品的年代、质地或者涵义,鼓励观众在动手参与的同时让大脑也活动起来,使他们在参观过程中兴味盎然,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三、省内博物馆互动体验发展现状

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了“两个高水平”“六个浙江”“四个强省”的重要部署,其中,“文化浙江”作為“六个浙江”之一,为浙江省文化建设赋予了新使命、指明了新方向。而博物馆行业是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责无旁贷地肩负着实现文化遗产公益性价值的重任,但由于主观意识的影响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博物馆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日益显现。要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需要用创新思维去看待,从全球化的视角去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

浙江博物馆数量众多,相关的配套产业发展却后劲不足。大多数博物馆的展出有着过于学术化,缺乏互动性的短处,且仅限于进行传统展览,并不注重交流互动区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民众与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同时研究民间传统策展企业与博物馆合作的几个案例后,可以发现此类企业的经营活动的思路传统、配套技术滞后、缺乏针对性与创新性,策划的展会往往观感单一且仅局限于视觉等问题都降低了博物馆的可观赏性与人流量。根据我们对博物馆馆众进行的调查结果:认为展览过于枯燥的人群高达54.16%,认为交流活动区的设计有待提升的占72.34%。各博物馆普遍存在互动体验发展欠缺的问题。

四、博物馆发展趋势

(一)功能演进,角色转换,融入当代生活

博物馆最早的功能是王权对胜利的陈列,直到文艺复兴之后,才逐步成为对公众开放的非营利常设机构,此后由政府、基金会和个人进行支持,开始谋求扩大在公众当中的影响力。随着博物馆自身的演进和公众需求的改变,早期以收藏为核心的“神庙”功能逐步淡化,让位于吸引公众参与、学习和讨论的“公共论坛”功能,同时周边文创、智慧服务等功能建成产业,更进一步融入日常生活。

目前,中国博物馆正在经历着“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观念转变,博物馆做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属性不断强化,工作重点不再是博物馆的可及性,而是调整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满足公众教育和文化消费方面的需求。为此,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转换角色,放下身段,以服务者的姿态,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博物馆在未来社会城市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博物馆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文化势力。

(二)技术驱动,创新变革,构筑新型平台

近年来,作为传承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创造性表达的风向标,博物馆以增强观众体验为导向,实现了运营模式与移动应用、社交网络的紧密结合,形成了以博物馆业务需求为核心,用创新科技手段整合线上线下活动的新型博物馆生长模式。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谈“十三五”文物科技工作时指出,当前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面临一些亟待突破的瓶颈问题:

一是对于文物的价值认知能力有限,难以全面、系统挖掘和深刻阐释文物的多元价值,难以讲好“中国故事”;二是对于文物保护的能力有限,在濒危文物的抢救性保护和更大范围的文物预防性保护方面,都有大量难题尚未突破,需求复杂而巨大,技术手段却十分有限、单一;三是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急需通过创新管理理念和技术,突破装备革新,来提高文物保护利用的质量与效果。

从长远看,文物博物馆事业不仅在维系国家记忆、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文化自信和扩大国家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也将在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和空间,急需通过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的“双轮驱动”,来优化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文物工作的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文物工作的影响力。

观众是博物馆展陈对象的主体。 娱乐经济和休闲文化的出现使得博物馆的主 要职能完全由收藏转移到教育上来,观众期盼在博物馆得到信息更希望得到娱乐。同时公众考古学提出考古学知识大众化理念,作为考古学成果展示平台的博物馆,必须为考古资料的展示与复原提供了新的展示手段和方法,让观众成为博 物馆陈列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随着互联网为代表传媒高科技的发展,网络数字 化博物馆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的成熟,促成各种互动展示手段日趋多样。这一阶段的展示是立体多维的、互动的。他们的需求直接关系到博物馆建设的趋势。

猜你喜欢

文物博物馆文化
文物的栖息之地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博物馆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谁远谁近?
露天博物馆
文物掉包案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