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系自我与重要他人在情侣关系中的分析

2019-12-11于巧芳

青年时代 2019年28期
关键词:情侣

于巧芳

摘 要:“自我”这一概念受到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以及哲学等学科领域学者的欢迎,批量研究呈现在公众面前。另外,从后现代心理学视角看“自我”,它认为应该从社会建构主义出发,将自我视为语言的创造物,将其理解为关系性的、多元的、变化的。在此,不得不引出重要他人这一概念,因其与关系自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以阐述关系自我与重要他人的核心观点,将其应用于情侣关系的解读中,以此将理论与现实问题相结合,从客体关系视角探究其渊源。

关键词:关系自我;重要他人;客体关系;情侣

一、关系自我

(一)关系自我的概念

Andersen等人指出,“自我”是个相当庞大且复杂的概念,它就像人们的记忆一样,是无法被一次性全部提取的。那个每时每刻指导着人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是一个个不连贯、不一致的关系自我,而不是一个人们想象中那样完整、统一的自我[1][2]。而在现代主流心理学中,自我被认为是个体的核心,以一种实体存在,是唯一的、统一的,具有连续性。后现代心理学驳斥了这一观点,认为自我是关系的产物,是语言的创造物,具有多元性、变化性和关系性,正如Gergen把自我(self)看作是“我们自身具有的应对多种关系的能力”[3]。

由此,关系自我被当作是集合体,即面对不同的人或者应对不同的事情时,会表现出不一致的特征。这正反映了在一段关系中,别人对自我产生的影响,进而在其他类似情境或者类似他人的关系中,自我受累积经验的影响会被激活。因此,一段关系在潜意识层面的主要影响下建立,与不同的他人形成一种无意识的连接。不同的人对自我产生的影响不同,进而形成不同性质的关系自我。

关系自我在不同情境下会被唤起。唤起人们不同关系的关系自我的,可能是情境线索(contextual cues),如熟悉的氛围、环境等;还可能是人际线索(interpersonal cues),如对面的人的样子、说话的语气、身上的味道、手上的小动作等让你产生了似曾相识的感觉,想到了你认识的某一个重要的人。在这样的时刻,人们特定的关系自我就被激活了。

(二)关系自我“唤起”的相关研究

自我的产生依赖于话语环境中同他人的相互关系,自我是关系自我,这种自我的关系对理解自身、解决自身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4]。学者指出,在人们的關系自我中,总有一个或是少数几个是尤为深刻的。他们更加容易、也更加频繁地被唤起的,甚至即使是在没有任何“线索”的情况下。那一个或是几个最深刻的关系自我,处于一种被形容为“时刻待机”的状态[5][6]。不同的关系的自我被唤起的难易程度和频率视情况而定。另外,Gaertner L等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探讨了个人自我、关系自我与集体自我在等级制度中的相对位置,得出个体自我在顶端,随之关系自我,最后集体自我的三层结构动机层次,进而说明人类自我的一种基本模式[7]。

二、重要他人

(一)重要他人的概念

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表示,自人们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开始与他人建立联系,便注定不会在这个世界上独处。从呱呱坠地,与母亲建立情感连接,形成不同类型的依恋模式,这对婴儿之后的成长和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通俗来说,对自我产生影响的其他客体都可以被称为“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那么,针对婴儿来说,接触的母亲便是自己第一个重要他人。母婴关系是婴儿成长和发育的背景环境,最初的关系会对人格结构发挥持续的影响[8]。

如此,在人的整个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特点的人,都会对自己产生一定的影响,如经常提到的启蒙老师、最要好的朋友、曾经的恋人等。尽管关系自我被激活的程度不同,但其在无意识影响下会越走越远。当再次面对类似重要他人的时候,与重要他人相联系的一系列特征便随之而来,即关系自我被激活。

(二)重要他人的相关研究

重要他人应用在IF-THEN人格模型中,表示如果你和一个与重要的人相似的人在一起,那么你就会在这个人面前表现出在重要的人表现的特征[9]。当然,将其作为关系中非常重要的变量,必有它的价值。例如,从人际关系的视角,探讨社交恐惧症,研究与重要他人和陌生人之间的人际互动的差异,从而探讨认知—行为的过程和自我相关信息的关系本质[10]。并且在心理咨询中,移情也与重要他人有着紧密的关系,阐释了来访者过去的经历(遇到的重要他人)对自己认识、了解咨询师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11]。

三、关系自我与重要他人在情侣关系中的解读

(一)自我与客体关系

在这里有必要区分一下自我与自体这两个概念。自体指的是个人在生活中所形成的总体人格,包括原始的自我概念、内在客体、通过情感绑在一起的客体和自我的某些部分[8],而自我则是指平时感知到的那个稳定的“我”,人们所认同的那部分的关系自我,但它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不然,自我因不同的重要他人的关系中所呈现不一样的自我,岂不是在生活中自我始终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大部分人又怎么会处于一种一致、明确、稳定的状态中呢?

客体指人格中内在的各个部分所组成的系统,它们在自体内相互联系,分为内在客体和外在客体。外在客体是指关系中的重要他人,即本文中所探讨的重点,而内在客体指的是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是形成于对早年生活中重要照顾者的体验,是自体中的一部分。

(二)关系自我与“他/她”

关系自我在主体与重要他人的互动中形成,主体会有意无意地调整自己的样子,同时看到这个重要他人眼中自己的样子,慢慢将其整合和内化为关系自我。正如上文所说,关系自我唤起的程度和频率是不同的,主要取决于重要他人对主体的影响。那么,主体想要塑造一个什么样的自己,便取决于主体要与什么样的外在客体建立联结,使外在客体变成重要他人,并允许其在人格中发挥一定程度的作用。

关于他、她,主体不可能不去接触,因其在一个无可逃避的关系社会中。主体通过选择关系来塑造自己,而选择什么样的关系,是由主体来决定的。在这种关系中,重要他人起着至关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情侣关系解读

首先,提出几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为什么情侣(交往3个月以上)分手之后,会选择再找类似于前任的另外一个ta?假如一个男孩子喜欢一个女孩子,会做一些女孩子喜欢的事情呢?如果情侣分手后再复合,分手的几率相对更大一些呢?

循着这一思路,结合本文的主题,将其中隐含的内容加以阐述。作为那个ta,成为关系自我中的重要他人之后,就塑造了一种特殊的关系与自我。若因某些不愉快分手之后,再遇到类似ta的他人,那么关系自我便会激活,一些愉快的记忆会浮现出来,便倾向于寻找ta的影子,而此时自我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得到类ta的认可,一段新的关系便就此塑造。再之,为塑造维持一段关系,主体便会先塑造自己,这个形象建立在对方喜欢的基础上,因此男孩子会选择走进女孩子的生活,去了解认识她,做她喜欢做的事情,做她喜欢的人的那种类型。最后,复合的情侣虽然拥有在一起的些许快乐,但与此同时也拥有些许痛苦的记忆,而这些记忆都会被随时唤醒,进而影响两人之间的关系。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轨迹便会像以前一样发展,分手就成为了可能。当然,这没有绝对,因为主体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自我也会发生变化,会反省自身,塑造更好的自己。

四、应用与拓展

(一)人际关系的映射

客体是人格的一部分。根据客体关系理论来说,婴儿天生具有自己潜在的人格,并已准备好与其将在环境中找到的外在客体发生关系。客体关系理论,通俗来说,与人际关系理论相通,只是碍于历史的发展与理论强调的技术部分,一直保留着客体关系理论这一术语。

拓展来说,关系在东方文化中已经成为普遍的一词。无论受文化的影响,还是时代的趋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终究是复杂多变。母婴关系、情侣关系、朋友关系、血缘关系、亲戚关系、师生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等,无不藏匿着关系自我的身影,而与此同时,重要他人也正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

(二)建立关系纽带的建议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知识用于实践之中是研究的价值。在此,笔者提出几点建立融洽关系的建议。第一,要有诚心。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诚实作为主要关注的特质之一,可见其重要程度。另外,如若人际关系中出现什么问题,诚心在,关系自我会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塑造自我,保持稳定、平和的关系。第二,要消除沟通障碍。良好的沟通是一切的开始,也是障碍消除最有效的方法。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后现代心理学认为自我是主题与他人的关系中通过语言建构而成的,而沟通最有效的工具也是语言。第三,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随着相互关系的深入和发展,自我表露的主客体会越来越多地向对方展现自我,直到一个适当的水平为止。另外,一个人的表露会引发对方的自我表露[12]。第四,要懂得对一段关系付出努力与回报。根据吸引的回报理论(reward theory of attraction),一方得到的回报大于付出时,更愿意继续维持关系[13]。

参考文献:

[1]Niedenthal P M,Beike D R.Interrelated and isolated self-concepts[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an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Inc.1997,1(2):106-128.

[2]Mischel W,Shoda Y.Acognitive-affective system theory of personality:reconceptualizing situations,dispositions,dynamics,and invariance in personality structure.[J].Psychological review,1995,102(2):246-268.

[3]Gergen K J.The saturated self: Dilemmas of identity in contemporary life[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2003,180(4):147-159.

[4]姜飞月,王艳萍.从实体自我到关系自我:后现代心理学视野下的自我观[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80-84.

[5]Bargh J A.The cognitive monster:The case against the controllability of automatic stereotype effects[J].1999:361-382.

[6]Higgins E T,King G A,Mavin G H.Individual construct accessibility and subjective impressions and recall[J].Journal of Personality&Social Psychology,1982,43(1):35-47.

[7]Gaertner L,Sedikides C,Luke M.A motivational hierarchy within:Primacy of the individual self,relational self,or collective self?[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12,48(5):997-1013.

[8]吉爾·萨夫,大卫·萨夫.客体关系入门[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9.

[9]Andersen S M,Thorpe J S.An IF-THEN theory of personality:Significant others and the relational self[J].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2009,43(2):163-170.

[10]Alden L E,Taylor C T.Interpersonal processes in social phobia[J].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004,24(7):857-882.

[11]Andersen S M,Przybylinski E.Experiments on Transference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J].Psychotherapy,2012,49(3):370-383.

[12]Miller L C,Kenny D A.Reciprocity of self-disclosure at the individual and dyadic levels:A social relations analysi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1986,50(4):319-713.

[13]Kelley H H.Attribution theory in social psychology[C].1967.

猜你喜欢

情侣
谈钱不伤感情:情侣谈钱攻略
一生一世 情侣对戒
“2.14抢先购”万款情侣对戒博览会盛大开幕
谈钱不伤感情:情侣谈钱攻略
情侣风格街拍
情侣搭档靠谱吗
都市情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