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拆迁冲突文献综述

2019-12-11刘建香

青年时代 2019年28期
关键词:文献综述动因

刘建香

摘 要:本文主要从拆迁冲突表现、拆迁冲突动因、降低拆迁冲突对策等方面阐述近年来学界对拆迁冲突的研究成果,阐述补偿需求、“风险逻辑”的角度及博弈对象模型等多种研究方式下拆迁冲突表现形式,采用定性方法研究与定量方法研究拆迁冲突动因,从政府、拆迁户等角度研究拆迁冲突对策,并指出需要从伦理学角度深入研究正义拆迁的方向。

关键词:拆迁冲突;动因;文献综述

我国目前存在大量与土地征收、城市拆迁相关的社会问题,学者们从对征拆迁冲突的表现拆迁、冲突动因研究、对策研究等方面对征地拆迁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成果如下。

一、拆迁冲突的表现

邹海霞等(2018)认为拆迁冲突的表现是补偿需求得不到满足、地方政府暴力拆迁、抗争手段无序化。马光选(2015)从“风险逻辑”的角度发现征地拆迁存在“势不可挡”“势不两立”“势均力敌”“因势利导”类型,出现了“冲突息止”“冲突生发”“冲突激化”“冲突化解”态势。习蓉晖(2015)构建以拆迁户与政府为博弈对象的以拆迁户鹰鸽博弈模型,认为拆迁户采取斗争策略,而政府采取合作策略时趋于稳定,或者如果政府采取斗争策略,而拆迁户采取合作策略时也会趋于稳定。朱力等(2014)认为拆迁矛盾的发展趋势为拆迁矛盾将因补偿政策标准的变化而加深,拆迁矛盾将呈现地区差异性,拆迁矛盾对抗烈度将减弱,拆迁矛盾的集体参与度将逐步增强,拆迁矛盾将进一步衍生出新型矛盾。

二、拆迁冲突动因研究

关于征地拆迁冲突原因的解释,主要为维权范式、博利范式和制度范式(贺雪峰,2018),采用的方法包括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等。

采用定性方法研究拆迁冲突动因主要包括:海霞等(2018)认为产生拆迁冲突的原因主要有政府角色的错位和缺位、征地拆迁机制的不完善、公民话语权的薄弱等。张健(2017)从利益自我实现要求视角,认为存在拆迁农民缺乏规则意识方面的原因,利益考量的精致化与利益比较的自我功利化分别拆迁农民缺乏规则意识的动因与起因。邵明伟(2015)建立以拆迁户和开发商为博弈对象的非对称鹰鸽博弈模型,分析了均衡条件与双方策略,并从心理禀赋效应角进行了深层次解释,揭示问题实质在于博弈双方地位不对等决定的补偿“市场价格”不能反映村民心理禀赋效应。蒋俊杰(2015)以S市Y港重大工程征地冲突为例,认为区域间的公共政策差异是诱发社会冲突的重要因素,重大工程项目征地拆迁中跨部门边界合作的障碍加剧了社会冲突,跨层级的信息共享和政策平衡机制缺失引发了社会冲突,政府、市场与社会间的跨界合作缺位造成社会冲突难以有效治理。郭亮等(2015)认为征收者与被征收者在房屋定价的同质化与补偿诉求的差异化、房屋定价的群体性压力和补偿诉求的个体化两方面存在矛盾。彭小兵(2011)从文化价值视域研究得出,城市拆迁缺乏从政治、经济和社会层面对民生的文化价值伦理的关注,城市拆迁冲突的制度化治理存在文化价值障碍。

采用定量方法研究拆迁冲突动因主要包括:祝锦霞等(2019)构建包括经济驱动、政策驱动、环境驱动和文化驱动4个一级指标及19个二级指标的征收拆迁冲突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以环杭州湾地区为例,研究拆迁冲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征收拆迁点距离绿地公园的距离和年GDP变化率影响显著,前者呈负相关,后者呈正相关,影响因子表现出较大的空间异质性。堵琴囡(2012)从文化冲突角度出发,构建拆迁满意度问卷,并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出利益分配、拆迁人的行为表现和拆迁承诺践行情况是拆迁满意度的关键因素。贾广惠(2011)认为传媒“冲突”框架下的拆迁太多地集中人伦关切,这虽是以人为本,而环境破坏与资源浪费却被忽视。杨青等(2011)基于序数效用论探究了拆迁冲突频发的原因在于拆迁补偿不足,被拆迁人效用的降低。

三、对策研究

(一)政府视角

祝锦霞等(2019)认为地方政府应从“紧凑城市”发展视角出发,优化配置征收拆迁区域;应考虑被拆迁户需求与环境正义,公平配置公共绿地资源,实行拆迁生态补偿政策。邹海霞等(2018)认为地方政府应提高服务意识,加强拆迁征地监管,规范拆迁程序,构建政府回应机制与合理补偿机制。

连宏萍等(2018)从制度适应理论视角,认为应制定公正合理的制度文本,深刻理解和适应现实环境,适当地站在村民的角度,刚柔并济,推进制度有效实施。段铸等(2016)认为应完善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利,公开透明土地征收、补偿程序,维护失地农民的知情权,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强农民再就业的培训体系,降低今后的生存成本。邵明伟(2015)认为应从体制上继续推进政府职能和角色转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正视并深入研究涉及拆迁补偿中心理禀赋效应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建立适当机制培育类村集体组织及其适应市场化发展的能力,以充分维护村民利益。马光选(2015)认为冲突治理机制由“强势治理”向“协商治理”的转变,征地拆迁过程中应废止强势治理的理念与手段,积极将协商治理理念落到实处。习蓉晖(2015)认为应向拆迁户提供规范合理的拆迁补偿标准,为拆迁户提供廉租房满足住房需求以减少冲突,为拆迁户提供廉租房满足住房需求以减少冲突。蒋俊杰(2015)认为应建立跨区域的协调与合作机制,提供跨部门的联合服务,实行跨层级政府信息共享,探索跨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合作治理。

(二)拆迁户视角

张健(2017)认为应培养拆迁农民的公民意识,在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还应遵守规则,不滥用权利,要有责任意识。郭亮等(2015)认为建构合理、有效的利益表达和利益平衡机制是当下中国房屋征收实践中面临的更为紧迫任务。朱力等(2014)认为应保障拆迁政策法规的刚性、统一性和可持续性,提高拆迁主体的违法违规成本,消除不当利益博弈,建立多元化的利益分配和参与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利益分配和参与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利益分配和参与机制。彭小兵(2011)認为拆迁冲突情境介入者(拆迁人、被拆迁人和地方公共权力部门)的文化价值更新和社会的文化价值重建对于拆迁冲突的公共治理至关重要,应加强文化价值内化。杨青等(2011)认为应通过立法来加强对拆迁人的管制,加大对暴力拆迁的惩罚力度,规范房屋评估制度,积极构建拆迁双方有效的沟通平台,保证被拆迁方对拆迁方式的选择权等。

四、结语

拆迁问题已受到学界普遍关注,学者们从不同的专业视角,运用不同的方法探讨这个社会问题,这些学科研究成果为拆迁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然而,拆迁问题从伦理学角度研究的较少,从某种意义上讲,论述的也还不够深入和全面,特别是在伦理规则方面不够全面,不够详细,尤其是对正义拆迁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无可操作性。如何从伦理视角对拆迁进行系统关注,使拆迁既符合法律法规精神和社会公平正义,又符合人文关怀伦理精神,倡导理性、文明、和谐拆迁,为推动城市规划和公益事业良性发展提供可实施理论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祝锦霞,黄鑫,方妍,鲍海君.环境正义诱导高补偿下征收拆迁冲突空间分异的驱动机制及政策分析:以环杭州湾地区为例[J].上海国土资源,2019,40(1):29-34.

[2]邹海霞,李瑞.乡村社会冲突治理困境分析:以桂西北X村G项目征地拆迁矛盾化解为例[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6):40-45.

[3]贺雪峰.如何理解征地冲突:兼论《土地管理法》的修改[J].思想战线,2018,44(3):111-117.

[4]连宏萍,张媛,曾元.制度适应理论视角下征地冲突及其化解:以北京新机场征地拆迁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7(12):117-122.

[5]张健.利益考量、规则意识与拆迁冲突的治理[J].领导科学,2017(29):53-55.

[6]段铸,赵苒琳.农村征地拆迁中的矛盾冲突及化解对策研究:基于B市N区征地拆迁调查数据[J].农业经济,2016(2):26-28.

[7]邵明伟.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拆迁补偿:冲突及其改进:基于商业征用拆迁心理禀赋效应的博弈方法框架[J].经济体制改革,2015(6):5-11.

[8]马光选.征地拆迁冲突演化机理与治理机制的风险政治学考察[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6):96-102.

[9]习蓉晖.城市改造利益冲突化解与补偿机制设定[J].统计与决策,2015(15):50-53.

[10]蒋俊杰.跨界治理视角下社会冲突的形成机理与对策研究[J].政治学研究,2015(3):80-90.

[11]郭亮,王丽惠.房屋征收中的定价困境与冲突[J].中国行政管理,2015(1):21-26.

[12]朱力,李琼英.现阶段我国城市拆迁矛盾的特征、趋势及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14,28(12):134-139.

[13]鲍海君,叶群英,徐诗梦.集体土地上征收拆迁冲突及其治理:一个跨学科文献述评[J].中国土地科学,2014,28(9):82-88.

[14]堵琴囡.利益分配、拆迁行为、承诺践行和拆迁冲突:基于城市拆迁满意度的调查[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2(3):38-43.

[15]刘德海,尹丽娟.基于情景分析的城市拆迁突发事件博弈均衡演化模型[J].管理评论,2012,24(5):154-159.

[16]彭小兵.城市拆遷冲突公共治理的文化价值视域[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3):30-38.

猜你喜欢

文献综述动因
清、民国木薯在广东的引种推广及其动因初探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人力资源流动的动因与对策探讨
“很X单很Y双”的构式义及认知动因
城市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疑问词“怎么”句法功能的演变及其动因
舟山六横话中“官”语法化的修辞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