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数据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影响

2019-12-11魏伟楼逸伦

青年时代 2019年28期
关键词:针对性预测政治

魏伟 楼逸伦

摘 要:大数据带来了人们工作生活与思维理念的深刻变革,其运用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成为必然趋势。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敏锐洞察大数据技术给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提升带来的巨大机遇,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它带来的风险和挑战。理性对待大数据技术这把“双刃剑”,使之成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有力武器。

关键字: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

针对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亟待改善和解决的课题之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就必须从摸准学生的思想底数、找准问题根源、定准教育方案、用对方法手段等几个方面下功夫。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数据收集实时客观化、计算分析高效化和预测结果精准化,为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研判思想变化趋势、辅助教育决策等方面提供可行且高效的途径,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数据技术给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提高带来的机遇

大数据技术不仅革新了技术,更深刻变革了人们的思维,改变了管理模式。大数据通过实时采集数据,整合和开放资源,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和重复利用,不断挖掘出数据的潜在价值,实现对现状的客观描述、态势的快速分析和对未来的精准预测,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提升带来巨大机遇。

一是使全面感知思想状况更加及时。在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问题上,及时摸清思想底数是前提。大数据技术能够及时、快速地获取学生的各种数据,并且在数据处理中能够在实时变化的数据流中第一时间准确抓住关键数据,获取学生的思想信息和价值取向。可穿戴智能设备可以实时传输学生在学习、生活等行为痕迹,网络日志可以提供受教育者的浏览记录、聊天、游戏和短信消息等各种网络痕迹,经过大数据的实时处理,就能从中准确抓取到描述学生思想、心理、认知的真实信息。这些实时的、无意识的、脱离了行政手段干预的动态感知,能够很大程度避免教育双方的“偏见”性和时间的滞后性。

二是使预测学生思想成为可能。预测是大数据技术的核心价值,其最显著的优势体现在大数据技术能将预测问题转化为相对简单的描述性问题,最珍贵的价值在于能够辅助数据需求方精准决策,使下阶段的方略制定更具有针对性。大数据技术通过对学生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预测计算,能够准确抓住导致其思想变化的关键事件,描述学生思想变化的“拐点”,正确预判他们思想变化的发展趋势,帮助教育者随时掌握教育的主动权,提前做出决策部署,优化方案预案,做到未雨绸缪。

三是使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可行。大数据的核心理念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即实现服务与客户需求的精准匹配,提供“私人订制”型数据服务。简而言之,就是教育内容必须紧贴学生需求,教育形式必须契合学生喜好,方法手段必须匹配学生特征。大数据的数据服务“私人订制”理念为实现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实例参考。通过大数据技术客观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精神需求、行为和认知习惯等,帮助教育者“量体裁衣”,为学生量身定制教育方案、匹配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手段,投学生所好,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私人定制”。

二、大数据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提升带来挑战

一是海量数据容易冲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主导性,内容上着眼于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价值引导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大数据时代网络空间将成为教育的主阵地,海量数据充斥其中,使得学生获取数据更加容易。然而数据来源纷繁复杂、良莠不齐,其中夹杂着各种极易腐蚀和冲击院校主流思想的价值观念。只要学生在互联网上点击阅读类似的帖子,大数据就会将此定性为该学生的信息需求,对类似的消息进行反复推送,极易混淆学生的视听和价值选择,削弱教育内容的亲和力。

二是数据甄别难容易降低教育对象的针对性。教育对象的针对性,就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把握住受教育者的本身的特点规律。具体来说,是研究分析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认知水平、价值取向、接受习惯等,有针对性地采取与受教育者各种特性相适应的教育,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大数据时代以數据为王、流量为尊,数据将成为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随着学生数据意识的不断增强,不可避免会对涉己数据产生安全隐忧,自保意识可能会促使学生有意制造虚假数据来应对数据采集;也有的学生为了增加自己的流量,通过各种夸张、演绎等网络行为来吸引关注量,从而产生大量不真实,甚至是与自身实情相悖的数据。因而,各种刻意掩饰、虚假的数据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虽然大数据具有数据清洗和过滤的功能,但只会对无效数据进行清洗、过滤,不会去伪存真、辨别真假。

三是预测偏差可能误导教育导向的针对性。研判思想变化和需求变化趋势,即实现对学生的思想预测,是教育导向针对性的主要参考指标。大数据技术的预测功能使得对学生的思想预测变成现实成为可能。但是人们应该看到,一方面大数据分析预测本身存在一定的误差率,它的预测结果也就有概率存在偏差。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购物APP的浏览记录来预测学生的消费倾向,而学生的浏览记录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其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吻合度就会存在一定概率上的偏差;另一方面,真假难辨的数据干扰大数据的分析预测,导致预测结果的可靠性难以保证。例如,大数据检测到某学生在淘宝网上有相当的运动鞋链接浏览记录,就有可能预测出他对运动鞋具有强烈的购买欲望,这些记录可能是学生故意为之以掩盖其真实购买意图。因此,大数据的预测结果虽然基于客观的数据,但是人为的数据干扰影响大数据的预测结果是完全可能的,若是完全遵循大数据技术的预测结果来确定教育导向,而不经过理性验证,就有可能导致教育导向的偏向甚至是失误。

三、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大数据技术这把“双刃剑”,对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来说,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学校应该以主动的姿态,科学利用大数据技术,使之成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有效手段。

一是要认清大数据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主从关系。任何革命性技术的运用,都会经历一段长期的舆论拉锯,大数据技术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當大数据技术与针对性问题放在一起时,就会出现两种声音:一是“唯技术论”,既然大数据能够完美解决针对性问题,那么可以将所有的制约因素完全交给大数据来解决;另一种“去技术论”,认为大数据可能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决定因素,甚至完全取代人在其中的作用,为避免损失,应该摒弃。大数据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对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不可能置身于外。高校既不能把大数据“拒之门外”,同时也不能让大数据“反客为主”。教师必须认识到,大数据运用于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问题,是作为一种外来技术、思想和模式嵌入进来的,对针对性的提升具有学习、借鉴和增效的作用。尽管大数据技术在某些方面体现出了惊人的效率和潜力,但并没有改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核心要素和基本问题,大数据技术是作为一种更好、更优的服务手段,是处于“服务者”的地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是“主干”,大数据技术是“枝叶”,“主干”依靠“枝叶”吸收的阳光发育,“枝叶”也依赖“主干”提供养分生长。

二是要找准大数据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契合点。两个不同事物能够共生共存,根源在于二者能够相互契合、相互需要。大数据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也是如此,只有找到二者的契合点,使两者有效融合,才能避免大数据技术在运用于增强针对性问题上沦为“标签化”。首先,大数据时代,学生的一切行为可以产生数据,他们的网络活动也会留下痕迹,也就意味着学生随时随地不可避免地成为数据、制造数据。这些数据经过采集、整理、处理后,就可以成为揭示人的思想、行为规律和需求的数据源。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就是要解决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问题、满足学生精神需求的实践活动,两者在这一层面有着精准的价值对接。其次,大数据具有对学生进行个体分析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个性定制和整体分析提供了捷径,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要求不谋而合。

三是要把准大数据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融合尺度。大数据技术带来的变革是全方位、最深刻的,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来说是提速和增效,但不是颠覆和取代。这是大数据时代人们对技术运用与解决教育针对性问题的基本立场。因此,高校要在大数据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问题上处理好“变”与“不变”之间的尺度。所谓的“变”,就是大数据技术给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提升带来了思维理念、方法途径上的重大变革。在思维理念上,从定性定向分析,转向基于客观数据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定向分析相结合;方法途径上,大数据的实时信息采集、全面客观描绘现状、精准预测未来等,使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提升的方法手段得到极大丰富和变革。所谓“不变”,就是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基本要素、基本原则不能变,即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导向的针对性不能动摇,坚持以人为本、紧跟强国兴邦的政治方向、紧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等基本原则不能变向。必须坚持好“变”与“不变”之间的界限和尺度,使大数据技术真正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之成为增强教育针对性的“神兵利器”。

参考文献:

[1]邱仁富.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6):16-18.

[2][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3]王珊.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针对性预测政治
无可预测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