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多元化作业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19-12-11江苏淮安市淮阴实验小学刘立伟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29期
关键词:多元化题目作业

江苏淮安市淮阴实验小学 刘立伟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内知识的拓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在要下课时草草布置作业,有很大的随意性,形式单一、枯燥无味,甚至有些作业与当堂所学内容缺乏关联。有的教师布置的作业则总是第一课时抄写词语,第二课时做书后习题或抄写重要段落,作业内容基本上是教科书的单调翻版和再现。这样的作业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负面影响很大。这种枯燥单调的作业,使学生兴味索然,导致有的互相抄袭,马虎对待,甚至不做作业,完全谈不上创新性、趣味性和针对性。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应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么,怎样把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到语文作业上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实施多元化作业。

一、作业设计主体多元化

作业设计通常以教师为主,有时教师让学生做书后练习,或者把书后练习加以增删,有时教师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练习。作业设计的主体实际上有两个,即文本和教师,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况。实施作业设计多元化的关键,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自我教育能力和独创精神。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应当成为语文作业设计变革的核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自主确定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当然学生设计作业的积极性和恰当性,需要教师去开发、去引导。

笔者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爱之链》这篇课文时,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然后开展“好题擂台赛”活动。选出符合课文内容、题型新颖且有创意的题目,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经过筛选之后,以下题目被选中:

(1)《爱之链》中的“链”本意是什么,在文中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

(2)文中为什么以《爱之链》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3)现实生活中,真情无处不在,你见过这种真情互助吗?动动手,把故事写下来吧。

三个题目公示以后,在后面加上了命题人姓名,满足了学生们的成就感,他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全班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题目,认真思考完成。这三个题目都紧密联系课文,建立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大多数都易于操作,可以轻松完成。第一题属于基础性的,适合大部分学生,选择这一题的加两颗星。第二题必须要进一步钻研教材,用心感悟,较第一题有一定的难度,选择这一题加三颗星。第三题设计得非常好,让学生联系生活,寻找生活中的闪光点。材料选择较容易,要想很好地表达出来,有一定难度,选择这题加五颗星。学生作业的自主设计,比较切合学生自己的实际,可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加重要的是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作业设计的过程成为再学习、再思考、再提高的过程。

学生成为作业设计主体,并非每次作业都完全由学生设计,更多时候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和吸纳学生设计中有价值的信息,使每次作业既符合课标要求,又切合学生实际,真正实现编者、教师和学生三元主体有机融合的价值。

二、作业形式多元化

传统的语文作业形式单一,往往只注重于笔练,单调、乏味,学生缺乏兴趣,只是忙于应付教师。为了激发学生作业练习的兴趣,使听说读写能力全方位得到提高,作业形式必须多元化。

1.添加听的练习

听的过程是赏析、思考的过程,也是训练专注力的过程。听力提高了,学生就能够更好地听教师讲解,听同伴回答,听别人朗读,促进自己的判断、思考、分析,提高学习效率。听力训练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课后作业也要有所体现。比如,录下自己朗读的课文片段,反复听,找出优缺点;听教师提供的与课文相关的音乐或故事,记下自己的感受。这方面的练习需进一步探索,寻求更多更有效的方法。

2.增设说的练习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重要任务之一。说的练习在课内不少,在作业中却少见了,因此要增设。可围绕所教课文,要求学生练习复述内容,介绍人物、场景、环境,说明事物的状况、性能、用途,按照文本结尾续编故事等。可以自己练说,可以说给家长听,也可以在次日课堂进行抽查。如学了《负荆请罪》一课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将其改编为课本剧进行表演。学生兴味盎然,积极性很高,演得声情并茂,惟妙惟肖。

3.强化读的练习

这方面的练习较为多见,比如朗读、背诵课文,尤其是精彩片段;读教师提供的相关短文、诗歌;读文本作者相关的文章、作品;等等。如学了《我们爱你呀,中国》一课,开展朗诵比赛,从小组赛到大组赛,最后选出优秀选手参与班级赛,学生做评委,点评并评奖,激发了学生朗诵的兴趣,提高了读的水平。

4.调整写的练习

写的练习比较多,从练习写字到抄写词语、短句,再到修改病句、填充等,不一而足。需要调整的是减少过分机械的、大量重复的练习,低年级应努力增加趣味性,中高年级适当增加读写结合内容,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相得益彰。

语文作业形式多元化的出发点应该是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逐渐对语文作业不再厌烦,而是愿意做、喜欢练。除了听说读写,还可以运用观察、实践、调查、手工等形式,如学了《姥姥的剪纸》一课,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幅剪纸,从最简单的“囍”字剪起,也可以学剪“喜鹊登枝”。这样的作业使学生学得更活更实,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进一步明白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来源于长年累月的练习。还可利用传统节日,布置学生练习为教师、家人、同学写祝愿语,制作贺卡,写慰问信等。这些使语文作业形式更加生动、活泼、有趣,学生觉得有内容可说可写,又有兴趣,这才是令人喜欢的语文作业。

三、作业层次多元化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是很自然的事,这是要求教师因材施教的根本原因。因材施教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要灵活,有针对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皆有所得。由此也要求语文作业的层次多元化,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选择空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做作业都有所收获,不致产生“吃不饱”“吃不下”的问题。

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一般可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个别特殊学生另当别论。在操作上一般采取两种方式:

1.作业各有其主

教师按照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三类作业:面向大多数中等生的作业,体现文本和大纲的正常要求;在这个作业的基础上增加几道带有开放性的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让成绩好的学生去做。少数学习较差的学生,则将中等生的作业减少数量,降低难度。这种分层作业严格学生分类,三类学生经过认真思考都能顺利完成作业。

2.作业自由选择

教师依据大纲和文本要求设计一套语文作业,题目有难有易有一般,学生可根据自己情况自由选择做题,可以全做,也可以做部分。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多做,尽量做对,对于实在难以完成的,也不要勉强。这样,全体学生皆可各得其所;对特别好和特别差的学生,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搞“小锅饭”,布置特殊的作业,让他们充分树立自信,有完成作业的成就感,并赢得其他学生的尊重。特别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精心筛选作业,设计弹性习题,做专项性、模仿性练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他们学习有所进步的时候,逐渐加大难度,直到与其他学生作业同步同量。

教师设计有层次的练习,目的是让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应对学生差异不是让学生消极被动地适应,而是要通过努力,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挥,使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得到增强。

语文教师不仅要认真上好每节课,还要根据学生实际状况认真设计好作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多元化语文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勤于动脑,乐于做语文作业,从而提升思考力、创新力,体现语文教育的本真。

猜你喜欢

多元化题目作业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学会思考,尊重每一道题目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多元化——写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原则」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作业
追根求源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