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小学数学“支架式”教学

2019-12-11江苏南京市江北新区柳袱小学郭娟娟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29期
关键词:支架式思考题圆珠笔

江苏南京市江北新区柳袱小学 郭娟娟

在参加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过程中,笔者有幸进入最后一轮——20分钟的微型课,指定教学内容为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78页的一道思考题。为了配合教具的使用,我将原题中“钢笔”改为“圆珠笔”:买3支圆珠笔和2支铅笔要8.7元,买2支圆珠笔和3支铅笔要6.8元。圆珠笔和铅笔的单价各是多少元?一道思考题的教学,让我乱了方寸,教参、报刊甚至是强大的网络中均找不到任何教学片段,仅仅找到题目的解答过程:

8.7+6.8=15.5(元)

15.5÷5=3.1(元)

3.1×2=6.2(元)

8.7-6.2=2.5(元)

6.8-6.2=0.6(元)

上述解答过程的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要将两次购买情况综合起来,依次求出5支圆珠笔和5支铅笔、1支圆珠笔和1支铅笔、2支圆珠笔和2支铅笔的价钱;二是将求出的2支圆珠笔和2支铅笔的价钱与题中任一条件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分别求出两种笔的单价。题目陌生且难度大,教学的难度可想而知。多次磨课过程中,我反复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为最有效突破本题重难点,我最终采取了支架式教学。“支架”原指建筑行业的脚手架,本文中的“支架”指的是为学生提供的各种帮助与支持,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潜能。下面就以这一思考题为例,说一说小学数学中的支架式教学。

【教学片段1】搭建背景支架

(1)

提问:仔细看图,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会求吗?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当圆珠笔和铅笔的数量相等时,每种笔各拿一支,组成一组(动画演示),有这样的3组(动画演示),一组就是15÷3=5(元)。

(2)

提问:现在你能一眼看出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知道一组的价格,这样几组也能求出来。(动画演示)

我国改革开放至今已有40年,40年来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我国方方面面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细思起来,我觉得思想解放是主要因素。

(3)

谈话:谁来说说这道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会求吗?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减去相同部分,数量关系可以变得简单。(动画演示)

学习的本质是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不断联系的过程,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学习的重要前提,如若没有必要的基本经验、基础知识作为学习支撑,很难开始新的学习。此时,教师需要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我们称之为“背景支架”。在教学中搭建背景支架,有意识地唤醒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为新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本课以三道小题作为支架,为求解1支圆珠笔和1支铅笔、2支圆珠笔和2支铅笔的价钱,以及与条件对比分析做好准备。这样搭建背景支架,既尊重学生的实际水平,又能在任务背景中找到支撑点。

【教学片段2】搭建直观支架

谈话:请大家认真默读题目,划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谁来说一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教师根据回答张贴示意图)

回答:8.7+6.8=15.5(元)算的是5支圆珠笔和5支铅笔的价钱,15.5÷5=3.1(元)算的是1支圆珠笔和1支铅笔的价钱,3.1×2=6.2(元)算的是2支圆珠笔和2支铅笔的价钱,8.7-6.2=2.5(元)算的是1支钢笔的价钱,6.8-6.2=0.6(元)算的是1支铅笔的价钱。(此时大多学生很难跟上思路)

谈话:谁能根据示意图再说一说解题思路?(教师根据回答,在黑板上张贴示意图,如下图)

数学作为客观现象经抽象概括所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其高度抽象性向学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合理创设直观支架。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在计算机课件中动态演示圆珠笔和铅笔的数量相等时,每种笔各拿一支,组成一组,有这样的3组,一组就是15÷3=5(元);或是在红色方框圈出两个与已知条件中相同的部分,让数量关系变得简单明了。而后通过张贴直观的教具,让抽象的思维过程找到依托,让抽象走向具体,降低学生思考的难度。

【教学片段3】搭建情感支架

谈话:知道怎么称呼我吗?没错,郭老师。郭老师来自其他小学,我班的学生听说郭老师要外出上课,再三要求我给大家准备一道难题,你们敢接受他们的挑战吗?(齐答:敢)好样的,勇气十足!

挑战开始之前,郭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三个小题目,别小看它们,理解它们,会让你更快地找到最后难题的解决方法,要留心呦。

……

谈话:感谢你,你的回答让全班同学豁然开朗,大家听明白了吗?谁能根据黑板上的示意图再说一说?

说得真好,一开始不太明白,通过倾听别人的讲解,现在也可以像小老师一样分析给全班听,这就是学习,这就是进步,让我们为进步鼓鼓掌。

……

谈话:短暂的微型课就要结束了,这道思考题,你明白了吗?最后郭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学习数学,总会遇到不同的难题,可我从不害怕,这些难题只会让我越发勇敢,越发聪明!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本课以“思维大挑战”为导入,不断鼓励学生回答,最后赠予教师寄语,通过不断搭建情感支架,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征服欲,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这也是搭建情感支架的理论依据,让学生们在赞赏中快乐成长。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建立合理的支架,不断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真正使教学得到发展,让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不断进阶!

猜你喜欢

支架式思考题圆珠笔
思考题,不仅仅是解题而已
——例谈苏教版教材“思考题”的教学与拓展
圆珠笔里隐藏的高科技
《油墨圆珠笔和笔芯》等3项国家标准
创意圆珠笔
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高中化学课程“支架式”教学设计原则与教学模式应用
“支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实践策略
圆珠笔花
减法变成加法算
别让“风”迷住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