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高职类院校开设大学语文的现状及重要性

2019-12-10李新

职业·中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重要性高职院校

李新

摘 要:对于普通高等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是许多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然而对于个别专业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有所缺乏,在倡导人文教育、人文素养的今天,高职院校语文教育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令人担忧。我们是否需要加大对人文基础课程的重视,是否需要加深对大学语文在高职高专院校存在必要性的认识,这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基于此,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论述一下高职类院校开设语文课程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语文 现状 重要性

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课程教学,同时也是一门核心课程,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解读,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心灵的净化、品格的提升、智慧的启迪……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就在牙牙学语中慢慢学习着汉语文化,从小学到大学,语文课程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一、当前部分院校中大学语文开设现状及后果

1.对语文课程的定位不清晰

大学语文课的性质、任务、定位一直比较模糊,它到底属于必修课还是公共课抑或是选修课众说纷纭。同时语文教材选择方面存在很多的困惑,国内版本数百个,哪套更适合高校语文教学,它的内容思想是否充实等等一系列问题让人们对这门课程的认知摇摆不定。这一切的不确定也使得有些高等院校认为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可有可无。在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学变得无足轻重,有的院校把大学语文设置成选修课,分配的时间很少,学生只能接触点毛皮知识,有的院校直接不开设任何形式的语文教学课程。由于当前就业压力巨大,职业院校更希望学生能够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专业技术,对于那些没有直接利益、直接效果的人文性学科在他们看来就无关紧要了。

2.教学方法过于枯燥

文学课程的讲述本身就比较枯燥,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缺少激情和方法,像初高中一样划重点,背文章,为了考试而读书,这样就不会和学生产生共鸣,使得学生厌恶知识的学习,达不到期待的学习效果。此外学校对学习的检测方法放在一些机械的背诵知识点上,没有真正引领学生从人文知识的欣赏熏陶中提升自我修养,没有能够真正学习一些实质性的技能,如走入社会后,如何撰写公文、什么是文字写作的格式、是否注意过写作语法问题等。

正是因为大环境大社会的影响,学生对待语文学科也是缺少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对语言文学知识不感兴趣,对于文言文等传统文化更是一问三不知,在工作单位文字撰写中或者公文签写中,我们可以看到歪歪扭扭的字体、错别字满天飞、写作语句不连贯、词汇乱用滥用现象严重,各种不规范比比皆是。此外,由于传统文化的缺失,文化素养低下,当代大学生缺失远大高尚的理想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缺失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顽强毅力,缺失崇高的人文情怀和精神;在国家民族兴亡上、在工作学习岗位上、在自我人格提高上没有严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自身的综合素养会慢慢下降甚至丢失,这便是高等教育阶段不重视大学语文,不重视人文素养培养熏陶的后果,这种结果的代价是巨大的。

二、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人们需要一技之长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保住饭碗,但更需要先学会“做人”,把自己的人格高度提升到某种境界,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只有确保人格完整高尚,才能保证在今后的漫漫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远,绽放光彩。

1.开设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开设大学语文教育符合国家教育发展要求,200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纲要中明确提出:“我国高等院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2007年3月12日,教育部高教司下发了《关于转发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的通知》,通知确立了大学语文为必修课,明确了课程的性质、功能和目的。国家陆续颁发的一系列政策,不难发现大学语文的地位已经发展得相当重要,国家要求普通类高等院校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不仅需要完成相关职业专业技能学科的学业,还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一切都需要打造以语文学科为核心的人文素质课程,适应新时代国家教育的发展和要求,使得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做新时代的引路人。

2.大学语文的学习是培养各项能力的基础

我们知道学习这种东西没有止境,活到老学到老,而一切学習始于文字的理解、话语的沟通,人们可以通过文字、谈吐看出一个人的综合素养、能力高低,不论你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最终都是要走向社会,面对社会各种竞争成功地推销自己,那么仅仅依靠我们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显然是无法立足社会的;对专业知识对答如流,但是情商交际、心理素质、语态形态、思维方式等方面是需要在大学语文这门基础课程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中慢慢形成的。语文课程中通过各种富有哲理的诗篇文章,从时代性、创新性、实用性等方面让当代大学生时刻与社会相连接,为他们走向立足社会做好准备,让他们各方面能力储备完善后踌躇满志地迎接各种挑战。

3.提高人文素养,有利于校园安全文明建设

“人文精神是语文教育的基本属性”,大学语文本身就是人文学科,但它包含广泛,包括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德育、艺术等各个方面,也就是说语文其实质是与各学科紧密相联系相融合的。学生在一门课程中,可以从多方面接受精神心理的洗礼,而这些又是奠定一个人综合人文素养的基础。我们知道做人要比做事更重要,“做人”就是对学生伦理道德的要求。大学生良好的道德风范的培养,有利于高校校园安全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并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4.大学语文可以培养学生良好情绪,激发学生奋发向上

语文教学让学生们欣赏无数名诗名篇,传播给学生无数强大的正能量,文学能够给予人们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带人上进,激人奋进;文学能够从生活中给予人们智慧的启迪,带来心灵的鸡汤,让人们从失意失败中重拾生活的希望,使之灵魂带上翅膀,像文学作品中的有志之人一样不畏艰难,翻山越岭,拥抱阳光。其实,文学就是一种潜意识的精神力量,在生活、工作、交往等等整个人生道路上不断地激励和推动着人前进,它是无形的,却是有力的,它的力量不可阻挡。

5.培养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

大学语文的知识具有广阔性和丰富性,在某一问题的呈现和思考上没有固定唯一的答案,很多问题是灵活的、变通的、主观的。这一特性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这一课程中不再像数学、英语其他学科一样,答案具有唯一性,学生可以自由想象,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这一切的课堂思维联系也为日后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条件和基础。

6.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大学语文中所涵盖的课程内容相当广泛,它所蕴含的美不像艺术作品一样直接外露,它需要学生用心去体会。不少文章中作者用大自然之景让学生感悟祖国的山山水水,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当我们读着《史记》《长恨歌》《我有一个梦想》《生命的意义》等一篇篇吹响生命号角的文章,从古到今深深感受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从心灵深处领略人文精神之美,提高学生感悟生命的审美能力;此外,大学语文中一定的古文鉴赏、文言句式让学生领略古代艺术文化之美,它不同于现代文的唯美,它含蓄、精炼、工整,让学生在古典艺术作品中发现美、鉴赏美、接受美。通过语文文学教学可以全面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它给予学生的力量是无形的,是一门具体但又抽象的学科。

7.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

大学语文是人文学科,它不仅教授学生基本的汉语基础知识,它更注重的是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伴随社会的迅速发展,各种不良社会因素腐蚀侵害大学生健康思想的发展,学生是否可以树立正确三观,是否具有远大理想信念遭受考验。然而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我们可以从优秀作品中潜移默化地吸收各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身修养,对社会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先人前辈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永不放弃、昂首前进的高尚品格,学会做人,学会承担,学会奉献,让远大理想丰盈于心,让奋斗的目标更加明确,让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基于高职院校开展大学语文课程的现状及重要性分析,我们需要在注重文本阅读的同时,从作品中深度探讨人生哲理;我们需要把学科的基础性和人文性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中树立远大理想;我们教师应该改变教学风格,更多地注重学生个体的发挥创造,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我们应该注重学科扩展,注重引导学生发挥联想,自主進行知识学科扩展,丰盈自己的知识库;我们应该改革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应该多运用开放性考试,真正注重学生的身心成长,让大学语文起到真正实质性的作用,让大学语文和大学生一同成长、一同优秀。

参考文献:

[1]温儒敏.就“大学语文”的困扰答记者问[J].文史知识,2005(2).

[2]韩军.再论语文教育与人文精神[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3).

[3]梅健.大学语文课程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4]傅文第.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重要性高职院校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