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启促学,提升素养

2019-12-10贾曙明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科学素养高中生物

贾曙明

【摘    要】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以启激趣、以啟促思、以启引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有效的学习方式、形成科学的学习策略,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本文主要从多样启发、妙用方法、以启促学等角度阐述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科学素养;策略

启发式教学能点燃学生内心探索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学习之中,释放学生的学习潜能,开启智慧。教师要打破传统讲授式课堂的束缚,关注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感受学习生物的乐趣。《学记》认为,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的结论,让学生观察、发问,当学生不能提问或道不出所以然时,教师再进行必要的讲解。教师的语言要简明、得体,要富有启发性,诱导学生去思考、体验。教师既要善于提问,也要善于引问,进行情境的铺垫,适当“留白”,为学生的思考留有空间,不能将话说尽,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一、多样启发,促进思考

1.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离不开情境的影响,良好的情境能令学生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得到一些规律性的认识。有些生物知识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教师可以用一些有趣的演示实验,或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在《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一课教学中,教者呈现三段视频:一是婴儿撒娇的哭闹声,二是猫叫综合症婴儿患者的哭声,三是天才指挥“舟舟”指挥乐队的场面。情境的创设能启发学生思考:同是婴儿,为何后者的哭声像猫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何40岁的舟舟智力只与6岁儿童的智商相当,其本质原因是什么?从而引导学生从染色体变异的角度展开深层次的探究。

2.语言启发。语言是知识传递的载体,也是心灵沟通的纽带,教师要运用自己的语言去诱引学生思考。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不直接告知学生的结论,而是告诉学生一个探索的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教师要改变命令式的语言,减少结论性的语言,构建融洽的交流氛围,让学生萌发探索问题的兴趣。教师的语言包含热情,热情洋溢的情绪带动会引发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动机。

3.原型启发。鲁班能从茅草叶带齿的边缘发明了木工用的锯子,我们生物教学也是如此。学生在思考中,能从一些事物中获得启发,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这个能产生启发作用的事物称之为原型。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善于留心周围的事物,发现创造的原型。

二、关注学情,妙用方法

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方法,还要备学生,只有充分地了解学情,才能恰当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教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已经掌握的技能,还有哪些需要点拨、引导的内容。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化的处理,使知识变得有“温度”。教师要将生活化的理念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借助于生活的实例感受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对学生进行区别化的对待,将差异视为有用的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安排任务、提出问题,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自如。启发时机不是等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学生就会生疑、好奇,产生极大的兴趣。如果我们不关心学生的内心状态,启发式教学就会变为“启而不发”。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多样,有讲授、有谈话、有练习、有演示等,教师不固守一种形式,要因情施教,灵活运用,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如在《光合作用发现过程、光合色素与光能的捕获》一课教学中,教者播放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的实验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的原理,观察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归纳光合色素的种类。教师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视频、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思维、交流表达的能力。教师要善于让学,放手让学生探究,让他们在动脑、动手、动口中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如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及应用》一课教学中,教者引导学生根据细胞呼吸反应方式讨论设计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在草稿纸上画出实验装置,再选派代表进行讲解。教师启发学生动手设计、展示,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语言表达与科学思维的能力。

三、以启促学,培养习惯

教师不仅要通过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知识的习得、思维的开启,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从而实现以启促学的效果。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时,教者以夏日夜晚萤火虫一闪一闪的视频引入,让学生对这一独特现象有浓厚的兴趣,从而能产生持久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当学生制定的计划不切合实际时,教师可以通过范例的呈现、师生的商讨,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开展自学,提升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有针对性地开导他们,帮助他们矫正学习偏差。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策略,要放手让他们去探索,引导他们去自行解决问题。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质疑书本、质疑教师,要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培养他们求异思维的能力。

总之,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也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动态信息的交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从而构建富有活力的生物课堂。

【参考文献】

[1]胡继飞. 创新生物教学方式[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郭永峰,张祥沛.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 生物学教学,2003(2).

[3]袁玲. 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以选修一教材为例[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

[4]王顺梅. 启发教学,循序渐进——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运用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2019(7).

猜你喜欢

探究式教学科学素养高中生物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中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