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2019-12-10丁海华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物理优化初中

丁海华

【摘   要】  新课改提出了教师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三维教学目标。目前,物理教学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教师要找出物理教学问题之所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优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由于种种因素,出现了一些教学问题,这些教学问题造成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如果教师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就不能达到教育部门提出的目标。笔者针对初中物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为学生设计良好的学习情境,开展探究教学

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时,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直观的学习情境,开展系统的探究教学。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情境中发生的物理现象;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物理现象发生的要点;然后以探究这些要点为规律,进行探究学习。

以《开展水循环》的教学为例。我先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观看了几个关于水循环的的片断。片断1:锅里烧着一锅水,水烧到100℃后变成水汽蒸腾起来,蒸腾的水蒸汽遇到锅盖,又变成水珠,水珠凝结,越变越大以后,又落回锅里。片断2:正在奔腾的河水被蒸发,成了水蒸汽,水蒸汽在天上形成极细小的水滴,当水滴逐渐凝聚变大以后,变成雨水,落在水里。我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片断的内容,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分析,以上两个片断中有哪些一样的物理现象。刚开始,学生不了解我为什么让他们看视频,待受到了我的引导以后,学生了解了这两个视频中有相同的物理因素,正因为拥有了这些因素,所以产生了一样的物理现象。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明白了观察物理事物的方法:观察,并不是指随便看看一件事物,而是要一边观看事物,一边分析思考,事物中包含了一种什么规律,导致规律发生的因素是什么。

当学生理解了观察的方法以后,我便让他们尝试观察两段视频中有什么相同的物理现象。刚开始学生仅仅只发现“水蒸发后成了水蒸汽”这一物理现象。我引导学生继续思考,这两个片断中仅仅只有这一个相同的物理现象吗?此时学生发现,这两个片断中还出现了一样的物理现象: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然后气态的水又变成液态的水。通过这一次观察,学生意识到了水循环,就是指水的状态经历了“液——汽——液”这一循环的过程。水循环这一物理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在这一次的学习中,学生理解了观察一件事物就要找出让事物产生的因素,不能漏掉让事物产生的因素及臆断让事物产生的因素。

在开展物理教学时,教师需要把物理现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找到物理现象中的物理问题。教师应用这样的方法是为了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具备探究物理知识的基础。

二、帮助学生形成抽象的物理概念

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很多学生在分析物理问题时,只能了解一个现象,而不能应用物理概念来分析物理问题。导致学生不能正确地理解物理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一个物理问题时,能应用物理概念来分析问题,然后能以物理知识来诠释物理现象发生的机理。

比如我曾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在湖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什么?(A.桨划水的推力;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C.人对船的推力;D.水对桨的推力)有些学生表示A是对的,是浆推动了水,船才会动的。有些学生表示B是对的,认为如果不是水推动了船,船就不会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是什么?学生表示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并且说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此时我引导学生思考:船对水有作用力吗?学生表示让船向前的是桨的作用。经过思考,学生认为船对水没有作用力,让船前动的动力不是船本身。通过这一次的学习,学生意识到了分析一个物理问题时,不能只是分析一个物理问题的现象,而要分析这个物理问题现象反应的概念。

当学生发现了船和水之间没有直接的力的关系,和水发生力的关系的是桨时,学生开始认为正确的答案是A,因为桨划了水,所以船才被推动。我引导学生思考:桨直接作用在船上,桨作用的方向与船前进的方向一致吗?经过思考,学生认为浆作用的方向与船是相反的,那么,实际上让船产生动力的是桨给予水作用力,水给予的反作用力让浆前进,此时船才前进,正确的答案为D。在这一次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理解了在探讨一个物理问题的时候,不能只是粗略地探讨一个问题的概念,还要分析这个概念背后的逻辑是否成立。

在学生解答了习题以后,我让学生思考:在思考力与力的作用时,要探讨什么问题?学生结合这则具体的案例,理解了力的概念和力的概念背后的逻辑,然后把物理概念的逻辑与物理现象的因素对比起来分析。如果物理现象发生的因素与物理概念构成的逻辑是一致的,那么就可以应用这个物理概念来解释物理现象;如果物理现象发生的因素与物理逻辑不一致,那么就要继续探究物理现象,分析自己是错误地理解了物理现象,还是错误地界定了能呈現物理现象的概念。通过这一次的学习,学生建立了一个力的概念形成的知识体系。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案例时,要引导学生结合概念来分析它,使学生看到让物理现象成立的概念是什么,让概念成立的要素是什么。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具备科学的思维,使学生能应用抽象的、逻辑的、系统的思维看待问题,学生只有学会科学地分析物理现象,才不会出现理解偏差。

【参考文献】

[1]吴康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J].贵州教育,2012(14).

[2]葛云军.以问题成就初中物理教学之我见[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2).

[3]崔望军.走出实验教学困境,优化初中物理教学质量[J].新课程(下),2017(04).

[4]靳淑艳.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学周刊,2014(24).

[5]苏广忠.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路之我见[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9).

猜你喜欢

物理优化初中
留言板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