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良好品德养成教育浅析

2019-12-10何长安刘鸿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品德爱国主义

何长安 刘鸿

学生品德的形成既是社会通过舆论和教育把道德规范传递给年青一代的过程,也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由被动到主动地去掌握、领会、巩固、应用这些规范并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完成道德教育的任务,就需要了解和探索学生品德形成的心理规律,然后采取较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为前提。

一、重视情景教育,培养道德情感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这是学生品德养成教育的重要环节。道德情感一般表现为具有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责任感、友谊感、荣誉感、自尊感、义务感、自尊感、荣辱感等。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的提高而产生的一种内心情感体验,也是人们对现实的一种态度的表现。人们对自己所要从事或接触的事情有没有情感,以及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对于选择对这一事情的态度和行为有很大的关系。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培养有赖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如我在教学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读书的情感。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以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教学中我启发学生思考:少年周恩来听伯父说‘中华不振他为什么感到疑惑不解?当他亲自到租界亲眼见到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回来后就经常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沉思什么?修身课上当同学们回答读书是为了做官、明理、为挣钱、为吃饭等时,少年周恩来为什么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体会到,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在这样的对比中,使学生感受到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全班学生都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道德情感受老师、家长的直接影响较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道德认识的提高,这种直接影响开始减弱,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己能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所具有辨别是非、评价好坏的能力,产生对客观事物好恶态度的内心体验。这时道德情感逐步内化、稳定。所以,学生品德的形成,年龄越大,始于道德的认识越多;年龄越小,始于道德情感成分越重。因此,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一些合理的教育和教学情境。如巧设疑问、小品演示、表情朗读、奖励小红花、言传身教等

二、提高道德认识,增强辨别能力

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前提。如果没有正确的道德认识,绝不会有良好的道德习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之所以有这样那样的不合乎道德的行为,往往不是他们有意而为,而是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造成的。如有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节俭,什么是浪费,什么是勇敢,什么是冒险,什么是诚实,什么是欺骗谎言等等,因而导致一些错误行为。对这种情形,通过道德教育,可以起到启蒙与辨别是非的作用。如我在教学《什么是真正的勇敢》时,根据教学要求,让学生认识和掌握真正勇敢行为的含义,分清日常生活中勇敢与冒险(无知)的界限,做到不蛮干、不逞强。提高学生的道德理性认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必须由近及远,选择他们经常接触的能理解的具体事物或现象。如愛的教育,首先培养学生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他们生活周围熟悉一切。

小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是:有意注意在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观察力在不断提高,但无意性、情绪性还比较明显。在思维活动方面,他们虽然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形象思维仍占主导,模仿性强,认知能力肤浅。因此,在进行道德教育时,仍然要采取具体、生动、形象的教育方法,同时进行浅显的说理教育,以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三、锻炼道德意志,强化道德行为

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这是形成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条件。道德意志是学生在有了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基础上,在按照社会道德准则的行动过程中,自觉地克服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毅力和能力。学生常常有一犯再犯的现象,他们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做错了也知道错,但就是管不住自己。他们常常在外界的诱惑和内部需要的动力下产生不符合道德的行为。如许多学生都认识到要好好学习,认真作业,但是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就畏难,有的甚至发生抄袭作业或者干脆不做的现象。因此,锻炼学生的意志,不仅要教育他们懂得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更重要的事要教育他们能按照行为规范的要求坚持下去,不断强化争取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是品德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也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标志。心理学家对小学生课业责任心的形成进行过实验。研究表明,勤奋学习的习惯可以通过练习养成。所以提高道德认识,经过道德情感体验和意志品质的表现,转化为道德行为,再经过道德行为的反复实践,形成道德习惯,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规律。

实践证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不但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且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对学生道德感情的培养和道德意志的锻炼,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品德爱国主义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儿童道德行为发生的时间逻辑及其教育遵循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好学者贤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品德
远和近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基于不同视角的道德行为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