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师言语道德失范的表征、成因及转化策略

2019-12-10于颖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于颖

摘要:言语道德是教师专业道德的表征形式之一。目前中小学教师言语道德失范的具体表征形态为言语动机趋恶、言语内容暴力、言语态度消极及言语方式霸占话语权。造成中小学教师言语道德失范的成因有:师德评价体系不健全,缺乏完善的教师言语道德考核机制;教师专业道德发展意识淡薄,缺乏对自我言语道德的反思和自律。转化中小学教师言语道德失范的策略为:建立中小学教师言语道德的法律规范体系,落实教师言语道德的外在监控考核;帮助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其专业道德发展的意识;提升教师的言语道德修养,培养教师养成言语自省习惯和慎独精神。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言语道德 言语道德失范

“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必然要求。言语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重要依托方式,教师“培养人”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言语道德的必然性。当前中小学教师的言语道德失范问题尚未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将对中小学教师言语道德失范的表征形态与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有效转化中小学教师言语道德失范的策略,以期对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言语道德水平以及构建新时代具有高水平专业道德的教师队伍有所启发。

一、教师言语道德失范的内涵及具体表征形态

1.内涵界定

为更清晰地明确教师言语道德失范的内涵,我们首先应清楚言语道德的内涵。言语道德是言语行为道德的简称,是言语行为和道德的合成词。首先,“说话本身就是完成行为的过程,人们通过语言表达而实施某种行为,这种行为就是言语行为”。其次,言语行为作为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道德属性。本文中的言语道德是指人类在交往互动过程中使用的言语行为合乎社会的行为规范要求。教师的职业特点规定了教师的言语对象,并对教师的言语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言语道德是指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时使用的言语行为要同时符合社会和教师职业角色的行为规范要求。教师言语道德失范则是指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互动时使用的言语行为违反了社会和教师职业角色的行为规范要求。

2.中小学教师言语道德失范的具体表征形态

(1)言语道德失范表征形态I:言语动机趋恶

教师的言语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教师生成与学生互动的言语行为的驱动力量。教师的言语动机是教师生成言语行为的出发点,直接影响教师言语的指向和质量。2014年,《新京报》报道称,哈尔滨的一名高中女教师因在教师节没有收到礼物,当堂飙脏话训斥学生,学生迫于压力不得不现场集资。案例中的老师之所以对学生恶言相向,是在对学生发泄没有收到礼物的不满,并通过言语刺激向学生公开索要礼物,以满足个人的物质利益需求和强烈的虚荣心。这位教师言语行为的发起源自个人的一己私欲,教师想要通过言语刺激,促使学生做出她所期待的行为反应,在满足自己物质欲望和炫耀欲望的过程中获得所谓的成就感和快乐感。动机趋恶的教师言语行为严重违背了教师言语行为的教育性,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身心健康发展均形成了消极影响。趋恶动机下产生的教师言语行为脱离教育“向善”的轨道,不仅成为学生模仿学习的反面教材,在无形中引导学生形成自私自利、拜金主义和贿赂舞弊等错误的价值观念,同时还极易导致教师言语行为的异化,伤害学生的尊严、人格和自信心,对学生产生诸多的不良影响。

(2)言语道德失范表征形态Ⅱ:言语内容暴力

言语内容暴力是最常见的教师言语道德失范表征形态之一。教师言语内容暴力是指“教师在各种教育教学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语言,致使学生的人格尊严、个人名誉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损害”。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公布的《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调查结果表明,有51%的小学生、72%的初中生和39%的高中生认为教师的语言暴力给他们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报告》整理出针对中小学生的暴力语言有“傻猪”“你耳朵进屎了”“没脑子”等等。2014年,《中国教育报》报道称,在某小学一名女老师的29段辱骂学生的音频中,出现“臭不要脸”18处,“傻子”16处,“笨蛋”9处。从相关报道的结果来看,教师言语内容暴力普遍存在于小、初、高各个教育阶段,且相比其他的教师言语道德失范表征形态,言语内容暴力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它不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教育教学效率,而且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人际关系紧张,形成自卑、敏感的性格,有的学生还会产生抑郁焦虑的心理,造成人格情绪障碍,严重者甚至会走上轻生之路。

(3)言语道德失范表征形态Ⅲ:言语态度消极

态度内发于心,外显于行,对个体行为具有重要的激发和引导作用。教师的言语态度是教师内化的教育教学观念在言语行为上的具体化表现,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消极的教师言语态度常表现为敷衍、急躁,表情严厉、冷漠,语速快,声音大等特点。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说:“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能讓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古诺特博士的教育感悟以及教育中的罗森塔尔效应无疑都强调了教师言语态度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积极的言语态度会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尊重、信任、爱护和信心等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的情绪体验,而消极的言语态度则恰恰相反,它会让学生产生被漠视、被厌恶、被质疑等阻碍学生学习进步和身心发展的情绪体验。

(4)言语道德失范表征形态Ⅳ:霸占话语权

法国哲学家福柯提出话语即权利的著名命题,他认为话语不仅是实施权力的工具,而且是掌握权力的前提。教师霸占话语权表现为教师在言语互动过程中占据绝对的话语主导地位,凭借职业角色的优势对言语内容、形式等采取独裁控制,而学生没有发言权,只是被动的聆听者和接受者。刘君通过课堂观察发现,教师的话语霸权分别表现为质性优势和量化优势两方面。其中质性优势是指教师拥有强势的制度话语权、专业的阐释话语权和权威的评价话语权;而量化优势则是指教师在话语的时间量上占据绝对优势,据统计,教师的话语时间占师生话语互动总时间的83.17%。可见,教师在课堂上掌握绝对的话语主导地位。另外,很多教师在授课以外的教育情境下也表现出强烈的话语权占有欲。例如,教师在处理学生的日常管理事务过程中,或是拒绝倾听学生的言语,或是全盘否定学生的言语。教师霸占话语权无疑是蔑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剥夺学生的言语权利,使学生沦为教育的被动接收者和教师的盲目服从者。长此以往,不仅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减退,失去思考能力和批判能力,而且还会形成内向、从众、没有主见的性格特征。

二、中小学教师言语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1.制度层面:师德评价体系不健全。缺乏完善的教师言语道德考核机制

中小学教师言语道德失范的外在原因是教师言语道德缺乏制度保障,缺乏对教师言语道德建设工作的指导和监管,且尚未形成健全的师德评价体系。目前,为引导教师立德树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性的教师队伍,国家先后颁布一系列政策文件,其中只有《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中有一条涉及教师言语道德相关规定的内容,这说明有关教育部门尚未对其给予应有的关注。

教师言语道德仍滞留于师德评价体系的边缘区,这会导致一线教师处于两种状态:一是教师处于言語道德认知盲区,即教师对教师言语道德的内涵、具体表征形态以及教师言语道德失范可能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等没有形成清晰的、深刻的认识,从而导致教师缺乏客观审视、严格规范个人言语行为的意识;二是教师处于教师言语道德的高知低行状态,即教师虽然意识到个人的言语道德失范行为及其危害,但却因为没有相关制度的监督和考核,一些言语道德修养差和自律能力差的教师便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利用相关制度的监管漏洞而公然做出言语道德失范行为。

2.个体层面:教师专业道德发展意识淡薄,缺乏对自我言语道德的反思和自律

(1)教师教育观念落后,专业道德意识淡薄

教师落后的教育观念表现为:第一,重知识的单向度教育目标。很多盲目追求分数的教师会打着“提高成绩”的旗号将“教育”扭曲为“训斥”,而教师在训斥学生时则常常口无遮拦、丑话连篇,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更是经常采取冷落敷衍的态度,剥夺学生的话语权,甚至还会出言讽刺和嘲笑他们。“唯分数论”的教师自以为可以通过口头言语刺激学生,激发学生的斗志,但却忽视了言语道德失范对学生造成的伤害。第二,重“言传”轻“身教”的教育理念。班杜拉强调:“绝大部分观察学习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行动偶然或有意的观察的基础之上。”这说明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身教”意识淡薄的教师不会刻意约束个人的言语行为,其言语态度、言语内容等易受个人情绪支配,表现出强烈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第三,重权威轻平等的师生观。持有“权威师生观”的教师试图利用压制性的言语维护个人权利和威望,言语的压制性则是通过冷漠的态度、暴力的语言和强占话语权等方式实现。

(2)教师缺乏对自我言语道德的反思意识和自律能力

杜威认为,反思是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而进行的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方式。反思意识淡薄的教师难以跳出固有身份和思维的禁锢进而批判地、多视角地思考自我的言语行为。教师每天要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发起不计其数的言语行为,若缺少反思,教师很难及时发现和认识到自我言语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只能纵容言语道德失范行为肆意蔓延、生长。另外,自律能力的缺乏也会导致教师言语道德失范。自律是指教师不受外界干扰,依据教育良心自觉主动地约束自我的言行。自律能力差的教师表现为在外界规约缺位的条件下,不能合理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言语行为,听任自己的言语行为接受来自教育情境、个体情绪等因素的负面影响。

三、转化中小学教师言语道德失范的策略

1.建立中小学教师言语道德的法律规范体系,落实教师言语道德的外在监控考核,形成全方位的“渗透式”评价制度

(1)厘清教师言语道德的边界是制订合理明确的教师言语道德规范体系的前提

在相关政策法规和理论研究缺位的情况下,很多一线教师仍对教师言语道德存在认知盲区,这无疑会成为教师言语道德建设中首个脱节的链条。因此,要坚持言语道德建设的顶层设计,从国家法律规范角度出发厘清教师言语道德的边界。教师言语道德需要厘清的边界包括:第一,道德边界。即什么样的教师言语是道德的,什么样的教师言语被视为道德失范。厘清教师言语的道德边界须要明确两点:一是教师言语是一个涉及多维度的动态过程,必须科学合理地划定教师言语道德的结构要素;二是重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对教师言语道德提出的高要求,制订恰当完善的道德评价标准。第二,空间边界。教师言语道德的空间边界是指师生言语互动的发生场域。模糊的空间边界会使很多教师在个别场域放松对个人言语行为的要求,导致其与学生互动的言语行为表现出“因地而异”的特点。师生言语互动的发生场域包括校内、校外以及互联网交流平台,校内又具体划分为教室、操场和办公室等。

(2)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落实教师言语道德的外在监控考核,形成全方位“渗透式”评价系统

国家的法律规范具有内容普遍性,但不同地方的教师素质存在差异,因此,各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应结合当地教师素质现状制订切合实际的、可操作的评价考核体系。第一,明确教师言语道德发展的目标。教师言语道德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发展要经过规范性言语道德和艺术性言语道德两个水平层次。其中规范性言语道德是言语道德发展的底线水平,遵循“言语零伤害”原则。艺术性言语道德是言语道德发展的较高水平,遵循“言语艺术化”原则。各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切勿急于求成、好高骛远,先要求全体教师达到言语道德底线水平,再鼓励更多教师向言语道德高水平发展。第二,落实教师言语道德的监督考核,制订详细的奖惩细则。为保证监督考核的公正性和实效性,应当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形成多元主体的监督合力。教师言语道德的监督主体应包括学生、家长、学校。学生是教师言语的直接指向对象,是教师言语的主要监督者;家长、学校可作为辅助监督者。其二,建立多样化的监督方式。如成立由多方代表组成的教师言语道德观察委员会、设立匿名建议箱、创建网络监督平台或者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等。其三,及时反馈监督结果。通过个别沟通,召开会议或网络平台等形式及时向教师反馈监督结果,帮助教师及时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其四,制订明确的奖惩细则。将教师的言语道德作为中小学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和评优奖励的重要考量指标之一,并依此对教师进行合理的精神和物质利益分配。

2.帮助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其专业道德发展的意识

及时转变并更新教育理念是提高教师专业道德发展意识的前提。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更新包括:其一,树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教育目标的设立影响教师的言语行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要求教师拥有更加开阔的教育视野和更加善良、宽容的教育心态。当教师能够发现不同學生身上的闪光点,善于挖掘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时,教师便会在无形中少了烦躁、不屑和嘲笑等言语失范行为,而是多了温和、平等和赞美等积极的言语行为。其二,重视“身教”的榜样示范作用。教师重视个人的言语举止对学生起到的重要示范引领作用时,就必须以身作则,时刻严格要求个人的言语行为表现,杜绝语言暴力、言语态度消极等失范行为,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其三,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观。平等的师生观要求教师在言语行为方面做到:首先,言语平等尊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人格,把每个学生都当作独立、自主发展的个体,做到个人言语文明得体,耐心听取学生的想法和建议,不随意打断学生的言语等。其次,言语真诚。言语真诚要求教师的一切言语行为要以教书育人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动机,并且要遵循平易近人、一视同仁、实事求是等原则。

3.提高教师的言语道德修养,培养教师养成言语自省习惯和慎独精神

培养教师养成自省习惯的方法有:第一,阅读。阅读内容的选择有两种,一是阅读教育家的名著,例如,《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等;二是一线教师的经典教育案例。通过阅读,教师能够深化对教师职业角色的认知,积累教育实践经验。第二,书写教育工作反思日记。教师书写反思日记时应该注意两点:首先,灵活地运用各类反思策略。具体的反思策略有四种:质疑反思。即教师要对自我的言语进行“我这么说会伤害到学生吗”的道德拷问。换位反思。即教师要通过移情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听到老师说这样的话会怎么想?”对比反思。即教师要留心观察其他教师的言语行为,并以此反观自己的言语行为,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归纳反思。即教师要对记录在案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从而有针对性地修正自己的言语行为。其次,合理安排反思日记的书写频率。最佳的书写频率还是每天一记,时间越短,教师对教育事件的记忆会越清晰,反思也会越深刻。第三,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活动。教师在与教育专家、同行教师的交流中反思自己的言语行为,积累言语互动经验,注意向言语道德水平较高的教师学习。

培养教师养成慎独精神的步骤如下:第一,树立明确的、阶段性的言语道德修养目标。教师要分别树立言语道德修养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阶段性目标的逐个突破能够使教师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第二,制订详细的任务计划。教师在纠正言语道德失范行为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主要是已经养成的不良言语行为习惯的干扰。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以往经验提前制订规范的言语行为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规范自己的言语行为,形成教师规范言语的行为反射,帮助教师养成良好的言语习惯。第三,提高教师的自我控制能力。教师要学会通过转移注意力、强化意志力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等方法抑制失范的言语行为。第四,积累多种言语技巧,讲求言语艺术。教师面对的言语对象是自尊心强、心灵敏感而脆弱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应巧妙地运用言语技巧,例如,利用“忠言顺耳”“笑语纠错”“佳言补过”等策略,化严厉为温和,化批评为鼓励,既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又巧妙地规避言语道德失范行为。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师
新课改背景下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中小学教师职前培训面临的现状与解决对策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教师培训模式研究与实践
中小学教师 “只教不育” 现象探析
沧州市中小学独生子女教师师德状况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