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户宅基地退出权益受损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9-12-10冯应斌郭元元孔令燊

关键词:户主宅基地权益

冯应斌,郭元元,孔令燊

(贵州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人口不断进城落户,农村“空心化”现象较为普遍。“人走屋空”后带来的宅基地闲置浪费,不仅对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带来较大影响,同时也为中西部地区实现脱贫致富、同步小康以及乡村振兴带来了严峻挑战。为提高宅基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全国各地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载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宅基地退出和复垦活动,如天津的“宅基地换房”、重庆的“地票”模式、广东的“三旧改造”,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此同时,各地在推进宅基地退出过程中,也存在着“简单化”和“被上楼”现象,忽略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发展需求;盲目推进城镇化进程,农户的生活来源和长远发展得不到有效保障,部分农户感知自己权益受到损害。通过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分析得出,农地流转[1]、宅基地确权[2]、生计资产差异[3]、农户宅基地产权认知状况[4-5]、城镇化水平[6]、户籍制度[7]等因素与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在补偿方式上,传统农区的农户更愿意选择货币补偿,而城乡结合部(街道办)的农户更愿意选择安置补偿[8]。在补偿期望方面,合理的补偿价格会推动农户的宅基地退出行为[9];“利大于弊”的宅基地退出感知价格对农户的退出意愿具有正向作用[10]。“自愿、有偿”是推进宅基地退出的前提,也是各地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在尊重农户意愿、不损害农户利益的基础上,引导农户退出闲置宅基地并进行复垦,是当前推进我国农村空心化治理的有效途径之一。

贵州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喀斯特地貌广布,农村宅基地空间分布有着强烈的喀斯特地域基因和分布特点,农村宅基地集聚程度存在着高原盆地区>高原山地区>高原峡谷区[11]。为全面分析贵州省农户宅基地退出权益受损认知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从农户权益保障角度出发,基于随机抽取的农户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农户宅基地退出过程中权益受损认知影响因素的差异性,以期为“自愿、有偿”和不损害农户权益的前提下顺利推进农村宅基地退出工作提供政策建议。

一、数据来源与模型选择

(一)数据来源

随机选取贵州省的关岭县、赫章县、天柱县、道真县、大方县和威宁县6个县的7个乡镇中参与农村宅基地退出的17个村作为样本区域,以农户为调查单元,于2017年4—8月对已发生宅基地退出并完成复垦或正在办理退出手续即将进行复垦的农户采取一对一访谈,一户填写一份问卷。受农户教育水平的限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问卷质量,由调查人员根据问答结果填写问卷。共调查173户农户,经筛选后得到有效问卷167份,问卷有效率为96.53%。各调查区域具体问卷数量统计见表1。从调查区域与县城距离来看,除道真县玉溪镇距离较近(仅为4 km)外,其余6个乡镇与县城的平均距离为38.20 km,均属于较为偏远的乡镇;调查的17个村与乡镇政府驻地的平均距离为5.89 km,其中天柱县瓮洞镇岑板村与镇政府驻地仅为500 m,威宁县雪山镇回龙村为10 km。

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户主个体特征、家庭属性特征、家庭经济特征、宅基地利用状况和农户宅基地退出政策认知5个方面。其中户主个体特征包括年龄、教育和就业地点;家庭属性特征包括家庭人口数量、男性比例、平均年龄、外出务工人数占比和赡养系数;经济特征包括家庭年总收入、承包地面积;宅基地利用情况包括宅基地数量、房屋结构和宅基地面积;农户宅基地退出政策认知包括了解情况和了解渠道等信息。

(二)模型选择

现有农户宅基地退出和复垦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户意愿影响因素方面,认为补偿是否合理、公平是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关键[12]。权益是否受损作为衡量补偿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行为决策过程中得以表现。本文在借鉴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方法基础上[13],以农户产生宅基地退出意愿的本质——权益及其受损情况分析为切入点,构建农户宅基地退出决策分析框架(图1)。根据该框架中农户宅基地权益认知、退出意愿和行为三者的递进关系,当农户评估自己的宅基地退出权益没有受到损害时,可能会产生宅基地退出意愿,进而产生退出行为。

图1 农户宅基地退出决策分析框架图

根据农户宅基地退出决策分析框架,本文通过问卷“您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实际权益是否受到损害”调查农户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的权益受损状况,农户以“是”或“否”来作答,并以此作为被解释变量,即农户宅基地退出权益没有受损时赋值0,权益受损时赋值1。解释变量为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权益受损状况的15个因素(表2)。当农户对宅基地退出产生的收益不满意时,其会感知权益受到损害。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实际权益受损的农户占34.73%,即34.73%的农户感知权益受到损害,实际权益没有受损的农户占65.27%,即65.27%的农户感知权益没有受到损害,大部分农户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认为自己的权益没有受到损害。本文选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实际权益受损状况,并对其损益状况认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表达式如下:

(1)

g(x)=W0+W1x1+…+Wnxn

(2)

式中:P表示农户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自身权益受到损害的概率;自变量x表示农户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权益受损的影响因素;n为影响因素即自变量的序号;W表示影响因素的参数估计值。输入模型的变量及其描述和赋值如表2所示。

二、模型运行与结果分析

(一)现状描述

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区域教育水平普遍偏低(表3),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占67.66%,初中占29.94%,高中及以上仅占2.40%,且家庭人口规模较大,赡养系数较高。50%以上的户主年龄在50~60岁之间,老年人口较多,男性所占比例较高。户均年总收入在4~7万元之间,户均承包地面积为 0.324 0 hm2,户均宅基地平均面积为143.04 m2。在房屋结构方面,木瓦(47.31%)>砖瓦(23.95%)>砖混(22.75%)>石头(4.19%)>土坯(1.80%),房屋结构以木瓦为主,其次是砖瓦和砖混。从农户政策认知来看,69.46%的农户对宅基地退出政策了解程度处于听说过但不太清楚或不了解状态。因此,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应广泛进行政策宣传,降低农户因不了解相关政策而造成的决策误判。71.26%的农户从村干部或村组公告获取宅基地退出信息,28.74%的农户从村干部、公告、网络等多渠道获取宅基地退出信息,在信息获取方面,农户对村集体的依赖性比较强。

表2 模型变量描述

表3 数据统计基本特征

(二)模型运行

本文采用统计软件Eviews 8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样本进行了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模型输出结果显示:R2为0.50,LR检验统计量即似然比检验值为108.47,P值为0,通过1%的显著水平,以上统计量表明了本文构建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样本数据。本文分别从户主个体特征、家庭属性特征、家庭经济特征、宅基地利用情况和农户政策认知5个方面分析贵州省农户宅基地退出权益受损状况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向。

(三)结果分析

通过对表4的分析得出,在显著性上,户主年龄、户主教育水平、家庭人口数量、赡养系数、家庭年总收入、宅基地面积、退出政策了解情况和退出政策了解渠道8个变量对农户的权益受损影响通过了显著性水平。在作用方向上,户主年龄、家庭人口数量、宅基地面积和退出政策了解渠道4个变量对农户权益受损产生了正向影响,户主教育水平、赡养系数、家庭年总收入和退出政策了解情况产生了负向影响。

1.户主个体特征

户主年龄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权益受损认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果表明年龄越大,农户越感知其权益受损。户主年龄在40岁以下的有29户,占调查农户数量的17.37%,其中感知权益没有受损的户主有27户,占93.10%。户主年龄在40~60岁之间的有83户,占调查农户数量的49.70%,其中感知权益没有受损的户主有51户,占61.45%。户主年龄在60岁以上的有55户,占调查农户数量的32.93%,其中感知权益没有受损的户主有31户,占56.36%。户主年龄越大,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越低,恋土(宅基地)情结较为深厚;户主年龄越小,对农业的依赖程度越低,从事非农就业机会较多。户主教育水平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权益受损认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农户教育水平越高,越感知权益没有受损。

表4 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运行结果

注:*、**、***分别表示10%、5%、1%显著性水平上检验显著

2.家庭属性特征

农户家庭人口数量对宅基地退出权益受损认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果表明家庭人口数量越多,农户越感知其权益受损。由于农户家庭人口数量越多,生活压力越大,担忧宅基地退出后的生活成本增加,从而对宅基地退出获得的补偿预期较高。农户赡养系数对宅基地退出权益受损状况认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赡养系数越高,农户越感知权益没有受损;主要是由于调查区域农户婴幼儿所占比例较大,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等政策性移民搬迁后,其宅基地退出可能会有利于改善后代生活条件。

3.家庭经济特征

农户家庭年总收入对宅基地退出权益受损认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家庭年总收入越低,农户越感知其权益受损;农户家庭年总收入每提高1万元,其宅基地退出权益没有受损认知的农户比例上升1个百分点。调查显示,家庭年总收入在4万元以上的农户中,有60.75%的农户家庭外出务工人数占比超过一半;家庭外出务工人数占比越高,其年总收入水平越高,该类农户对农业的依赖程度越低;反之,农户家庭年总收入水平越低,对农业的依赖程度越高,对宅基地退出后的生活成本越关注;该部分农户自身收入水平较低,对未来生活较为担忧,因而低收入农户对宅基地退出权益受损感知较高收入农户更为强烈。

4.农户宅基地利用状况

宅基地面积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权益受损认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会全面分析利益损害情况,宅基地面积越大,农户越感知权益受损。主要是由于宅基地面积越大,农户对宅基地和房屋留恋情节越重,以及对退出后获得的期望补偿价格越高;但在现行统一的补偿标准下,农户宅基地面积越大,其权益受损认知也越大。

5.农户宅基地退出政策认知

退出政策了解情况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权益受损认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农户越了解宅基地退出政策,越感知权益没有受损。政策了解渠道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权益受损认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由于受地形等条件的限制,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当地农户获取信息的条件较差,农户主要是通过村干部或村组公告的方式获取宅基地退出政策相关信息,加之农户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主要通过村集体政策宣讲来获取宅基地退出相关政策信息。

三、结论与讨论

本文以贵州省典型县域为例,从农户权益保护角度出发,分析农户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权益受损认知水平。调查发现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感知权益受损的农户占34.73%,感知权益没有受损的农户占65.27%,大部分农户认为宅基地退出权益没有受到损害。在农户宅基地退出权益受损影响因素方面,农户宅基地退出权益受损认知与户主年龄、户主教育水平、家庭人口数量、赡养系数、家庭年总收入、宅基地面积、退出政策了解情况和退出政策了解渠道显著相关,其作用强度分别为:宅基地面积>家庭人口数量>年龄>教育水平>退出政策了解情况>家庭年总收入>赡养系数>退出政策了解渠道;在作用方向上,户主年龄、家庭人口数量、宅基地面积和退出政策了解渠道对农户权益受损认知产生了正向影响,户主教育水平、赡养系数、家庭年总收入和退出政策了解情况产生了负向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政策认知对该区域农户宅基地退出权益受损认知水平影响较大,因此在后续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应广泛进行政策宣传,促进农户认清其权益保障状况,降低农户因不了解相关退出政策而造成的决策误判。

农户意愿是能否顺利推进宅基地退出和复垦的前提[14],农户对宅基地退出权益受损状况的认知是农户产生宅基地退出意愿的本质体现。贵州海拔较高,地形地势条件差,农户由于教育水平和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对宅基地退出政策了解程度有限,部分农户对宅基地退出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应加大对该区域的宅基地退出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宅基地退出和复垦的参与度。同时,不同地区生存条件、外部环境和生活状况的差异性,农户对宅基地退出权益受损状况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15]。各地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治理结构,形成适当的宅基地退出模式[16]。对于广大的经济欠发达区域而言,应适当提高农户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的增值收益分配比重,并严格遵循费用支取审核程序[17]。因此,应加快推进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农户就业和培训服务体系等措施来提高农户宅基地退出的抗险能力[18]。今后在进行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在统一补偿标准的前提下,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户类型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稳妥推进宅基地退出工作。

猜你喜欢

户主宅基地权益
身在异国他乡,海外华侨华人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通报: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84款App
审批宅基地要一户一宅
回来(外一首)
漫话权益
这些情况下,不得流转农村宅基地
农村宅基地改革“春雷乍响”
广场舞“健身权益”与“休息权益”保障研究
张小飞落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