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12-06钱钟书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9年41期
关键词:关窗喻体窗子

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古代诗人像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归去来兮辞》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这个分别,不但是住在屋里的人的看法,有时也适用于屋外的来人。

世界上的屋子全有门,而不开窗的屋子我们还看得到。这指示出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屋子的本意,只像鸟窠兽窟,准备人回来过夜的,把门关上,算是保护。但是墙上开了窗子,收入光明和空气,使我们白天不必到户外去,关了门也可生活。所以,人对于自然的胜利,窗也是一个。不过,这种胜利,有如女人对于男子的胜利,表面上看来好像是让步——人开了窗让风和日光进来占领,谁知道来占领这个地方的就给这个地方占领去了!

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刘熙《释名》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正和凯罗《晚歌》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同样地只说着一半。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所以孟子认为相人莫良于眸子。

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晚上访人,只要看窗里有无灯光,就约略可以猜到主人在不在家,好比不等人开口,从眼睛里看出他的心思。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有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予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起来先关了窗。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整天整夜不关的。

(选自《写在人生边上》,有删改)

技法提炼

《窗》是一篇意趣盎然的说理散文,作者以其善于观察感知的双眼,勾连古今中外,娓娓道来,表达出他对窗户这一生活常见物的诸多人生感悟。文章通过门与窗的一系列的比较,表达了作者对于窗户这一意象的理性思考,窗户这一生活常见物也因此获得了意义上的升华。

1.咀嚼喻体特质

面对比喻类话题作文,考生可以尽管去想象,抓住事物的部分特征写作。钱钟书的《窗》就是从门窗之比来看窗的一些客观作用开始写起的:有了窗可以拥有更多美妙的风景;窗可以由外向内望,也可以由内向外望;有时为了清静与温暖,也是需要关窗的……作文开头就事论事,并进行合情合理的想象,观点的提出有了初步的台阶。

2.挂钩生活现象

比喻类话题作文限制较少,可以联想的角度也就比较多,应该遵从“以小见大”的写作原则。

那么,到底怎么将话题看作喻体再进行联想呢?不妨拿“门”来举例。首先得想到门的一些特点:关门可以隔绝外界侵袭,开门可以与外界交流,门还可以装饰居舍……为了使作文具有文学性,就要将之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比如由“门”联想到“心灵之门”,此时的作文写的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了,就可以写得比较有底蕴,很多文史哲方面的素材以及思辨性的内容也会随之产生。

3.转接喻体意义

喻體的含义可以进行多角度的挖掘,把喻体的这些含义与写作中针对的主要内容联系起来,作文就可以写成功了。钱钟书联想窗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意义时,就是巧妙地将窗的开关与人在不同状态下的内心需求联系了起来。这种转接是需要灵活的头脑、紧密衔接的文字的。转接时必须提醒自己一定得讲清楚对话题中事物的联想是怎么得出的,如此,下文的分点论述、即事论理或者有感而发才会水到渠成。

猜你喜欢

关窗喻体窗子
把窗子打开吧
快把窗子打开
回南天
快把窗子打开
《红楼梦》比喻的喻体类型研究
从喻体选择对比哈萨克语和汉语比喻的民族差异
欢迎 不欢迎
英语中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