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拉西坦与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成本分析

2019-12-04徐晓磊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30期
关键词:奥拉西坦依达拉奉脑梗死

徐晓磊

【摘要】 目的 分析奥拉西坦与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以及成本。方法 80例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奥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成本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 对照组为92.5%,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治疗成本(3165.83±424.72)元低于对照组的(3985.46±571.66)元, 不良反应发生率10.0%(4/40)低于对照组的27.5%(11/4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拉西坦与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无明显差异, 但是奥拉西坦的经济成本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有优势, 因此临床可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脑梗死;奥拉西坦;依达拉奉;临床疗效;成本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0.039

脑梗死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硬化导致, 血管内出现血流障碍, 并且不断发展, 导致脑组织内缺血、缺氧, 该疾病的致残率较高, 患者在治疗后会出现失语、偏瘫以及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 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 针对于该疾病的治疗, 临床主要以溶栓、抗凝为主, 并且予以保护神经的治疗, 但是对于脑梗死的治疗, 患者需要投入大量的经济, 所以在确保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 还要有效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 临床常用治疗药物为奥拉西坦以及依达拉奉, 本次研究主要对这两种药物达到的效果以及成本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男25例, 女15例;年龄46~79岁, 平均年龄(70.66±8.4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4~19 h, 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11.33±2.62)h。对照组男22例, 女18例, 年龄45~80岁, 平均年龄(70.92±9.3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5~20 h, 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12.15±3.77)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符合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2]。②患者均经CT等临床影像学确诊。③患者以及家属对本次研究不存在异议, 并签订知情同意书。④本研究过程中涉及的相关事宜医学伦理委员会均批准。

1. 2. 2 排除标准 ①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②严重精神认知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等疾病患者。

1. 3 方法

1. 3. 1 对照组 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 国药准字H20090353, 规格20 ml︰30 mg)进行治疗。将30 mg的药物和10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 实施静脉滴注, 2次/d, 治疗14 d。

1. 3. 2 观察组 采用奥拉西坦注射液(广东世信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0860, 规格5 ml︰1000 mg)进行治疗。将4 g药物和250 ml的0.9%氯化钠溶液进行混合, 实施静脉滴注, 1次/d, 治疗14 d。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4. 1 治疗效果 显效:治疗后, 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0%, 并且病残程度为0级,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治疗后, 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50%~90%, 病残程度为1~3级, 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 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50%, 或者症状恶化[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2 治疗成本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成本, 主要为住院费用。

1. 4. 3 不良反應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包括恶心呕吐、睡眠紊乱等。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 对照组为92.5%,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成本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成本为2000~3890元, 平均治疗成本为(3165.83±424.72)元;对照组患者治疗成本为2400~4400元, 平均治疗成本为(3985.46±571.66)元。观察组患者平均治疗成本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也称为缺血性脑卒中, 并且据不完全统计, 该疾病的临床发病率占全部脑血管疾病的80%以上, 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所以有效的治疗效果是保证患者生命的关键。在以往的临床研究中发现[4-7], 脑梗死的发展和神经信息传导通神经纤维的堵塞有一定联系, 部分患者在出现脑梗死后, 会出后遗症, 表现出语言障碍、肢体障碍等, 由于脑梗死病情较为严重, 因此患者需要花费大量的经济去治疗, 同时治疗过程较为漫长, 因此在临床治疗药物选择方面, 不仅要保证治疗效果, 同时对于费用也应确保低廉。

奥拉西坦与依达拉奉均是临床常用的脑梗死药物, 其中依达拉奉属于自由基清除剂, 主要是将过多的氧自由基清除, 同时对脂质过氧化的情况进行抑制, 并且还能有效保护患者的脑组织, 延长周围缺血区域恢复血流的治疗时间窗, 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而奥拉西坦属于新型的吡格烷酮类药物, 可以通过血-脑屏障, 对磷酰胆碱以及磷酰乙醇胺的合成产生促进作用, 提高患者大脑中三磷酸腺苷以及二磷酸腺苷的水平, 同时, 该药物还对中枢神经产生激活作用, 加速脑代谢, 进而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认知行为状态, 预防继发性脑损伤[8, 9]。

患者需要花費大量的财力治疗疾病, 因此需选择出性价比更高的药物,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成本低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奥拉西坦与依达拉奉的治疗效果是非常可观的, 但是在治疗效果无差异的基础上, 奥拉西坦的经济成本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依达拉奉, 因此可以提高临床药物资源的利用率, 更加符合如今临床的治疗目的。

综上所述, 奥拉西坦与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无明显差异, 但是奥拉西坦的经济成本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有优势, 因此临床可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史佳月. 奥拉西坦与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患者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7, 12(4):5-7.

[2] 郑东焕. 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8):131-132.

[3] 许红, 华烨, 冯志强, 等. 奥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19):31-33.

[4] 万能. 依达拉奉与奥拉西坦对患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含量的影响. 抗感染药学, 2017(7):1508-1510.

[5] 曲芝平. 综合性康复训练联合常规药物对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4):117-119.

[6] 杨晓辉. 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联合应用综合康复训练与吞咽治疗仪的效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 3(12):37-38.

[7] 仲伟明. 脑梗死患者睡眠与情感障碍及其相关性研究. 军事科学院, 2018.

[8] 郭晶晶. 奥拉西坦对脑梗死急性期认知功能障碍和脑血流量的改善作用.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7, 15(2):56-57.

[9] 倪宁. 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5):138-139.

[收稿日期:2019-05-20]

猜你喜欢

奥拉西坦依达拉奉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怎样治疗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浅析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