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佳新奇假说视域下双关语的认知语用机制与神经表征

2019-12-04范振强袁梦田

关键词:双关语双关愉悦感

范振强 袁梦田

(浙江工商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

一、引言

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双关辞格在谜语、歇后语、民谣、笑话中非常流行。双关,顾名思义,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用一种语言文字形式表达出一明一暗双重意义,既引人注意,又让人产生联想,因此双关语具有简洁凝练、风趣幽默、新颖别致等语言效果[1]。韦氏高阶英语词典对“双关语”所下的定义是“a humorous way of using a word or phrase so that more than one meaning is suggested”[2]1309(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运用词汇或短语,使其暗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用词造句时表面上是一个意思,而暗中隐藏着另一个意思”[3]1796。双关语也可以解释为“双关是用了一个词语,同时关顾着两种不同事物的修辞方式”[4]77。虽然以上双关语的界定各不相同,但都是指在特定的交际语境中以一种语言形式表达双重意义,即显性意义和隐性意义,而两种巧妙表达出来的意义都属于发话者的交际意图。

在语言学内部,双关也是语音学、修辞学、语义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等的重要研究课题,其研究焦点包括:双关的类别、英汉双关对比与翻译、双关的美学特征和社会文化理据、双关的语用分析及认知解读等。

现有研究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更加重视“人”的因素。“无论是双关语的生成还是理解,都与认知语境、交际意图、语用策略、认知效果及交际主体心智活动等因素关系密切”[5]14,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在一定程度上重视“人”的因素,但也存在不足: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为例,它虽然说明了双关语所关涉的两个概念之间的空间连接,但连接的中介和机制是什么这一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5]68。

其次,双关的认知神经研究需要细化。查阅文献发现,双关语认知神经机制的专门研究相对较少,国外这一领域的论文只有7篇,国内在知网中只检索到1篇。当前双关语在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多数实证研究只关注一种类型的双关语,缺少能解释多种类型的综合理论模型;很多研究只聚焦双关的认知机制,未能将“愉悦”(或“幽默”)这一重要因素纳入作为实验控制的变量[6];现有语言幽默(愉悦)的研究没有具体到双关语这种现象所特有的幽默机制,因此这些模型所得出的双关语脑神经机制的模型针对性不够[7]9669。

鉴于以上不足,本文引入“人”的认知因素,从交际双方两个视角,论证发话者生成双关的认知机制,分析受话者理解双关的语用效果。本文的理论视角“最佳新奇假说”,该理论是心理语言学近年来提出的新理论[8-9],可以用来解释双关语在线加工过程的认知机制(即意义等级凸显)和语用动因(即产生愉悦效果)。为了尽可能降低理论分析的主观性和增加理论的心理现实性,本文还从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实证成果中汲取学术养分,提出双关语最佳新奇性背后的认知神经原理。本文主要聚焦三个问题:如何以最佳新奇假说为基础构建一个能够解释所有主要类型双关语的理论模型?双关语生成的认知机制和理解的语用效果是什么?双关语生成和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是什么?

二、理论框架:最佳新奇假说

最佳新奇假说由认知和语用两部分组成,最佳新奇假说的认知机理是意义的等级凸显,其语用效果是愉悦感的产生。

(一)最佳新奇性生成的认知基础:意义的等级凸显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显示,就人们的在线加工过程角度而言,语言单位意义具有不同的可及性,即这些意义具有不同的凸显程度。对这些不同凸显程度的意义进行解释的理论称为等级凸显假说(Graded Salience Hypothesis,简称GSH),由心理语言学家Giora于1997年在认知语言学杂志上首次正式提出[10]。该理论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大量的实证为支撑,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从一定侧面弥补了传统话语理解的缺陷。

传统的话语理解模式主要有两种:标准理论模式和直接处理模式。标准理论模式认为,人们在理解隐喻性语言的时候,首先激活其全部字面义,当且仅当字面义与语境冲突时,人们才会根据语境推导隐喻义;而直接处理模式则认为,隐喻理解和字面义理解是一致的。人们对隐喻的理解不是经过“理解全部字面义”到“发现字面义与语境冲突”,然后得出正确的理解。如果语境信息充分,人们可直接理解隐喻义,根据该模式,人们直接获取“插足”字面义,而不会去推导其隐喻义[11]。意义的等级凸显理论[8-9]则在大量心理学实验基础上,指出了标准理论模式和直接处理模式在解释比喻义和字面义认知机制上的不足,并提出,只有符合最佳新奇假说的语用现象才能激起人们对语言的愉悦感。

具体语言表达的意义有等级差异,分为凸显义和非凸显义。凸显义即指储存在大脑词库中并且已经规约化了的意义。意义凸显程度的决定因素有四个:熟悉度、使用频率、惯常性及典型性[12]15。意义的熟悉度及使用频率越高,其凸显度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凸显义会随语言表达而自动激活,不需要根据语境进行推理。换言之,凸显义就是指人们在读到或听到某个语言表达时,大脑中显现出来的第一层意义。因此,在语言的理解过程中,人们首先会加工凸显度较高的意义。如果该意义贴合语境,则理解结束;若该意义与语境冲突,人们则会根据语境去推导适合语境的非凸显意义,从而实现对某具体语言表达的理解[12]15。比如,在英语中,“doctor”主要有“医生”和“博士”等词义,而其最常用的“医生”这一词义成为其基本词义,即凸显义。例如,

(1)Mary is a medical doctor.

(2)Mary is a doctor of philosophy.

在看到以上两个例句时,头脑中首先显现的是:“doctor”的凸显义“医生”,在例(1)中,凸显义(“医生”)明显与语境相符,理解完成,非凸显义(“博士”)无需激活。而例(2)中的凸显义(“医生”)与语境冲突,此时,要根据语境去检索心理词库中“doctor”的其它意义,发现其非凸显义“博士”与语境相符,此时该话语的理解完成。

(二)最佳新奇性理解的语用效果:愉悦感的获取

根据“最佳新奇假说”,高凸显刺激信号和低凸显刺激信号之间的合理搭配可以让认知主体在理解信息的同时感受到最佳愉悦。“当人们在新奇的事物中识别到高凸显的信号时,最佳新奇也会产生最佳愉悦”[8]134。

最佳新奇假说指的是“人类对最佳新奇刺激信号会产生愉悦感”[13]116,即同时具备新奇性和熟悉性的刺激信号会让人获得愉悦效果。最佳新奇性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即一个刺激信号应同时激活:(A)熟悉刺激信号的新奇反应(低凸显或非凸显反应),以及(B)一个高凸显的反应,两种反应在质和量方面不同且两种反应都适合当前的语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可以被认知所评估)[8]133。也就是说,最佳新奇性产生的两个条件可以描述为:具有新颖性,即它可以引发不同于显性反应的新奇反应;能够自动再现对这一刺激的显性反应[14]。由此可知,新奇性与凸显性密不可分,新奇性寓于凸显性之中。实验证明,只有最佳新奇性才能引发语言的愉悦效果。心理学实验发现[13],发话者在发出话语时,只有该话语具有最佳新奇性时,才能激发受话者头脑中的新奇反应,使受话者可以准确地理解发话者的意图,实现有效沟通。所以最佳新奇强调的是“恰到好处”的新奇。例如,

(3)a piece of paper

(a)a single piece of paper

(b)a pill of pepper

(c)a peace of paper

以短语a piece of paper的各种变体(3a)—(3c)为例,尽管新的表达方法(3a)a single piece of paper要比原句a piece of paper稍加新颖,但其新奇性不足,追根究底是由于(3a)的意义与源短语无本质差别,所以无法激发受话者头脑中对该短语的新奇性反应。a pill of pepper虽然从本身来看较为新颖,但由于其过于新颖,当发话者发出与a piece of paper相同的语音符号时,a pill of pepper明显与语音凸显度较强的a piece of paper相去甚远,导致受话者在听到a piece of paper这一语音符号时,无法在头脑中提取出与a pill of pepper相关联的显性意义。所以,相比较而言,a peace of paper既具有新颖性,而且与同音显性短语a piece of paper紧密相连,因而受话者在接收到这一语音符号时,会感受到最佳新奇,从而在其头脑中引发新奇反应,进而达到理想的语言效果。从此例也可知,新奇性过低或过高,都无法激发受话者头脑中的新奇性反应,只有新奇性适中的双关才具备最佳新奇。

三、最佳新奇假说视域下双关语的认知语用解读

双关的本质即“借A言B”,彰显的正是歧义,其目的就是利用和制造歧义来表达说话者的真正意图。在对双关语的整个理解过程中,认知语境都发挥着认知和促进作用。不同的双关语在不同的话语情境中其凸显义有所差异,而正是凸显义的不同恰到好处地激发人们头脑中的最佳新奇反应,从而引发人们对双关语的愉悦效果。双关语分为不同的类型[4],[15]325,[16]189,包括同音双关(homophonic pun)、近音双关(paranomasia)、同词异义双关(antalaclasis)、一词多义双关(sylletic pun)、歧解双关(asteismus)。本节以最佳新奇假说为理论框架,根据双关语凸显义的不同,按照六大类型逐一阐述双关语的认知语用机制。

(一)同音双关

同音双关即使用同音异义词使句子具有双重语义效果,既表达出发话者的言外之意,同时又能激起受话者头脑中的最佳新奇反应。这类双关在广告中尤为多见,如:

(4)默默无蚊(闻)——蚊香广告词

(5)随心所浴(欲)——热水器广告词

(6)快治(脍炙)人口——口腔药广告词

这类词均是通过谐音双关将产品的性能完整展现出来,同时又因与该音所体现的高凸显词不同来激起受话者头脑中的最佳新奇反应,所以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又如:

(7)Waitress: You are not eating your fish. Anything wrong with it ?

Customer: Long time no sea.

long time no see是老朋友久别重逢后常用的表达方式,所以人们在听到long time no see(sea)时,同音的高凸显义“好久不见”立即被激活,但很明显该义并不适合该语境。很显然see与sea同音,所以在此语境下,受话者自动开始在头脑中寻找适合语境的凸显性较低的同音词,同音的sea虽然凸显性不如前者,但其完全贴合语境,能够引发受话者头脑中的最佳新奇,从而激发人们对语言的愉悦感。因此,在该句中,customer使用同音的sea来表示这条鱼离开大海太久,不新鲜,既没有冒犯服务员,也表达出对该道菜的不满。sea与see虽然同音,在该类句式中并不多见,但在此语境下却能表达出很好的语义效果。

(8)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刘禹锡)

在该诗句中,“晴”的高凸显义为“天气晴朗,天空中无云或少云”,与该诗句中的表层意义吻合。但从整首诗的深层意义来看,该诗表现的是初恋少女听到情人歌声时乍喜乍疑的复杂心情。所以,此时,“晴”与“情”相对应,用“晴”字既能与诗句中关于天气的描写相对应,具有高凸显性,同时又由于与“情”谐音相同,在此语境下激起人们头脑中的新奇反应,以此来表达出少女的这种初恋情怀。

(二)近音双关

近音双关即使用读音相近的词构成双关语。在人们的日常交际过程中,有一些短语及句子结构在人们的使用过程中,被赋予一定的意思并固定下来。所以当受话者接收到这一语音符号时,其同音的高凸显词首先被激活,并会去匹配语境。若匹配失败,则此时受话者的头脑会自动搜寻同音的低凸显词来匹配语境,而这一过程会在受话者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触发人们的愉悦体验。如:

(9)Drunk drivers often put the quart before the hearse.

当我们读出此句时,脑子里会自动匹配出高凸显词“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本末倒置)”,但明显不符语境。因此,在此句中,正是利用凸显度较低的词汇构成近音双关,而此举却恰恰可以激发人们头脑中的最佳新奇反应。本例句通过近音双关将某些司机嗜酒如命的形象勾勒出来,会让人眼前一亮,同时又能给读者以深刻印象,以达到警示效果。

(10)这也税,那也税,东也税,西也税,样样东西都要税,民国万岁(税)万万岁(税)。

该例用来描述民国时期百姓不堪赋税之重。当我们听到与“万岁”相似的近音时,头脑中首先提取到的是古代朝拜皇帝时的敬语,而此句中正是利用近音凸显度较低的词来讽刺当时社会的赋税之繁重,同时又具有新奇性。

(三)同词异义双关

同词异义双关即采用同形异义词,即多义词来形成双关。尽管多义词包含很多不同的意义,但是根据Giora的意义凸显假设,同一个词所包含的意义有高低等级之分,最常使用到的意义会在人们的头脑中固定下来,成为该词的高凸显义。而同词双关则正是利用同一词的高低凸显义,来表达发话者的言外之意。

(11)An old couple who are in their late seventies often went shopping by car. One day their neighbor asked the old lady: “Who drives in your family?”

The old lady answered:“Both of us do. I drive the car, and he drives me crazy.”

在上述例句中,一共出现三个drive,且均为动词,但其意义却大相径庭。drive作动词时,其相应的高凸显义为“驾驶、开车”。前两个drive译为“驾驶”完全符合语境,而第三个drive译为“驾驶”明显与语境冲突,因此应使用drive凸显义较低但符合语境的词义,所以该句中第三个drive意为“逼迫、迫使”更符合语境。通过该词不同意义的变换显现,可以使人们在对不同语境下各个意义的处理过程中激发他们对语言的愉悦感。此句中的drive一词就将夫妻二人的现状清晰地勾勒了出来。

(1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在当代汉语中,“清白”的高凸显义为“人品行端正无污点,廉洁自律”;在该例句中,诗人用“清白”的低凸显义激发人们头脑中的最佳新奇反应,即其本身意“纯白的颜色”,表面指石灰的颜色,其实暗指人品的“清白”,意指诗人的人生志向,要清白做人。

(四)一词多义双关

一词多义双关与同词异义双关相似,其区别是此式一个词仅出现一次而可以作多解,这是双关语运用最广泛的构成形式之一[15]325。此时,对于句子中出现的多义词,人们头脑中的高凸显义将首先被激活,若该义与语境不符,则人们会根据语境推导出适合语境但是非凸显的意义,此时,匹配结束。如:

(13)……she’s too low for a high praise, too brown for a fair praise and too little for a great praise; only this commendation I can afford her, that were she other than she is, she were unhandsome; and being no other but as she is, I do not like her. (Shakespeare: Much Ado about nothing)

该例中,看到“low”,人脑中其高凸显义“(高度)低的,矮的”立即被激活,但该义与此语境不相适合。所以,此时应寻求与该语境相符但是凸显度较低的词义,即“(地位)低微的,低下的”,而正是因为其凸显义较低,在寻找其低凸显义的过程中激发了人头脑中的最佳新奇反应,从而使low与句中的a high praise形成鲜明的对应关系。

(14)可是匪徒们走上这十几里的大山背,他没想到包马蹄的破麻袋片全被踏烂在路上,露出了它们的马脚。(曲波《林海雪原》)

在上述例子中,“马脚”首先激活其字面义,即使用最为普遍的凸显义。而根据原文内容,我们也可以推断出在该句中“露出马脚”也指“暴露内情”的意思。此时,该词的高低凸显义同时在人们的头脑中汇合,从而引发人们头脑中的新奇反应。

(五)歧解双关

歧解双关即后者曲解了前者的话(有意无意),进而形成双关[15]325。歧解双关其实也正是利用了多义词对同一词的不同等级凸显义的使用,从而产生一定的语言效果。如:

(15)Customer: Waiter, will the pancakes be long?

Waiter: No, sir. Round.

在英语表达中,“long”可以指“(时间)长的”或者是“(尺寸)长的”。在上述例句中,正是由于服务员曲解了顾客的话,所以造成了歧解双关。这是由于双方对同一词的意义的凸显度的认知有所差异,所以出现了上述具有幽默感的对话。

(16)这谦虚反使阿Q更加愤怒起来,但他手里没有钢鞭,于是只得扑上去,伸手去拔小D的辫子。小D一手护住了自己的辫根,一手也来拔阿Q的辫子,阿Q也将空着的一只手护住了自己的辫根。从先前的阿Q看来,小D本来是不足齿数的,但他近来挨了饿,又瘦又乏已经不下于小D,所以便成了势均力敌的现象,四只手拔着两颗头,都弯了腰,在钱家粉墙上映出一个蓝色的虹形,至于半点钟之久了。

“好了,好了!”看的人们说,大约是解劝的。

“好,好!”看的人们说,不知道是解劝,是颂扬,还是煽动。(鲁迅《阿Q正传》)

句中的“好了”“好”正是歧解双关。因为在此例中,“好”出现了两次,其中,第一个“好了”的意思是“表示同意结束等的语气”,而第二个“好”则是表示人们把该事件当作消遣,感到快意而发出满意的赞叹,揭露出看客麻木的精神状态。该例中的两个“好”通过该词的高低凸显义的不同实现双关,并映射出当时人们的麻木心理。

上述不同的双关语其凸显义高低有别,但正是通过其高低凸显义的差异,恰到好处地刺激了人们头脑中的最佳新奇反应,同时激发了人们对语言的愉悦感,体现出了良好的语用效果。而从人体内部的认知神经机制来说,这主要源于人们左右脑的协同作用,通过左右脑的互动合作,从而引发人们的审美愉悦。

四、双关语最佳新奇性生成的愉悦效果及脑神经表征

前文对最佳新奇性产生的认知过程和机制(即意义的凸显等级)进行了理论阐述,本节结合实证研究成果构建解释模型,旨在继续综合剖析上面例子中双关语认知过程所带来的语用效果,即愉悦感,这种愉悦感也是双关语生成的深层语用动因。

(一)双关语最佳新奇性及愉悦效果生成的左、右脑协同

“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语言加工的左脑优势已为学者们广泛接受。然而,许多研究也表明,右脑在理解非字面语言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呈现出左、右脑协同加工的处理模式”[17]6,双关语的理解也是如此。具体而言,从认知神经科学角度而言,有愉悦效果的双关语的脑机制可以描述为:首先,左半脑激活高凸显义,然后根据选择的具体词义寻求与语境一致的解读,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双关语的“愉悦点”,即高凸显义与语境发生冲突,导致认知主体突然意识到需要切换到低凸显义,以实现语境冲突的消解。其次,这种突然意识需求的出现,触发左脑激活低凸显义。高凸显义和低凸显义“都会在左脑保持激活状态,因为它们对于双关语语境的理解都是相关的,但只有高凸显义在右脑激活”[6]474。该过程表示如下:

(二)双关语最佳新奇性及愉悦效果的具体神经表征

那么,双关语的审美愉悦从何而来呢?现有的理论认为,高凸显义主要在左脑进行加工,但当认知主体遇到语境冲突而体验到惊奇感时,对低凸显义的语境适切性的重新评估(低凸显义通常由右脑提供)就会生成愉悦感[6]。“由于这一功能主要由负责语义整合、情绪体验的右脑额叶完成,所以当成功完成这一任务时,也往往会触发人们的愉悦体验”[17]8。

实际上,我们认为,双关语的愉悦感有独特之处:首先,它与一般语言的歧义不同,后者没有愉悦感生成;其次,它不同于一般的语言幽默,双关语愉悦感的产生不是依靠纯内容(比如荤段子);再次,它跟歧义消解类的幽默也不同,双关语的愉悦感不是源自一个意义取代了另一个意义,而是恰恰源自两种意义的同时激活,相映成趣。因此,双关语及愉悦感的产生必然有其特殊的脑神经机制,需要作出更精确的解释。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研究显示[7]9665,多个脑区都参与了双关语的理解及其愉悦效果的体验,具体包括:左颞下回(left inferior temporal gyrus,LITG)和左额下回(left inferior frontal gyrus,LIFG)参与语义理解;双侧颞顶联合区(bilateraltemporopatietal junction)连同LITG和LIFG一起加工带有愉悦或幽默效果的双关语;带有幽默感的双关语还会使亚皮层区域激活度增强,包括杏仁体(amygdala)、腹侧纹状体(the ventral striatum)和中脑(the midbrain),这些亚皮层区域负责脑内奖赏机制(positive reward system),愉悦效果的获得就是一种奖赏,因此这些是双关语的幽默效果和愉悦效果加工的重要脑区。总之,双关语的理解和愉悦体验是多脑区同时联合运作的结果。

(三)双关语的最佳新奇性和愉悦效果的意识性

双关语的愉悦效果源自双关所消解过程的持续[7]9670,跟一般的语境冲突和歧义消解不同,双关语的两层意义都与语境相关,并且在愉悦效果生成的整个过程中都是讲得通的。如:“Money doesn’t grow on trees, but it blossoms at our branches.”该句为一家银行的广告语。句中“branch”是一个多义词,可指“树枝或机构的分支”,两者凸显度存在差异。在该句中,花朵开在枝头上完全符合逻辑,且贴合实际,而正是因为前面的“money”限制了语境,所以此处应寻求“branch”的低凸显义,在此语境中指的是“银行的分行”,意指把钱存在分行里,可以使钱增值。该例句表明了多义词的高低凸显义在句中都存在合理性。也就是说,一般的多义词歧义消解是一种与语境切合的意义替换掉与语境冲突的意义,而双关语的两层意义语境冲突是温和的,两层意义都浮现在认知主体的意识之中。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显示,双关语能带来愉悦,其加工的脑区涉及额顶网络(frontoparietal network)[7]9670,该网络在其它功能的执行过程(executive process)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语言愉悦体验的深层认知过程也属于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例如,框架转换或者语境的再构建等。行为研究和脑功能成像研究显示[18-19],这些功能的执行是有意识的过程。心理学对愉悦效果的研究也表明[20],愉悦场景的认知和体验需要意识的参与,对理解幽默或愉悦的皮层激活进行分析发现,具体负责愉悦体验有意识加工的神经关联是额顶网络。

综上所述,双关语及其本身具有的愉悦体验是左脑和右脑协同加工的结果,右脑运用其宏观层面语义网络丰富的优势,当遇到语境不一致时,能够搜索网络在两个概念之间建立联系;而左脑运用其微观语义网络精准加工的优势,利用语境冲突,找到双关语的低凸显意义,同时在语境冲突的提示下,转换成有意识状态,对两种意义进行再认知。“双关语效果的实现依靠的是对一个原本有意义的语境,进行新奇地再认知”[6]473,也就是说,高凸显义本身在意识的阈值以下运行,在遇到语境冲突以后,激活低凸显义,在有意识的状态下对双关的双重意义进行新奇地再认知。这种过程本质上是第三种语境的构建过程[6]473,在第三种语境中同时处理两层意义。例如,在一则加油站的广告词“为您加油”中,“加油”一词具有“加劲儿”(高凸显义)和“添加燃料”(低凸显义)两层含义,在当前语境中,交际主体在理解到低凸显义的同时也会意识到高凸显义,此时,两义合二为一,形成概念整合,认知主体会在理解到“我们为您的生活鼓劲儿,增加精神动力”的同时,也能更直接地感受到车子加满油、动力足的语境含义,两者相辅相成,让主体体验到愉悦和幽默。这种语境冲突诱发的概念整合过程及愉悦体验可以被意识的雷达捕捉到,在意识的鉴赏下,双关语的双重意义和乐趣越品越香,回味无穷。

图2 最佳新奇性及愉悦感生成的认知神经机制和意识性

五、结语

针对当前双关语研究只关注一种类型的不足,本文在最佳新奇假说的理论框架下,尝试为解释多种类型的双关语提供一个相对综合的解释模型,并对几种主要的双关语类型作相对全面的探讨。研究发现:首先,最佳新奇假说能够解释英汉双关语的所有主要类型,可以为双关语的认知语用机制提供一个相对综合的理论模型。其次,根据最佳新奇假说,双关语的认知机制是不同凸显程度的意义动态互动,其语用机制是愉悦效果的生成。具体而言,双关语的理解是一个由意义初始加工阶段和意义整合阶段构成的动态解读过程。根据意义凸显机制,双关语意义的激活取决于其意义的凸显度。根据其具体的语境而去适当地选择凸显度较高或较低的意义,使得这些具有一定凸显度的词汇能够恰到好处地激发人们头脑中的最佳新奇反应,从而使得双关语更具有幽默风趣的愉悦效果。最后,在认知神经层面上,双关语的加工需要左右脑协同运作,其最佳新奇性和愉悦效果是多个脑区共同激活和参与的过程,涉及意识的高度参与。本文构建了新的理论模式并用于分析双关语,彰显认知和语用整合的理论优势[21],尽管本文构建的模型基于前人实证成果,其心理现实性依然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支撑,今后将朝着这一方向努力。

猜你喜欢

双关语双关愉悦感
语音隐喻视角下的韩国语谐音双关句研究
感悟“双关”修辞 提高习作能力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双关语认知
俄语双关语及其汉译技巧探究
大学生运动愉悦感与成人依恋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双关
缺觉与抑郁
德拉巴斯蒂塔的戏剧双关语翻译模式研究
让阳光照进学生的心灵
英语双关语及其语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