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重理念指引下企业大学智慧学习空间的创新发展

2019-12-03赵呈领李红霞赵刚狄冰冰刘国颖

电化教育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知识服务职业教育培训

赵呈领 李红霞 赵刚 狄冰冰 刘国颖

[摘   要] 企业大学智慧学习空间的建设是完善职业教育战略布局、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文章厘清企业大学在“教育发展理念”和“企业管理理念”指引下建设智慧学习空间的目标定位;构建以“应用服务”为主旨,“云端服务”为连接, “四大技术”为支撑、“三大体系”为保障的企业大学智慧学习空间模型;从外在条件(环境、保障)和内在应用(学习、管理)方面,采用SWOT方法,以Y企业大学为例,基于其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系统分析了企业大学建设智慧学习空间的现实环境。基于现状,提出企业大学智慧学习空间的建设应兼备双重理念指引,发挥优势、遏制劣势、抓住机会、消除威胁,从环境建设逐步智能化、应用推动学习创新、保障措施迈向夯实完善三方面不断推进。

[关键词] 企业大学; 智慧学习空间; 培训; 知识服务;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赵呈领(1956—),男,湖北老河口人。教授,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理论、方法与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方面研究。E-mail:zhcling@mail.ccnu.edu.cn。李红霞为通讯作者,E-mail:1260529476@qq.com。

一、引   言

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已然成为《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任务的主要目标,企业大学作为职业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不仅是实践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形式,更是拓宽终身教育内涵、创新企业员工终身学习的新模式。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技术的推动下,智慧时代已经开启,企业逐步转型升级,迈向智能化。服务于企业战略、培养高素质人才,引领企业创新与发展的企业大学必须要紧跟行业高质量发展步伐,找准结合点、选好切入点、抓住着力点,积极谋划和推动企业大学自身的转型发展,持續增强其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1]。与之伴随的“用户中心、协同发展、开放创新”的知识创新社会2.0环境正在悄然形成。具有管理与教育双重属性的企业大学,走向智慧学习空间的发展轨道已成必然之选。基于此,本研究探究双重视角下企业大学的发展目标是什么;目标引导下,基于需求的企业大学智慧学习空间如何绘就;以Y企业大学为例探讨现实情境又为何态;基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企业大学又有何可为。具体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希冀借此研究,能够给建设既切合职业教育需要又满足社会发展的“智慧型”企业大学提供充实的理论与实践引导,更加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

二、目标定位:智慧学习空间主导的

企业大学发展逻辑

企业大学为员工创建了集先进培训理念、丰富管理手段、科学运作机制、灵活教学方式于一体的学习场域。企业大学的所有权属于企业,既具有教育属性,又具有管理属性。从教育发展理念出发,人类社会从信息时代走向智能时代,教与学形式也从单一的面授教学形式转向混合式教学形式。伴随着这个转变,学习场域也经历了从实体到虚实结合的变化,即进行了从早期简陋的实体空间、到能营造学习氛围的教室、到虚拟和实体相结合的学习空间、再到现在的智慧学习空间的转变[2]。智慧学习空间将以“体验”为依归,以“数据”为基础,以“联接”为要义,以“智能”为目标,是一个帮助师生进行精准学习决策,使每个学习个体都能获得符合个人认知的学习支持与精准服务,支持智慧学习的场域[3-4]。

企业大学是由企业出资创建的新型教育培训组织,作为企业发展的一种新型战略性工具,其功能定位不同于学历教育[5]。徐雨森等认为,企业大学的主导功能进一步向“知识联接”乃至“知识孵化”为主发展演变[6]。顺应时代的发展,迪尔特认为,企业大学将更加重视人才的发展[7]。企业大学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工具,不应再拘泥于传统的培训,更应为企业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满足员工自身发展的需求,成为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8]。教育发展理念指引的智慧学习空间致力于支持“智慧学习”,契合于企业管理理念引导的企业大学服务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企业大学智慧学习空间建设应兼备双重指引,即“教育发展理念”和“企业管理理念”,逐步迈向智慧学习空间,实现“培训开展”和“知识管理”的知识中心,培养核心胜任力员工,传承创新企业文化,服务企业战略目标。

2012年以来,国内学者黄荣怀[9]、祝智庭[10]、杨现民[11]、胡钦太[12]、王运武[13]、曹培杰[14]、鹿星南[15]等从智慧校园环境、智慧学习及智慧管理等角度,对智慧学习空间的功能与特征进行了探讨。基于此,本研究认为企业大学智慧学习空间的特征主要体现为借助物联网技术、情境感知技术、泛在网络技术实现企业与学习场所的互联感知;借助大数据技术等支持数据共享与融通,实现管理服务的智能预测、科学决策,精准高效;从而实现学习空间灵活、可重组,学习资源优质、可共享,学习方式泛在、个性化,评价方式多元、智能化,师生关系和谐、平等化。

三、需求分析:企业大学智慧学习

空间的模型构建

以“胜任力模型”为导向,以“企业战略”目标为驱力,以学习为中心,以人为本,突出应用和服务,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考虑技术和管理方案,以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将信息技术融入组织学习当中[16]。基于此,企业大学的智慧学习空间模型即以“应用服务”为主旨,“云端服务”为连接,形成“四大技术”为支撑、“三大体系”为保障,实现企业大学多维空间的虚实融合、与企业下属单位及社会环境的无缝连接,从而实现其服务于企业知识创新和战略目标的功能价值。如图2所示。

(一)应用服务为中心

企业大学智慧学习空间的应用包括三大核心模块。一为网络学习空间的E-learning。基于多终端和泛在网络,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有效解决“工学”矛盾。学员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实现个性化的学习管理,学习分析技术实现学情的及时掌握,基于不同的学习社区实现与不同岗位学员的互动交流、经验共享。培训师在网络学习空间中进行资源的制作开发、学员特征分析、基于直播技术实现智力资源共享、培训情况的及时反馈、参与网络研修,提升技能;管理者基于学员的学习情况及教师的培训情况提供适切服务、精准管理及智能决策。

二为物理空间中培训学习的开展。以“知识服务”为导向,基于学员的工作绩效、网络学习状态和企业发展需求,实现培训需求的自动挖掘、培训资源的自动推荐。基于 “个人画像”实现培训师与资源的最优匹配。智慧教室、虚拟实训室、智创空间等延伸学习空间。创新了教学模式,实现全向互动,资源个性化推荐,对师生状态的全方位分析,为可持续的培训提供数据支撑。构建虚实结合的培训情境,提供近似真实场景的教学、学训情境,提升学习体验,减少当前“拉人进工厂参观”的浪费人力、物力及体验感不佳的现象[17]。智慧学习空间中,通过培训过程中大数据技术实现培训中学员反应、学习结果等一级二级评估(柯氏四级评估模型)的智能化、科学化、精确化。通过与企业的无缝连接、数据库的共享,实现工作场所的行为和业务结果三级四级评估,为企业提供科学精准的决策。

三为企业大学的智慧管理。智慧管理是其学习服务更好运转的基础保障。打造基于“互联网+”的移动一体化培训服务,围绕服务学员这一中心,以“云+应用+多终端”的应用模式,实现培训师和学员在现实与虚拟、课内与课外、企业与大学环境下的全方位互动,实现信息的精准化推送;实现学员基本信息(如报到信息、接站管理、缴费管理、宿舍分配、送站管理等)智能一体化,进一步提升学员服务体验。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智能安防。

(二)云端服务为连接

云端服务中心有效整合网络空间中的资源和物理空间中基于传感网和泛在网络传输的大量数据,促进应用系统的贯通集成。企业创新的基础源于企业知识的积累。企业大学以短期学习为主,学员知识需求差异大,课程体系灵活,基于多方需求进行课程资源的定制开发。资源建设采用众筹机制,通过四渠道进行量身定制:企业大学专有培训师协同研发;企业下属单位基于泛在网络实现工作经验知识的及时传输;引进社会资源,如 MOOC平台开发共享的课程的引入、e-Learning服务商等广泛参与建设课程;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等对培训及研修中的过程性数据进行挖掘生成资源。资源庫的建立为网络学习空间和物理空间中学员开展泛在学习和混合培训等提供多样化的知识服务。

师资库建设是企业大学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要素。其建设主要借助三种形式:一是通过员工在工作岗位及在网络学习空间中的学习表现,基于大数据技术可视化推荐优秀员工担任培训师;二是企业大学专任培训师;三是针对个性化学习需求,从高校及社会相关岗位聘请培训师。师资库的建立为多样化形式的培训开展、满足学员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及发挥培训师最优教学技能发挥了支撑作用。

数据中心的建立包含教学数据、管理数据及绩效数据。对汇聚的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实现基于学员的分类、绩效的预测和管理决策,以实现学习服务、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支持。先前基于此的研究颇丰[18],在此不再赘述。

(三)四大技术为支撑

外围技术的发展决定智慧学习空间的性质和形态。大数据、泛在网络、人工智能和5G通信四大技术支撑,助力于企业大学的环境升级改造。 大数据技术通过数据清洗、挖掘、建模等为自适应学习服务、资源的聚合重组、管理的精准提供强大支撑。泛在网络技术融合互联网、物联网等,实现企业大学多维空间的无缝连接。人工智能技术助力于企业大学内学员的学习状态智能识别、在线答疑、职业技能智能评测等。5G网络技术助力于企业大学资源的灵活调度、实训场景的立体式互动、资源开发的即取即用、绩效评价的及时有效[19]。总之,基于泛在网络技术数据不断采集、5G通信技术的高速传输、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分析决策,实现企业大学智慧学习空间应用服务的畅通实施。

(四)三大体系为保障

智慧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持续推进和创新发展离不开多方保障体系。决策与管理制度:企业大学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宏观指导、统筹协调企业大学持续化智慧学习空间建设;完善信息化工作标准与评价体系。运维与服务体系:从智慧学习空间的整个业务出发,全面规划智能运维服务保障体系,结合大数据技术进行预防性分析,加强运维服务控制管理水平。安全与防护体系:贯彻落实国家、行业信息安全工作相关要求,以安全策略为核心,实现分级分域管理、坚持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相结合。实现智慧学习空间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内容安全等全面防护安全体系。

四、现实环境:企业大学发展智慧学习

空间的现状分析

审视企业大学信息化条件现状,寻找与智慧学习空间的差距,是形成有效建设方案的关键[20]。本研究以Y企业大学为例,通过多维度调研,在目标指导、需求驱动下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Y企业大学建设智慧学习空间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从外在条件(环境、保障)和内在应用(学习、管理)方面进行系统分析。

(一)内部优势(Strengths)分析

S1:数字空间基本建成,终端配备良好。数字校园建设基本完成,基于培训需求建立了部分3D数字工厂、虚拟实训实验室等。终端配置情况良好。安全监控和反馈系统全面防护。网络主干基本满足网络学习空间及物理空间培训需求。无线网络覆盖教学、管理和学员宿舍等区域,为开展泛在学习、移动学习等提供网络环境。数据储存备份实现了核心数据本地存储,在线培训数据、职业技能鉴定数据、培训资源数据等部分云端存储。总体而言,企业大学基本实现了数字空间的建设,建设重点也逐步由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备部署转向资源平台搭建、智慧空间建设等方面。

S2:泛在学习初步开展,培训创新积极。企业大学建立了覆盖全行业的分布式部署的行业在线培训体系,为不同岗位(层次)的学员提供学习平台,实现多元互动。截止到2019年4月,在线学习平台中建设课程数量7031门,注册人数达到384067人,占全行业总人数的71%。这为智慧学习空间中数据驱动的支持服务与智能决策提供了大量数据,也为适应性学习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培训师关注模式创新,基于在线培训平台的混合式、翻转培训形式等模式的初步探索。智能识别系统、远程诊断技术等创新性的使用初具思想萌芽。 “课程集市”平台建立,初步实现学习课程的定制化服务及培训师的个性化选择。资源共建共享意识及模式初步形成,这一行动不仅有利于形成丰富的培训资源库,还为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提供基础平台,从而促进企业知识管理。

S3:信息服务逐步实施,管理覆盖全部。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企业大学初步实现了培训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及公共服务信息化。实现了参与培训学员从咨询、报名到收费、住宿、就餐等环节的信息化服务,93.64%的学员对其信息化服务较为满意。整个业务系统的信息化为智慧学习空间中精准高效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数据基础、硬件基础。

S4:管理制度趋向完善,安全防护全面。设置了专门的信息中心机构,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安全主体责任逐步落实,管理技术体系和应急保障体系逐步完备。信息化项目建设实现了经由信息中心牵头到业务部门主导的模式转变,为后续智慧学习空间的健康运营及探索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内部劣势(Weaknesses)分析

W1:环境智能性不足,建设进展不明显。企业大学与企业母体之间的联系较弱。校园网速慢等问题依旧突出,基于网络的应用建设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如网络数字系统和物联网等条件的弱化,直接限制了智慧学习空间中的互联互通和各类支持服务的供给。对于提高学生实操技能的虚拟仿真实训环境的建设仍存在改进空间。智慧学习空间建设进展不明显,智慧教室、智能学习体验中心等建设仍处于观望阶段。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智能性较差。

W2:培训创新性不足,资源利用率低。现阶段企业大学培训师开始关注培训模式的创新探索,但其创新性仍停留在信息技术工具应用“缝缝补补”阶段;探索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但其共享效率不高;面向全行业的泛在学习初步开展,但是资源的利用率与有效率问题不容乐观。受限于培训师共享意识弱,信息素养低,培训难以持续,引发优质资源的共享程度不高,资源重复制作,利用率低,质量良莠不齐。培训后,学员无法完成持续跟进学习,难以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需求,更难达成培训资源的不断迭代修正完善。基于在线社区及论坛的知识挖掘未引起领导者的重视。“重建设轻应用”的信息化问题在企业大学仍旧突出。企业大学对于培训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基于数字化环境为培训创新带来新的思考与探索,培训师们对此的探究与应对能力还显不足,对信息化培训目标的理解有所偏离。无法将信息化教育的作用发挥出来,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教育成果、大数据也随之搁浅,最终制约了信息化作用的发挥。

W3:数据驱动教育管理决策水平不高,惠民服务的能力较低。信息化应用系统覆盖全体业务,但管理系统整合度低。模块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彼此间独立运行,形成信息“竖井”,造成资源分散,基础数据共享水平低,造成使用人员信息多次录入输出信息,增添使用负担。信息化管理的数据分析评估模型等条件薄弱,考核以“经验”代替“标准”,智能化程度较低、数据缺乏系统性、难以支持及时精确决策、监督不到位等问题突出。因而基于大数据的支持服务还很欠缺,与精准教学与智慧管理差距较大。

W4:信息化保障体系不完善,安全防护体系偏弱。信息化保障机制不完善,工作缺乏完整系统的发展规划指导,学院各部分及教职工信息化考核不配套,创新性工作探索积极性不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落后于信息化建设,运维保障工作尚未融入学院信息化建设全过程,不利于智慧学习空间持续推进工作。智慧学习空间工作涉及大量的个人数据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还需大力关注。

(三)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O1:时代及政策引领。企业大学作为企业的战略性工具,为企业智慧业务的开展提供具备胜任力的优质员工,因此,企业大学的智慧学习空间建设是服务于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企业大学推进智慧学习空间建设提供了外部机会。同时,在企业管理和教育发展层面,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引领,大大增强了企业大学建设智慧学习空间的外在行动力。

O2:企业大学的战略定位凸显智慧学习空间的价值。家长对信息化学习应用的支持力度较弱,较大的升学压力、应试体制机制等极大地阻碍了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然而企业大学是为企业战略服务,以发展员工的胜任力为目标,企业大学的战略定位极大地减少了其推进阻力,同时,智慧学习空间致力于发展学员能力,创新精神的核心契合于企业大学的战略目标,更加凸显其价值,大大增强了企业大学智慧学习空间建设的内驱力。

O3:学历教育的实践示范。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職业教育领域都建立了部分智慧学习空间示范校,示范校在实践中的迭代建设与运营、智慧学习范式探究等方面的行动与经验,为形成更加符合教育规律、需求与特色的企业大学智慧学习空间提供了有意义的建设参照。

(四)外部威胁(Threats)分析

T1:企业主导建设,建设目标不明晰。虽然国家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指导建设的指南与标准,但是企业大学自身的功能定位不同于学历教育,因此,导致范本缺乏,领导者尚未对智慧学习空间形成清晰的认知,不清楚究竟要做什么和如何做。因而部分采取守旧态度保持现状,部分坚持以企业主导建设为主。但是企业对教学规律等关注的欠缺,使建成的空间出现无法适应需求的问题。

五、行动策略:企业大学建设智慧学习

空间的策略规划

基于SWOT分析的基础,以发挥优势、遏制劣势、抓住机会、消除威胁的思路,企业大学的双重属性为指引,从智慧学习空间环境建设、应用、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企业大学智慧学习空间建设推进策略,如图3所示。

(一)环境建设趋向智能化

第一,基础设施按需升级改造。建设与改造企业大学网络环境、网络安全基础设施、云端基础设施(云环境、云服务与云端数据中心)。建设示范型的智能空间,通过部分培训师的示范引领、探索形成一定的应用实践经验,再“以点带面”形成大规模的建设与覆盖。智能空间融入人工智能、传感器、自动推理等情境感知与自适应技术,使学员能够在虚实结合的环境中开展学习;系统平台建设融入动作捕捉和情感计算等为代表的动态跟踪与学习分析技术可视化培训效果评价,自适应学习资源,增强学习体验。第二,应用平台建设功能扩展,不断深化、拓展“互联网+”在教育培训、管理、服务、技能鉴定等方面的应用范围和深度。第三,门户管理服务统一融合。以为用户提供“应用全覆盖、资源全接入”的一站式数据展现服务为建设理念,提供智能单点登录、应用集成呈现、信息发布一体化的资源可视化操作环境。

(二)应用推动催化学习创新

企业智慧学习空间建设的根本目标仍是对教育本原的回归及其战略使命的完成。技术自身并不能完全驱动教育系统的整体改变。企业大学推动智慧学习空间应用的关键在于信息化人才保障机制,采取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法。从内部出发,注重培训师信息素养的提升。为了适应智慧教育的发展,培训师的培训理念必须进行相应的转变和创新,必须在思想上对培训范式的转型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增强信息化培训能力,提升信息素养,推动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培训模式与培训服务供给方式,全面提升培训水平和质量。从外部出发,强化外部优质资源的引入。建立信息化专家资源库,充分调动社会专家、咨询机构、外包企业资源,不断充实信息化队伍力量,为学院信息化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学历教育信息化成果的借鉴。学历教育在信息化推进上探索出一定的模式,学历教育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推广,基础教育信息技能应用能力国培项目的实施,学历教育中相关智慧环境下培训模式的创新研究,基于大数据的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创新等,企业大学不必从零开始探索,大可取长补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基于现有条件,进行创新性的借鉴与参考,摸索企业大学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路。企业大学智慧学习空间的应用,关键在于人的培养,借鉴学历教育发展模式,组建多方参与协同建设团队,智慧学习空间的建设不仅仅是硬件的堆砌,而是培养智慧员工的乐园。

(三)保障措施迈向夯实完善

智慧学习空间建设作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力量融合,多方资源整合,多种方式并举,并在体制机制方面作出相应的创新举措才能完成拟定的建设目标[21]。现阶段,企业大学初步形成了信息化领导小组,项目建设由“政策主导”转为“需求主导”,为后续智慧学习空间的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发展规划指导缺乏,信息化考核不配套,限制了智慧学习空间持续推进工作。因此,企业大学需建立系统完备的智慧学习空间保障体系。第一,行动规划的高位引领。系统的规划,形成智慧学习空间建设从技术到应用的整体推进,统筹企业大学信息化建设供需,契合企业发展战略。第二,激励机制的鞭策促进。例如,把培训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考核体系,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大学的考核体系,定期举办智慧培训的竞赛活动,加强培训特色课程建设。合理有效地推动培训师从内在观念到外在行为的改变,使得智慧化培训常态化。第三,项目机制的畅通实施。企业大学应借鉴学历教育项目经费管理,增强培训师自主科研项目申请管理,开展智慧环境下培训模式创新探究、平台功能模块的开发、数据驱动的管理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大学员工的创新积极性。

六、结   语

企业大学智慧学习空间的建设以促进行业智慧培训为主题,以提升智慧环境支撑、保障和驱动企业大学持续发展为主线,把加快“互联网+”培训学习作为发展的重要途径,把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5G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应用作为构建企业大学智慧学习空间的重要手段,把加强信息高效利用作为企业大学教学服务和管理的有力支撑,不断加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推动企业大学在智慧时代的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继续发挥企业大学在企业人才培养、知识管理创新方面的战略作用。与此同时,也为“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职业教育战略格局探寻企业与国家职业教育的接口与出口。

[参考文献]

[1] 吴峰.企业大学:当代终身教育的创新[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6,14(3):163-174.

[2] 景玉慧,沈书生.智慧学习空间的教学应用及建议[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11):52-57.

[3] 景玉慧,沈书生.智慧学习空间的建设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2):21-25,38.

[4] 沈书生.从教学结构到学习结构: 智慧学习设计方法取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7(8):99-104.

[5] PRINCE C. The rise and rise of the corporate university: the emerging corporate learning agenda[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2001,1(2):17-26.

[6] 徐雨森,陈蕴琦.企业大学的功能体系及其演进过程研究——海尔大学和华为大学的纵向案例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8(2):96-103.

[7] DEALTRY R.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with reference to the corporate university[J]. 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2001,15(6):254-259.

[8] 吳峰,白银. 企业大学发展及趋势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11-16.

[9] 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等.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4):12-17.

[10] 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11] 杨现民,李新,邢蓓蓓.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学大数据实践框架构建与趋势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10):21-26.

[12] 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

[13] 唐丽,王运武,陈琳.智慧学习环境下基于学习分析的干预机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2):62-67.

[14] 曹培杰.未來学校的兴起、挑战及发展趋势:基于“互联网+”教育的学校结构性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7(7):9-13.

[15] 鹿星南,和学新.国外智慧学校建设的基本特点、实施条件与路径[J].比较教育研究,2017(12):23-29.

[16] 熊频,胡小勇.面向智慧校园的学习环境建设研究:案例与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3):64-69.

[17] 刘春雷,吴峰,董焱.知识视角下的企业大学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6):62-67.

[18] 杨现民,陈世超,唐斯斯.大数据时代区域教育数据网络建设及关键问题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1):37-46.

[19] 李小平,孙清亮.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网络教育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1):52-58.

[20] 曹梅,沈书生,柏宏权.数字化校园到智慧校园的差距与行动——来自南京市若干学校的调研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1):49-54.

[21] 陈琳,华璐璐,冯熳,王丽娜.智慧校园的四大智慧及其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18(2):84-89.

[22] 徐晶晶,黄荣怀,杨澜,高步云,白文倩.智慧学习环境下学校、家庭、场馆协同教育联动机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8):27-33.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Smart Learning Space of Corporate Universiti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Dual Concept

ZHAO Chengling1,  LI Hongxia1,  ZHAO Gang1,  DI Bingbing1,  LIU Guoying2

(1.School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2.Information Center of Staff Training College of China National Tobacco Corporation,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learning space of corporate un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rove the strategic layou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uild a lifelong learning system, and to promote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goal orientation of corporate university to build smart learning spa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concept " and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cept". It also constructs a smart learning space model for corporate university with "application service" as the focus, "cloud service" as the connection, and "four main technologies" as the support and "three main systems" as the guarantee. From the external conditions (environment and security) and internal application (learning and management), this paper, adopting SWOT method and taking Y corporate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realistic environment of building smart learning space in corporate university on account o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learning space in corporate university should be guided by dual concepts, giving full play to advantages, curbing disadvantages, seizing opportunities and eliminating threats. And it advocates from three aspects: gradual intelligent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promotion of learning innovation through application, and consolidation and perfection of guarantee measures.

[Keywords] Corporate University; Smart Learning Space; Training; Knowledge Service; Vocational Education

猜你喜欢

知识服务职业教育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嵌入心理契约的馆员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从西方国家保护消费者权益政策看用户信息消费的安全管理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