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髋关节置换后凝血纤溶相关指标监测对预防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

2019-12-03温晓芳何碧英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纤溶二聚体置换术

温晓芳 何碧英 彭 明

( 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 , 广东 中山 528400 )

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上一种较为可靠、成熟的治疗手段,通过手术的方式重建患者髋关节的正常功能,虽然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显著,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仍然会影响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据调查显示,如果未采取有效措施,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最高可达到84%,严重情况下可发生肺栓塞,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3]。因此,临床上对于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要予以高度重视,早发现、早治疗。但是,大多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早期无典型的临床症状,以往临床上主要采用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进行诊断,但此种诊断方法为有创性检查,且费用高,临床应用受限。凝血纤溶指标可以反映出体内继发性纤溶亢进和高凝状态,且检测快、操作简单、费用低,更容易被广大患者接受和认可。本研究拟以2017年3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评估髋关节置换后凝血纤溶相关指标监测对预防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病例纳入的起始时间为2017年3月,终止时间为2018年2月。根据彩超监测结果,将其分为观察组(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n=20)和对照组(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n=100)。对照组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最大67岁,年龄最小34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86±3.26)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最大68岁,年龄最小3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92±3.32)岁。在统计学软件SPSS18.0中录入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本资料,经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上述各项一般资料的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说明2组有可比性。纳入标准[4-5]:(1)本研究中纳入的2组患者均为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髋部周围骨折、骨病手术患者;(2)2组患者均无手术禁忌证,麻醉耐受性良好;(3)本研究中纳入的2组患者均为知情、自愿参与,且病例的纳入和研究方法的选择均经我院医学伦理部门批准通过。排除标准[6-7]:(1)合并全身、局部或其他脏器急性感染;(2)患者有明显的活动性出血;(3)合并多发性创伤,或病情不稳定者,或骨筋膜室综合征者;(4)合并急性脊髓损伤,或有严重头颅外伤;(5)患有肝素诱发血小板减少症;(6)对本研究的治疗方法存在异议,非自愿参与。

2 研究方法:2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术前检查,患者签署手术同意书。对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手术由同一术者进行手术操作,术中操作要精细,避免术者操作技术造成静脉内膜受损。术中对患者进行彻底止血,缝合包扎,术后留置引流管,常规夹闭引流管4小时,当24小时引流量在50ml以下时,将引流管拔除。术后常规预防感染,补充血容量,并给予患者常规对症治疗。术后第1天对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长收缩,术后第2天将引流管拔除,并在助步器的辅助下下床活动,术后每天给予5100IU的低分子肝素钙(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90,1.0ml:5000AXa单位)皮下注射。经彩超检查发现,患者有深静脉血栓后,则停止下床活动,叮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皮下注射5100IU的低分子肝素钙,每12小时1次。

3 观察指标:测定2组患者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测定时间分别为患者入院第2天、术后1天、术后4天、术后7天,并对2组的各时间点的各项凝血纤溶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

5 结果

5.1 2组患者入院第2天、术后1天、术后4天、术后7天的D-二聚体测定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入院第2天、术后1天、术后4天、术后7天的D-二聚体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2组患者入院第2天、术后1天、术后4天、术后7天的D-二聚体测定结果比较

5.2 2组患者入院第2天、术后1天、术后4天、术后7天的纤维蛋白原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入院第2天、术后1天、术后4天、术后7天分别测定纤维蛋白原,2组各时间点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2组患者入院第2天、术后1天、术后4天、术后7天的纤维蛋白原结果比较

5.3 2组入院第2天、术后1天、术后4天、术后7天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结果比较:在入院第2天、术后1天、术后4天、术后7天,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测定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组别例数入院第2天术后1天术后4天术后7天观察组208.56±1.259.65±3.034.45±1.267.48±2.33对照组1008.41±1.368.85±4.155.52±2.896.98±3.14t/0.4560.8181.6210.675P/0.6490.4150.1080.501

讨 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本研究中12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有20例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67%。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外伤后组织和血管内皮细胞受损;(2)术中手术牵拉对微小血管内皮造成损伤;(3)术后肢体活动减少,长期处于被动体位,造成静脉血流缓慢,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8-10]。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凝血、抗凝和纤溶均处于平衡状态,任何一项指标发生变化均会引起病理变化。

抗凝系统有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可调节凝血的活性,对凝血发生产生限制性作用。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和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入院后和术后各时间点的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测定结果对比无显著差异,说明上述2项指标并非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因素。此外,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入院第2天、术后1天、术后4天、术后7天的D-二聚体较未发生的患者相比,明显偏高。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同时也是血栓形成和容易的主要特异性标志物。形成血栓后,体内一般半小时后开始进行自溶,纤溶酶作用下可降解为不规则的多肽小片段,而D-二聚体是最小片段,它的存在说明体内有血栓形成并且血栓溶解,但D-二聚体水平提高,表明体内确定有血栓形成。

综上所述,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诊断上,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尤其是D-二聚体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无创检查方法,可为临床治疗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纤溶二聚体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地鳖纤溶蛋白口服时间/pH依赖结肠靶向微囊的开发及评价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