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抽动障碍中医五行健康管理方案构建初探

2019-12-02冯春丽张静李春香殷丽娟冮顺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健康管理

冯春丽 张静 李春香 殷丽娟 冮顺奎

【摘 要】 抽动障碍是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时期较为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近年来该病患病率增加,社会认知度低,误诊率高,特别在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与检测,治疗方案的执行,患者依从性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缺乏有效管理。将中医五行与临床实践、健康管理相结合,构建该病的中医五行健康管理方案,融五行体质、五行病机、五行证治、五行养护为一体,使该病的健康管理从信息采集、诊疗准则建立及健康教育等方面有了系统而行之有效的思想指导和管理原则,突显中医防治优势。

【关键词】 儿童抽动障碍;中医五行;健康管理;五行体质;五行病机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7-0006-02

Abstract:Tic disorders is a common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 in children and teenagers. The prevalence of the disease has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 The social awareness of the disease is low. The rate of misdiagnosis of the disease is high. The disease is lack of effective management, especially in early diagnosis, evaluation, treatment, patient compliance and health management. Five-elements with clinical practice and health management are combined to construct the health management of five-elem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ic Disorders, which can make th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of disease, the establishment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tandards, and the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and management in the aspects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so on.

Key words:Tic disorders;Five-elem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alth management;Five-elements constitution;Five-elements Pathogenesis

兒童抽动障碍是起病于儿童及青少年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1],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性动作或思维等,影响患儿身心健康。一部分患儿抽动症状可持续至成年,给社会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该病已成为反复发作并趋于慢性化的疾病,有效的管理对疾病的诊治非常关键。

目前,该病的西医诊治管理不尽如人意:诊断及病情评估缺乏特异性指标,早期诊断误诊率高;西医药物治疗能很大程度改善症状,却存在诸多不良反应;临床用药依从性差,许多家长因担心药物副反应,不能坚持药物治疗,或药物治疗突然中断,或频繁更换药物治疗方案,使病情反复发作,影响预后[2];非药物治疗如神经调控治疗和心理行为治疗,国内应用时间短,临床操作缺乏有效经验,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差。而在中医证治管理方面:对该病的病机分析层次多,角度多,辨证立足于各家的临床经验;临床治疗通过辨证论治使用中药外,多结合中医外治法,中医养护优势突出,中医综合疗法特色强,毒副作用少,家长更易于接受;但临床应用缺乏有效管理,常影响疗效。因此,充分发挥中医防治优势,将健康管理与中医理念相结合,寻求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JP]儿童抽动障碍中医五行健康管理的探索,是以中医五行方法论为指导,将中医五行与临床实践、健康管理相结合,构建中医五行健康管理方案,融五行体质、五行病机、五行证治、五行养护为一体,使该病的健康管理从信息采集、诊疗准则建立及健康教育等方面有了系统而行之有效的思想指导和管理原则。

1 五行体质与儿童抽动障碍五行证素信息采集

五行体质的提出源于《黄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书中按木、火、土、金、水五种体质特点,分为五形人。现代一些学者[3]在《黄帝内经》基础上,将人体的面相、手相、体相、语言、音质音调、性格、肤色、情感、性格及对自然节气气候的适应能力等,运用阴阳五行的朴素辨证法,对人体体质进行分类,而形成五行体质。

将五行体质与儿童抽动障碍病例信息采集相结合的五行证素信息采集方法,是儿童抽动障碍中医五行健康管理的第一步。该方法除了对患者的一般信息进行采集,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个人史等基本情况,体格检查后身体各系统的功能状况,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指标外,还要对患者进行五行证素信息的采集,即在五行思想指导下,将患儿目前抽动症状、肤色、形体、性情、发病诱因等按五行属性进行分类采集,然后归档,用于五行体质及五行病机分析,及早发现抽动障碍的发病危险因素,为健康干预提供基础材料。

以木行证素信息采集为例。“木曰曲直”,其形体信息包括身型、脸型、手型皆为瘦长型;“木旺于春”“五气为风”,其病多发于春,有风扰之征,比如风团瘙痒、因风嚏作等;“木味为酸”“其色为苍”,其口味喜酸,面色偏青,或见小儿山根青色;“开窍于目”,其抽动每见目眨,或有目痒、目赤、目眩、目昏等;“在体合筋”,“变动为握”,则抽搐频繁、有力;“在志为怒”,性情急躁,易发怒;“肝胆表里”,目黄、口苦、胁胀皆归木行。

2 五行病机与儿童抽动障碍证治准则建立

五行病机是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来解释五脏病机,包括五行偏盛偏衰,母病及子,子病及母、五行相乘、五行相侮、五行亡失[4]。在五行理论指导下,运用五行病机阐释儿童抽动障碍的病理机制,确定该病五行证治,是儿童抽动障碍中医五行健康管理的关键。

2.1 肝阳化风,因风木动 小儿五脏之中肝常有余,若因急怒伤肝,肝木偏旺,肝阳上亢,发生抽动;小儿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若因肝肾阴亏,母病及子,肝阳上扰而无制,因风木动,发生抽动。其证见抽动频繁,发作有力,伴见面红目赤,烦躁易怒,或头痛头晕,或胁下胀满,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治疗当平肝熄风,可选择天麻钩藤饮加减。

2.2 心火亢盛,风火相煽 小儿心常有余,若五志过极,或嗜食炙煿,生热助火,心火亢盛,子病及母,风火相煽,则抽动频繁。证见抽动频繁、有力,伴多动多言,烦躁不安,夜卧不宁,小便短赤,舌尖红,苔白或黄,脉实有力。治疗当清热泻火,处方可选择泻心导赤散加减。

2.3 脾虚风痰,土虚木乘 小儿脾常不足,若先稟不足或后天失养,损伤脾胃,脾虚不运,聚液成痰,土虚而木乘之,使得肝风夹痰上扰走撺,而见抽动。证见抽动无力,时发时止,时轻时重,伴见面黄体瘦,精神倦怠,喉中痰响,食欲不振,大便溏,舌淡,苔白或腻,脉沉滑或沉缓。治疗当补土抑木,处方可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2.4 肺窍不利,金失承制 小儿脏腑娇嫩,肺脏尤娇,不耐六淫外邪侵袭,肺脏受伤,金失承制,肝木生风而抽动。结合临床,儿童抽动障碍的发病或诱发加重与外感因素关系密切。该证常见发声性抽动,喉中吭吭声,干咳,或清嗓子等,同时可伴见挤眉弄眼,耸鼻咧嘴,吐舌瞬目,摇头耸肩等运动抽动。抽动常因呼吸道感染,如感冒、鼻炎、咽炎、肺炎等诱发或加重。可伴见鼻塞流涕,咽喉不适,舌淡红苔白,脉浮。治疗当佐金平木,处方可选择桑菊饮加减。

2.5 肾虚风动,水不涵木 小儿素体真阴不足,或热病伤阴,肾阴虚,水不能涵木,虚风内动,而发为抽动。证见抽动外,有生长发育不良史,或胎禀不足史,伴见五心烦热,健忘盗汗,口燥咽干,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疗当滋水涵木,处方可选择六味地黄丸。

3 五行养护与儿童抽动障碍健康教育

五行养护是在中医五行理论指导下,对饮食、情志从五味、五志、五音角度进行健康教育,是五行健康管理中最具中医特色的养护手段。

3.1 五味养护 小儿脾胃娇嫩,易为饮食所伤。加强饮食调护,不暴饮暴食,不食辛辣炙煿之品及兴奋、刺激性食物,使饮食有节是健康及疾病养护的重要方面,是五味养护的根本原则。此外,还当“谨和五味”,遵循“五味所入”及“五味生克”原则。比如,甘味之食材,大枣、山药、胡萝卜、红薯、薏苡仁、糯米,食谱胡萝卜炒肉、山药炖排骨,可用于脾虚风痰型抽动障碍,是五味所入之“甘入脾”的体现。亦可用于肝阳化风型抽动障碍,是“五味生克”之“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及“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素问·藏气法时论》)的体现。

3.2 五志养护 情志因素是抽动障碍抽动诱发及加重的一大诱因。部分抽动障碍的患儿可伴有情绪及行为症状,也可共患一种或几种心理行为障碍,情志调护对抽动障碍的健康管理非常关键。情志调护的一般原则在于调节、控制负性情绪,如抑郁、亢奋,维持乐观积极的正性情志,使五志平和、气机协调,脏腑和顺。

五行理论指导下的五志养护,除遵循一般原则的情志调护外,还具有五行养护特色,即五志相胜的治疗方法,即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其具体实施可通过情志刺激材料如五行音乐,故事或影视材料进行干预。比如,肝阳化风型抽动障碍患儿情志多急躁易怒,可在安静环境中倾听清肃、悲切、高远的商调式音乐,如《阳光三叠》、《阳春白雪》;也可观看《背着爸爸去上学》、《妈妈再爱我一次》等影视材料,或回忆孩子曾经经历过的悲伤事情,用悲胜怒的情志治疗法以佐金平木,实施中控制好时间,注意因悲哀带来的负面情绪影响,以及反复实施带来的情绪免疫。

综上所述,五行学说作为中医理论的核心之一,其价值在于为思维提供一个方法学指导,为临床提供一个辨证法依据。将五行理论与健康管理相结合,构建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健康管理体系,是对中医健康管理的探索。虽然,文中对健康管理所关注的疾病风险预测及评估方面还存在研究缺项,但相信在未来的临床及研究中,五行思想指导下的疾病风险预测及评估能闪现思想火花,以进一步完善中医五行健康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华医药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儿童抽动障碍的诊断及治疗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13, 51(1):72.

[2]孙锦华,杜亚松.儿童抽动障碍预防与预后[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7):506-507.

[3] 吴长汶,陈淑娇,杨小婷,等.五行人的形态特征与体质分类的临床意义[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7):2725.

[4]王庆溪.中医五行病机浅论[J].光明中医,2006,21(4):10-11.

(收稿日期:2019-06-14 编辑:程鹏飞)

猜你喜欢

健康管理
南宁市某社区教育机构学前儿童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健康管理”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