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中厂代工模式运营的实践与探索

2019-12-02梁庆杰

科技视界 2019年32期
关键词:校中厂运营代工

梁庆杰

【摘 要】校中厂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通常有学校自营、校企共营和企业主导三种运营模式。学校自营常采用代工模式,分析了校中厂代工模式运营机制、运营制约因数及对策,指出通过代工费优惠等多种途径吸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使校中厂成为学校培养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基地。

【关键词】校中厂;代工;校企合作;运营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2-0074-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2.032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指出了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2017年12月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具体举措。2018年2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出台《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进一步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指明了路径。在国家出台的政策引领下,各职业学校大力推行校企合作,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其中校中厂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

1 校中厂运营形式与优缺点分析

校中厂是校企合作的重点,一般有三种运营形式:学校自营、校企共营和企业主导。

1.1 学校自营

学校自建厂房,并投入资金购买生产设备,即学校拥有自己的工厂,对外,可做代工,赚取加工费,回收投资资金;对内,作为校内生产性教学实体,采用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技能,这种校中厂,学校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可灵活安排生产与教学。缺点是投资过大,投资资金不一定能回收,如果订单不足,影响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自營不失为一种优先考虑的方案,若没有生产设备,则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也无法让学生在校期间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

1.2 校企共营

学校提供场地,购买部分生产设备,并提供技术;企业也投资购买生产设备,提供生产和管理人员,校企共同维持工厂的正常运营,实现“共建、共享、共赢”。缺点是经济效益与教学效果容易出现矛盾,利润分成出现分歧,管理上意见难统一等。

1.3 企业主导

学校提供场地(厂房),企业投资购买生产设备,并提供技术、生产和管理人员。以企业经营为主、学院参与管理,建立“前厂后校”式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掌握主动权,基本上是企业说了算,学校处于从属地位。缺点是如果企业经营不善,甚至倒闭,变卖生产设备,校企合作将无法展开,打乱专业教学计划。

不管何种运营形式,都会给双方带来好处。对企业而言,可以节约场地成本,包括生产车间、员工宿舍、员工餐厅、停车场地等,水费、电费亦比较便宜。学生在校中厂工作,给学生较低的薪资甚至不给学生报酬,可以节约用人成本。对于学校来说,实现了将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对接;企业的技术人员给学生做专业指导,可以节省学校的师资力量;还可以免费培训教师,从而节约学校对教师的培训成本。对学生而言,可以学到最贴近产业的技术,能感受到企业的文化氛围;部分生产是带薪的,在学习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劳动报酬。因此校中厂的出现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2 校中厂代工模式的运营机制

代工是指厂家根据另一厂商的要求,为其生产产品和产品配件,也称为授权贴牌生产。校中厂代工是学校在校内投资建设工厂,系部运营,由系部老师外出寻找订单,对承外接产品加工,学校与系部利润分成。我院的校中厂主要为企业代工表面组装电路板,订单主要来自市内的企业。

2.1 采用企业管理,市场化运作

校中厂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员工考核办法、材料设备采购管理等管理制度,工厂员工采用聘任制,工作成果及成本按市场价格结算,员工多劳多得。

2.2 生产与教学一体化

一体化教学是将生产车间与教室合一,在生产现场对理论知识展开学习,教师一边演示操作,一边讲解相关的知识、原理、技术指标等,学生在生产现场观摩学习,记下操作步骤,随后在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开展模拟训练,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过程,在教中做、在做中学,实现教、学、做三者有机结合。学生对模拟训练熟悉以后,可以逐步参与现场生产,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的转化为操作技能,提高学生职业工作能力,实现教学与生产的零距离对接,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3 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较强的职业素质、专业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教师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胜任理论教学工作;又精通相关行业的技术技能,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既是好老师又是高水平的师傅。我国在职业院校全力推行“双师型”教师,例如广西“双师型”教师中级职称评审条件之一是,企业实践条件:近5年中有累计不少于6个月在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本专业实践经历。到企业参加实践是评职称的硬性条件,对于用人紧张的学校,让教师到校中厂参加生产实践,老师既可以参加生产,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上课,一举两得。对新来的教师,学校安排青年教师到校中厂锻炼,得到企业技术人员手把手地培训,跟学生一起参加生产过程,掌握企业技术标准,有利于打造一个能教会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另外,利用校中厂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可为各院校提供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培训班,学员既能学到项目教学法等理论知识,又能参加生产,学习企业新技术、新技能,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2.4 营造企业文化,促进素质教育

企业文化是员工在工作、生活中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具有传承性。素质是后天形成的一种生活习惯,是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对工作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包括爱岗敬业、团结合作、遵守操作规程、执行规章制度等。在校中厂,根据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要求,培养学生安全操作习惯、吃苦耐劳、团结合作、质量意识等,提高使他们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促进职业素养的提高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猜你喜欢

校中厂运营代工
国内单体最大的培藻膏代工工厂落户安徽,年产能7万吨
OEM的危机与转机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实践研究
代工厂商创牌博弈与角色转换模式分析
基于校中厂模式的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电类专业“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模式的探索
应用瀑布模型的MOOC制作方法
“校中厂”“厂中校”模式下课程教学实施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