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关节置换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价值评定

2019-12-02李星国通讯作者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置换术康复训练膝关节

王 欢 李星国(通讯作者)

(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 , 辽宁 大连 116033 )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是目前骨科应用较多的一种治疗技术,能够纠正畸形关节,缓解疼痛,配合术后康复训练逐渐恢复关节功能,但是置换手术的创伤性较大,容易引发并发症[1],此外,受到极大创伤的病人会产生严重的负面情绪,术后不积极配合康复训练,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会将责任都归咎于医院,因此,为了保证手术效果可达到预期,首先要端正患者的治疗态度,严格按照流程完成手术,术后再指导患者展开康复训练,早日恢复健康。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术式,本文为了探讨优质护理应用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价值,选取在本院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病人共84例,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从在本院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当中选出84例,都为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将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恶性肿瘤、凝血功能存在障碍以及患有精神疾病(或精神不正常)的患者排除,手术时间为2016年3月1日-2017年6月1日,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编号,1号-84号,1号-42号纳入对照组,43号-84号纳入观察组。观察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下限35岁,上限62岁,平均(51.12±8.13)岁。对照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下限34岁,上限63岁,平均(51.35±8.24)岁。文中2组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基本资料存在微小差别,但相互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2 方法:(1)对照组的护理方案。本组42例患者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即入院之后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发展,将检测到的数据交给主治医生,制定出治疗方案后,协助患者完成术前的各项身体检查,了解其护理需求,全程监测各项生命指标,将术后的康复训练方案进行介绍并说明术后积极训练的必要性。(2)观察组的护理方案。本组42例患者在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措施总结为以下几点:①术前评估。入院之后进行一个全面的身体检查,结合检查结果准确评估患者病情,教会其咳嗽技巧、呼吸技巧,提高术前及术后的舒适度。②心理疏导。大多数病人对手术知识都比较陌生并且存在明显的恐惧感,加上疾病带来的不适症状,十分容易产生烦躁、紧张等负面情绪,因此在手术之前,应该详细向患者介绍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有关知识,例如该术式的成熟性、具体操作步骤、需要注意的事项、术后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以及预防方法等,详细说明术后康复训练内容,让其做好心理准备,在宣教过程中,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以及内心顾虑,以亲切的态度进行问候,帮助其完成合理愿望。③饮食指导。手术结束后的第2天就可恢复到普食,保证食物热量高、蛋白质含量高、维生素含量高,简称“三高”,可适当食用海产品,例如海带、鱼虾等,从中摄取微量元素以及矿物质,例如锌、镁、钙等。④疼痛护理。术后留置止痛泵,撤下止痛泵后,予以中枢镇痛药物止痛,此外,为了缓解痛感,在术后24小时开始对患膝进行冰袋冷敷,具有消肿止痛的效果。⑤引流管管理。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保证其不出现脱管、堵塞、扭曲等状况,定时检查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在术后2天左右拔除引流管。⑥体位管理。术后6小时取去枕平卧位,将患肢抬高,使膝关节屈曲至30°左右,将软枕垫于膝下,防止过度压迫小腿腓总神经,引发神经损伤,术后3天左右协助患者下床适当活动。⑦病情观察。手术之后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体征,检查伤口愈合状况,及时更换敷料,检查皮肤温度、颜色以及肢体血运状况,查看切口弹力绷带包扎的松紧度,若发现末梢循环障碍、肢体麻木等不良事件,要及时上报。⑧康复指导。将术后康复训练计划制定成表格的形式,详细填写每天需要训练的康复项目以及时间,患者和护理人员各执1份,同时可粘贴在病房的显眼之处,让患者提前就可了解到次日需要进行的康复计划。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的主要康复项目包括呼吸功能训练、上肢力量训练、直腿抬高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等,引流管拔除后就开始进行屈膝、压膝、伸膝等小幅度的膝部训练,1天4次左右,1次控制在5分钟内,手术后的第2天和第3天,除了上述训练外,增加步行训练、直腿抬高训练,术后第4-7天,增加下蹲训练项目,1次训练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将之前训练的行走距离30-50m延长至50-100m。⑨出院指导。结合患者在院内的训练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出院后的训练方案,嘱咐坚持训练的重要性,强调要定期复诊,按期通过电话或者是家庭随访的方式来了解训练状况。

3 观察指标、判定标准:(1)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ing ,VAS)[2]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加以评估,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最痛。(2)在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法(HSS)[3]评估每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其中包括6个项目,分别是关节功能、疼痛感、关节活动度、屈曲畸形、稳定性以及肌力,对应最高分值依次是22分、30分、18分、10分、10分、10分,计算出最终的总分值,得分越高说明膝关节功能越好。

5 结果

5.1 2组疼痛情况对比:观察组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疼痛得分依次为(6.12±1.32)分、(3.25±0.64)分、(1.23±0.12)分。对照组术后第1天疼痛得分=(6.05±1.28)分,术后第2天疼痛得分=(4.56±0.24)分,术后第7天疼痛得分=(3.01±0.26)分。对比发现,2组术后第1天疼痛得分相差不大,P值>0.05,术后第3天和第7天的疼痛相比,都是观察组更低,P值<0.05。

5.2 2组膝关节功能对比:观察组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得分依次为(68.56±6.24)分、(83.21±3.31)分、(89.54±2.01)分、(96.54±1.13)分。对照组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得分依次为(53.21±5.23)分、(73.25±3.25)分、(76.61±2.10)分、(80.12±2.12)分。术后各时间点的膝关节功能得分相比,都是观察组更高,P值<0.05。

讨 论

人工关节置换技术是将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通过手术方式置入到对应关节部位,该外置物由金属材料制成,具有很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术后结合康复训练,可逐渐恢复关节功能[4],人工膝关节、髋关节、肩关节等置换术都比较常见,以膝关节置换为主,其次是髋关节置换,但是手术的创伤性仍然无法完全避免术后出现并发症,并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病人在手术之后训练时的配合度欠佳[5],导致预期疗效无法达到,因此在围术期需要做好各方面的护理工作。

优质护理包含术前评估、心理疏导、饮食指导、疼痛护理、引流管管理、体位管理、病情观察、康复指导以及出院指导等多项内容。全面的术前评估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术前进行人性化的心理疏导工作,能够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同时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术前、术后的依从性;合理的饮食指导可保证术后机体营养物质供应充足,为之后的康复训练做好体力准备[6];疼痛护理通过冷敷法、药物法等多种方式来缓解疼痛,能够提高舒适度;引流管、体位管理以及病情观察都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措施;在恰当的时间开展康复训练计划[7],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总之,予以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优质护理,对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都有好处,具有实施的必要性。

猜你喜欢

置换术康复训练膝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