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2019-12-02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孔镜腰椎间盘腰椎

陆 樱

(辽宁省大连市大连港医院 , 辽宁 大连 160001 )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的多发病,患者的椎间盘、纤维环、髓核、软骨板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当受到外力作用后,椎间盘的纤维环发生破裂,髓核会从中脱出,位于椎管或后方,引发邻近脊神经根相互压迫,出现腰部疼痛,患者因此出现双下肢或单下肢麻木、疼痛等[1]。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发病率最高的节段为L4/L5、L5/S1,发病率可达95%,其中有10%左右的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2]。椎间孔镜是医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微创技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狭窄及老年退行性病变的主要术式之一,具有出血少、切口小、创伤小等优势。由于Thessys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术的作用部位在纤维环之外,能最大限度的保持脊柱的稳定性、纤维环的完整性,但鉴于手术操作的曲线较为陡峭,围术期的影响因素复杂,再加上患者的心理负担重,容易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引发术后疼痛[3]。本文对我院既往行侧后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其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科收治行侧后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27-68岁,平均(55.3±4.6)岁;病程0.5-2.2年,平均(0.8±0.1)年;其中外侧型55例,旁中央型34例,游离型11例;手术节段L4/L570例,L5/S127例,L3/L43例。所有患者均满足临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且经3个月以上的保守治疗无明显效果,无手术禁忌证;排除腰椎畸形、腰椎感染、腰椎肿瘤、腰椎不稳患者,排除腰椎间隙高度失去超过20%的患者[4],排除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排除对麻药过敏患者,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本次研究已告知患者及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合理的饮食,术后实时观察和对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处理等,同时还要注意病房内的环境,通风的同时还要保持安静、定期消毒等,由于上述因素会影响患者的疼痛感受,对实验结果造成偏差,所以要保证环境的舒适,疼痛剧烈的患者可根据医嘱给予镇痛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术前评估。术前仔细阅读患者的病历,对患者发病的因素进行评估,并从手术因素、心理情绪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的疼痛进行及时评定,为患者的疼痛选择适宜的止痛措施。(2)心理干预。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尽快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关系,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情况,并告知患者心理因素对疾病造成的影响,让患者对疼痛有所了解,大量的使用止痛药物可能产生不良影响,降低患者的疼痛压力,经常鼓励患者,提高对疼痛的耐受性。(3)疼痛护理。术后让患者闭目休息,采用缓慢的腹式呼吸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患者疼痛明显时可以采用听音乐的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帮助患者采用最舒适的体位,及时进行安抚,根据疼痛情况为患者选择适量的镇痛药物,并在患者疼痛发生前进行药物镇痛,对于药物镇痛效果不明显的的患者进行疼痛评价,并为患者选择更适宜的镇痛方案[5]。(4)健康教育。患者术前了解更多关于术后疼痛的健康知识,能降低患者术后使用镇痛药物的频率,强化患者对咳痰、深呼吸的认知,并意识到尽早运动对疼痛缓解的重要性。

3 观察指标:采用李克特评分法对患者的疼痛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包括疼痛治疗方式、护士对疼痛的照顾、止痛效果,此外记录2组患者的夜间睡眠时间[6]。在护理工作完成后,采用评分的形式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价,其中90-10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一般满意,0-59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例数×100.0%。于术后10天、30天和90天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对2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包括临床症状(6分)、主观症状(9分)、日常活动受限度(14分)和膀胱功能(-6-0分)4项,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功能恢复越优秀,全部调查问卷在病人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并进行检查核对,保证所收回量表的真实有效性。

5 结果

5.1 2组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与夜间睡眠时间比较:观察组疼痛治疗方式评分、护士对疼痛的照顾评分、止痛效果评分、夜间睡眠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延长夜间睡眠时间,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与夜间睡眠时间比较分,h,n=50)

5.2 2组患者护理前后JOA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后3天、术后30天、术后90天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JOA评分比较分)

讨 论

相关研究指出[7],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3个月以上的保守治疗后不见效果,且患者本身无任何手术禁忌证,则建议给予手术治疗,常规的手术治疗包括传统手术、介入治疗和微创手术。侧后路椎间孔镜手术对腰椎间盘摘除的手术切口小,能将脊柱骨性结构的损伤降到最低,尽可能的保证脊柱的稳定性[8]。术者在镜下将突出的髓核组织完全取出后,能对增生破裂的纤维环进行修复,达到可靠的治疗效果。此外,该术式的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2小时即可下床走动,术后2天即可出院,能有效节省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

本研究实施的综合护理干预是在无痛原则下,通过护理人员为患者建立舒适的护理环境,降低患者的痛苦,让患者能安稳的度过诊疗阶段。护理人员必须全面的掌握相关的护理技能与临床知识,为患者的疼痛情况做好评估,并根据医嘱严格给予患者止痛处理。对新入院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无痛管理的相关知识培训,加强和患者的沟通,并让患者做好评估准备,根据相应的管理流程,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镇痛方案,最好使用多模式的镇痛,并结合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协同镇痛,减少单一药物的使用剂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让患者安稳的度过围术期。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对疼痛治疗方式、护士的疼痛照顾、止痛效果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夜间睡眠时间也明显长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患者术后3天、术后30天和术后90天时的腰椎JOA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采用相应的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预防患者术后疼痛的情况,延长患者夜间睡眠的时间,同时还能改善患者出院后的腰椎功能障碍情况。

综上所述,侧后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存在术后疼痛风险,给予相应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的情况,同时明显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碍情况,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猜你喜欢

孔镜腰椎间盘腰椎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单节段DLSS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