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八景”中天象类景观的成景规律

2019-11-29高丽瑛贾文毓

关键词:天象八景动宾

高丽瑛, 贾文毓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4

“八景”是中国古代约定成俗的风物景观.因为中国古代的名胜组景以“八景”居多,故“八景”便成为名胜组景的代称.本文所说的“八景”,不仅仅指“八景”,还包括十景、十二景、二十景等组景.目前,人们对古代八景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对某一个或几个地方的八景在文化、审美、景观等方面的差异.何林福(1994)分析了中国地方八景的起源、发展和旅游文化开发[1];贾文毓(2009)研究了名胜组景的分布、构词规律和艺术特点等[2];任唤麟(2012)从旅游学的角度对八景文化进行了讨论[3],等等.“八景”所涉及到的景观中,与日、月、星相关联的,本文称之为“天象类景观”.所谓“天象类景观”,此处指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日、月、星与地表景物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景观.本文拟专门就“八景”中天象类景观进行分析讨论,以期为旅游资源的更好开发提供一些思路.

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图1 中国各省域八景景观的分布
Fig.1 The distribution of eight landscapes in Chinese provinces

本文“八景”资料,主要源自《数字合称辞海》[4]、《山西古代州县八景》[5]与网络资料等.若将“八景”中的每一条视为一个景观,则共收集到19 478条景观资料(图1).

统计得知,在19 478条“八景”景观资料中,天象类景观计有1 302条.其中,与“日”(含“辉”“晖”“曦”“旭”“照”)关联的景观621条,与“月”关联的景观673条,与“星”关联的景观10条.

本文将采用统计和分析的方法,分别对与“日”“月”“星”相关联的景观词条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将应用综合方法对“日”“月”“星”与地貌、水文、建筑等组合所成景观的构成规律、用词特点等进行探讨.

2 天象类景观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2.1 日、月类八景景观数量比较

由表1知,在地貌类中,“日”类数量是“月”类数量的2.09倍;在水文类中,“月”类数量是“日”类数量的5.08倍;在建筑类中,二者差别不大,为1∶1.16.易言之,就“日”“月”所成景观而言,在地貌方面,“日”成景观居多;在水文方面,“月”成景观居多;在建筑方面,二者相差不大.

2.2 日、月地貌类景观比较

在“日”之地貌类景观(表2)中,若将“山”“峰”“岭”“冈”“岗”“崖”“岩(高俊的山崖)”合并,总称为“日—山”类,则计有311条,占到总数369条(表1)的84.28 %;其余只占15.72 %.在“月”之地貌类景观(表2)中,若将“山”“峰”“岭”“冈”“岗”“崖”“岩”合并,总称为“月—山”类,则计有119条,占总数177条(表1)的67.23 %;其余占32.77 %.显见,“日—山”景观与“月—山”景观皆居于显著地位,尤其是“日—山”景观更为凸显.“月—山”景观与“日—山”景观的数量之比119∶311≈1∶2.6.

表1 日、月、星三类景观数量比较Tab.1 The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of three types of landscape about Sun, Moon and Stars

表2 日、月地貌类景观数量比较Tab.2 The comparison of geomorphological landscapes quantity about the Sun and Moon

2.3 日、月水文类景观比较

在“日”“月”与水体所成景观中(图2),“月—水”景观居于显著地位,与“日—水”景观相比,其 数量比值为5.08∶1;也就是说,“月—水”景观是“日—水”景观数量的5倍有余.

图2 日、月水文类景观数量比较
Fig.2 The comparison of hydrological landscaps quantity about the Sun and Moon

2.4 日、月建筑类景观比较

在日、月类建筑景观中(表3),“日”类景观主要集中于台、寺、塔、楼,约占总数的71.51 %;“月”类景观主要集中于桥、楼、亭、寺,约占总数的81.37 %,尤其是“月—桥”景观一项就占到了总数的43.48 %.

表3 日、月建筑类景观数量比较Tab.3 The comparison of architectural landscaps quantity about the Sun and Moon

3 天象类景观的成景组合类型

3.1 “日”类景观的成景组合

3.1.1 “日”字类

(1)地貌/水文/建筑+×日.此类涉及130条八景景观.“×日”,可分为:①偏正结构类:晓日/旭日/朝日/春日/红日/丽日/晴日/雾日/浩日/熙日/霁日/初日/半日/冬日/暄日;②动宾结构类:观日/映日/浴日/落日/捧日/涌日/望日/耀日/擎日/托日/蔽日/吼日/驮日/浮日/贯日/透日/嚥日/笼日/漾日.

举例:五峰晴日(重庆·云阳县)、笔架晓日(福建·连城县)、福山捧日(河北·易县)、温泉浴日(贵州·石陌县)、荷亭映日(河南·信阳市)等.

(2)地貌/水文/建筑+日×.此类涉及22条八景景观.“日×”,可分为:①主谓结构类:日出/日照/日落/日吐/日近;②主补结构类:日暖/日暄;③偏正结构类:日影/日晓.

举例:犁峰日吐(广东·紫金县)、榆关日近(辽宁·绥中县)、天门日晓(江西·德兴县)等.

3.1.2 “晖”字类

地貌/水文/建筑+×晖.此类涉及46条八景景观.“×晖”,可分为:①偏正结构类:朝晖/斜晖/夕晖/新晖/晴晖/余晖/清晖/朗晖/华晖/春晖/晨晖/霞晖;②动宾结构类:迎晖/落晖.

举例:东岭斜晖(福建·连城县)、帅府华晖(广东·广州市)、天竺迎晖(安徽·来安县)等.

3.1.3 “旭”字类

(1)地貌/水文/建筑+×旭.此类涉及19条八景景观.“×旭”,可分为:①偏正结构类:朝旭/晴旭/晓旭/初旭/晨旭/东旭;②动宾结构类:迎旭/观旭.

举例:峿台晴旭(湖南·祁阳县)、西岩晨旭(山东·巨野县)、山楼观旭(浙江·镇海县)等.

(2)地貌/水文/建筑+旭×.此类涉及8条八景景观.“旭×”,可分为:①偏正结构类:旭日;②动宾结构类:旭照/旭升.

举例:天门旭日(湖北·蕲春县)、扶苏旭升(广西·德保县)、巨峰旭照(山东·崂山区)等.

3.1.4 “曦”字类

地貌/水文/建筑+×曦.此类涉及22条八景景观.“×曦”,均为偏正结构类:晨曦/朝曦/明曦.

举例:卓岭朝曦(江西·宜黄县)、虎洞明曦(江苏·南京市)、海峰晨曦(新疆·阜康市)等.

3.1.5 “辉”字类

地貌/水文/建筑+×晖.此类涉及9条八景景观.“×辉”,可分为:①偏正结构类:清辉/夕辉/霞辉;②动宾结构类:览辉/迎辉/争辉.

举例:石镜清辉(安徽·绩溪县)、文笔迎辉(云南·云县)、颐楼争辉(河南·信阳市)等.

3.1.6 “照”字类

地貌/水文/建筑+×照.此类涉及408条八景景观.“×照”,可分为:①偏正结构类:夕照/晚照/残照/晨照/晴照/斜照/霁照/溪照/高照/光照/午照/碧照/鸿照;②并列结构类:映照/揽照/落照/返照.

举例:莲池碧照(山西·运城市)、洋湖霁照(江西·宜黄县)、渠江落照(四川·广安市)等.

3.2 “月”类景观的成景组合

(1)地貌/水文/建筑+×月.此类涉及738条八景景观.“×月”,可分为:①偏正结构类:夜月/秋月/晓月/明月/皓月/水月/霁月/新月/双月/松月/梅月/海月/晴月/雪月/霜月/素月/午月/江月/沙月/曙月/寒月/冷月/澄月/串月/晚月/曦月/烟月/碧月/凉月/潭月/竹月/寸月/楼月/湛月/残月/仙月/浩月/波月;②动宾结构类:映月/印月/望月/泛月/钓月/步月/漾月/浸月/挂月/玩月/涌月/啸月/赏月/醉月/吐月/揽月/坐月/踏月/捧月/听月/偃月/掬月/流月/吸月/落月/邀月/筛月/待月/浣月/载月/捞月/取月/伴月/涵月/停月/观月/嵌月/卧月/延月/贮月/萝月/诵月/乘月/漱月/品月/倚月/留月/撩月/疏月/架月/滚月/拜月/沉月/泣月/得月/镂月/浴月/峙月/蹴月/捣月/上月/梳月/嘶月/宿月/枕月/对月/孕月/抱月/铺月/喷月/启月/擎月/藏月.

举例:石桥晓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环溪素月(贵州·贵阳市)、澄江浣月(陕西·麟游县)、莲池孕月(河南·临颍县)、龙洼嘶月(青海·大通县)、西河漱月(陕西·榆林市)等.

(2)地貌/水文/建筑+月×.此类涉及61条八景景观.“月×”,可分为:①偏正结构类:月夜/月影/月霁/月波/月色;②主谓结构类:月照/月涌/月映/月印;③主补结构类:月皎/月朗/月满/月明.

举例:市桥月色(江西·临川区)、书台月印(四川·广安市)、幽湖月满(浙江·桐乡市)等.

3.3 “星”类景观的成景组合

(1)地貌/水文/建筑+×星.此类涉及7条八景景观.“×星”,可分为:①动宾结构类:涵星/缠星/摘星/掬星/落星;②偏正结构类:魁星.

举例:地拱魁星(湖南·常宁市)、七礁缠星(广东·南粤县)、古井涵星(河北·衡水市)等.

(2)地貌/水文/建筑+星×.此类涉及3条八景景观.“×星”,可分为:①偏正结构类:星影/星空;②主谓结构类:星现.

举例:龙潭星现(山东·莱芜市)、祭台星影(北京·香山)、草野星空(重庆·铁山)等.

4 讨论

日光、月色、星影,都是免费的自然资源.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如何巧妙地利用这些免费资源,中国古代八景中的天象类景观资料,可以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借鉴和创造.

星影、月色都是在晚上出现的.就“前三者名称”来看,在“月类”(表4)中,与时间有关的词有“夜”“晓”“秋”;在“日类”(表4)中,与时间有关的词有“晓”“旭”“朝”“夕”“晨”“晚”等.可见,“日类”景观多形成于朝、晚或晨、夕,“月类”景观多形成于夜、晓、秋.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日类”组合形式主要为:日—山—晨(夕),季节性不明显;“月类”组合形式主要为:月—水—夜,以秋季为主.

表4 天象类景观组合类别与前三占比和名称Tab.4 The types of astronomical phenomena combination, top three proportion and names

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可将已有的游览处(如塔、楼、桥等)与日、月、星相结合,形成新的观赏点,也可以在适宜的时间(如晨夕、季节等)将地貌、地物与日、月、星相结合,形成新的游览景点.这样,便可将天(日、月、星)、地(地貌、地物)、人(游览者)“三才”连为一体,可使旅游者置身于时空合一的大化流行之中,更好地获得美的享受.

天象类八景景观的组合形式,用数学语言表达则有下面的形式:

设X={日、月、星},Y={地貌,水文,建筑,…},xi是×中的任一元素,yi是Y中的任一元素,则有:X×Y={xi,yi|xi∈X∧yi∈Y}.

5 结论

(1)我国除西藏自治区外,其余33个省域均有“八景”分布.在收集到的19 478条“八景”景观资料中,与“日”(含“辉”“晖”“曦”“旭”“照”)构成的景观计有621条,与“月”构成的景观计有673条,与“星”构成的景观计有10条,三者总计1 302条.

(2)天象类八景景观,可以分为地貌类、水文类和建筑类.在地貌类中,“日”类369条,“月”类177条,表明“日”与地貌所成景观为主,约占总数的68%;其中“日—山”景观占到“日”类地貌景观的84%有余.在水文类中,“日”类66条,“月”类335条,表明“月”与水文所成景观为主,约占总数的84%.在建筑类中,“日”类186条,“月”类161条,二者差别不大.

(3)八景中的天象类景观,就其组合形式看,可分为:Y+×日(日×),Y+×月(月×),Y+×星(星×).其中,Y表示地貌、水文、建筑等,×表示“晓”“捧”等词.从日、月、星三类组合形式看,最主要的组合形式为:Y+×Z,其中,Z表示日、月、星.

(4)日光、月色、星影为免费的自然资源.我们在继承和借鉴中国古代八景景观成景规律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新的组合形式的创造,以更好地发展我国旅游业.

猜你喜欢

天象八景动宾
泛东亚地区八景文化研究进展
书法作品欣赏
基于HSK 作文语料库的动宾式离合词偏误分析
影摇江海,思结潇湘——第二届潇湘八景论坛在永州召开
天象奇观
动宾式离合词插入数量短语研究
南北半球天象
奇异的天象
从物性结构和语义特征看“动宾式动词+宾语”的语义基础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动宾式离合词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