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项目活动的信用思考

2019-11-29陶雯

科技与创新 2019年1期
关键词:科研项目诚信信用

陶雯



科研项目活动的信用思考

陶雯

(江苏省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江苏 南京 210013)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夯实我国科技强国基础。科研项目活动信用建设是科研诚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阐述科研项目活动的现状,分析科研项目全流程中相关主体失信现象和原因,提出信用管理制度环境、信息平台技术支撑、联合惩戒硬性约束等3方面信用治理对策,提升科研工作效率,营造公平守信的科研环境。

科学研究;科技资料;信用管理制度;信息平台技术

科学研究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是科学进步和技术革新的源泉,是最活跃的生产力因素和最重要的社会变革推力,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助推器。综合国力的竞争和国家利益的捍卫依赖科学研究量质并举。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前沿领域不断涌现,科研项目活动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支撑。2018-05-30,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称《若干意见》),要求推进科研活动诚信建设,以工作机制、制度规范、教育引导、监督惩戒为抓手,提升科研项目活动整体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弘扬科学精神,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建设创新型国家。

1 我国科研项目活动发展现状

科技项目是指以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为内容,以产出权威系统的科学数据、调查报告、科技资料、图集图件等基础性成果,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科学技术问题为主要目标,属于单独立项的项目。科研项目活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包括项目指南编制、立项评审、过程管理、结题验收和监督评估等环节,涉及科技管理人员、课题活动人员和科技服务人员等主体。

当前,我国科研项目活动水平显著提高,取得长足进步。主要表现在:①科技论文与专利快速增长,绝对数量居世界前列。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科研论文发表数量最多的国家。核心科技评价指标:文章数量、论文引用率、杂志影响因子,均逐步提高。在过去5年里,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两倍,技术交易额翻一番。②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稳步提高。2016年全国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超过欧盟15国平均水平2.08%[1]。③学科平台建设对标国际一流。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逐步优化整合。 ④研发人员规模不断扩大。科研生力军不断成长,高层次人才助力学科发展。⑤学科国际合作交流频繁深入。我国国际科研合作“走出去”道路不断拓展。在量子通讯、天文学、生命科学、物理、超级计算机等领域,我国科研实力处于并跑甚至领跑态势[2]。

在我国科研领域取得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着科研项目建设统筹不合理、科研活动过程敷衍了事、项目评价体系不完善、项目监管不力等制约科研质量提升的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科研项目活动中信用问题的外在表现。因此,必须贯彻落实《若干意见》要求,实施科研项目信用监管,保障项目进度、效率和质量,为科研活动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2 科研项目活动中的失信表现及原因

分析科研项目活动在项目指南编制、立项评审、过程管理、结题验收和监督评估全流程的失信表现,找出失信原因,落实科研诚信建设要求,加强科研活动诚信监管,有利于管理控制科研项目质量、进度和成本三要素[3]。科研项目活动中的失信表现及原因包括以下4个方面。

2.1 项目指南编制不科学

项目指南编制指明科研项目实施方向,协调指导项目执行、控制项目过程。项目指南的科学性、完备性和合理性是科研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项目指南编制中的失信问题主要表现如下:①项目指南编制流于形式。项目指南编制体现了项目计划,是项目交付与项目目标之间的桥梁,必须符合一定标准。实际中,由于存在较大操作“弹性”,一些项目编制者不重视项目计划,不采用头脑风暴、专家咨询等科学方法,依靠经验编制项目指南,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实施应用条件缺乏全面、系统、前瞻性的分析。项目风险管理意识不足、目标任务阶段设置不合理、重要假设或约束条件遗漏等问题时有发生。②选题研究价值不高。项目选题“大”“虚”“空”。项目选题宽泛、研究边界划分不清、重点领域不明确;项目选题陈旧、重复前人研究、内容空洞虚无、缺少实质;项目选题研究基础薄弱,缺乏技术支撑,难以探索实质[4]。③项目需求调研与分析不足,项目指南编制者对项目信息了解不够、相关沟通不充分导致项目需求导向不明确,项目研究与实际工作脱节。

2.2 立项评审过程不规范

项目立项评审过程主要涉及项目招投标,参与主体是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承担者。立项评审中的失信问题主要表现如下:①项目负责人招标工作随意。项目负责人发包方式违背文件精神。《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组管理的规定》(国发办〔2002〕2号文)和《国家科研计划课题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中的规定》中规定,除涉及国家安全和国家秘密的、只有两家(含)以下潜在招标人可选择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可以不实行招标的;其他符合招标条件的,应按有关规定实行招投标管理。现实中,发包多采用独家商务谈判形式,选择曾合作或熟识的单位,形成招投标封闭式循环体系,缺乏公平竞争[5]。②项目投标者急功近利。项目投标者不顾自身科研水平、信用状况、开发条件和组织管理能力的限制,贪大求全。预期目标定位虚高、效益指标预测失真、技术水平先进性评估过高、贸然承担要求高、任务重的科研项目。

2.3 项目研究监管不到位

科技项目立项后,承接项目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执行研究。科技项目管理部门对此过程进行监督管理。项目实施管理中的失信问题主要表现如下:①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监管不力。项目管理部门未建立项目研究全过程动态监测机制,对研究过程中的经费投入情况、研究进度、研究人员和部门之间协调情况等缺乏及时追踪和评估手段。②科研项目承接者研究违规。科研经费使用不合规,配套资金未设立专门账户单独核算,未进行封闭管理,未经批准随意调整预算、扩大支出、挪作他用。学术造假甚至学术腐败,科研内容剽窃、抄袭,科技含量不高。任意改动攻关目标,不能按合同期限结题。

2.4 验收评价机制不完善

作为科研活动尾声,科研项目结题验收由项目承接者申请结题,项目主管单位进行验收。项目管理者通过邀请同行专家举行验收会,依照立项合同或计划任务书中有关任务条款和技术经济指标,认定项目执行情况、研究成果、评估成果推广与转化产生的效应。项目验收评价中的失信问题主要表现如下:①项目管理者验收管理不当。验收过程形式化,验收小组专家专业配置不合理,临时抽取专家导致专家组对项目内容、重点问题及实际效益缺乏系统了解和深入研究,难以提出针对性问题、给出可行性建议[6]。②项目承接者结项工作失范。提交验收材料不齐全,一些关键性项目资料,如分析测试报告、检测报告、收益分析报告等一手资料和技术总结、经费决算表,提交不完备。研究未按合同规定完成。支撑性材料缺乏、专利技术未取得、研究成果不符合要求。 科研项目中失信现象导致学术研究应用性不足、影响力不强、实效性较差,成果推广与转化未能有效推进。很多科研成果在评审获奖后,被“写在材料里,放在柜子里,锁在抽屉里”,耗费物力、财力,浪费科研资源[7]。

3 完善科研项目活动信用治理的对策建议

治理科研失信问题,需要系统、完备的信用治理体系严查严处、共享共治。构建以信用管理制度为体系运行环境、信息平台为基础技术支撑、联合惩戒为硬性管理约束,是科研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和关键。

3.1 建立科研诚信管理制度

建立规则健全完备、职责清晰、协调有序、监管到位的科研项目活动全流程信用管理制度,实现科研项目活动事前信用承诺、事中信用监管和事后信用预警,使科研诚信工作机制有效运行,形成科研活动信用管理闭环。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①实施科研诚信承诺制度。项目主管部门明确承诺事项、制订违背承诺的失信处理措施,要求相关人员在科研项目申报、评审、评估等过程中签署科研诚信承诺书。②制订科研诚信审核制度。项目主管部门将具备良好科研诚信状况作为主体参与各类科技计划的必备条件,开展项目申请人科研诚信审核,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申请人实行“一票否决”。③完善科研成果管理制度。深化科研评价制度改革,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制度,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不把论文、专利、荣誉性头衔、承担项目和获奖等情况作为限制性条件,防止出现科研活动简单量化、重数量轻质量、“一刀切”等倾向。④建立科研失信调查处理规则。项目主管部门研究制定统一的调查处理规则,明确举报受理、调查程序、职责分工、处理尺度、申诉流程等。相关科研单位贯彻落实主管部门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科研失信调查处理办法,明确调查程序、处理规则、处理措施等具体要求。⑤出台科研失信预警制度。科技部建立科研失信评级标准,将项目管理改革、科技报告管理、科研经费管理及使用中罔顾学术质量、管理混乱、商业利益至上、造成恶劣影响的严重失信行为主体列入科研失信黑名单,实行严重失信行为主体预警机制。在各类评审评价、科技奖励、职称评定、学位授予、院士增选等工作中,对失信主体不予认可[8]。

3.2 打造科研诚信信息平台

建立完善覆盖全面、共享联动、动态管理的科研诚信信息平台,夯实信用信息化监管基础。信息化建设缓解了科研活动信息不对称,有利于科研行为公开、科研诚信问题透明处理,提升科研诚信建设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归集科研信用信息。统一制订面向不同类型科技活动的科研诚信信息目录,规范信息采集范围、内容和方式等,记录科研人员、相关机构和组织等科研诚信状况。②共享科研信用信息。要求各部门科研诚信信息平台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地方科研诚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科研诚信信息共享共用[9]。③应用科研信用信息。建立科研诚信评价标准体系,加强科研信用信息应用研究,鼓励在招投标、评优评先、人事任免等领域使用科研信用信息评价,推动科研信用信息在民生服务、经济发展、政策咨询、决策管理等方面的应用[10]。

3.3 推进科研失信联合惩戒

建立科学规范、激励有效、惩处有力的科研诚信制度,必须以失信联合惩戒为落脚点,发挥信用的信号传递机制和社会治理效应,构建“一处失信、步步难行”的局面,让科研主体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将信用视为宝贵财富。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①实行科研失信“黑名单”制度。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评估评审专家、项目主管部门存在严重弄虚作假、违纪违规等不良行为,符合严重失信标准的,列入“黑名单”,终身究责。②实施科研失信通报制度。及时向责任主体、自然人责任主体所在的法人单位、法人责任主体所属的主管部门,通报严重失信记录名单。对行为恶劣、影响较大的严重失信行为,按程序通过信用官网和部门网站向社会公布失信行为记录信息[11]。③推进科研失信联合惩戒。积极推进跨部门科研失信联合惩戒,互认失信处理结果,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对严重失信行为惩戒。财政部门、人社部门、金融机构等部门单位对被列入科技领域“黑名单”的责任主体,按相关规定,在公共采购、岗位聘用、金融支持等方面实行限制。坚持预防与惩治并举、自律与监督并重,通过信用体系建设的制度环境、基础设施、硬性约束三方构建,发挥三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功能,健全科研诚信建设,补足科研短板和薄弱环节,营造诚实守信科研环境,提升整体科研水平和力量。

[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6—2017中国科协学科发展研究系列报告[R].出版单位不详,2016.

[2]喻思南.中国科协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科技论文与专利绝对数量居世界前列[N].人民日报,2018-04-11.

[3]韩召.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探讨[J].电子世界,2013,19(14):185.

[4]“科学研究无捷径,项目申报有技巧”——科研项目设计与申报研修班成功举办[EB/OL].[2017-03-21].http://www.sohu.com/a/129651021_161093.

[5]郝广雷.推进科研项目招投标的难点与对策[J].管理学家,2014(8):38-39.

[6]文凡引.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结题验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21).

[7]郭庆娟.教育科研工作现状值得深刻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15(3):107.

[8]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2018-05-3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5/30/c_1122913789.htm

[9]科研诚信建设的新机遇、新挑战[EB/OL].[2018-07-24]. http://www.creditchina.gov.cn/xinyongyanjiu/xinyongjiedu/201807/t20180724_121429.html.

[10]赵永新.科技部:严查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N].人民日报,2018-06-03.

[11]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市科技局出台科研诚信和科研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2017-08-28].http://www.zgm.cn/html/a/2017/0828/146413.html.

2095-6835(2019)01-0097-03

G312

A

10.15913/j.cnki.kjycx.2019.01.097

〔编辑:辛霞〕

猜你喜欢

科研项目诚信信用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ety rating of Tui-Pushing chest-back manipulation for children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
中美信用减值损失模型的比较及启示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装备科研项目采购绩效评估模型
围绕科研项目建立定密管理框架的探讨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加快信用立法 护航“诚信河南”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信用消费有多爽?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