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中知识产权意识及其培养途径分析

2019-11-29魏思源

科技与创新 2019年1期
关键词:成果知识产权意识

魏思源



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中知识产权意识及其培养途径分析

魏思源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100)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与要求。大学生的科技创新作为我国科技创新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越来越重要。培养大学生不断建立知识产权意识,不仅能够大大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保护,还能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概述了学生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大学生科技创新保护必要性,并提出大学生科技创新思维及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途径。

培养途径;知识产权意识;科技创新;大学生

大学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一员,是推进我国创新创业的重要动力。目前,我国大学生存在科技创新意识欠缺、知识产权意识匮乏这一普遍情况,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没有受到充足的保护,进而影响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发展,阻碍了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与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

1 大学生科技创新概述

当今世界的良好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这一主要推动力量。科技创新从主体类型上来说,高校科技创新与企业科技创新是创新两大主体,其中高校科技创新又可以细分出两个主体,分别是大学生科技创新与教师科研创新[1]。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大学教育和大学生特征是密不可分的,其具体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1 大学生科技创新易受教育性

大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与知识结构构建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会接受到全面的高等教育。相比于其他群体,大学生更容易重视和接受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近年来,丰富多样的大学生竞赛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动力,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做好大学生利益与高校利益之间的平衡、将知识产权成果合理分配、保持住当代大学生高涨的科技创新兴趣与热情十分迫切。

1.2 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依托性和归属

大学生科技创新最初是以挑战杯的形式于20世纪90年代问世,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挑战杯是这一创新模式的主要体现形式。大学生在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时,由于其仍处于理论知识的教育学习时期,还没有完善健全的知识体系,因此,在活动中需要专业教师的适当指导,同时也离不开学校在相应物质技术条件上提供的支持。由此可知,大学生科技创新其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依托性,这一特点也体现了高校在进行大学生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在平衡利益基础上制订激励创新原则是工作的重点。

1.3 大学教育是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基础

大学生的大学生活中大学教育是重要构成内容,大学通过专业分类向学生开展专业理论体系、基础知识以及相关技能的教育。在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科技创新既是学生在接受理论教育基础上综合素质教育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大学教育的拓展和延伸。大学生在相关专业课程学习中进行简单的科学研究,能够获得通过利用理论知识原理探究思考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能力本身就为大学生埋下了创新培养的种子。可以说大学综合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创新的基础,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科技创新能力占据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

2 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创新保护意义

2.1 知识产权保护含义及特点

我们把权利人自己通过智力创造的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称之为知识产权[2]。从不同的保护客体上我国将知识产权保护分为反不正当竞争、商业秘密、专利、商标和著作权。作为人民的私权,知识产权是我国广义民法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3点:①时间性。时间性主要是指只是产权保护并不是没有期限的,它的期限具有一定的时间性,权利人在有限的保护期限内可以对自己的权利充分利用,并在强制使用制度下可以更加充分使用。当一个知识产权保护超过它的保护期,则这个智力成果就会纳入到公共领域中,权利人不再享有专有权利,人们可以对这一智力成果自由使用。知识产权保护的时间性是在平衡社会进步与人类进步发展利益下推动技术应用、保护个人创新成果利益的产物。②地域性。所谓的“地域性”,是指人类的知识产权效力是有地域范围的,它的效力只在这一智力成果申请批准知识产权保护国家范围之间,在这个国家之外没有效力,其他国家对这一智力成果的保护仅仅是建立在双边互惠关系或者依据相关国家条约规定给予。③专有性。知识产权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同一个智力成果之上不可以有超过两个以上一模一样的知识产权同时存在,知识产权的内容、形式、种类需要遵守相关法定主义[3],具有支配性。

2.2 大学生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

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创新力是人才满足社会需求的必备能力。国家、社会对创新越来越重视。2012年,党的十八大指出我国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这一建设内容的提出充分体现了科技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必要性。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只有比较完善的教师科研成果保护相关机制,还没有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保护建立起健全的立法和相关机制,大学生的科技创新仍旧只有单一的挑战杯竞赛形式,同时,大部分高校没有专门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服务组织和管理部门,造成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没有专门的专利处理方式,其实践中所有权归属问题仍旧只能通过职务专利来进行处理。在这种方式下,大学生没有得到应得的成果专利所有权,也不能通过职务专利方面得到相应的专利物质报酬,大学生科技创新没有得到充足的保护,这一情况影响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向社会生产驱动力的有效转化。

法律与科技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我们可以说,科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将法律的评价标准更新了,同时也将法律的调整范围适当扩宽了[4]。高校科技创新中大学生科技创新是一种全新的模式,这一模式的良好发展客观上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从法律层面上来讲,科学技术发展中法起着不容忽视的管理作用、组织作用以及规范作用,良好的相关法律能够确保大学生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的正确性,让大学生科技创新可以依据法律更好地去伪存真。除此以外,法律还能够促进不同国家间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良好沟通交流,推进国际信息的共享互通,给大学生科技创新合作带来更加广阔的平台,促进我国创新科技的发展。

3 培养途径

3.1 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

虽然当代大学生的大学生活与教学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但是针对创新科技的相关活动和竞赛却很少,大学生没有充足的机会参加科技创新成果的相关学习培训,且普遍存在创新意识不足的现象,这无疑给大学生科技创新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高校想要做好大学生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的相关工作,就必须重视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正确认识到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积极开展创新成果学习和相关培训,组织多样化科技竞赛活动,呼吁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减少大学生沉迷网络、懒惰学习的生活状态。在活动中需要注意的是,教育者要更新教育观念,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去想、勇敢表达自己的观念,不可以向学生强制灌输自己的意见要求学生遵循,要让学生感受到充分的尊重与平等,这样才会在良好的创新培养氛围中充分开启自己的思维,提升自己,让大学生的科技创新不再只是纸上谈兵,而是能够在专项活动中边学习、边创新、边提升,促进高校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为大学生创新科技知识产权保护奠定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3.2 加强法制教育,培养知识产权意识

高校要不断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强化学生对法律的认知,让大学生可以全面、正确地认识知识产权,并且能够将学习的知识顺利迁移到实践能力上,为自己科技创新保护带来有效保障,在良好的法治教育中形成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同时,高校要重视对法治校园气氛的积极营造,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依据相关依法治校标准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规定,用制度规范校园中违反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现象[5],让学生在人人平等的相关制度面前深刻体会到依法做事的良好氛围,加强学生的法治思想,促进学生知识产权法律意识的形成,让学生对知识产权有更进一步的深层感受。

3.3 加大宣传力度,积极采取激励措施

针对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与知识产权意识不足的现状,虽然有些高校开展了很多竞技活动,但有些大学生对自己没有充足的自信心,缺少参与的动力与兴趣。因此,高校要加大科技创新活动的宣传力度,积极采取激励措施激发学生参与欲望和竞争的意识,让学生能够自主投入到科技创新中,对于在活动中有优秀创新成果的学生,学校要给予适当的物质与精神激励,设置大学生科技创新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呼吁学生将自己的科技创新成果申请专利,并在这一过程中给予学生需要的帮助和指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成功感与喜悦感,体会到自己创新成果被依法保护的满足感,以及自己对创新成果享有的专有权利的成就感,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知识产权意识的形成,推进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良好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意识十分重要,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与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是满足学生实际需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高校要正确认识到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知识产权意识的必要性,积极开展创新成果学习和多样科技竞赛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加强法制教育,培养知识产权意识,加大宣传力度,采取激励措施,促使大学生在科技创新中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意识,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奠定基础。

[1]刘锦鑫.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及知识产权的转化与保护[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98-99.

[2]李安东,张子清.高职院校大学生知识产权法律意识教育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142-143.

[3]王东楼.对近年来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研究的综述[J].科技经济导刊,2016(26):113-114.

[4]田歆.浅议高校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以贵州省为例[J].大学教育,2014(14):152-153.

[5]李安东,张子清.高职院校大学生知识产权法律意识教育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

2095-6835(2019)01-0004-02

D923.4

A

10.15913/j.cnki.kjycx.2019.01.004

魏思源(1994—),男,长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沉积模拟实验及相关创新项目研究。

〔编辑:张思楠〕

猜你喜欢

成果知识产权意识
《种子法》修改 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