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转型背景下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融合”分析与研究

2019-11-29张锐

科技与创新 2019年1期
关键词:课程融合电气课程体系

张锐



关于转型背景下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融合”分析与研究

张锐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广东 广州 510435)

结合转型背景下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要求,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融合”问题展开了分析,提出了层次清晰、循环渐进的课程体系,通过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完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渐进融合,为关注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融合;渐进融合

多年以来,电子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优秀人才。但是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背景下,电子自动化专业的传统学科式课程体系不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推动专业转型发展,还要通过“课程融合”推动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因此,还应加强转型背景下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融合”分析,以便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1 转型背景下实践教学要求

“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本质上是为了实现“互联网+制造业”的智能生产,完成全球化工业网络的构建。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来讲,工业自动化装备作为智能制造执行载体,需要得到专业人才的开发、设计、生产和制造,各阶段都要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实现信息高度集成,要求人员不断进行新领域的探索,开展更多的实践工作。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应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锻炼,促使学生能够更好适应行业发展需求。想要达成这一目标,电气自动化专业还要打破传统封闭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完成“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建立,实现“工学交替”组织教学,推动专业实践教学改革[1]。因此在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还要结合专业特点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进行培养,需要完成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能力与岗位、学习与工作等方面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现阶段,电气自动化专业尽管开设了实践课程,但是理论课程与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课程的联系依然不够紧密,所以需要加强“课程融合”路径的探索。通过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则能促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更好的激发,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更好地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加强对专业课程的整体认知,继而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培养创业精神、创新能力。

2 转型背景下实践教学的“课程融合”思路

在“课程融合”过程中,还应从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角度出发推动实践教学改革,顺利实现专业转型发展。具体来讲,就是要以课程群为单位实现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在工程实践中完成合适项目的选择,实现知识点的循序渐进融入。例如在项目开发中,可以将软硬件设计图纸与程序和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实现对当前行业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反映,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对学生岗位操作技能进行培养,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工艺流程和生产组织形式,在实践中较好地运用理论知识。采取该种方式实现“课程融合”,可以使教学体系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扩展,完成循序渐进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2]。教学体系可以划分为三层,最底层应为理论课程与基本型实验课程的结合,以小型项目为载体,对学生实验基础技能进行培养,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专业基础性原理知识,并将知识与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中间层需要以课程群为单位,即结合之前学习的课程内容和新的课程内容完成项目设计,引导学生开展开放性、综合性实验,促使学生独立设计能力得到提升。最后一层为面向实践的综合性项目,需要以完整项目为教学内容,对系统软硬件设计内容进行讲解,要求学生掌握系统调试和运行方法,培养其研究创新能力。课程教学内容需要与学生岗位能力、职业能力等结合在一起,根据岗位需求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以便在适度进行理论内容讲解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岗位工作要求,成为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3 转型背景下实践教学的“课程融合”方法

3.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在实际建立课程体系实现“课程融合”前,还要明确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此,还要深入行业进行调研,结合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开展讨论会,深入分析课程设置问题和过去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不足,提出教学改革目标。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还应保证实践课程目标与岗位能力要求一致,实现课程结构优化,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来讲,就是要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包含基本能力、专项能力和核心能力,促使学生达到初级、中级和高级等不同岗位能力等级[3]。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未来将从事电气设备安装维护、机电设备使用维护、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等工作,专业课程需要将强电和弱电结合在一起,并实现软硬件设计、电工与电子等各种专业技术的融合。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应制订培养学生解决电气工程技术与控制问题的能力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绘图技术、智能仪器使用操作方法、装备制造技能、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方法、配电维护调试方法等各种方法,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工作能力。

3.2 完善实践课程体系

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对实践课程体系进行完善,需要按照工程项目开发模式加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结合。在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包含“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电气测控与仪表”“设备控制编程与实现”等多门重要课程,可以实现软硬件技术和强弱电内容的结合。结合课程内容,可以设计相应的实践项目,通过模块分解提出各个环节的任务,并在完成任务基础上实现项目总结,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具体来讲,就是将课程划分为多个单元模块,各模块由不同层次项目构成,从而推动实践教学的工学一体化发展。在进行小型项目设计时,需要将课程知识点与工业过程结合在一起,比如在讲解压力这一工艺参数时,可以将压力测量系统设计为课程载体,研究压力信号采集、滤波处理、传输和显示问题,更好学习相关知识和掌握系统软硬件设计方法。在开展中间层次课程时,则要完成综合设计型实验课程的设计,要求学生完成压力测控系统的研制。设计该系统,要使用处理器对采集到的压力模拟量进行PID运算,得到相应控制参数,实现变频调速器的控制[4]。通过研究,可以进一步学习强弱电知识,培养独立设计能力。最后,需要完成综合性项目实践课程的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底层开发技术,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在各层次课程教学中,学生将参与到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和岗位教学等不同教学活动中,职业岗位技能逐步得到培养。

3.3 实现课程渐进融合

课程的融合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因此在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还应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促使教材与课程相互匹配。在专业转型背景下,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进行实践课程专业知识分解,完成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共同制订,从而实现专业课程模块和实践项目的合理设计。在此基础上,则要完成工作机制的建立,在专业实践教学体建设中纳入校企合作模式,有组织、有计划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工作,促使实践、实习教学基地得到规范运行。结合课程教学效果,还应实现课程体系不断完善,进一步实现“课程融合”。在实践教学中,则要逐步引导学生适应知识分解练习,然后实现知识综合运用,更好地从毕业到就业转变,感受企业氛围和顺利进入岗位。想要达成这些目标,还应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完成“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使更多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参与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技能水平,促使学生培养能够与企业岗位目标较好地联系在一起。采取该种措施,则能使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得到提高,确保教师以典型项目为基础,将岗位需求转化为能力点,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此外,还要通过见习为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提供途径,为学生接触行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实现毕业到就业的无缝对接。

4 结束语

在专业转型背景下,电气自动化专业还应尽快完成实践教学改革,坚持需求导向与工学结合原则,根据社会对电气自动化人才新要求实现课程内涵和实践教学新方法的探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实现“课程融合”,完成层次清晰、循环渐进的课程体系建立。在实践工作中,则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对实践课程体系进行完善,逐步实现课程的融合,继而更好推动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1]顾宏亮.基于“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0):201.

[2]曾树华,石纪虎,黄明高,等.现代学徒制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7(9):68-71.

[3]刘新竹.“课程融合”视域下民办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渐进式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24):135-136.

[4]殷培峰,傅继军.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改革的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4(8):146-147,149.

2095-6835(2019)01-0076-02

TM76-4;G642

A

10.15913/j.cnki.kjycx.2019.01.076

〔编辑:严丽琴〕

猜你喜欢

课程融合电气课程体系
八方电气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CDIO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气安装工程预算探讨
建筑工程电气接地安装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下日语视听说类与文化概况类课程融合初步探讨
“课程融合”视域下民办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渐进式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