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存在精神的构建渠道与方式(下)

2019-11-28邵非

各界·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失语

邵非

摘要:本文通过对存在精神的构建途径与方式“形式化”的产生根源、本质内涵、发展模式、目标意义几方面的探讨,完成了对“形式化”功能意义的全方位解读,并以此来完成对存在精神构建途径的基本方法论的建树。

关键词:文化叙事;失语;复合形式化;复合语境;智识结构

一、形式化模式与复制、过滤

(一)形式化模式构建与元语境模式

形式化的模式是视像为起点、以本语模式为基因、元语境存在模式为蓝图、智识结构模式为使命目的、以复制和过滤为发展手段的人为复合语境结构模型及其模型方法论。首先,形式化模式是复合语境的结构模型,(1)它是以元语境的存在模式作为复制依据的,复合语境是对元语境的模仿复制、加工改造,是人类存在与元语境存在之间达成的索取借鉴的合作方式,是人类以此通向宇宙智慧的途径。(2)它是以本语模式为其基因模块的,复合语境是一个众多模块的大系统整合而成,每一类模块都是一个宏大体系系统模块,每一个体系系统中都有众多的模块系列组成其次,每一个系列中还有多种基础模块组成,每一种基础模块中都有一个基因模块,这就是本语模式。从本语模式到复合语境需要跨越六个格局层次。(3)它是在自我智慧格局不断升级的过程中觉悟到了智识结构目标的存在,是在对自身存在使命的追求中感悟到宇宙意志的存在,它把自我使命用于对宇宙意志智识结构模式的实现当作实现最高存在模式的实践。(4)它是通过运用复制元语境的方式构建自身的基本模式的,又根据本语模式的规则并结合复合语境的需求,再运用过滤的方式来发展复合语境的模式构成层次,丰富形式化模式的创世能量。其次,形式化模式同时也是指构造复合语境模型的方法论,从方法论的层面看,形式化融合着视像构造、本语构造、复制过滤构造、智识结构构造于一体的多重化、多元化能量,来创造复合语境的模型,形成自己的创世规则模式。

因此,形式化模式的构建就是指复合语境模型的创建和创世方法论规则的创建。在此过程中,复制与过滤作为形式化能量的补充和延伸,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与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1)复制过滤对视像符号与本语内涵在形式化过程中的建树功能,首先,是视像符号的形式化,视像符号有几大类系统:一是由元语境物象直接转化而来的符号系统,如天文学、地理学、气象学等。二是由元语境自在自为法则转化而来的符号系统,如物理学、哲学及物理哲学等。三是由元语境物质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原理转化而来的符号系统,如化学、数学、逻辑学等。这三大系统在种类的分化以及层级的丰富上,就必须经过复制与过滤的手段。例如,天体量子物理学就是将天体学、物理学、量子学经过复制的方式融合到一个学科体系,成为形式化的创新能量。其次,本语内涵系统的形式化是指任何本语内涵系统的发展丰富都是借助形式化手段、特别是复制和过滤完成的。例如,中国诗歌内涵系统的发展与丰富就是来自于对《诗经》本语内涵的复制,并在其不断地经历时代特质的过滤进程中发展起来。《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本语基因模式,采编于公元前500年左右,它包含了诗歌作为抒情言志的模式定位、以意象思维传达情感的本质、以自由意志的个性抒发为存在意义、以文人士大夫创造的艺术尺度作为“诗经时代”的标志这四大元素。《诗经》中的民歌言说立场及话语方式在魏晋时期被文人士大夫过滤掉了,保留复制了其模式定位、本质得位这两种元素,在发展元素方面充分追求自我自由意志的终极表现,并以此特质到达魏晋时代诗歌艺术的最高目标“魏晋风骨”。盛唐诗歌保持了与魏晋诗歌相同的选择,在复制上强化了追求自我自由意志的纵意表达,出现本我意志高于时代追求的诗歌特质,并以此特质成就了盛唐时代诗歌艺术的最高目标“盛唐气象”。这些都体现出形式化对本语内涵系统发展的深刻影响。再次,人本实践的形式化,人本实践的最终目标是借助形式化手段创建和不断完善复合语境的内涵及形式,使宇宙意志的目的得以实现。在复合语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复制与过滤始终掌控者从起点到终点的正确方向,如果方向出现偏差,人本实践的进程就会付出代价与得到教训。人本实践的传承与发展长时期以来是依靠传承者的好恶,而不是依靠形式化的自觉。例如,中国诗歌的原生态基因模式有两种一种是《诗经》,另一种是《楚辞》。从两者的本质得位状态来评价的话,《楚辞》比《诗经》的审美特质更高,却在诗歌发展中没有成为被复制的本语内涵,其根本原因就是在秦楚战争和楚汉战争之后,胜利者过滤掉了失败者的文化传承资格,成王败寇的人为政治法则取代了文学进化的规律,所以整个汉王朝没有优秀的文人诗歌和伟大的诗人出现。可见,人本实践的形式化自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本素质。(2)复制过滤对复合语境模型的创建作用,复合语境模型化是形式化追求的目标,只有模型才可进行系统的、完整的复制,以期达到形式化价值能量的最大化。而复制与过滤是创建形式化模型的主要方法。复制是对本语模式的扩张延伸,在众多的本语模式系统模块中,只有过滤才能根据目标需要做出有效的选择。并通过选择保留本语模式的最佳模块,构建复合语境的模型基础。此外,过滤掉的系统模块元素需要找到替代者,否则系统就会瓦解,所以就需要创造新的模块来完善系统运作机制,所以,过滤就不仅是扬弃、同时還是追求创新。例如,国家形式就是人类以民族模式存在的一种选择,它担负着解决民族存在的最佳生存方式问题,全世界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对生存的最佳方式有不同的答案,因此,每个民族都有为人类创建生存最佳方式的义务与责任。中国国家形式具有制度模式、管理模式、组织模式、文化模式、生存模式——这五个模块系统。第一,制度模式选择复制的本语内涵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模式,过滤掉了全球化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模式。第二,管理模式选择复制的本语内涵是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专政的一党治世模式,过滤出掉了资产阶级国家多党竞选执政的民主模式。第三,组织模式选择复制的本语内涵是传统的省市县行政区域模式,过滤掉了西方联邦共和模式。第四,文化模式从辛亥革命后选择复制的本语内涵是西方现代技术科学模式和商贸文明文化模式,过滤掉了本土长达两千多年的主体传统文化模式。第五,生存模式选择复制的本语内涵自20世纪80年代始,以西方的生活方式模式为主体,间杂着传统生活的惯性,过滤掉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初创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见,复制过滤对复合语境模型的创建是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的。(3)复制过滤在智识结构形式化中的功能,智识结构是宇宙意志的物化形态,它包含着慈善因、形式因、智慧因三大本语内涵,构成自上而下的目标制约功能。智识结构的形式化是指将其目标制约功能纳入形式化方式的自觉,成为本语内涵复制与过滤选择的尺度。因此,人类社会在创建复合语境走向圆满目标时,就要自觉接受智识结构的影响与制约,所以复制与过滤都需以智识结构的本语内涵为目标来进行。例如,中国制度的本语模式最初是由毛泽东对马克思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的实践复制,这一选择就是制度意识的形式化自觉。因为马克思的所倡导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在所有现存的人类制度中最接近智识结构的“慈善因”法则,即对所有生命(人类)存在的等质尊重,而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更是要实现全世界的人人平等,这恰恰是社会主义的最高阶段。之所以要过滤掉资本主义制度,是因为它是人人为自己直至达到贫富两极分化的极端状态的制度,是背离了智识结构“慈善因”法则的制度。所以,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迄今人类社会历史上难得的一次形式化的自觉。总之,形式化模式的构建与成熟都是在复制与过滤的积极参与下才得以完成的。

(二)形式化模式构建与失语现象

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其形态是以人类社会的存在形式为表呈的,这些形式就是形式化符号。形式化符号是以元语境为出发点,以形式化为手段,以人为本实践及其发展阶段为过程,通过不断地复制与过滤延伸着人本实践的成果,以期达到复合语境最高目标的实现。因此,人类社会存在实质上也是一种意义符号的存在。具体表现在,第一,形式化符号的元语境意义:是指符号存在对元语境本质在复合语境中的延伸,并将复合语境同元语境融合成为双结构式的整体语境,即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彼此融入与统一。第二,形式化符号的本语意义:是指符号存在对本语基因的丰富与延伸,并将本语复制与新基因的创造结合起来。第三,形式化符号的人本实践意义:是指符号存在包含着人本意志的意愿与创造力,是人类将元语境和本语思维在实践中结合的成果,是构成复合语境的基石。第四,形式化符号的阶段性意义:是指符号存在的内涵与形制是同人类社会存在的阶段性特征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它一方面体现出符号系统发展进程,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符号创造的智识结构层级。例如,史前社会阶段的物化符号陶器、青铜器就带有史前阶段的文明特质,当代社会的物化符号电脑、飞船就带有当代社会的文明特质。第五,形式化符号的失语意义:是指符号存在的内涵与形式由于对本语基因逻辑的偏离而形成的意义失误或意义悖论。以上这些所有构成形式化符号意义的总和就是形式化符号的叙事。

1.形式化叙事功能与本质。形式化符号有两项基本功能:物质存在功能和精神存在功能。一方面物质存在功能是指构成承载着人类生存条件与生存方式的物化基础,另一方面其精神功能是指构成表呈着人类社会存在的目的价值、使命意义的智识结构。这两项功能结合起来就是形式化符号的叙事功能。因此,形式化符号的叙事功能有如下五个方面的本质特性:第一,形式化符号叙事的客观能量,客观能量是指物化的符号对人类社会的承载功能,例如驯化的物种可以转化为粮食果木、禽畜渔猎为人类生存提供基础能量;制作的器物可以转化为工具,为人类实现劳动目的提供技术能量;建造的房屋可以转化为安全保障,为人类生存的健康尊严提供物质能量等等。第二,形式化符号叙事的形式能量,形式能量是指借助形式化符号叙事的客观能量而构造的人类社会的存在模式能量,所谓模式能量是指其对人类社会存在方式与发展方向的规定与影响,它左右着甚至参与制造生存方式的内涵特质,是符号叙事惯性最强的能量。第三,形式化符号叙事的意志能量,意志能量是指形式化符号中包含着物本意志与人本意志的双重能量,例如,伐木机的金属物质材质的使用期限中所包含的能量与伐木机的功能设计在运用中所产生的能量结合在一起,就是伐木机这一符号的意志能量。因此,人类对形式化符号叙事的意志能量始终是追求其达到最大化的,以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原则。第四,形式化符号叙事的结构能量,结构能量是指形式化符号叙事借助其模式能量构建人类社会格局与层级时所产生的聚合力与分化力,结构能量是划分人类社会存在性质与其历史阶段的核心能量,它具有突破旧有模式能量边界的创生组构力,来不断推动完成社会生存模式的更新。第五,形式化符号叙事的系统能量,系统能量是指形式化符号叙事对人类社会格局与层级之间各种关系的整合、调节、平衡能量,它是保障整个人类社会存在的系统机制在任何时间、任何阶段、遭遇任何任何事件都不会溃散的最终能量。形式化符号的叙事本质决定了它的模式,即它是以客观能量为存在基础、以意志能量为发展动力、以形式能量为创造目的、以结构能量为表现内涵、以系统能量为调节手段的复合语境。因此,形式化符号叙事模式包含五种能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极强的创造力。

2.形式化叙事模式的构建。形式化符号叙事模式的是深受其五种能量的交互影响而形成的,所以它的构建渠道有四种规则:首先是能量叠加规则,能量叠加是指形式化符号模式的五大能量根据叙事目标要求而综合交融所构成的叙事形式,它包含了所有符号的全部范畴,是最大的叙事形式,它表呈着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及生存过程的一切记录,这些符号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内涵的积淀性、形式的累加性、本语的确定性、发展的包容性等特征。这类形式化符号被称为“文化叙事”,之所以称其为“文化叙事”,是由于它们是被人类创造出来的、有意义的符号,不是自然形成的,所以是文化叙事。其次,是形式叠加规则,形式叠加是指形式化符号在构建的过程中,以多重形式的交互提炼转化为途径,根据叙事内涵的要求而创造出的叙事形式,形式叠加就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方式中所追求的使符号固有内涵的审美修复增值的需求,因此,这类符号被称之为“审美叙事”。再次,是结构叠加规则,结构叠加是指形式化符号的内涵积淀是以本语为中心、以结构层次的多次重复累进为手段,以追求不断达成智识结构的圆满为目的,来寻求宇宙意志的内涵、传播宇宙智慧,完成人类社会的在世使命。这类符号被称之为“历史叙事”。最后,是系统叠加规则,系统叠加是指形式化符号的主系统与亚系统之间、亚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次子系统之间等等,在所有的符号系统之间建立具有稳定、协调、平衡以及互为支撑的关系,以保证人类社会在实践自我存在的意义过程中,达到对所创建的生存方式有所掌控、有所把握的状态。这类符号被称之为“逻辑叙事”。形式化符号模式的四大叙事形式,是构造叙事形式模型的基础逻辑,而形式化符号叙事模型内涵意义的构建,则同符号对本语模式的复制与过滤选择有着必然联系。

3.形式化叙事模型的失语。人类社会的形式化叙事模型的建立,是萌发于人类历史的符号时代,而定型于本语时代,成熟于制度时期的形式化时代。(参见论文《存在精神的延伸(下)——过滤的本质》)并在同元语境追求共融的磨合中,形成了叙事的三大本语基因模型。首先,叙事本语基因第一模型是以游牧文明为核心的生存方式。游牧文明的生存方式既是自然历史叙事的产物,也是自然生命本语过程的产物,它诞生于历史叙事的物本性同人本性的磨合时代。一方面是物本性的存在意义受到人类的关注,启蒙了人类的人本意识,构成了人类文化叙事的“后符号时代”。另一方面是人本性的存在意义受到物本性的制约与影响,构成了人类文化叙事的“前本语时代”。因此,后符号时代与前本语时代的内涵交叠过程就是物本性与人本性重叠的本位意识初期,也就是游牧文明模式的雏形期。游牧文明的本语基因特质表现在:首先,人类存在方式(衣食住行)受元语境制约级别最高的时代,所以开启了将物质崇拜与心理崇拜同源的本语基因模式:物即是神,生存的一切拜神所赐;神即是物,自然多神宗教应运而生。例如,太阳神、神农、海神与河神、火神、土地神、风神、雷神、山神等,这些神实质就是“五行”“八卦”说中的本语原型:金木水火土风雷山,最终对自然神的崇拜发展成为人类创世的思想逻辑,希腊神话、希伯来神话、印度神话、埃及神话与中国“易经”中的思想都是由此发展而来。其次,游牧文明模式积淀了人类生存方式中迁徙意识与家园意识同源的本语基因模式:环境变化、气候变化、季节变化都会引发村民的大规模长途迁徙,从长久的迁徙意识中提炼出了顺其自然、逐物而行的求变因素以及与自然的亲密感情,所以充满对自然神的崇拜情感;氏族社会产生、部落的形成又要求社群的稳定,形成重土难迁的家园意识,通过驯化植物和动物与土地结下了深厚情缘,因此从故土情结中衍生出周而复始、安身立命的本位意识和人本思想。再次,游牧文明模式培育了人类社会存在形式中平等意识与等级意识同源的本语基因模式:平等意识产生于人类血缘关系的缔结,女娲为人类之母,是人类生命的缔造者,每一个从她手中“出生”的人都是平等的。大家都是一家人所以生而平等,这就是母系氏族时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等级意识也是由“女娲”的“女神”情结衍生而来,由最初的“女神崇拜”所形成的尊卑之别、人神之差,是一种对能力差别的认知,到男权时代就转化为男女之间等级之差的话语权,则是一种对权力差别的认知。初期,能力与权力是统一的,部落战争之后导致话语权分解出层次,能力与权力开始分化,构成等级社会雏形。最后,游牧文明模式创建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分割意识和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意识同源的本语基因模式:一方面人类初民在自我本位意识及其内涵逐渐觉醒确立的时代,产生了摆脱自然控制的强烈愿望,如神话“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就是古人心愿的文化叙事。另一方面人类初民是从动物的世界里进化而来,他们与大自然这个母体及其同源生命有着天然的联系,在生命等质的存在中有着必然的情愫。所谓的“恻隐之心”和“人之初、性本善”就是人类生命固有的“慈善因”本根。例如,中国文化中的“十二生肖”纪年图腾就是人与自然生命善意相处、寻求生命共性本质的叙事符号。总之,作为本语基因模型的游牧文明模式的四大特征,不但构建了人类社会生存方式的最初形态,也为人类社会存在的成熟模型提供了可复制延伸的文化叙事语义,并导致了其在分化后形成两种不同的文明模式,即商贸文明模式与农耕文明模式。第二,叙事物本基因第二模型是从第一模型中分化出来的以商贸文明为核心的生存方式。商贸文明分化始于前本语时代,商贸文明的形成语境有四个基本前提:(1)大流量的迁徙。(2)多邦盟之国。(3)资源采集多样化。(4)水域边城或岛国。西亚地区之所以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商贸文化发祥地,就因为它具备了这四个条件。首先,西亞地区被六个水域(黑海、红海、里海、地中海、阿拉伯海、波斯湾)环绕,被两条大河(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分割,是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迁徙的枢纽地带,大量的部落南来北往、东来西去地携物游牧至此,必有贸易行为产生.其次,西亚地区是相对独立管理的城市联邦形制,如苏美尔王朝时期(公元前4000年—前2500年)比较大的城市就有比埃利都、基什、拉格什、乌鲁克、乌尔和尼普尔。在内大陆地区形成的“独立联邦”是贸易经济体系建立的前提。再次,位居两河流域的西亚土地肥沃、物产富饶,通过周围水域可与欧洲、非洲、南亚、俄罗斯交流,构成了商品贸易发展的天然优势,因此造就了世界上最早的商贸文明。商贸文明继承了游牧文明的本语基因逻辑,第一,继承了拜物即拜神的逻辑,苏美尔的神话体系极为发达,而且是自然多神教,神教发达的地域与民族都重视物质利益,物质是神的恩赐,重神者必重物。第二,继承了随物而行、顺其自然的逻辑,全世界很多国家和民族的历史都是一部迁移史,为了逐物放弃自己的家园。例如,商朝就是起家于天水地区,沿着铜矿之脉一直迁到安阳之地,所以商王朝的青铜器是最有造诣的。西亚是多民族迁徙的聚居地,汇集了各地的财富,自然形成了重物重商的风气。第三,继承了尊卑之差的逻辑,游牧文明的尊卑之差是以能力的大小区分的,能力大者成果多,能力小者成果少,初民验证人的能力都是靠物化和量化成果。商贸文明正是通过商品的制造与交易获得物化成果,或者商品多,或者货币多,多者为能,自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因此,自古在商贸文明的国度里,大商人都是社会地位高的人,与重农抑商的中国是不同的。第四,继承了渴望摆脱自然之力的逻辑,商品制造数量与样式的丰富,体现出自然之物向社会之物的转化过程,表现出人类克服自然物质局限、满足自我生活能量的愿望与成就,因此,在商贸文明的国家数学都比较发达,而农耕文明国家礼学比较发达,这就是希腊有毕达哥拉斯、而中国有孔子的原因。商贸文明模式是辩证法思维模型的失语模式,辩证法思维是指思维内涵的逻辑范畴所包含的双向或反向思维核心具有共存及兼容的特性。如《易经》中的“乾坤”就是一对反向共存且互相兼容的逻辑范畴。辩证法思维模型就是“双向共存兼容型”和“反向共存兼容型”。辩证法思维来源于世界上的生命物质都具有阴阳共生的属性,单性的事物几乎是没有的,因此,阴阳之间既构成参照对比关系,也构成平衡共存关系,同时还保持着交融创造关系,所以,辩证法无处不在,辩证法的思维逻辑亦是无处不在。商贸文明的失语是形式化符号叙事在进行过滤选择时,由于其主观结构目标尺度的只趋向于物本基因的逻辑,所以忽略了人本主义存在的叙事构建。具体表现在:(1)注重物本利益而忽略人本意义。(2)追物延伸为逐利忽略了人本本语的建树。(3)由物质利益高低权衡社会地位高低忽略了平等意识的建树。(4)取利于自然资源忽略了家园意义的建树。第三,叙事人本基因第三模型也是从第一模型中分化出来的以农耕文明为核心的生存方式。农耕文明的分化也是始于前本语时代,基本上是成熟于内大陆地区,例如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早期的生存模式都是比较典型的农耕文明。特别是中国农耕文明内涵的模式创建是将游牧文明的双向共存包容继承,并且再更高的层次上进行了文化的融合。例如,后本语时代出现的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就是在本语内涵上完成了对农耕文明存在方式的构建。儒家思想集中了游牧文明中物本基因的延伸趋势,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强化社会等级意识,提出“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逐天命意识,提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功利意识,提出“唯上知与下愚不移”排斥元语境与人的存在相融的和谐意识。而道家思想则集中了游牧文明中人本基因的延伸趋势,李耳提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确立社会平等意识,提出“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确立自给自足的家园意识,提出“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确立顺其自然的无为意识,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确立人类社会与元语境息息相通的和谐意识。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各据其理相辅相成,构建了一对农耕文明本语内涵的辩证法范畴,成为中国社会文化叙事中儒道互补的发展特色。儒家的人本意识强调于主观结构智识能量的积极性,道家的人本意识强调于接受语境尺度的逻辑能量自然性,一动一静,一阴一阳,一乾一坤,又构成具有发展推动力的矛盾运动,使得人本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农耕文明模式里走向逻辑形式的尽善尽美。所以,中国农耕文明社会发展的失语也主要体现在主体实践者的个人素质上,而不是其本语内涵上。

二、复合形式化的构建与意义

复合形式化:是指由文化叙事本语、历史叙事本语、审美叙事本语、逻辑叙事本语依据元语境及其人类生存方式发展的需求与智识结构的要求而分化与延伸出的多重交叉结构,并以其所产生的能量模块(公则约定)通过与世世代代本位实践者的主观结构相结合而形成的复合创造力。

(一)复合形式化的能量构建

1.复合形式化的文化叙事复合本语。文化叙事本语:是指构建人类社会自我生存方式(人类社会以符号及其符号系统的形式存在)的价值认知、手段认知、目的认知、本质认知及其根本定位,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价值认知及定位是指主体实践存在通过工具制造来实现对生存基本需求的满足、并因此而形成的对工具符号的价值判断及其本语定位:即主体实践者必须通过工具符号才能满足自身生存的基本需求。(2)手段认知及定位是指主体实践存在通过依据尺度采象的方法来完成符号工具的制作、并由此形成的对制作方法的手段认知及其本语定位:即主体实践者必须以尺度采象为基本手段来完成对工具符号的制作与创造。(3)目的认知及定位是指主体实践通过生存方式的延伸发展来实现生命的传承并由此形成对人类生存目的认知及其本语定位:即主体实践者必须通过对工具符号及其制作手段的延伸发展才能够实现自我生存的目的。(4)本质认知及定位是指主体实践通过本位实践来实现自我存在阶段性目的并由此形成对自我存在目的意义的认知及其本语定位:即主体实践者必须通过对自我存在阶段性目的完成来确立自我存在的价值意义。而文化叙事复合本语是指由主体实践工具制造实现对生存基本需求的满足提升到主体实践存对尺度采象方法论的认知,将主体实践存对尺度采象的方法论提升到用以完成生存方式延伸发展目的,将生存方式延伸发展目的提升到以本位实践来实现人类自我存在的段性价值及意义。三个层次的提升构成文化叙事复合本语。

2.复合形式化的历史叙事复合本语。历史叙事本语是指主体实践对人类社会历史构建初始之因的符号化及其内涵定位。具体表现在:(1)对客观存在元语境成因的符号转化,创建了以神话论为本语模式的神明创世史。历史叙事本语的第一伟大之处在于对元语境成因神话模式的创建,它在前本语时代以极为简便的符号形式解读了极为复杂的自然现象,创建了人类历史叙事的开端。例如,古希腊《希腊神话》和《山海经》。(2)对人类始祖生存轨迹追溯的符号转化,创建了以图腾论为本语模式的祖先立世史。历史叙事本语的第二伟大功绩在于对绵延上百万年人类历史的符号式浓缩,并深刻地以图腾模式解读了人类是在远古时期从自然界生命中脱胎而来且与之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例如,古埃及的《埃及神话》和《山海经》。(3)对宗祖氏族领袖争夺历史霸权的符号转化,创建了以史诗论为本语模式祖先创业史。历史叙事本语的第三大功绩在于对人类凭借自我意识意志的强大个体能量开创历史成就的艺术式符号转化,并在其中灌注了自由意志与英雄主义情结成为文学叙事的开端。例如,西亚的《吉尔伽美什》和《荷马史诗》。(4)对宗族拥有开辟民族历史话语权过程的符号转化,创建了以宗教论为本语模式的祖先功德史。历史叙事本语的第四大功绩在于对国家民族历史的创立者功德的记载与描述进行了神圣化的符号转化,并且以此开创了宗教思想与宗教文化的言说模式。例如,希伯来《旧约》和《易经》。历史叙事复合本语则是指将神话论本语模式的神明创世史融入图腾论为本语模式的祖先立世史,将图腾论为本语模式的祖先立世史融入史诗论为本语模式祖先创业史。将史诗论为本语模式祖先创业史融入宗教论为本语模式的祖先功德史,三次融入的融合构成历史叙事复合本语。

3.复合形式化的审美叙事复合本语。审美叙事本语是指物象转化的符号美学形式与其审美修复功能能量的根本定位,物像形式是元语境的自然形式,符号形式是人类创制的文化叙事形式,美学符号形式是具有高强度审美修复功能的综合叙事符号,因此审美叙事本语的定位是通过三个层次表达出来的:(1)物像形式转化的符号美学形式与意象学,意象符号作为美学形式的基本方法是“采象立意”,其中“采象”为具有审美修复功能的元语境之象,“立意”是具有审美修复功能的符号内涵,美学形式就是指外在之象与内在之意的完美结合。推而广之,一切文化叙事的符号皆可以成为美学形式符号。(2)生存方式转化的符号美学形式与意境学,意境符号是由意象符号的叠加构成的美学形式,“境”是指意象形式所能达到的审美高度,所以,意境符号创制的基本方法是“采意立境”,“采意”是以符号创制者主观结构的最高层次为意,“立境”是以意象符号的最高之象,或最大之象为境,如“鲲鹏展翅”“会当凌绝顶”“黄河之水天上来”等都是如此,将内心之意与意象之象结合起来构成意境。推而广之,人类社会的内心之志与对生存方式美学形式的追求,将构建出自身生存模式的美好境界,如圆明园。(3)历史目标转化的符号美学形式与语境学,历史目标是人类社会对未来的設计,在暂不考虑地球寿命的情况下,人类应该自觉地追求以美学的式作为其存在模型。语境符号是指人类将元语境模式以符号的形式创制出来,构建一个人类适合生存的“新语境”生态模型,同时,这个模型具备了最高的审美修复能量的形式,比如说是没有病毒、细菌、污染等等对人类生存有害的各种物质,并能保持人类社会需求的一切可再生资源等这样的新型语境。使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的梦想与神话——不受自然灾难的迫害与自然的束缚——得以实现。(4)审美叙事复合本语是指符号美学形式延伸到生存方式美学形式中,生存方式的学形式延伸到历史目标的美学形式中,三者的融合构成审美叙事复合本语。

4.复合形式化的逻辑叙事复合本语。逻辑叙事本语是指宇宙意志层级系统的物化符号形式的转化及其根本定位,即由宇宙意志的内涵慈善因、形式因、智慧因所形成的逻辑叙事本语内涵。它表现在三个方面:(1)宇宙意志的阴阳物化形式与慈善因的生死观,宇宙存在是宇宙意志物化的一个实践,宇宙意志核心内涵是通过其物化的模式体现出来的,慈善因是宇宙意志创世目的所在,它通过物质的阴阳属性演绎了宇宙物化的两个极端现象,例如行星和恒星,整个宇宙都是由这样一种理念逻辑构成的。在地球上阴阳模式与宇宙模式有一定的差别,特别是智慧生命的诞生是由阴阳属性交合而来,并因此绵延发展、生生不息,更为深入地体现出宇宙慈善因的本质意义。慈善因的阴阳模式在人类的观念里形成了创生与毁灭的生死观,以对待生死的根本态度来衡量人慈悲心的有无或大小,并将此融入宗教的基本逻辑之中。“普度众生”与“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就是慈善因的本语内涵。(2)宇宙意志的大千物化与形式因的万物观,宇宙意志在地球上实践着它的另一个重要核心内涵就是对其物化形式的追求,并呈现出三个层次:第一是物质元素的丰富,第二是由多样物质元素构成的物质种类的丰富,第三是由多样物质种类构成的物质样式的丰富,人类称之为“大千世界”。人类对物质形式的认知通过自身感官转化为对物象形式的认知,形成了形式因的本语内涵“万物观”,并以此获得形式叠加的手段来提炼制作立世符号——人类社会生存方式,成为宇宙意志在人类实践中的物化体现。(3)宇宙意志的尺度物化与智慧因的结构观,宇宙意志的物化存在的根本逻辑是以语境尺度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宇宙物化构成的星系、星群、星体、星球以及地球上的一切物质,直到原子与质子都是以尺度的形式为结构来区别其特质属性的,尺度规定了物质存在形式的本质,创造了物质存在形式的结构,人类对此的认知在宇宙形式上称之为“时空”,在地球物质形式上称之为“关系”,这些都是人类对宇宙智慧因实践的逻辑叙事本语内涵,并以此本语“时空”与“关系”来作为构建人类社会的文化叙事、历史叙事的逻辑基础。(4)逻辑叙事复合本语是指宇宙意志慈善因的物化形式延伸成为大千世界形式因的存在存有,再由形式因的存在存有延伸成为智慧因的关系结构。三者的融合构成逻辑叙事复合本语。

(二)复合形式化构建及意义

复合形式化的构建及意义是指由复合文化叙事本语的延伸而形成的复合历史叙事本语,由復合历史叙事本语的延伸而形成的复合审美叙事本语,由复合审美叙事本语的延伸而形成的复合逻辑叙事本语,由复合逻辑叙事本语的延伸而形成新层级的复合文化叙事本语——即构成复合语境初级阶段,由此循环往复直至复合浯境的中级阶段,最终到达高级阶段。

猜你喜欢

失语
脑卒中后失语病人进行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其语言功能恢复的疗效
集体道德“失语”与集体价值重构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失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强权下的失语者
初中作文“失语”现象探析
官员“失语”无异于“失位”
沉默的先知
从课堂“失语”现象中反思提问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