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尚书》的德治思想及其对现代治理启示

2019-11-28王茉

各界·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尚书传统文化

王茉

摘要:《尚书》重视“民本之德”、强调“修己之德”、倡导“尚贤之德”,其“贵德”思想是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源头,对丰富和完善现代治理思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以人为本”“德才兼修”“德法相依”,就是《尚书》对我们的最新启示。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治思想;现代治理

《尚书》是儒家经典重要核心之一,约成书于前五世纪,据传为孔子编定,被誉为中国的“群经之首,百家之冠”。《尚书》之“尚”有三种解读:一是“上古”,《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二是“尊崇”,《尚书》就是“人们所尊崇的书”。三是“君上”,大多记载了臣下对“君上”言论。

长期以来,人们大多从政治、刑律、神权的视角来研究《尚书》,但忽略了其中包含的重要德治思想。中国自古就有道德教化的传统,这个传统就是以《尚书》为发端。作为中国儒家思想之源头,《尚书》德治、德教思想像一条红线贯串全书,深播后世,影响至今。《尚书》之“贵德”,历久而弥坚。“德”在《尚书》的每一篇之中都有出现,从“崇德尚贤”的德政观、“明德慎罚”的德治观,到“日新其德”的修身观和“野无遗贤”的人才观,好德的理念遍布于治国、恤民、修身、用贤等各个方面,因此《尚书》中德的内涵也比较复杂和多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对后世影响弥久:

一是民本之德。在《尚书》的《五子之歌》篇中提出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并通过“抚民以宽,除其邪虐,功加于时,德垂后裔”,将帝王统治和民生维系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爱民、保民、养民的民本之德,这也成了德治思想的主要内涵,成为我国古代民本思想总的源头。其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敬德保民”“重农裕民”和“明德慎罚”的宽民三个层面上,以达到“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和“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社会效果。从此,民本的德治思想成为儒家思想在整个封建时代一以贯之的思想主流,哺育了中国历代的贤明统治者,为后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繁荣昌盛的开启奠定了理念之基。

二是修己之德。从《大禹谟》中“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汝惟不矜……汝惟不伐……予懋乃德”的勤劳、俭朴、不自满、不自夸,到《皋陶谟》中“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疆而义”的“九德”无不体现出了《尚书》所崇尚的克己修身,日新其德的理念。而《尚书》中尤其强调统治者的德修,在“有容德乃大”的思想指导之下,通过“德无常师,主善为师”“高乃听”“永观省”等方式达到“终累大德”和“慎厥身修思永”的目的,从而以贤君形象做民之楷模,并以“今王嗣厥德,罔不在初,立爱唯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的方式将德行推广于天下。

三是尚贤之德。《尚书》中德性的另外一个重要体现就是重贤、用贤。通过“乃用三有宅,克即宅,日三有俊,克即俊”和“克知三有宅心,灼见三有俊心”来察贤;通过“严惟丕式,克用三宅三后”和“谋面用王训德,则乃宅人,兹乃三宅无义民”来选贤;通过“周枚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是训用讳,庶狱庶慎,阁敢知于兹”和“勿误于庶狱,唯有司之牧夫”来发挥贤能的作用,对贤能之人要“敷纳以言,明庶以功,车服以庸”,强调“国则罔有立政用憸人,不训于德,是罔显在厥世”,即建国施政不能任用贪利小人。德启今世,也昭彰了现代治理之本义。

《尚书》中的德政和德教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德行思想的最初总结和渊源之根,在历代的传续中不断得以积累、丰富和颂扬,至今在我国的治国理政和社会治理中任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一是和谐社会更需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和谐的角度促发展,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尚书》“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时代体现。《尚书》中的“养民、裕民”之策也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借鉴。首先要“不负人民”,领导者一定要做到“我将无我”,从灵魂深处破除私心杂念,努力做到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干人民所盼。其次要“敬德保民”,使人民的基本权利和社会尊严得以“保存”,提升主人翁地位和社会荣誉感;再次要“重农裕民”,大力发展经济,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是廉政建设重在德才兼修。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在全国轰轰烈烈,这既是对权力寻租的斩草除根,也是对人民公仆修己、贤德的时代检验。《尚书》的修己和尚贤之德也为我国的廉政建设提供了有力借鉴。首先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树立世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尤其要强化官员的道德教育和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提升职业道德,增强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其次在人才选拔和任用上要坚持德才兼备的评价标准,在对政绩考核之外,还要对公务人员的品德进行考核,引导为政者“修己”而“达贤”。

三是社會善治倡导德法相依。《尚书》中“明德慎罚”并不是要“尚德弃罚”而是“德罚相辅”。德治并非万能,必须辅以法制。在当下社会治理中,在提倡德治的同时也要完善法律、制度,达到“惩恶扬善”“警示世人”的目的,同时也为德治提供必要的权威和保障,当然对德治的坚持,也为法制的建设提供了方向。但无论是德治还是法治,我们最后要达到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即社会善治之下人民的安居乐业。

《尚书》之贵德,历经两千余年而熠熠生辉,其经久不衰的德治思想在历代的传承中被不断创新和发扬,塑造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时至今日,其德政和德育思想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内涵,并在现代化治理中承担起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尚书传统文化
谦虚
自大的马谡
《尚书》
“天人合一”的历史内涵及现代警示
国学赏析:尚书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