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角下高校招标采购信息化建设策略探析

2019-11-28王彦文黄继红彭华松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9年11期
关键词:招标互联网+信息化

支 琴,王彦文,黄继红,彭华松

“互联网+”视角下高校招标采购信息化建设策略探析

支 琴1,王彦文1,黄继红1,彭华松2

(1. 上海交通大学 招投标与政府采购办公室,上海 200240;2. 上海交通大学 资产管理与实验室处,上海 200240)

该文对“互联网+”招标采购的内涵和高校招标采购活动特点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招标采购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结合高校招标采购活动需求的特点和业务管理要素,以信息化为基础,提出了互联网模式下的高校采购管理体系架构,并分析了实施路径,给高校招标采购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互联网+;采购模式;数字化;招标采购

随着“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国内各行业、各领域均开展“互联网+”的深入建设。2017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互联网+”招标采购行动方案(2017—2019年)》,为培育互联网+招标采购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1-3],“互联网+”招标采购已成为必然趋势。高校是我们国家教育机构重要的组成部分,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深入校园的各个角落[4]。然而,相对社会中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情况来看,高校招标采购信息化等尚处于起步阶段[5-6],主要表现在,高校招标采购信息化一般以面向对象或面向过程的信息系统为切入点进行规划与建设,信息孤岛严重、应用范围局限等问题突显。

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高校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越来越多,加上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力度的逐年加大,高校招标采购活动越来越活跃、采购数量也逐年递增。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2017年年度决算总经费达115.78亿元,支出经费达104.7亿元,较2016年同比分别增长12.03%和27.59%。同时,学校采购项目的数量和经费也逐年攀升,特别是2018年学校总体采购项目达9181个,金额18.50亿元,同比增长83.22%和11.58%,其中主要增长点在于20万元以下的小额采购合同,较2017年采购合同数量同比增长高达91.3%。高校招标采购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任务繁重等问题突出[7],而现有的招投标管理系统其设计定位局限于独立的信息管理系统[8-10],一方面数据未得到充分共享,虽然实现了招投标项目的流程设计,如招标申请、项目审批、项目执行等,招投标的过程数据有系统留存,但与其他职能部门,如财务、审计、资产、设备等部门的协动均需要通过线下手动去操作;另一方面项目数据的管理和统计不全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其覆盖面仅涉及需要进行招投标的项目管理,对于小额及零星采购等均未纳入,这些局限性已不能满足高校快速发展的要求。

因此,紧跟“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要求,在高校推行“互联网+”招标采购,构建基于互联网的高校招标采购管理体系,是提升高校内部采购效率、改善用户体验,保证采购工作品质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高校招标采购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

1 “互联网+”形态下高校招标采购管理的现状

1.1 “互联网+”招标采购的内涵

《“互联网+”招标采购行动方案(2017—2019)》中第一次在文件中出现了“互联网+”招标采购概念。区别于2003年《电子招标投标法》中提出的电子招标投标,“互联网+”招标采购,它不仅是简单地电子化,而且是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手段,以在线交易代替传统交易,降低制度性的交易成本,同时汇聚大数据,提供市场形势的科学研判,延伸服务链条,切实地将服务与实体经济结合起来。

传统的招标采购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计划+招标活动+采购合同”,采购单位通过编制采购计划、执行招标采购活动,与合格供应商进行合同谈判和合同签署,履行合同内容。这些看似简单的文字却包含了大量的人工成本、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特别是执行招标采购活动的环节,按照《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等法律的规定,对招标采购活动在信息公开、采购执行、监督管理、档案管理等方面均有明确要求。

而“互联网+”模式下的招标采购其关键的核心是利用互联网来构建完整的供应链,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和调节。采购单位从采购计划编制、采购信息管理、寻找供应商、与供应商谈判、合同管理到合同履约等各个环节都通过互联网来实现。特别是在实际应用中,实现账单管理、物流配送、商品管理、价格调控等,通过招标采购活动将产、供、销、管各个单元进行有机链接。在实现信息有效汇集、识别、应用的基础上,激活采购活动参与各方的活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准时化生产和柔性化制造,实现供应链的采购高效管理和高质发展。

1.2 高校招标采购的现状

(1)采购范围涉及面广、管理机制多元。高校采购任务多样,既有货物,也有服务,还有工程,类别多样,采购内容更是繁杂。以我校2018年度招标采购为例,各类采购按资金占比分类见图1。

图1 典型高校招标采购分类

对高校来说,设备采购特别是服务于科研的仪器设备的采购量较大,涉及面广[11]。采购需求的主体主要为各学院、直属单位,以及重点学科建设专项单位,经费来源除国家财政及教育部行政部门拨款之外,还有科研经费、各种捐款、专项经费等,这样参与管理的职能部门和单位组成较为复杂和多样。虽然近年各高校在招标采购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上均作了相应的探索和实践,大部分教育部直属高校均成立了统一的招标采购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实施面向全校的招标采购活动,明确的管理机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使招标采购活动有序、有效开展,但即使是由统一的招标采购管理部门,从内部控制、加强监督、提升绩效的角度考虑,在招标采购组织实施过程中仍需进一步建立与各职能管理部门,如财务、科研、监察、设备和资产等管理部门的联动工作机制,在采购需求单位、招标代理机构、供应商之间建立工作桥梁。

(2)服务教学科研为主,专业性、时效性要求高。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高地,立足基础教学和科学研究是高校基本职能,这也决定了高校招标采购的服务主体即为服务教学和科研。2018年,我校各类仪器设备的采购金额达6.6亿元,品种达上百种。这些仪器设备除了基础性科研设备具有通用性特点外,绝大部分科研设备都具有研究领域的限制,专业性要求较高。而且无论是改善办学条件等教育部拨款的专项,还是科研项目,在经费管理和项目执行上对时效性要求均较高,会设置年度甚至季度的执行目标,作为项目绩效完成的指标进行考核,特别是科研项目,科研仪器的购置会直接影响科研项目执行的进度,进而对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验收产生影响。

(3)信息化发展初显成效,但服务供给较为单一。事实上,随着高校信息化的发展与推进,部分教育部直属高校充分重视采购信息化的建设,如天津大学打造的电子开评标系统,试点了异地开评标的功能;中山大学试点的小额竞价系统为部分教师提供了较为快捷的采购渠道。这些试点创新做法均运用了信息化手段在部分招标采购领域实现了电子化。这种服务特性的信息化供给模式较为单一,大部分信息系统的实现以管理方的需求为主,除部分审批功能实现单线交互外,数据的采集录入模式单一,交互性不高。这种架构模式在数据准确性、数据量方面均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高校对采购质效的要求,更难实现后续的数据处理分析与决策应用。

1.3 “互联网+”高校招标采购面临的挑战

(1)驱动高校招标采购内部控制的新动力。高校招标采购活动的内部控制是保障招标采购领域健康发展的重要监管手段之一,也是促进高校经济活动开展的保障。一直以来高校招标采购管理流程繁琐、工作量大,对内部控制而言风险点多、控制困难。而“互联网+”招标采购在流程数据化的基础上,对数据管理的准确度方面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一方面,通过数字化将关键风险环节的关键数据进行系统采集,以便过程监管和数据追溯;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的采集与多元分析应用,督促高校招标采购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为其提供持续改进的内生动力。

(2)重构高校招标采购生态环境的新方向。在教育部倡导充分发展采购信息化的背景下,“互联网+”招标采购区别于传统的采购信息化,它不局限于招标采购活动中的信息发布与传递,而是在招标采购活动的全过程融入“互联网+”的思维。基于“有效监督、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从招标采购活动运行规律和市场需求出发,将采购管理部门、招标代理机构、供应商、专家库等连接起来,通过电子开评标系统、电子商城等载体,打破招标采购行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3)大数据支撑智能采购的新方式。目前学校的招标采购管理系统在业务流程支持和部分过程电子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未来大数据长远发展方面略显不足。这不仅是信息管理系统自身数据的限制,也受平台架构的范围局限,包括项目过程数据采集,特别是数据库结构、数据库内容等方面,以及专家库和供应商库等专项数据库的构建等,原有信息系统数据活跃度不高,也未实现其自身价值。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打破原有信息系统的架构,从平台布署、体系构建等方面,融合云平台、云计算等技术,以大数据库为支撑,实现“互联网+”模式架构下的采购管理体系,为学校提供多维度、多元化的智能采购和敏捷采购管理决策和高效智能评价。

2 高校“互联网+招标采购”管理的发展方向

当前采购发展的趋势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在全流程电子化的基础上,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应用,提高采购信息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更大程度地解决远程协作程度不高、招投标资料数据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升采购效率及效益的同时提供智能管理决策。主要发展方面包括:

(1)采购管理更规范。完善互联网采购形式下的高校采购标准和采购制度,以信息化为支撑,将采购管理标准和要求在系统内落地,促进采购管理全过程的更规范、更透明。

(2)采购执行更高效。在通过信息化落地规范采购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全流程电子采购体系,实现采购人、供应商、专家在采购全过程中的无纸化高效工作。同时,构建电子商城、快速采购等采购体系,进一步提升采购执行的效率。

(3)采购服务更便捷。基于信息化手段,为教师、专家提供高效、便捷、标准的采购系统,提高采购服务的便捷性,通过信息化提升用户体验,让采购人及时了解采购要求、采购进度,让教师少跑路,提高采购服务水平。

(4)采购决策更智能。基于大数据技术,为采购供应商的提前遴选、供应商的识别和采购内容的咨询提供智能识别、智能评审的支持,帮助采购决策。

3 高校“互联网+”招标采购建设策略分析

高校“互联网+”招标采购的建设以高校招标采购活动需求和管理过程为基础,根据业务执行范围和功能特性探索构建高校电子招标投标管理体系。因此,我们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体系架构、路径选择两方面进行分析。

3.1 体系架构

高校采购工作的痛点是过程监控难、追溯更难,“互联网+”招标采购模式的构建基础是采购管理流程的梳理与再造,再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以高效采购、阳光采购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采购管理水平,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全业务无死角、全过程可监控、全归档电子化、全项目可追溯的闭环。因此,电子招投标管理体系将贯穿整体招标采购的全过程,数字化采购管理平台的整体架构如图2所示。

3.1.1 数字化招标采购综合管理平台

将线下采购全面转化为更为集中的线上采购模式,简化采购业务流程,强化学校采购招标办、采购需用部门、设备处、财务处及供应商之间的业务协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业务面的功能实现:

图2 数字化采购管理平台架构

(1)计划与预算管理:计划管理包括采购计划申报、审核、复核、回收等,预算是对招标采购项目的预算通过第三方形式进行数据共享,实现多维数据的应用。

(2)项目管理与执行:针对高校采购管理流程设计相应的采购申请、采购立项,再根据招标采购项目和非招标采购项目执行相应的流程。

(3)电子开评标系统:主要实现招、投、开、评、定的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过程,设计独立的电子开、评标系统,并辅助相应的招标文件制作工具、投标工具和评标工具。

(4)供应商管理:通过平台实现供应商信息注册、资质审核和信息管理与维护等。

(5)合同管理:作为招标采购管理的阶段性成果形式,规范化的合同模板管理、合同流转审批可避免合同查找、二次跟踪较为不便的问题。同时根据项目中标人履约情况、验收情况进行合同履约登记。方便后期可根据验收情况进行项目跟踪与维护。

3.1.2 专家库管理

建设高校专属的专家库系统,实现对校内外专家的管理、抽取、自动语音通知等功能,在保证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让专家资源在区域内共享,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提供更好的评审服务。专家库按用户角色分类,主要供专家、招标人、行管部门及管理员四类人群使用。

3.1.3 电子商城

电子商城是现有采购系统的重要补充,是拓展“互联网+”物资采购的主要拓展手段。电子商城是指通过采购招标方式引入主流厂家、供应商、电商,实现小额物资、办公用品、零星物资的快捷采购,功能设计见图2。

学校电子商城不同于其他通用商城系统,为了给师生的采购提供最大便利,简化采购流程,电子商城对内将对接学校统一用户、财务、资产等系统,对外将对接供应商系统(如京东、苏宁等)。电子商城系统对接的接口示意见图3。

图3 电子商城系统接口示意图

围绕学校的采购需求,依托先进信息技术和新型商业服务模式,建立以需求为导向、客户价值为中心的电子商务平台,是基于新型客户关系的服务创新,为高校深化采购服务内涵、提升服务品质创造难得的机遇。

3.1.4 数据互联

打通采购系统与财务、资产设备、基建、审计等部门多个系统的基础数据的连接,集成校园数据,实现数据在系统层面的互联互通,在优化采购流程的同时,为将来采购业务与其他业务的整合奠定坚实基础。

3.2 路径选择

“互联网+”招标采购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保障其规划的科学性、规范性、前瞻性,必须充分考虑高校招标采购的特点,将“互联网+”与采购业务流程充分结合。适用的高校招标采购实施路径大致为3类,具体如下:

(1)学校自建。这种模式主要从资源储备和战略价值的角度进行衡量,对资金和技术要求较高,一般为综合实力较强、信息化建设进展较快的高校。一方面,在前期建设资金和技术支撑上均有一定的保障;另一方面,对后期体系正常运行过程中,在人员配置、运行经费等方面也有保障。同时通过建立的成熟模式,可以利用学校的影响力吸引其他高校共同加入“互联网+”招标采购体系中,以“数据联盟”的形式,共享专家、供应商、项目等数据资源。

(2)联合共建。学校自建模式一般资金投入很大,且自建采购盈利能力较差。由学校和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出资进行招标采购平台的建设,参与建设的企业往往在行业中地位较高,影响力较大,可各自利用自身的供应商体系以及采购渠道的共享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高校的采购活动中来。这种模式需注意学校与企业间的博弈,对学校而言,投建的前期成本较低,要确保平台的健康运行、采购业务的顺利开展,须选择合适的共建企业,保障稳定的运行团队,建立包括人才、数据、资金等可持续的效益共享模式。

(3)政府或行业协调统一建设。目前,较为主流的互联网采购模式主要是由政府指导,行业协会统一规划建设。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减少建设资金的投入、技术要求也不高,对信息的获取也较便捷;另一方 面,可以避免操作层面的规范性不足等问题。唯一的缺点就是对信息的控制和数据应用将受制于平台的建设方,由于基于操作层面的规范开发,平台提供的数据范围、数据深度均无法满足部分高校采购数据深度挖掘和个性功能定制应用的需求,相对前两种模式其共享度没有前两种高。

4 结语

面对高校招标采购量大、面广、任务重的普遍现实,以及高校教学科研等专业性、时效性的采购需求特点,将“互联网+”理念和内涵充分融入高校招标采购管理中,通过优化采购流程、拓展采购渠道、丰富采购模式、数据资源共享等提升整个高校招标采购的质效。互联网模式下的高校招标采购打破了传统采购管理业务模式,拓展了采购的渠道和方式,是对传统采购管理的一次变革。

[1] 阳春.“互联网+政府采购”:理论、实践与探索[J].税务研究,2016(7): 49–52.

[2] 陈维峰,李春好,赵裕平,等.促进我国“互联网+政府采购”发展的管理机制与管控流程构建[J].中国行政管理,2018(5): 46–51.

[3] 尹彬蔚.“互联网+”重塑招标采购新格局[J].中国招标,2017(34): 28–29.

[4] 李和平.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迎新系统的建设与实践[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4): 184–186.

[5] 陈靖,董达,贾丽娟,等.推进高校设备采购的信息化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 36(5): 275–277, 294.

[6] 田宇欣,战宇,冯金辉,等.高校采购管理平台建设实施方案探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10): 111– 112.

[7] 李广.高校招标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招标,2018(49): 20–23.

[8] 陈博能,马锐,敖翔,等.基于信息化的非招标采购管理平台架构与应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23(5): 53–55.

[9] 忻晨.关于高校设备采购信息化的设计与实现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42): 157–158.

[10] 杨敏,周金生.高校服务类物资采购信息化建设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 35(7): 267–270.

[11] 刘丽琴,张洁.新形势下高校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机制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 37(3): 283–285, 293.

Exploration on strategies for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bidding procurement under perspective of “Internet +”

ZHI Qin1, WANG Yanwen1, HUANG Jihong1, PENG Huasong2

(1. Office of Bidding and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dministration,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 2. Office of Asset Management and Laborator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

This paper expounds upon the connotation of “Internet +” bidding procure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idding and procurement activi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based on this,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the university bidding procurement under the “Internet +” environmen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mand of university bidding and procurement activities and the elements of business management, the framework of the university proc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 under the Internet mode on the basis of informatization is put forwar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is analyzed, which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for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bidding and procurement management.

Internet +; procurement mode; digitalization; bidding procurement

F253.2;G482

A

1002-4956(2019)11-0277-05

10.16791/j.cnki.sjg.2019.11.068

2019-04-01

2019-08-31

支琴(1979—),女,江苏昆山,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招标投标与政府采购管理、高校信息化建设。E-mail: simonezhi@sjtu.edu.cn

猜你喜欢

招标互联网+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公立医院招标采购集中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