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2019-11-27王艳李祖华陈玉华杜娟阮湘虹李利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22期
关键词:用药发生率因素

王艳 李祖华 陈玉华 杜娟 阮湘虹 李利

(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惠侨医疗中心,广东 广州 510515;2广东省未成年人犯管教所医院)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也属于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这种高血糖状态多因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和)相关生物作用受损导致,患者长时间存在的高血糖状态将导致心脏、肾脏、血管、神经等出现慢性损害,甚至功能障碍〔1〕。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在全部糖尿病患者中占比超过90%,多见于中老年人群〔2〕。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仍以口服降糖药为主,但为了减少疾病可能导致的慢性并发症,医务工作者常给予患者至少2种药物联合治疗,多药联合治疗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慢性病合并症风险,但随之而来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也大幅升高〔3,4〕。用药不良反应是导致糖尿病患者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原有疾病的病死风险,由此可见,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生类型、发生特点及发生原因,并针对可能的原因提出防治建议,对减少2型糖尿病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药物治疗危害、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本研究旨在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可能的影响因素,为2型糖尿病的合理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对象 分层整群抽样,回顾分析南方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住院治疗的7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男366例,女334例;年龄60~90〔平均(75.64±10.21)〕岁。全部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并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5〕中2型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年龄均≥60岁。排除应激性糖尿病患者、伴严重心血管疾病者、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因药品不良反应入院接受治疗者。

1.2方法 设计相关记录表,包括一般资料记录表、用药不良反应记录表,仔细阅览患者一般资料,记录其基本信息、用药情况及药品不良反应。围绕本研究内容,设计2型糖尿病信息记录量表,内容包括:①一般人口学资料: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体重、入院时间、入院次数、出院时间等;②主要疾病信息:诊断、并发症、既往用药不良反应、既往过敏史等;③用药治疗前情况:药物名称、药物使用方法、药物使用剂量、用药起止时间等;④住院治疗期间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药不良反应的评判由我院一名副主任医师与临床药师同时判断。

1.3用药不良反应分类 根据用药不良反应发生后是否能预防将其分为可预防的用药不良反应与不可预防的用药不良反应,前者即经合理药物治疗与管理能够避免的用药不良反应,符合如下特点〔6〕:①全部药品无禁忌证;②在患者体重、年龄、疾病状态下,给药途径、剂量、频率不当;③未进行治疗效相关药物检测与其他必要实验室检查;④既往有已知用药不良反应史;⑤与药物相互作用有关的用药不良反应;⑥药物浓度已达到说明书规定的中毒标准;⑦患者对药物使用依从性不佳;⑧其他。不符合上述标准的其他用药不良反应则归为不可预防的用药不良反应。根据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参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检测管理办法》〔7〕将其分为严重用药不良反应与一般用药不良反应,前者是指因使用药物后导致的以下事件中的1项:①死亡;②威胁生命安全;③致畸形、致癌、致出生缺陷;④引起显著的甚至永久不可逆的伤残或器官功能损伤;⑤延长住院时间;⑥导致其他严重医学事件。不符合上述标准者则归为一般用药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进行χ2检验,多因素分析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

2 结 果

2.1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700例住院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用药不良反应者124例,发生率为17.71%。主要累及内分泌系统,占比为35.48%(44/124),后依次为皮肤及附件〔11.29%(14/124)〕、全身性损害〔11.29%(14/124)〕、胃肠道系统〔10.48(13/124)〕、中枢神经系统〔8.87%(11/124)〕、用药局部损害〔8.06%(10/124)〕、肝胆系统〔5.65%(7/124)〕等。124例发生用药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包括69例(55.65%)可预防性用药不良反应,其他55例(44.35%)均为不可预防;15例(12.10%)患者属于严重用药不良反应,其他109例(87.90%)患者均为一般用药不良反应。

2.2致不良反应药物分布构成情况 本研究中124例发生用药不良反应的患者多因胰岛类降糖药导致,后依次为心血管系统用药、非胰岛类降糖药、抗感染药、神经系统用药。见表1。

表1 124例用药不良反应患者药物使用分布构成

2.3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2.3.1单因素分析 经χ2检验发现,年龄、性别、药物使用种类数、并发症数量、住院治疗天数、入院次数等均可能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n(%)〕

2.3.2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为自变量,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女性、高龄、并发症多、用药种类多、住院时间长、入院次数多均可能是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3。

表3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诱发2型糖尿病因素越来越多,疾病患病率也呈逐年递增趋势〔8〕。2型糖尿病难以治愈,患者需长期服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因老年人是其高发人群,其自身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时往往需要联合至少2种药物治疗,才可能达到治疗预期效果〔9,10〕。但长时间、多种类的联合用药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2型糖尿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部分不仅无法改善病情,还将打击患者治疗信心,故药物的合理使用极为关键。若要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合理性与安全性,早期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尤为关键,这就需要明确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可能的影响因素,针对相关因素制定针对性防治对策。

流行病学研究数据结果显示,某些特定因素存在会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如女性、高龄、肝肾功能不全、重症疾病、饮酒、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等〔11〕。本研究结果显示,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加、并发症数量增多、药物使用种类数量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入院治疗次数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均激增。性别对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影响与陈旭等〔12〕研究结果一致。因男女在身高、体重、脂肪分布、激素分泌、肝药酶活性等方面存在差异,药物使用后在患者体内的药效学与药动学均有差异,故会影响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3〕。如女性机体缺少某些肝药酶,药物在体内清除速度低于男性,故女性在使用氯苯那敏等抗组胺药后,较男性更容易出现嗜睡等用药不良反应;此外,因女性部分酶活性不及男性,故在使用奥氮平等药物时,其体内血药浓度也将远远超过男性,用药不良反应随之升高;此外,因男女性器官敏感度存在差异,如女性胃肠道系统敏感度高于男性,故女性胃肠道系统损害发生率也较男性高〔14〕。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各组织器官均有不同程度减弱与衰退,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与药效均较青壮年有变化,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化增大,故其是用药不良反应高危人群。相较于青壮年,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消化液分泌及胃肠道容积减少、胃肠道pH升高、消化道黏膜面积萎缩、胃肠道蠕动与排空情况不佳,均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从而影响药效,加之老年人群肝肾功能衰退,药物体内清除速度慢,药物较多蓄积于体内,无法很好的排出,故用药不良反应增加;此外,因老年人群记忆力减退,并发症多,常需要使用多种药物,对药物使用剂量与方法记忆不清,药物使用过量等情况时有发生,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15,16〕。

糖尿病患者常伴多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进而增加用药不良反应发生风险〔17〕。正是这些并发症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增加患者药物使用种类数量,本研究中,超过30%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至少3种药物治疗,随着药物的增加,加之老年患者肝肾代谢功能低下,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大提高。早在2008年,焦曙光等〔18〕研究发现,同时使用5种药物治疗的患者,其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而药物使用种类为6~10种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11~15种者发生率为24.2%,16~24种者发生率为40%,超过21种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超出45%。该结果很好地证实了该结论。除上述因素外,本研究发现,随着住院时间延长、入院次数增加,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究其原因可能与观察时间长短相关,部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属于迟发型,只有在一段时间用药后才有所表现;此外,住院时间较长的患者多为高龄重症者,其并发症多、使用药物种类数量多,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19,20〕。因本研究为回顾分析类,获得的数据可能存在偏移,得到的结果也可能有一定误差,研究本身仍具有局限性,故结果的准确性还应在未来开展前瞻性、多中心、长时间、大样本的研究加以证实。

综上所述,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不良反应程度多轻微,女性、高龄、并发症多、用药种类多等均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应引起临床重视。

猜你喜欢

用药发生率因素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