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旋CT对老年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价值

2019-11-27蔡瑞萍余庆华修文吉吴晓兰郑小梅罗敏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22期
关键词:肾盂皮质螺旋

蔡瑞萍 余庆华 修文吉 吴晓兰 郑小梅 罗敏

(福建省立医院放射科,福建 福州 350001)

肾透明细胞癌(ccRCC)是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群体,且约有20%的老年ccRCC患者在早期无明显症状〔1〕。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为肾脏常见的良性肿瘤,而当肿瘤内部脂肪比例低于20%时,则称之为乏脂肪AML,此时的CT诊断较为不易。因为此时的AML CT多表现为缺乏血管的实质性肿块,与ccRCC存在较高的相似度,增加临床鉴别难度。既往研究结果显示〔2〕,乏脂肪AML误诊为ccRCC的概率达4%~6%。临床针对ccRCC主要给予手术切除治疗,而乏脂肪AML无须进行手术切除,仅需随访观察,故关于两者的具体鉴别诊断可影响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3〕。近年来,医疗水平及影像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展,螺旋CT突破了传统CT的设计,采用了滑环技术,使扫描轨迹呈螺旋式前进。与传统CT相比,螺旋CT扫描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可以进行器官多方位重建和三维重建,图像质量更高〔4〕。鉴于此,本研究分析了螺旋CT在乏脂肪AML、老年ccRCC的异同,以期为临床提供数据支撑。

1 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接受螺旋CT扫描患者的临床资料,资料收集时间:2013年2月至2016年11月。纳入标准:(1)经手术、临床、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证实;(2)病例资料完整者;(3)知情并签署同意书。其中老年ccRCC(A)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8.47±6.12)岁;检出病灶共22个,均为单发病灶,右肾12个,左肾10个。乏脂肪AML(B)组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60~72岁,平均年龄(64.50±3.87)岁;检出病灶26个,多发病灶15个(7例),单发病灶11个(11例),右肾15个,左肾11个。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检查方法 均行螺旋CT扫描,仪器为Somatom Definition双源CT扫描仪(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平扫参数:层厚/层间距5 mm,管电流为300 mA,管电压为120 kV,矩阵512×512,螺距0.984∶1,时间0.6 s,扫描范围膈顶至双侧髂骨脊水平。增强扫描参数: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300 mA,层厚/层间距5 mm,螺距0.984∶1,矩阵512×512,冠状位、矢状位2 mm多平面重建(MPR),对比剂90~100 ml: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碘佛醇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13430,规格:320 mg/ml),注射流速3.0~3.5 ml/s,采用拜耳-美德瑞达双筒公司生产的高压注射器行肘静脉团注,随后予以增强扫描,扫描时间为25 s皮质期,3 min肾盂期,90 s皮髓期,图像分析传至Aw Version4.5工作站进行分析。

1.3图像分析 阅片评价项目包括病灶单发还是多发、坏死囊变、大小、剪刀征、数量、皮质翘起征、均匀强化、黑点征、假包膜等,同时测量平扫、皮髓期、皮质期、肾盂期扫描时相的CT值。特别注意分析特征性影像,由两位高年资医师以盲法进行阅片,当两位医师意见不统一时,则协商解决。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平扫和各扫描时相CT值对比 A组皮质期、肾盂期CT值显著均高于B组(均P<0.05),而两组平扫、皮髓期的CT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CT值对比

2.2两组年龄及病灶情况对比 A组年龄、病灶大小均显著高于B组,A组单发比例显著高于B组(均P<0.05),见表2。

2.3两组CT图像特征对比 A组皮质翘起征、剪刀征、均匀强化及黑点征比例均显著低于B组,而假包膜、坏死囊变比例则显著高于B组(均P<0.05)。见表3。

表2 两组年龄及病灶大小对比

表3 两组CT特征对比〔n(%)〕

3 讨 论

螺旋CT检查使肾脏肿瘤被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成为可能,但由于CT扫描中脂肪组织显示不充分,易被血管等成分掩盖,给鉴别诊断带来一定困难。AML是由脂肪、血管及平滑肌三种组织组成,CT通常表现为脂肪密度影,易诊断,而乏脂肪AML在CT图像上看不出明显的脂肪密度〔5〕,与恶性肾脏肿瘤难以鉴别,从而增加了临床误诊率及漏诊率的发生〔6,7〕。ccRCC占肾脏恶性肿瘤总数的80%以上。相较于青年ccRCC患者,老年ccRCC患者的临床症状更多且严重,病理组织学分级普遍更高,治疗难度更大〔8,9〕,因此早期诊断对老年ccRCC患者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皮髓期、平扫的CT值比较无差异,表明两者在CT平扫时不易区分。这主要由于乏脂肪AML和ccRCC的生物学密度相似,故两者CT平扫CT值无统计学差异。而由于乏脂肪AML主要成分是血管和平滑肌组织,丰富的血管可能导致其皮髓期血流供应丰富,故皮髓期CT值与ccRCC无统计学差异。而增强扫描时A组皮质期、肾盂期CT值均显著高于B组。这与郑恩烨等〔10,11〕的报道基本一致,可能是因为两种肿瘤虽然具有相似的生物学密度,但存在不同的肿瘤组织构成,乏脂肪AML的主要成分是血管和平滑肌组织,在皮质期、肾盂期对比剂吸收较少,同时乏脂肪AML是一种良性肿瘤,在皮质期、肾盂期时血流丰富程度不如ccRCC,故CT值远低于老年ccRCC患者,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可通过对上述指标进行对比,从而有效鉴别乏脂肪AML与ccRCC。与此同时,A组病灶大小、年龄均显著高于B组。这与两种病变的病理特征一致,ccRCC患者病灶大小也均显著高于乏脂肪AML患者,且普遍年龄更高。因此,可考虑将病灶大小、年龄作为鉴别诊断ccRCC与乏脂肪AML的辅助指标之一,临床针对此类患者可提高警惕,采取更为有效的手段进一步确诊。另A组单发比例高于B组,可见乏脂肪AML患者可能更多地倾向于多发病灶。另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了A组皮质翘起征、剪刀征、均匀强化及黑点征比例均低于B组,而假包膜、坏死囊变比例则高于B组。这与任悠悠等〔12~14〕的报道基本一致,可见上述两种疾病在螺旋CT征象存在显著的差异,后续的临床鉴别诊断科综合CT征象以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其中假包膜则通常存在于级别较低的ccRCC早期中的病理学特征;坏死囊变则是因为恶性肿瘤生长速度较快,引起肿瘤中心坏死现象;而剪刀征缓慢膨胀生长,不会对肾实质及肾盂造成侵蚀,乏脂肪AML黑点征比例多,是因为低脂肪成分导致其在增强过程中病灶出现无强化区。而ccRCC主要为侵蚀性生长,几乎不存在上述征象〔15,16〕。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ccRCC或乏脂肪AML螺旋CT检查的鉴别要点包括:(1)增强扫描时ccRCC皮质期、肾盂期CT值较高;(2)ccRCC患者普遍年龄更高,病灶通常较乏脂肪AML大,通常为单个病灶;(3)坏死囊变、假包膜多出现在ccRCC中,剪刀征、皮质翘起征、均匀强化及黑点征多出现在乏脂肪AML中。以上CT征象对ccRCC和乏脂肪AML的鉴别诊断意义较大,临床应予以注意。同时本研究也有不足之处,如病例较少,对于量化分析较为简单,没有对病变的细微结构和病理对比分析等,今后仍需进一步研究补充。

综上所述,螺旋CT可有效鉴别乏脂肪AML、老年ccRCC,具有较高的价值。

猜你喜欢

肾盂皮质螺旋
腹腔镜肾盂瓣输尿管成形术在近端输尿管狭窄中的应用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经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治疗肾盂旁囊肿21例体会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影响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生成的比较研究
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型术的手术新技巧探讨并1例报告
皮质褶皱
迎秋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暗香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