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形结合,以线段图理解两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

2019-11-27温彩娥

读与写 2019年14期
关键词:份数甲乙倍数

温彩娥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实验小学 广东 新兴 527400)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实际问题与方程》例4是学习用简易方程解决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教学用书把画线段图分析比较数量关系,找准等量关系定为本节课的重点,把两个未知数究竟“设哪一个为χ,另一个又怎样表示”定为本节课的难点。在此之前,学生从未接触过这种类型的题目,虽然学生早就学过和、差、倍以及线段图的知识,但例4的知识点过于密集,很考验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比如倍的知识虽然在前几页的例2有一定的铺垫训练,但这节课从整数倍过渡到小数倍,学生的观念一下子转变不过来,这是其一。其二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利用和/差计算的时候,必须找准“一倍数”,但学生在“谁是谁的几倍”这句话里,往往只注意几倍数的份数,忽略了“一倍数”也占一份,这个数量关系没弄清楚,等量关系也不好找。其三学生虽然在三年级就学了线段图,但利用率不高,还没养成画线段图解题的习惯。

如何把新授内容与已学内容建立联系,让学生能根据和、差、倍的关系列方程解答呢?纵观之前的知识脉络,这种类型的题目与学生以前学过的不少内容有关,比如在小学低年级就有根据两数求出它们的和、差及倍数关系的实际应用问题。现在是从两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中选取两项作为已知条件,反过来求两数分别是多少。可见,所谓的“和差”、“和倍”、“差倍”问题,实际上是求两数和、差、倍问题的逆向变换。

俞正强老师说,当一个小学生的思维发生困难的时候,一定是在学习准备上出问题了,而不是智力有问题。他说教学设计要把握八个字“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指两方面,(1)用什么材料来教学生;(2)用什么问题来问学生。循序渐进讲究的“序”就是知识结构跟认知方式要吻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我将在学习新课前采取数形结合的方式,把线段图作为准备性学习材料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的过程,学会借助线段图分析比较两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

课前就板书课题,让学生把知识库里“和”、“差”、“倍”的相关知识提取出来:你知道什么是和?什么是差?什么是倍吗?接着用三幅线段图和3个核心问题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什么用三幅线段图呢?第一幅是整数计算,后面两幅是小数计算,目的有二:一让学生体会借助线段图看数量关系很直观,充分感受到线段图的实用性很强;二让学生跳出整数倍的范畴,因为学生最早接触的份数概念与倍数概念都是整份整份的,但今天要把不够一份的零点几份用来计算。因此一上课就让学生接触,尽早培养数感。

我先用第一幅引出线段图的概念,然后提出第一个核心问题:一看这幅线段图,你知道甲、乙的和、差、倍分别是多少吗?三幅线段图都让学生说一说,熟悉里面的数量关系。接着把线段图换成有倍数关系的一句话,继续找甲、乙和、差的份数,让学生明白:原来只要给出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就可以从这句话里找到它们和、差的份数。

再回到刚才的三幅线段图,让学生对比找共同点,他们会发现甲都是一份,乙是不止一份的。原来线段图不是乱画的,它是有讲究的,一般把一倍数画在上面,几倍数画在下面。那么到底甲是几?乙又是多少呢?都不知道,含有两个未知数。这时提出第二个核心问题:如果给甲或乙一个数量,你觉得给谁会更好算?比如甲为一份是10个的话,那么第一幅里乙就是30个,第二幅里乙是25个,第三幅里乙是33个。反过来,如果乙是10个,也能很快算出甲来吗?这个环节是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先找一倍数,再算几倍数效率更高。

接着增加难度,把已知数量给甲乙的和或差,让学生说说从图上得到什么信息?能不能算出甲、乙来?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如果没有线段图,不少学生会忽略一倍数要占一份。比如第一幅线段图,用文字表达是:甲、乙的和是12米,乙的长度是甲的3倍,求甲、乙分别是多少?有的学生会用12除以3得到甲,再用12减4得到乙。那就错了,因为他们看不到和是4份这个隐含条件,要突破这个难点,必须要有工具,就是线段图,把图画出来,数量关系就一目了然了。

接下来制造一个连环错的判断题:甲乙之和是20,甲是乙的4倍,甲是5,乙是15。这里不仅一倍数几倍数搞反了,甲乙之和的份数也是错的。理解能力强的孩子可以根据题目找到相关的信息,但理解能力弱的孩子,他就蒙了:为什么要加1?为什么又减1?1从何来?当学生分析汇报时,说出甲是4份,乙为1份,和包括5份,应该用20除以5求出一倍数。这时老师提出第3个核心问题:怎么找一倍数?让学生把目光聚焦在有倍数关系的这句话上。

我根据俞老师说的“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来设计,以线段图为准备性学习材料,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开展教学活动,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学生的学习准备上,例4作为练习题出现的,希望这样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方式吻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自豪感。

猜你喜欢

份数甲乙倍数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如何利用题组训练提高分数“量”与“率”的区分度
对提单及保单出具份数的思考
倍数魔法
“份数法”的妙用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
减肥
数学题
2013年《共产党员》和《党建文汇》《党支部书记》邮寄凭证
有趣的“换钱”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