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下的夏山学校

2019-11-27岳露露

文学教育 2019年15期
关键词:中心主义尼尔思潮

岳露露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和美国出现了多种教育思潮,如终身教育思潮、合作教育思潮。在此期间儿童中心主义思潮也兴起发展起来了。夏山学校是一所由教育家尼尔创办的新型学校,深受儿童中心主义的影响,对当今教育仍有启发价值。

一.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起落

(一)零星的儿童中心思想

儿童中心主义最早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发展遵循身体先于灵魂,感性先于理性的顺序,教育应当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文艺复兴期间很多学者提出尊重儿童。夸美纽斯把儿童与上帝的种子作类比,认为儿童是无价之宝,教育应坚持自然和秩序原则。18世纪的卢梭则把文艺复兴以来重视儿童的思想推向新的高度,提出通过自然教育培养社会新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1]这一思想成为儿童中心主义思潮的重要养料。

(二)起落的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霍尔最早采用“儿童中心的”,英国教育学者约翰·亚当斯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新教育联盟将儿童中心作为教育目标,各种教育实验也强调儿童中心。杜威认为新教育中儿童变成了太阳,各种措施都围绕儿童组织起来。[2]他认为儿童是中心,教育要以儿童“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为中心。儿童和成人都需要成长,完成自我实现。[3]20世纪30年代新教育运动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开始走下坡路。五六十年代两大运动先后终结。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也随之结束。

二.儿童中心主义思潮下的夏山学校

(一)学校概况

夏山学校是新教育运动教育实验的成果。1921年亚历山大·萨瑟兰·尼尔在德国参与创办了一所实验新教育思想的学校,其国际部就是夏山学校的前身。后来受战乱影响,夏山学校迁往伦敦。

(二)夏山学校的儿童中心理念

夏山学校的宗旨是“使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使学生去适应学校”。[4]尼尔一直在学校中实践儿童中心理念。

1.以儿童为中心是必要的

“问题儿童”是指智力正常,但存在学习困难、适应不良和反社会行为的儿童。[5]尼尔认为问题儿童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归咎于错误的教育方法。专制、束缚极大危害了儿童的成长,使儿童变得压抑和麻木。因此尼尔证明了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是必要的。[6]而“还儿童以自由”正是拯救问题儿童的良药。

2.以儿童为中心是可能的

尼尔主张成人要怀有耐心,懂得等待,学会和孩子平等相处,脱下权威的外套。尼尔对儿童的信任基于人性论。他认为人性本善,在天性的驱使下,给儿童自由并不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孩子需要得到肯定,尤其是来自成人的肯定和赞赏。“孩子生来是聪明而现实的,如果成人没有约束他,他将尽可能地发挥他的潜力。”[8]

3.以儿童为中心是有意义的

尼尔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一个快乐的人。旧教育中成人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塑造了一群“接受现状的人”。夏山学校决心摒弃这种做法,坚持给儿童以自由。根据夏山学校校友追踪报告,从职业上看,学生们从事单纯体力劳动的较少,从事艺术和创造性劳动的较多;从人格上看,学生“以宽容之心待人,”具有“自尊、富有主见”[7]真诚、合群等积极的人格特征。归其原因,在于在夏山学校中尼尔为他们创建了一个自由、宽容的环境,使其天性得以自然舒展。

(三)夏山学校的教育方法

夏山学校一直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给儿童自由的原则,尼尔很自豪地称其为“全世界最快乐的学校”。

1.放弃约束,还以自由

“我们决定经营一所允许孩子自由发展的学校,为此,我们不得不放弃所有纪律、指导、约束,以及所有道德训练和宗教教育。”教师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少干涉”。[8]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学生可以在早上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下午自由活动;学校为孩子安排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室,如铁工室、化学实验室,陶艺室等等,供学生选择。没有了所谓的权威,儿童在夏山学校中真正体验到平等和自由。

2.个别谈话,渡过危机

尼尔在《夏山学校》中谈到他的主要工作是“个别谈话”,即通过交谈来解决儿童的情绪情感问题。比如刚刚入学的佩吉老是不开心。为了让她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尼尔把佩吉叫来办公室,耐心地交谈,寻找原因。佩吉向尼尔宣泄了自己的情绪,愉快地离开了。[8]在个别谈话中,尼尔向来不会向学生讲很多大道理。他总是耐心观察并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尊重学生。正是通过个别谈话,很多学生克服了适应障碍、情绪问题,渡过了精神危机。

3.学生自治,倡导民主

夏山学校坚持学生民主自治。关于集体和学校生活的事宜均由学校大会投票处理。每个孩子和教职员都拥有同等的投票权利。夏山学校的自由并不是无边无际的,比如每六个孩子必须配有救生员,才可游泳。11岁以下的孩子不能独自在街上骑车等等。这些规则不是成人强加给儿童的,而是儿童自己制定的,并经由“学校大会”通过。尼尔认为“这是一个更加真实的民主,因为所有规则全是在公开会议上决定的”。通过大会学生真切感受到平等,享受权利。

三.启示

从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到杜威的学生中心,再到如今的平等对话,教育中的权力问题向来争论不休。那么,把权利交给孩子到底是一幅怎样的情景?这样的想法在大多数人的头脑中只是一闪而过,“孩子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他们会把所有东西毁掉的”等言论就如同围墙把孩子圈住了。夏山学校无疑是特立独行的一所学校。尼尔认为这样做“并不需要勇气”,需要的是“坚信孩子的天性是善良的。”[8]通过夏山学校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一)改变衡量孩子的标准

衡量孩子的标准,正是成人衡量成功的标准。在成功学大行其道的今天,成人更喜欢识多少字、算数能力来衡量孩子好坏。在夏山学校里,书本反而变成了学校最不重要的部分。尼尔认为课程“剥夺了孩子们最重要的玩耍的权利,造就了一批小老头”。被各种兴趣班填满假期的孩子不在少数,成人总是习惯用世俗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无论进行哪种教育活动,我们都要问问“孩子在哪?”积极的心理品质,富有创造的头脑才是未来最需要的人。

(二)相信儿童向善的能力

孩子究竟是什么。学者刘晓东认为“儿童是成人之师”,“成人之父”,“天生的艺术家”。尼尔丝毫不担心孩子破坏东西,而是认为破坏只是为了满足孩子某种需要,坚信孩子会成长,逐渐懂得保护。在儿童眼中,世界是慢慢扩大和清晰的。只有相信孩子,给予耐心,成人才有勇气把孩子作为教育的中心。

中世纪儿童从来不以儿童的面貌出现,他们被包装成大人的模样,像成人一样工作和生活。随着社会对人性的弘扬,儿童从成人社会中分离出来了。现代社会更加尊重儿童,把儿童作为教育中心。或许国情不同,夏山学校的举措没有办法在我国一一实行。但其精神内核“儿童中心”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猜你喜欢

中心主义尼尔思潮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环境哲学视域下的人类中心主义辨析
一个小奖品
试论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西方中心主义遮蔽西方之乱
尼尔丝历险记
An Eco—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licts in the Poem “Snake”
2014中外十大思潮(上)
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