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欣赏与评论

2019-11-27周国瑞

文学教育 2019年35期
关键词:旬刊文学评论论文

周国瑞

人退休了,无所事事,闲适之余,便难耐技痒——文学评论。自己过去因沉陷于学科教学和教育管理之中,而未能把文学评论这一业余爱好尽兴地持续下来——从1981年起到退休前的35年里,只陆陆续续地发表过十多篇纯文学评论,具体涉及了小说、诗歌、散文、戏曲、影视等方面。而写作和发表得更多的则是语言修辞学、文艺美学、创作心理学,以及学校教育管理、课堂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共有百余篇。

自从退了休,我便有了充裕的时间来“采菊东篱下”——阅读文学作品,并以一种再没有科研考核之压力和晋升职称之追求的精神状态去“悠然见南山”——鉴赏文学作品。自2018年1月起,本人已连续两年坚持每个月都在《文学教育》杂志上至少发表一篇文学评论,到2019年12 月止,两年里已共发表文学评论26 篇:其中微小说评论17篇,诗歌评论6篇(评诗15首),散文评论2篇,另外还有小学生作文评论1篇,总字数约12万字(平均每篇在4.4千字以上),已大大超过了湖北省作家协会对签约评论家所规定的年发表评论量指标。

最初写作、发表文学评论,是我在担任中央电大“基础写作学”和“文艺学概论”两门课程辅导教师时,为了指导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们如何写文学评论,和为了让学生们在写作文学评论时能充分发表个人的新颖见解,不说人云亦云的陈词滥调,我到本地邮局的期刊社买来刚出版发行的当月份文学期刊,选择其中的小说作品来让学生们学写文学评论。我对学生们说,这刚出刊的小说作品,还没有任何人对它作过赏析与评论,你们也不可能找到任何评论文章来作为写作参考,因此,只要你们能应用所学的论文写作方法和文艺理论知识来对小说作品进行“言之有理、持之有据”的鉴赏与评析,那么你们写出的文学评论本身就是一种理论创新。并且,我还亲自动笔跟学生们一起写文学评论,就像现在所倡导的教师要写“下水作文”一样。由于写作发表文学评论可以作为大学中文专业教师晋升职称的学术成果,因此我便“搂草带打兔子”,每到给新一届学生讲授文学评论写作课时,也顺便写几篇“下水作文”——文学评论,发表在了一些大学学报和文学杂志上。

为什么文学评论能作为专业职称晋升的一种学术成果?这是因为文学评论是学术论文的具体形式之一,它可以按照以下类别来划分:

1.按研究的学科,可将学术论文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每类又可按各自的门类分下去。如社会科学论文,又可细分为文学、历史、哲学、教育、政治等学科论文。

2.按研究的内容,可将学术论文分为理论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理论研究,重在对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应用研究,侧重于如何将各学科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术和生产技术,直接服务于社会。

3.按写作的目的,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交流性论文,目的只在于专业工作者进行学术探讨,发表各家之言,以显示各门学科发展的新态势;考核性论文,目的在于检验学术水平,成为有关专业人员升迁晋级的重要依据。

根据以上标准,“文学评论”这一“学术论文”形式:按研究学科属于社会科学中的“文学学科论文”,按研究内容属于“应用研究论文”,按写作目的属于“交流性论文”。

写作文学评论,应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专业基本功之一。我觉得,语文教师创作不出小说、诗歌、散文等毫不丢人,因为那主要是作家、诗人的活儿;但是,语文教师若不会写文学评论则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讲授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都需要对文学作品或学生习作进行分析、鉴赏与点评。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如果离开了教学参考资料就读不懂文学作品,或者读懂了却说不出对文学作品的独特见解,或者能说出一些独特见解却写不出对文学作品的详细解析与理论鉴赏文章,那就算不上是合格的语文教师。常言道:“光说不练是假把式,光练不说是傻把式,能练能说才是真把式、全把式。”为了保持生活的激情,磨砺思想的敏锐,强化思维的逻辑,抒发审美的感悟,我坚持了写文学评论。

当然,我选择文学评论这种写作形式还有另外一层意义,就是“于欣赏中怡情悦性,在评论里明心言志”,亦如古人所说的那样,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磊”(明·李贽《焚书·杂说》),即利用他人的东西,解决自己的问题,也就是借以评鉴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现象或情感,来阐发自己对现实、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表达自己的喜怒与爱憎,宣泄自己平时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向人倾诉的心情与感受。至于把文学评论发表出来之后,能获得读者的思想共鸣则更好,不能获得读者的理解赞同也无所谓。诚如“我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

在2018年和2019年的两年里,我之所以主要选择以网络上的微小说和情感诗为文学评论对象,是因为网络上的微小说和情感诗,与纸质媒体刊登的小说、诗歌相比,反映现实生活更快,大众阅读面更广。同时,通过对网络微小说和情感诗的评论,我既能直抒胸臆,充分阐述自己对艺术作品、对现实生活的看法,鲜明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而感到很过瘾;又能曲径通幽,巧妙引导更多的人去发现艺术的美和生活的美,去欣赏艺术的美和生活的美——因而感到很享受。

网络上的微小说和情感诗的作者,大都是名不见经传的来自社会基层的小人物,因而从他们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喜怒哀乐具有更强的现实感与真实性。同时,网络微小说和网络诗歌的作者许多还是佚名的,或是某个“ID”昵称,读者根本不知道他或她是谁谁,因而就像某卫视热播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一样,评委背对着演唱者,只关注演唱者的歌声与音质,而不管那演唱者是否明星大腕,我也更关注的是一篇微小说或一首情感诗的内容与质量,而不去计较佚名的创作者是谁和其身份是否高低贵贱。

当然,我选评网上的微小说作品和诗歌作品还是有明确的标准的,即绝不选评那些只展露现实阴暗面,读来令人沮丧、颓废、厌恶的微小说和情感诗,以及一些表达肤浅、毫不含蓄,缺乏艺术韵味的微小说和情感诗。

像下面的这篇微小说,原文如下——

买 单

佚 名

同学聚会,自从毕业后,好多同学都混得有模有样,我却默默无闻,在一家工厂当制图员,每月和丈夫一起靠着不多的收入共同撑着这个家。我本不打算去,可禁不起同学们的一片盛情,只好答应。

丈夫正在帮儿子复习功课,儿子就要上初中了,为了上一所好中学,这段时间丈夫没少操心,东奔西走,至今还没着落呢。看了儿子一眼,我走出了家门。

天安酒店是高级酒店,我走进包房的时候,同学们都已到齐。还没坐稳,一张张名片就飞了过来,一看一个个不是总经理就是带长的,就连以前成绩总是甩尾的阿军也当上了派出所所长。

望着服务小姐端上眼花缭乱的菜肴,我真感叹自己孤陋寡闻,光这一桌就足以抵我三个月的收入了。

阿军像宴席的主人一样不停地招呼大家吃,不时地为这个斟酒、为那个夹菜,嘴里还说:“只管吃,算我的。”

大伙也没任何拘束,一轮接一轮地交杯把盏、海阔天空地闲聊。酒足饭饱之后,天色已不早,此次聚会该结束了。可究竟谁埋单,我看大伙好像都没有要慷慨解囊的意思。

这时候阿军掏出手机,按了一串号码,然后说:“小李,今晚所里扫黄抓到人没有?哦!刚抓到——好!好!随便送一个到天安酒店来给我埋单。”说完,他得意地把手机放进了口袋,一旁的同学跟着哄笑起来。

十五分钟不到,一个中年人就进来了,他看了账单,不禁皱了皱眉头,看来他身上的现钞也不足。

他随即也拿出手机,拨了一串号码,说:“廖工吗?我是马校长呀!你儿子要转学读我们学校的事,我今天就给你拍板定下来了……不过我今晚请朋友吃饭,你过来埋个单好吗?在天安酒店203包厢……”

二十分钟后,有人敲了敲包厢的门,门被打开了。当我见到戴着副高度近视眼镜的丈夫站在门口时,我晕倒了……

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廖工到了天安酒店203包厢准备买单,服务小姐递过点菜单说:“先生您好!一共是玖仟捌佰捌拾捌元,如要刷卡请随我到楼下服务台。”

廖先生一听额头直冒汗,“天呐!哪有吃个饭这么多钱的啊!我又没卡,又没带这么多现金,怎办呀?!”心里急着,脚步也不知不觉的随着服务小姐的牵引来到了服务台旁边。

突然肩膀被人拍了一下,廖先生转身一看,原来是衣着华贵、满身名牌的李女士。李女士一见廖先生显得特别的兴奋:“哎呀!亲爱的,你到这里吃饭也不通知我一声,真是讨厌。”

廖先生和李女士是一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聊上认识的,李女士有的是钱,就是缺少廖先生这么腼腆、好玩的红颜知己,于是李女士就霸王硬上弓干脆把廖先生占为己有。

她说:“你这么呆头呆脑的站在这里想干何事呀?”廖先生说:“请朋友吃饭,没带足钱有点焦急。”“多少钱?”“要9888元呀。”“就这么个小事就把你急的,真是的!”

李女士拿起手机也拨了一串号码嗲声嗲气地说:“干爹呀,在哪呀?我现在跟老同学吃饭忘了带钱,怎么办呢?就在天安酒店203,你马上过来!不多,就两万块。什么呀?你不过来我等下就上办公室找你!你看着办吧。”

局长老吴挂了小三李女士的电话,无奈地走出会议室给派出所长阿军打了电话:“我现在正主持《忠诚如山、感恩奉献》的主题大会,没办法走开,我有客人在天安酒店吃饭,你马上赶过去,203包厢,先把单埋了,不得有误!”(来源:搜狐网)

上面这篇微小说《买单》,对社会现实的针砭性很强。作品通过一个同学聚会餐后“买单”的行为,不仅牵扯出了一个个背后有故事的人物,如利用职务之便敲诈他人的派出所所长“阿军”,涉嫌嫖娼的“马校长”,精神(或肉体)出轨的“廖工”,多情而仗义的小三“李女士”,道貌岸然的公安局局长“老吴”等,而且还通过“买单”的连环转嫁过程,勾画出了一个“一物降一物”的现实社会“生物链”。其情节十分紧凑,故事性也非常强。最有讽刺意味的是,最终的宴会“买单”人,仍是那个“像宴会主人一样”的派出所所长阿军,他本想调遣别人为他买单,可兜兜转转了一大圈回来,最后还是由他买单。本文虽以情节紧凑和构思巧妙取胜,但负能量却太大了,文中的人物除了故事的讲述人“我”之外,几乎没有一个好东西。——所以,我不因为《买单》的艺术技巧不错而想去评赞它和推荐大家去赏读它。

再如下面这首诗歌——

小雪后青山公园即景

(作者名略)

雪去寒犹在,寂园谁早行?

鸱鸮傲空木,虫豸笑荒坪。

叶落随泥淖,龙归隐海泓。

霜风梅骨冷,竹外一潭清。

我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了诗中的不足:一是缺乏生活气息与时代感。具体来说,就是此诗只见景物不见人,除了给人一种孤独、冷清的感觉,再无别的思想启示和审美享受。二是缺乏艺术个性与独特性。若把此诗放到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里去读都是可以的,既没有体现现实主义的深刻,也没有体现浪漫主义的情怀。三是缺乏广阔视野与大格局。诗题中标明是“青山公园即景”,而“青山公园”毕竟也是大武汉市内的一处现代公园,可从“即景”所描述的情状来看,仿佛是在写某处农家小院或荒郊野地一样。

我最喜欢选评那些既表现人性美、人情美,能感动人、激励人,并且又有很好艺术表现技巧的网络微小说和情感诗,如我在2018年和2019年里共发表的17篇网络微小说评论,没有一篇不是在感动人心的同时,并具有艺术表现上的独特之处——既有中国传统的艺术技巧(如“留白”“对比”“衬托”“反复”“欲扬先抑”等),又有西方现代的表现方法(如“梦幻”“亡魂”“意识流”“内心独白”等)。如我这两年除在《文学教育》杂志上发表了6篇对现代情感诗的评论(实际评析了15首诗歌)外,还在一些网络新媒体、自媒体文学平台上发表了13 篇诗歌评论。尤其是本人还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诗话”传统,尝试运用微型诗评的方式,来对身边朋友的诗歌创作进行赏评点赞:或画龙点睛,为阅读者揭示作品意义;或点到为止,为阅读者留下思考空间;或直言不讳,指出诗作中的不足之处……但初心都是以激励、鼓励、探讨、提高为目的。更令我十分欣慰的是,本人这两年写的文学评论,有的已被一些初中语文老师和高中语文老师选为了作文的命题材料或阅读的命题内容——这真是“有心栽花花结果,无意插柳柳发芽”啊!

2019 年即将过去,我计划在2020年里依然争取每月发表一篇数千字的网络微小说评论或网络诗歌评论。倘有人问:“偌大年纪了还阅读不停、笔耕不辍,果真有乐有趣吗?”我会学着庄子回答惠子那样说:“子非我,安知我没有感到其中的乐和趣呢!”

附录本人2018-2019年在《文学教育》杂志上发表的文学评论篇目如下:

1.起自“欲扬先抑”终于“画龙点睛”——试析微小说《讨债》的表现技巧(载《文学教育》2018年1月中旬刊)

2.试谈微小说中“留白”的艺术魅力(载《文学教育》2018年2月中旬刊)

3.试谈微小说创作中的“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影响(载《文学教育》2018年3月中旬刊)

4.善意的谎言冬日的暖阳——读微小说《卧铺》(载《文学教育》2018年4月中旬刊)

5.品说微小说《邂逅》中的朦胧美(载《文学教育》2018年5月中旬刊)

6.在校园文学创作中切忌“矫情”——例析《雨中撑起一朵朵伞花》(载《文学教育》2018年6月中旬刊)

7.女人因为可爱而美丽——读《做个有风姿,懂风情的女人》(载《文学教育》2018年7月中旬刊)

8.赏析微小说《雨还在下》中“反复”的不同作用(载《文学教育》2018年8月中旬刊)

9.以荒诞形式抒真实情感——读微小说《惊梦》(载《文学教育》2018年9月中旬刊)

10.相同的人生信条不同的人生追求——读微小说《万一呢?!》(载《文学教育》2018年10月中旬刊)

11.真理再往前一小步就是谬误——评微小说《我在等你说谢谢》(载《文学教育》2018年11月中旬刊)

12.世间没有什么比“情”更珍贵——读微小说《这就是底价》(载《文学教育》2018年12月中旬刊)

13.浅析微小说《等》的表现形式与表达技巧(载《文学教育》2019年1 月中旬刊)

14.察言观行与识人鉴德——读微小说《看风水》(载《文学教育》2019年2月中旬刊)

15.雪花飘舞情思飞扬——现代咏雪诗《只为遇见》赏析(载《文学教育》2019年3月中旬刊)

16.试析微小说《擦皮鞋》中的人物、情节、环境与主题(载《文学教育》2019 年4月中旬刊)

17.重新回到枝头的“落叶”——赏评老同学一舟的《落叶》诗(载《文学教育》2019年4月中旬刊)

18.试谈“误会法”在微小说《风波》中的作用(载《文学教育》2019年5 月中旬刊)

19.读王海玉老师的《再读杜甫诗三首》(载《文学教育》2019年5月中旬刊)

20.微小说《遗忘》的含蓄之美(载《文学教育》2019年6月中旬刊)

21.不囿于“执念”要善于“放下”?——读现代情感诗《在冬季里等待……》(载《文学教育》2019年6月中旬刊)

22.“巧”而不“合”则失“真”——《一堂节外生枝的语文课》评析(载《文学教育》2019年7月中旬刊)

23.无意之举与有情之人——读微小说《内急》(载《文学教育》2019年8月中旬刊)

24.继承中国古代“诗话”传统尝试当代诗歌微型评论?(载《文学教育》2019年9月中旬刊)

25.难得的童趣可贵的童真——读小学生作文《第一次奋进》(载《文学教育》2019年10月中旬刊)

26.诗歌审美中的痛感体验——读现代情感诗《嫁衣远逝了风清云淡》(载《文学教育》2019年11月中旬刊)

猜你喜欢

旬刊文学评论论文
新文学评论
新文学评论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刊2017年点中65道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
母 爱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Mother—Daughter Relation in the Joy Luck Club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魅力枣矿杯·全国散文大奖赛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