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作业中关注学生发展 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小学数学拓展性教学为例

2019-11-27

名师在线 2019年16期
关键词:倍数正方体长方体

胡 芳

(安徽省铜陵市望江亭小学,安徽铜陵 244000)

引 言

在教学过程中,备课、上课、布置作业成为教师周而复始的工作。一谈到作业,有些家长、学生感到苦不堪言:没完没了的习题占据了学生绝大部分的课余时间,缺乏新意的作业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做作业呢?作业应既能反映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能体现个性化思考和多样化背后的一致性,又能让学生乐此不疲。教师应设计具有童趣性、选择性、生活性、开放性、整合性的作业,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1]。

一、开放性作业,发展学生思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下,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精选书面作业,适当选取一些具备开放性且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解题时利用自身思维和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现学生的个性化思考。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2、5、3的倍数的特征》后,笔者设计了一个魔法数学游戏,步骤如下:(1)在一张纸上写下数字9并将它封在信封中;(2)把这个信封给另一名同学保管好;(3)在计算器中输入家中电话号码的最后两位数;(4)加上书包里书的本数;(5)加上自己的年龄;(6)加上家里的门牌号码;(7)减去兄弟姐妹的个数;(8)减去12;(9)加上自己喜欢的数字;(10)得出的答案乘以18;(11)将答案每一位上的数字相加;(12)如果答案的位数多于一位,再将每一位上的数字相加,直到得出的答案是一位数,那么这个答案一定是9;(13)最后,让保管信封的同学拆开信封,念出答案。游戏结束后,让学生思考并找出这个魔法游戏的秘密,即说出9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

生动、有新意的作业能让学生兴趣盎然,极大地挑战学生的思维。笔者让学生自主思考游戏的秘密,并记录下来。接着问学生:你还想了解20以内哪些数的倍数的特征?请找到并记录下来。

第二天,在展示学生作业时,有的学生手举得很高,迫不及待地说他找到了11的倍数的特征;有的学生迫不及待地大声读出来了4的倍数的特征、10的倍数的特征;还有的学生在下面小声地说着6的倍数的特征、8的倍数的特征……交流课上,学生在小组内激烈地讨论、交流、收集整理着这些数的特征,体会到开放性作业的乐趣。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能力完成了这项作业,真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二、选择性作业,体现人性温度

我校地处城郊,生源差异显著。因此用“同作业、同标准”来要求学生,学生学得兴趣索然,教师教得也毫无成就感。学优生对作业“没兴趣”,认为作业没有挑战性;后进生学得“云里雾里”,很难完成数学作业。“同作业、同标准”已经无法关注到每位学生的能力发展。因此,这样的作业没有发挥巩固和查缺补漏的作用,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教师应改革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作业。作业设计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课后的基本练习,另一部分是“每日一题”。“每日一题”是为了发散班上学优生的思维而设计的,笔者每天在班级后面的黑板上抄录一道有一定难度的题目,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解答。这道题做与不做,由学生自行选择,如果学生选择不做这道题,笔者也不会批评他们;如果答对这道题的学生,笔者将在黑板上记录下他们的名字以示鼓励。原以为这样的题目不会有很多学生自愿完成,没想到,学生们纷纷主动答题。他们总是在笔者抄题时就争着抢着抄题,然后在座位上埋头思考。甚至一些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加入了“每日一题”的解题队伍。有时,一些学生面对难题始终不放弃,那种韧性和思考问题的沉浸感,让笔者体会到批改数学作业时满满的快乐。“好了还要更好”,就是这种自我激励、自我要求的心理,促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解题过程中享受着数学思考的乐趣。很多家长表示,他们的孩子对数学学习越来越感兴趣了,每天放学回家,都是先做数学作业,等完成了数学作业再写其他作业。

三、趣味性作业,充满生活味道

拓展性数学作业让学生的生活不再简单重复,而是富有挑战性。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二)》之后,针对学生“画出目标位置”类作业出错较多的现象,笔者设计了一次有趣的定向运动比赛,根据学校的平面图,为每位学生印制一份定向运动地图。地图上方要写明比赛规则,注有清晰的目的地。活动之前让学生运用这一单元的知识,在教室内分析地图中的位置。笔者将全班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隔10分钟给一个组下发定向运动地图,以减少组与组之间的相遇时间。学生找出图上的全部“定点”后,就可以走出教室开始实地运动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平面图与实际建筑相结合找寻地标,这对空间观念的培养大有助益。笔者在每个目的地都藏有一份属于各组的独特标记,如第1组要找到写有“第1组1号点”的纸标,然后带上它继续前进,最终带着所有纸标到达终点,结束计时,用时最少的组为冠军组。

四、操作性作业,彰显丰富个性

学生的个性不尽相同,潜能也是无限的。很多学生的潜能处于“沉睡”状态,需要教师的激发与引导。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操作性强、具有挑战性的作业,刺激学生潜能的发挥。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之前,学生通过预习,初步掌握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特征,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器材做出长方体或正方体。很多学生第一次制作时,很难准确做出,经过尝试、调整逐步完善,学生慢慢做出了长方体或正方体,也就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习本单元知识后,教师设计了一项动手操作的作业——用学具制作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框架,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巩固了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相关特征的知识。教师还提问学生:你想把这些长方体、正方体看成生活中的什么物体,这个物体的表面积应怎么求?经过思考,学生对表面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会产生更深刻的认识。这样的操作,可以丰富学生的感知,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

结 语

在近几年的拓展性作业设计和实践中,学生的作业态度越来越积极主动。通过拓展性作业,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创新意识得到了提升,学生习惯、意志、态度、兴趣得到了良性发展,这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需求,设计满足学生学习要求的作业。

猜你喜欢

倍数正方体长方体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制作长方体盒子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倍数魔法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
方方正正的正方体
数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