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2019-11-27王宗秀

名师在线 2019年16期
关键词:教材情感阅读教学

王宗秀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青年巷小学,甘肃武威 733000)

引 言

小学生受其年龄特点的影响,较为活泼、好动,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能力、素养、眼界的重要时期,影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储备的重要因素,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还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去帮助他人、理解他人,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1]。小学阶段是开展阅读教学的重要时期,该阶段的小学生具备很强的可塑性,教师要针对该时期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的意义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效率高,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学生积累语文涵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占用了学生的语文阅读时间,以求讲解更多的语文知识,而忽视了对语文阅读的教学。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只记不读,无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不喜欢语文阅读教学,甚至出现厌读的情况。

(二)提高情感完善度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教材给予学生情感体验,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消化能力与接受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与情感教学进行有机融合,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情动人,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增加语文阅读教学的生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完善度。

(三)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课堂的时间为40分钟,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独立获取多元化的语文知识。以阅读为基础开展语文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与思考能力。只有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学生才能够理解更深层次的知识,获取更深层次的感悟,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被动教学,个性化不足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数教师对阅读教材中的词语、生词极为重视,希望能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较为被动,师生间的交流沟通较少,使其仅止于教师教课、提问与学生回答的过程,由此造成了课堂时间分配不均,未能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钻研。教师的课堂教学即使再精彩,学生也提不起兴致参与,导致学生无法准确理解与体会阅读教材中课文的情感与重难点,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主体颠倒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以教师为课堂教学主体的现象,学生参与的部分较少,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虽然现阶段,我国针对上述现象提出了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依然沿用“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个人发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普遍存在举手、发言不积极等问题。少数学生将课堂回答问题看作是一种害羞的行为,这就导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不顺畅,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生也无法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导致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无法顺利完成学习任务[2]。

(三)教师欠缺足够的认识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认识不足的情况,其一表现在教师对阅读教学的不重视。部分教师以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为优势,认为自己可以解决任何问题,因而不重视对语文教材的阅读,对阅读教材认识不足,未能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深层次的知识内涵,不能充分吸收教学内容,导致其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无法有效地融合教学内容与阅读技巧。其二表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未能进行积极引导与指导,仅重视部分教学内容。只重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与他们之间的交流、沟通较多,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其他学生,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另外,评价机制不够完善,有的学生在回答完问题之后,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肯定与评价,这大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深受学习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积极将学生的学习环境打造成图书世界,以促使学生比、学、赶、超,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带课外读物,标记好姓名、班级等信息,构建班级图书馆,打造书的世界,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同时,教师可以在班级的墙壁上悬挂与阅读、读书相关的名言警句,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教师还可以每周留出固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并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做摘抄以及记日记等,以此提高学生对优美词语、优美句子的积累,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热情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身示范法、以讲诱导法、赏识激趣法等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欲望。其中,在使用以身示范法时,教师可以在阅读完文章后写读后感或者是感悟,以身作则,真实地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使用以讲诱导法时,教师可以通过名著、童话故事等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课堂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在使用赏识激趣法时,教师要积极鼓励以阅读为兴趣的学生,并对他们的兴趣给予肯定,以保持他们的阅读热情。同时组织读书会等活动,并对读后感写作质优、量多的学生给予奖励,从而保证他们的读书热情不减。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养成其个性化的阅读习惯

阅读效率高的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阅读文章中的关系、中心思想等,但实际教学中学生仍有阅读障碍,无法发挥想象的作用,这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效率。在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中,教材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且语文阅读也是在教材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教师在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时,需要设计好问题,逐步、逐层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感知文章的情感,从而准确地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教师应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实施个性化的阅读,以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角色扮演,体会文章中的感情变化,这样能对学生的阅读意识进行有效的培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表达。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属于小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受到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重视。教师要积极采取多种策略增强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从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教材情感阅读教学
脑科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举隅
教材精读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