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幽取径 练就语感—小学生语感的训练方法

2019-11-27吴凤梅

名师在线 2019年16期
关键词:语感想象文本

吴凤梅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新村小学,福建厦门 364024)

引 言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正确的、敏锐的感受力,是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语感成长契机,具有极为广泛的教育意义。要想培养学生语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之中,使其领会语言的丰富内涵,并展开多重想象体会语言形象,同时,教师还应优化语言鉴赏方法,启动读写训练,从而全面提升学生语感。

一、深潜文本,领会语言内涵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具有丰富性、经典性等特征,无疑是训练学生语感的好素材,教师要给出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深潜到文本核心之中,更真切地体验文本的语感个性,以便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具体操作中,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向展开教学引导: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必要的文本解读,帮助学生消除阅读障碍;其次,教师要为学生设计清晰的阅读路线,引导学生逐渐走进文本之中,不妨给出阅读思考问题,或者提出阅读具体要求,让学生在学习探究中自然形成阅读认知;最后,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阅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1]。

教材文本是培养学生语感最重要的载体,教师要深度解析文本,并为学生做出更多引导和规划,促使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核心之中,以便形成良好的语感。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花的学校》一文时,教师先发动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习,然后给出阅读要求:这篇课文有很多个性化语言,反复诵读之后,细细揣摩这些语言的精妙之处。在学生开始阅读学习前,教师给出操作示范,找到一些典型的语句,对重要的字词进行细致解读。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方向,自然能够顺利进入文本之中。在课堂展示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便会纷纷给出自己的理解。如有学生说,课文有“一群一群的花”的描写句子,这里用“一群一群”,而不是“一朵一朵”,就是要创设一种特别热烈的情境,突出花朵之多,自然也就凸显了“狂欢”的意味。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之中,对文本典型词语运用进行分析对比,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么,学生的语感也在会阅读、分析、归结中渐渐形成。

二、启动想象,塑造语言形象

语感的生成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且需要学生拥有主动探究的意识,减少教师的灌输行为。面对经典文本内容,教师要给出必要的布设,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通过文字形成有形情境,在脑海中建立直观形象,这样才能提升语感,塑造品质。教师不妨利用生动讲解、故事引导、媒体展示、实地观察等手段,辅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促使学生自然形成语感形象。唯有达到闻其声、见其人、临其境的效果,才能基本实现语感的塑造。

教材中有不少童话内容,这是训练学生想象思维的重要契机。例如,在教学《去年的树》时,教师便为学生布设了想象方面的阅读任务:“去年的树”遭遇了不同寻常的经历,让寻找它的候鸟感慨不已。想象一下,如果小鸟找到的不是灯火,而是生机盎然的树,或者是成为家具的木材,小鸟会有什么表现呢?学生根据教师的布设展开想象,课堂互动气氛异常热烈。有学生认为,小鸟有好多话要和“去年的树”说,还要一起唱歌。也有学生说,如果树变成了木材,小鸟也会很伤心的,但看到树为人类做出了牺牲,也可能会送出祝福。教师要参与到学生互动讨论之中,并在形象塑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语感。

三、优化鉴赏,体悟语言情感

语言鉴赏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小学生语言基础较低,难以运用专业手段展开语言鉴赏活动。教师对学生学习基础要有正确把握,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展开语言鉴赏操作[2]。很多学生习惯从修辞手法角度展开语言鉴赏,这说明学生语言鉴赏手段匮乏。教师不妨从典词运用、句式组合、语气语调、文体色彩、感情色彩、表现方法和表达效果等方面展开引导,在丰富学生鉴赏手段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感训练品质。

例如,《秋天的雨》是纯粹写景的小文,学生在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熟练诵读了课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展开语言鉴赏活动: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或者一段话,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学生再次进行文本阅读,从而快速找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对喜欢的理由进行归结。有学生找到这样一句:“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并给出自己的鉴赏:秋天的雨真是可爱,像温顺的小姑娘;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把秋雨写活了,给读者带来美的感受。也有学生找到这样一句:“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并给出鉴赏:菊花是秋天盛开最旺盛的花,作者将这些菊花拟人化,将其看成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对人们点头微笑。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语言鉴赏活动,学生参与热情会更高。面对三年级学生,教师没有提及“语言鉴赏”的任何专业术语,只是让学生找出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语言鉴赏能力的学习。

四、升级读写,成长语言品质

语感成长离不开“听说读写思”多种语言训练,特别是读写,其属于语文训练的核心手段,对促进学生语感成长有决定性意义。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更多读写训练的机会,让学生在读写演练中形成语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是前提条件,唯有读好书,下笔才会“有神”,这里的“神”,是对语感最生动的诠释。教师要将教材文本作为读写发动的载体,让学生写读书笔记、阅读心得、续写课文、改写文本、仿写佳句等,给学生充足的语感训练机会。

读写训练有多种形式,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需要进行筛选。例如,在教学《海滨小城》这篇课文时,教师为学生布设了读写任务:作者对自己居住的小城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给人的感觉是惬意的、美妙的,模仿这样的写法,写出你生活的地方有哪些美丽的去处。学生听说要写自己身边的好去处,自然有话要说。在作品展示阶段,教师挑选学生习作进行课堂展示:“我的家在一座小县城,小区旁边就是一座公园,这个公园非常漂亮,假山、草坪、广场、雕像、游乐场一应俱全。最热闹的是晚上,人们都聚集到这里,唱歌跳舞……”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对习作进行评价,课堂互动顺利展开。

教师为学生布设了读写任务,成功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从学生习作表现能够看出,教师读写任务设计是具有针对性的。有了文本作为参照,学生仿写便会更加顺利展开,其语言描写自然和谐,语感塑造效果会愈加鲜明。

结 语

语感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教师不仅要有耐心,更要讲究方法,探幽取径,针对不同群体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给出不同的教学引导,从而形成崭新的促进动力。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让学生对经典文本展开诵读、鉴赏、读写训练,这样自然就能够成功塑造学生的语感。

猜你喜欢

语感想象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快乐的想象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语言与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