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11-26孟小丽

市场周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完善对策问题

孟小丽

摘要:资产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导致资产的营利性并非稳定不变,资产也随时可能发生减值。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我国资产减值会计体系日益完善,然而实务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阐述资产减值会计相关概念、规范的基础上,剖析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资产减值会计;问题;完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9)10-0092-02

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自实施以来,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资产减值会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被滥用、可收回金额不易确定和有关规定不够明确等。本文针对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进而从政策、市场机制和内外部监督等各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一、我国现行资产减值会计规范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是当预期未来经济利益比账面价值低时。则说明资产可能发生了减值。资产减值会计就是对资产价值的变动情况进行确认、计量等一系列会计处理。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通过引入公允价值和现值来代替成本计量。通过反映资产价值的减少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我国现行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包括:

(一)资产减值的确认

资产减值确认的时间,理论上应当在减值发生的时点,但是因为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我国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判断。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有永久性、可能性和经济性三大标准。按照我国2006年会计准则规定。存货、金融资产等价值恢复时可以转回资产减值损失。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发生减值后不允许转回。在资产减值的确认方式上。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资产、在建工程按照单项资产项目计提减值准备:对于存货按其单项或者类别计提:对于短期投资按总体、类别或单项计提。但当资产无法独立产生现金流时,不能再按照单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二)资产减值的计量

资产减值确认后便要对减值进行计量。我国在对计量属性的选择上可以按照资产类型进行划分。第一,对于短期资产,主要包括存货和应收账款。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应收账款按照应收款项与可收回款项孰低计量。第二。对于长期资产,主要可从单项资产和资产组两个角度划分。单项资产如固定资产按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孰低计量;资产组也是按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

(三)资产减值的转回

资产减值的转回是指已确认减值又恢复。在会计上予以确认并增加当期利润的行为,转回的金额应当在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范围内。由于谨慎性要求。只有当满足准则规定条件时企业才可以转回,这遏制了公司操纵资产减值的行为,保证了资产重估后的真实性。目前。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等可以转回;而商誉、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等不可以转回。

(四)资产减值的信息披露

我国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当期确认的各项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和减值准备累计金额。发生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导致每项损失的原因、当期确认的金额和可牧回金额的确定方法。

二、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减值的有关规定不够明确

在会计准则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模糊的表述,这导致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有一定的操纵空间。例如。在判断减值迹象时。规定资产的市价大幅下跌,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可认定资产发生了减值。但是我們并不清楚大幅下跌到底是下跌多少,没有规定一个具体的金额。没有明确设置达到一定比率就算明显下跌。又比如判断减值中提到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时可认定减值,但是具体怎么样、达到什么程度可以算作重大变化,准则并没有进行规定。那么。企业会计人员就有了很多主观判断的机会,而这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二)可收回金额的确定难度较大

会计准则中规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就是发生了减值,所以确定可收回金额对于减值的确认和计量十分重要。然而我国市场环境还不成熟,很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市场信息不对称、不透明,因此难以合理确定资产的市场价格。而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又依赖于此,这就导致可收回金额的确定难度较大。企业的会计人员有时只能依靠自己的经验做出判断,确定一个可收回金额。而这有时候已经完全超出了会计人员的专业范围。所以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

(三)主观判断多,易于被企业用来进行盈余管理

由于计提或转回的各项减值准备会直接影响当期损益,加上当前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含有较多主观判断,因此,企业出于一定的目的就可以利用资产减值影响损益。例如。连续两年亏损的公司为了在第三年不被退市。就极有可能在第二年计提巨额资产减值准备,将不利影响一次性释放,从而为来年的盈利做好铺垫。

(四)资产减值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企业应当对资产减值会计信息进行充分披露,尤其是重大资产减值损失发生的原因、金额的计算过程等,这样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才有理由相信公司的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是合理的,不然不具有说服力。但是部分上市公司仅仅披露了计提金额,并未对其计算过程或者对盈利的影响等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五)内外部监督不到位

在资产减值的内部监督上,企业的内控制度可以监督并遏制相关人员操纵资产减值的行为。但是目前很多公司财务监管、核算部门职能混杂,资产减值准备处理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往往也只是走走过场,并未按照监督程序进行有效审计。另外,事务所审计在企业资产减值会计的外部监督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目前事务所竞争激烈,往往需要通过降低审计费用来争夺客户。会计师为了节省成本减少实施减值判断的程序,同时。会计师也不可能对每次审计的企业的资产状况、行业情况都了解的那么清楚,这就导致了资产减值的外部监督不够到位。

三、完善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资产减值会计政策

针对会计准则中一些不明确、模糊的表述,可以考虑在会计准则中量化相关标准。例如,针对大幅下跌设定一个跌幅范围或者金额,超过这个范围或者金额算作大幅下跌。没有超过这个范围或者金额就不必确认资产减值。针对信息披露存在的不足之处,可以考虑增加企业必须披露的项目,规范资产负债表与附注中关于资产减值项目的披露内容及披露格式,可以考虑要求披露减值处理对重要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等。

(二)健全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

健全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能够更加方便可收回金额的确定,而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可以为企业、监督方提供极大的好处。可以借鉴国外价格市场的运营模式。加强物价部门、监管部门以及企业的联系,相互协作,共同搜集、整理价格信息。利用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定期发布资产的市场价格。让企业会计人员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手机软件或者使用电脑浏览网页轻松获取最新的价格信息,对判断资产是否发生减值、减值金额大小有一个参照依据。同时,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也可以通过这些渠道获取参考标准。便于对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审计。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企业资产减值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可以为企业进行减值处理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也便于第三方进行审计。可以把资产减值的测算、审计和审批分成三块,由不同人员开展工作。先由测算部门测算,然后经内部审计部门审计,最后报经相应的审批人员进行审批。对于金额很大的减值更要重视内部控制。从会计人员到总经理再到董事会,层层批示,最后在股东大会上表决处理。

(四)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和道德素质

无论是判断减值迹象还是确定可收回金额,都会牵涉到大量的主观判断。而现实中,会计人员经常迫于一些压力或者出于一定的目的对减值准备的计提进行人为的操纵。这便要求会计人员不仅理论知识过关,也要坚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一方面,会计人员应当认真学习会计准则和行业政策,同时加强对外部环境的关注。在进行减值判断时,不能出现操纵资产减值的行为。另一方面,企业应当重视会计人员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和讲座。鼓勵会计人员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另外,政府、高校应该提供必要的课程来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提供机会。

(五)优化评价上市公司业绩的标准

我国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将被退市,这无疑会促使上市公司为了保住“壳”资源而利用各种办法扭亏为盈。可以考虑在制度上引入更多合理的评价标准,比如股票交易量、企业未来发展能力、亏损的程度和性质等,不单纯只看是否盈利。如果一个企业虽然亏损,但是经过各方面公正客观地评估发现其未来的盈利能力很强,可以暂时不强制其退市。如果亏损的金额除这个企业资产的比率很小。也可以考虑保留上市资格。因为亏损的这点钱可能对企业的影响非常有限。当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标准不单纯只看是否盈利时。可能会减少企业资产减值滥用的问题。

(六)加强外部机构的监督作用

外部监督相较于内部监督,独立性更强,能够有效防止企业舞弊行为的出现。政府监管部门加强对企业的资产减值处理状况进行检查,尤其是发生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应该关注其计提、转回是否合理,信息披露是否充分。信息披露不足的,责令其补充修改。如果查实上市公司恶意操纵资产减值的,应当追究企业及相应人员的责任,并进行一定的处罚。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坚守职业道德,抱着谨慎、怀疑的态度,规划完备的审计步骤,客观公正地评价资产减值处理情况。尤其是在审计被特殊处理公司时。应该更加仔细、认真地分析资产减值。综合考量各方面后才发表审计意见。

猜你喜欢

完善对策问题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为何不理想
公共财政视域下政府采购制度的完善
完善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对策初探
浅析大学生创业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个人所得税问题研究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