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搜集、播报时政新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2019-11-26邓心玉

江西教育C 2019年11期
关键词:时政新闻高中政治教学

邓心玉

摘要:高中政治教学需要与时俱进,调动学生参与。在教学中,加入学生播报时政新闻环节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将主要从学生播报时政新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意义、如何指导学生搜集时政新闻以及教师如何利用课前学生时政新闻引入课堂,来简要谈一谈时政新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以期提高时政新闻的利用效率。

关键词:时政新闻    高中政治教学    学生播报

千禧一代的高中生是科技日新月异、移动信息技术大发展、智能手机普及的一代,世界各地的信息因为大众传媒迅速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要让学生利用好大众传媒,更好地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与教材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让学生爱上政治课,爱当时政新闻小主播,最终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主观题答题能力。

一、学生播报时政新闻在高中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意义

时政新闻是高中政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一,通过时政新闻可以促进学生养成关心社会、国家大事的习惯,能让学生意识到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现在很多青少年不是关心国家大事,而是关注流量明星小鲜肉,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政治生活与自己无关。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当代高中生有义务也有责任去关心国家大事,了解最新政策,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学生关注国内国外热点新闻,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爱国主义渗透到学生的日常,认识到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认识到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面临的压力与挑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学生播报时政新闻,能更好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增加学生自信心,让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以发挥,真正成为课堂小主人。每节课的时政新闻小主播播报完新闻,针对所选新闻,要以命题人的视角进行命题,抛出问题后其他学生进行及时回答。这使得时政新闻与教材理论知识相结合,与主观题命题相结合,使得教材、试题、新闻三者得以融会贯通。既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教材知识,从而更好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又能慢慢形成更强的审题能力,揣摩命题人的设问,最终培养学生的主观题答题能力。

二、如何指导学生搜集时政新闻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师搜集新闻,在新课前向学生播报的方式,优点在于可以把控课堂,有针对性选择和课本知识有关的新闻,教师能在预设中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节约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所有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发展,能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处理教学重难点。但这种教师播报时政新闻的传统方式的缺点就是没有让学生真正主动参与进来,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搜集素材的能力。

提倡由学生搜集时政新闻、播报时政新闻。教师把搜集新闻的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按小组轮流提前准备,在每节课的前五分钟由小组两个成员担任新闻主播进行播报,并选择一个新闻结合四本政治教材的任意知识点进行命题设问。教师和其他学生负责仔细倾听,对其点评。学生踊跃回答小主播抛出的问题,对小主播分析不到位的情况,教师及时点评。播报环节结束后,教师选用其中的某个新闻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整个流程要顺利进行,就需要教师要把学生搜集时政新闻的能力、设置问题的能力培养好。教学建议是第一小组的学生在搜集过程中,可邀请教师参与进来,进行选材的取舍、问题的设置。小组在课上播报后,其他小组以此为参照,小组成员合作为主进行时政新闻的搜集、播报、命题。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各种新闻铺天盖地,通过各种渠道来到我们面前,有价值和无价值的混杂在一起,令人眼花缭乱。怎样才能让学生搜集到适合课堂的新闻?毋庸置疑,时政新闻的选择应该在当下最热点的新闻中选择,培养学生科学选择时政新闻的能力,可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新闻的内容必须是积极向上、带有正能量。第二,新闻所强调的观点与高中生价值观的培养相关。第三,新闻与四本政治教材知识点有联系,以便更好地为教材知识点服务。对学生进行搜集时政素材能力培养必須把这三个原则贯穿进去,才能更加高效,节约学生的时间。

为了学生更加有效利用好大众传媒,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观看《新闻周刊》《新闻1+1》以及关注央视新闻、紫光阁、中国新闻网等官方微博,这类新闻素材更加具有正能量的导向性,也更加热点化。比如《新闻周刊》不仅仅概括一周热点新闻,还能让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以正确的视角来看待过去一周的新闻。学生课业负担重的情况下,是不错的搜集渠道。《新闻1+1》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大型选题中选取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展开评论分析,深入解析新闻幕后错综复杂的背景脉络,还原新闻全貌、解读事件真相。学生观看容易培养对新闻的概括、点评能力。微博新闻的特点是简约、时效性强,及时更新最近、最快的新闻热点,既概括该热点新闻的核心,又有正能量引导评价,篇幅长短恰好符合课前5分钟的时间。

为了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每周对小组进行评选,选出本周最佳新闻小主播。把最佳小主播的播报新闻风采照片展示出来,以“我是小主播,我爱政治课”作为活动主题。必要的仪式感还是需要的,教师对其进行创新性奖励。比如对最佳小主播奖励的是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格格书签等。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参与课堂的快乐,还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

三、教师如何利用课前学生时政新闻引入课堂

教师一定要做到利用好学生播报的时政新闻与课本知识相结合,不能流于形式,为了播新闻而播新闻。比如,课堂上学生播报了一则高铁“霸座男”的新闻,那就用来复习必修三文化生活中的文化素养的形成;一则美方正式宣布对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征税,则直接复习经济生活中的中国怎么应对经济全球化;一则中国大使馆向瑞典提出交涉,我国公民遭遇瑞典警方粗暴对待的新闻,则刚好复习政治生活的国家性质、外交关系。如果教师课前没有了解 “中国游客瑞典事件”,那单纯听完学生这三则新闻,就没法引入新课世界文化多样性。教师对此事件熟悉,向学生简述事件的前因后果,中国游客有错在先,违背了瑞典的风俗习惯。正好引入新课,尊重文化多样性。可见,由学生播报新闻,需要教师更高的应变能力,那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有更全面的知识储备,更应该随时关注热点事件。只有自己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增加知识,拓宽视野,才能在课堂上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学生播报时政新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非常重要。通过学生搜集播报时政新闻,能让学生更高程度地参与进来,积极主动去学习,让政治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这种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师主导的地位,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目前学生播报时政新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是学生搜集素材的能力欠缺。为了提高时政新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如何培养学生的素材搜集能力,对教师来说是个重大的考验,尤其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加是挑战。另一方面,学生自己搜集的时政新闻往往和教师的课堂预设不一致,教师不一定能迅速和课堂知识相衔接,就容易出现学生播完,教师不知所措,直接跳入新课的尴尬,时政新闻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因此,教师自己需要更加全面、充分的时政素材的储备能力,需要提高把学生播报的新闻与课本知识相结合以迅速导入新课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讲新闻导入新课不如让学生去搜集、去播报、去命题。当代高中生政治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愿意去学才能得到素质能力的提升,才能从容面对考试,提高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中学)

责任编辑:邓钰

猜你喜欢

时政新闻高中政治教学
浅谈时政新闻的创新与突破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国本家事—生活化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相关问题探讨
引入时政教学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时效性
信息图表在时政新闻中的可视化传播路径
巧妙选择生活化情境,助推高中政治教学
全媒体时期时政新闻发展的新常态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政治传播中非语言符号在编解码过程中的非同步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