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教授”为农业赋能

2019-11-25徐光明甘甜

江西教育A 2019年10期
关键词:黎川特派团草菇

徐光明 甘甜

在武夷山腹地的江西黎川,食用菌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清时期的香菇、草菇曾被选作贡品,声名远播;现如今茶树菇不仅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产量还占据了国内市场约60%的份额。

当古老的食用菌技术遇到科技特派员,武夷山腹地的山区小县便多了个“农民教授”的身影。跑废一辆桑塔纳,他在田间地头琢磨出的栽培技术,填补了传统种植技术上的空白,并将服务领域扩大到“大农业”;围绕科技创新、互联网销售,他培训了近3000人,助力当地企业内涵提升。

高校智慧植入五年间,李荣同和他带领的科技特派团,把讲堂搬进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青山绿水间,把技术变现为农民手中的真金白银。今年9月,李荣同荣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 从“靠天吃饭”到“利器”在手

食用菌虽为黎川县农业主导和优势产业之一,当初却还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农户凭经验、靠感觉制作菌包,灭菌。食用菌生产模式存在优良品种少、育种自主创新能力差、种质资源不足、菌种生产水平低等问题……

2015年,东华理工大学教授李荣同以江西省科技特派团食用菌专家组团长的身份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当地传统的食用菌已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不少黎川农民产生了困惑:未来还种菌菇吗?

李荣同带着食用菌特派团成员,一头扎进了食用菌生产、销售企业和种植户中。

在洵口镇石莲村荷上村小组,李荣同发现当地菇农烘干茶树菇时,为了不让菇子烧坏,自制的烘干炉都不加盖,极易造成热量流失、产品质量不稳,出现干品颜色不正、香味不够等问题。李荣同当即在实验室做起实验,并找到学校的自动化专家,琢磨起一个通过湿度、温度传感器自动控制排风扇的烘干装置。

“烘干工具的成本不高,但收益大,不仅大大缩短了烘干时间,而且烘出的草菇品质都非常好,卖出的价钱都比以往高。”这让最先使用新制烘干器的黄华仂尝到了甜头。黎川县稻香园草菇种植专业合作社也试用了新工具,结果生产的草菇供不应求。该县的优质菇比例一下子提高了20%。

在江西利康绿色农业有限公司的工棚里,9个温度传感器科学地分布着,这是李荣同出的“金点子”。

“公司主要制作菌包,以前凭经验、靠感觉灭菌,1万个菌包得折一半,现在数控传感器能妥妥地实现1万包均衡灭菌,从源头上稳定了产量,提升了效率,节省了直接成本的20%。”江西利康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军华意识到科技促生产立竿见影,当即跟李荣同商量,务必把黎川县第一家食用菌研究室建在自己的公司里。

“此外,李教授还积极帮助我申请项目,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才一年多的时间,就帮我的企业规范了生产。这让原本想改行的我看到了希望和奔头。”杨军华补充说。

李荣同是农民出身,明白农村对科技的需求量非常大,但农民往往不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科技。所以,自2015年江西省科技特派团成立后,他就开始了南昌和黎川两头跑的生活,每月来两三次黎川是常事。五年来,为摸清食用菌生产的情况,李荣同走遍了黎川所有的乡镇,跑废了一辆桑塔纳。

■ 从“酒香巷子深”到“俏商品”

研发液态菌种,使得菌菇的生产时间减少了一半;成功研发出新品种“东华虎奶一号”,“虎奶菇栽培技术”更填补了黎川高温季节食用菌生产品种的缺失。皮肤黝黑的李荣同总是很忙,但一有时间还是会到乡镇的山头静坐,望着眼前的一片青山,眼神迷茫。他明白,青山绿水给菌菇带来好品质,也阻碍了外界与这座山间小城的联系。

一斤鲜菇能卖13元,若做成干菇,只能卖8元。想多赚些利润就得让草菇在黄金3小时实现从开伞到销售,以最鲜美的姿态被送上餐桌。

如何改变当地传统而单一的销售方式,扩大销路,让农产品卖得出好价钱?李荣同带着项目“盯”上了黎川东鑫实业有限公司的蔡福根。

“我一个搞农业的,和互联网销售有啥关系?”起初,蔡福根没多想就把李荣同拒之门外,但随着李荣同的“互联网背景下的食用菌生产与销售体系建设”项目的推进,蔡福根最终还是把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绑到了一起。

李荣同发动科技特派团和东华理工大学的科研力量,打造了一套远程数据管理平台,成功串联了品控体系、物流体系、销售体系,促成食用菌产业与电子商务联姻。

如今,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实时查看配送车辆定位、农产品销售情况等数据,普通生鲜产品损耗率在20%左右,而现在的损耗是7.87%,茶树菇、草菇、木耳通过互联网销售,达到2000多万的销售量,而该公司也顺利摘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荣誉。蔡福根说:“我们是创业者,李荣同教授通过科技创新,帮助我们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最终,在科技特派团的指导下,黎川县突破了以往单纯的技术服务模式,创建了“科技特派团+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县食用菌协会统一为菌农提供菌种、统一购买原材料、统一生产标准和技术指导;在食用菌菇种植过程中,协会在技术环节上严格把关,由技术人员指导企业做好详细记录,同时开展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规范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在李荣同的引领下,日趋成熟的农产品产业链正不断释放红利。在源头上,严格把关农产品质量,消除农产品药物残留,建立农产品检测中心,从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跟踪拍摄原料配方、搅拌装筒、灭菌接种、采摘烘干到包装销售的一系列过程。在终端,设置产品溯源体系,把产品产地、生产者信息纳入二维码,让消费者一目了然,放心购买、安心食用,让农产品变身为“俏商品”。

■ 从“食用菌产业”到“大农业”发展

“李教授到村子里来,他到哪里,我就会跟到哪里。”说这话的是黎川县湖坊乡村民孙龙云。三十出头的他是2016年从广东返乡创业的,由于开始不懂草菇种植技术,头一年就血本无归。“那时候效率很低,凌晨采下鲜菇,清晨三四点发往市场时,鲜菇“伞”开了,卖相不好,亏大了。好在遇到李教授!”李荣同指导他把温度调到16℃以下,草菇就会停止生长了。他欣喜地买来两台空调试验,竟奏效了。同时,李荣同还给他支招,让他在基地安装喷水装置。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孙龙云的草菇种植规模从开始的1.4万袋增加到如今的30万袋。去年他一口气挣了20万元,现在不仅办起了自己的公司,而且还买了两部车。“有了技术,感觉日子还能过得更好!”

提升食用菌产业发展水平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但李荣同仍不满足。他与黎川扶贫移民局商讨,到黑木耳产地浙江龙泉调研生产市场,引进黑木耳新品种。这一项目的成果也是喜人的,在2018年黑木耳产业有了快速的提升,服务覆盖全县贫困户。看着这些贫困户生活得到了改善,李荣同心里不禁十分自豪,同时也有了新的动力。后来,猕猴桃、马家柚、吊瓜等多种蔬菜水果也相继在黎川“开花结果”。

“自己家里有好东西就把它用起来。”采访过程中,李荣同多次说,“我原来是做食用菌的,现在团队叫作大农业,有三个工作站。江西本地就有好品种,但是小种没人做,我就建议专家把这个关给攻克了。”

不断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李荣同在关心农村产业发展的同时还积极申报项目,邀请其他专家商讨项目申报事项并组织相关培训活动。

科技扶貧是扶智,也是扶志。“其实把技术教给农户并不难,光、温、湿、二氧化碳浓度等,这些能在简易设备上操作得很好。”李荣同突然变得语重心长,“重要的是教给他们科技的意识。”于是,他又干了一件出乎意料的事——去电商培训班讲课,讲的是《农产品与电子商务》,一讲就是大半天。

“我想向他们传达一个理念,怎样把农产品做得像个样子。”李荣同兴奋地说,“最近有两个小伙子准备种反季节辣椒,我很支持,给他们提建议,帮他们想想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像孙龙云一般大的许多年轻人能从培训班中获益,或启蒙,或解惑,或创业。

据统计,李荣同共开展技术培训11期,电子商务培训20期,累计培训人数近3000人。此外,他还指导6家龙头企业获得“三品一标”和QS认证,帮助获批实用新型专利4项,创办企业5家,推广新技术22项。

如今,五年服务期即将结束。李荣同和科技特派团科技扶智的成果,在绿水青山间,处处可见。

“虽然服务快到期了,可只要当地有需要,我还会回来。”李荣同说。◆

猜你喜欢

黎川特派团草菇
农业废弃物在草菇栽培上的应用
国家乡村振兴四川普格县科技特派团到普格县完成工作对接与产业调研
草菇增产有三法
校地合作“闻令而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昔阳县“三区”服务特派团开展产业调研
最好的老年人食谱——草菇大白菜
锦鲤若川
草菇电击法遗传转化的研究
省蚕茶所召开江西省科技特派团富民强县工程动员会
文化部出台对口黎川县文化建设工作方案
最高的慈善是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