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武术格斗中的战机

2019-11-25林腾飞

武术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武术家敌我格斗

林腾飞

林景山七星螳螂拳武术社,山东 莱阳 265200

1 何为武术格斗战机

所谓武术格斗战机是指在武术实战中敌我双方为力求获得最大格斗效果,在攻防两端时间和空间上抓住或创造的机会,它是影响武术格斗胜负结果的转折点。武术格斗战机是双向交互的,是不能脱离对战双方而独立存在的。将武术格斗实战喻为一个控制系统,对战双方可为单对单、单对多或多对多的信息传递通道,武术攻防中的手法、拳法、腿法、步法等招式作为系统中的信息进行输入和输出,而这种信息的传递不是单向的流动,一切信息的输送都是为了控制,而控制的实现又依赖于信息的反馈。这表现在对战双方为寻求战机,一方进攻信息的发出势必会引起另一方的反馈的调节,或单纯的防守或进一步的防守反击,即战机的出现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充分体现出武术格斗战机双向交互性的特征。武术格斗战机出现的时间点不是固定不变的,随对战双方攻防转换的变化产生或消失,从总体战局上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武术格斗战机会出现三种情况:敌强我弱、敌弱我强、敌我势均力敌。前两种情况由于对战一方实力的绝对强势,战机的出现往往是对战双方心态情绪的转变所致,即轻敌或畏敌心理;而要想在第三种情况下把握和创造战机则是格斗双方体能、技术、战术、心理等素质和经验的综合博弈。

2 影响武术格斗战机的因素

2.1 有效距离

有效距离在武术格斗中主要表现为敌我双方的攻防范围,人有高低、胖瘦、四肢长短等之分,这些人体天然的优劣势是我们在实战格斗对抗中应该加以研究的条件。在武术格斗中我们不应只看到对手的天然优劣势,更应辩证地去分析判断对手的整体运动特征,从而保证在格斗对抗的顺逆境中准确觉察和运用战机。

在武术格斗实战中合理有效的距离有两种:一是有效的进攻距离,二是快速的攻防转换距离。所谓的有效进攻距离是指在格斗中能够击打中敌人的距离。所谓攻防转换距离是指在击中或被击中的情况下能够乘胜追击或防守反击所必须的反应差距离。这两种距离在实战格斗运用时必须要配合灵活的下肢步法,武术讲究“步招相连,”即攻击对方时上下肢的动作要同步完成,上中下三个区域同时完成对敌人的击打;而在退守反攻时,下肢步法的稳定移动和上肢动作的连招带打会使我方在不失重心的情况下完成防守反击。对于不同特点的格斗术,合理有效的距离是不同的、视情况而定,对于以手法为主的拳种,往往善于近距离攻击,步法灵敏、紧凑、有效的格斗距离大多一步或半步即可达到。例如螳螂拳长于近身靠打,在较近距离对打时,常以玉环步的姿势站立,玉环步前弓后蹬,如弹簧一样,能够在对方不易防范之时迅速进入格斗的有效攻击距离范围内,并插入对方里外门,再配以变化多端的手法进行先手易招,完成进攻;如遭到对方顽强反击,我方配合玉环步及螳螂补打的手法也可快速完成后撤防御,找准战机伺以反攻。而对于擅长腿法的格斗术来说,在敌我对峙时要控制对方所长而隐蔽我方之短,在腿法击出后的反应差内攻击对方。例如泰拳的横扫腿攻击有效距离远、击打范围大,我们常以闪避、招架的方式消解攻势,待对方“旧力略过,新力未发”的我方最佳攻击之际进行反击。反击的招法很多,如俯身的铲腿、前后扫腿和站立式屈膝扫腿等。

2.2 时间差

时间差在武术格斗攻防中主要指敌我双方完成攻防转换所需要的时间间隔。所用时间差越小,攻防转换的效率就越高,具体表现在我方由守转攻时使对方猝不及防、节节败退,我方由攻转守时能从容闪躲招架对方攻势并适时的反打击中对方。

“武”与“舞”同音,武术的起源与我国古代的祭祀舞蹈有关,随着舞蹈艺术的完善与发展,其被人津津乐道的韵律节拍也被广泛运用到武术格斗中。以泰拳为典例的搏击术在进行格斗比赛时通常会放一些高潮迭起的战乐,在每一回合的对战中,随着战乐高潮部分的出现,对战双方也会愈加拼打迎来格斗搏击的巅峰。武术格斗中的时间差好比舞蹈音乐中的节拍差,合理运用武术格斗中的“节拍”,可以使我们在高强度的对抗中保持肌肉的松紧、呼吸的快慢、步法的进退以及出拳力量的强弱,从而合理分配体力保证格斗的胜利。

如何把握对方的节拍?俞大猷的《剑经》中说道:“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彼忙我静待,知拍任君斗。”这段话的重心在“知拍”二字上,这里的拍原指歌曲中的节奏、节拍,后引申为格斗交手攻防中的节律,即对手第一次攻击结束而第二次攻击未开始前的时间差,知拍方能审视全局,掌握攻防的最佳战机,将刚前、柔后、静待的技击精髓运用到战局中。将上述战术具体运用到武术格斗实战中的要领就是要能辨别出对手的动作节拍,找准节拍与节拍的时间差进行突然进攻,以奇出袭、以快制胜,例如对方在先手进攻时,身体重心会主动前移,此时对手的动作有两种节拍,一是对手的重心还在移动并未落稳之时;二是对手重心刚稳住而急于进行二次进攻之时,我方如能快速判断出对手的这两种节拍,利用重心虚实未定的时间差抬手进攻,迫使对方的动作节拍出现混乱,出奇制胜、后发制人,取得进攻的主动性优势。此外,如果对战双方的攻防节拍出现一致,则往往会出现战局僵持、胜败难分的局面,这就需要我们在平常的训练中加强对动作细节观察处理能力的训练。

2.3 精神状态

精神状态是武术格斗发生的内因,是敌我双方在经过搏斗初期的谨慎试探后所建立的心理上的信心与负担。精神状态的好坏,是我方能否在心理战上压垮敌人、技战术上先声夺人的重要因素,也是我方能否在格斗实战中取得战机主动的前提条件之一。

在武术格斗实战中建立良好的精神状态主要取决于以下两点,即胆大心细、运筹帷幄。胆大心细在武术格斗中主要表现在胆识胆略方面,俗语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实战搏击中的先手进攻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运用得当则会打破僵局、先发制人;倘若冒进冒失则会使先前的努力付之东流,显露败势,这就要求武术家们在进攻时不能守株待兔、坐以待毙,怯于主动进攻;在敢于先手进攻时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善于技法上的多变,战术上的合理,倘若攻击受阻,也能迅速脱身、伺机反攻。运筹帷幄是武术家对战局节奏控制能力的体现,这种控制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表现在情绪控制上,在实际对战中难免会出现敌我双方实力不均等的情况,遇强手则要对内保持情绪稳定、呼吸匀称,对外保持神态自若、表情自然,从而让对手无法观察到我方实力高低,不敢贸然进攻;其二表现在环境控制上,武术格斗的环境是随机应变的,大到自然气候的变化,小到一池清水、一个石子的存在都可能打破战局的平衡,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战中要善于利用环境赐予我们的武器,达到“以奇制胜”的效果;其三表现在技击招式力量的控制运用上,在武术格斗的进攻试探中,敌我双方都不会轻易地发全力而攻之、畏首畏尾,导致技击招式变形,此时我方若能抓住这一契机,在对手收招的同时发动猛烈进攻,则很有可能一招制敌。

3 制造武术格斗战机的主要战术

3.1 佯攻战术

佯攻战术是指武术家运用表里不一、言行不一、虚实相合等方式接近、攻击敌人的方法,是孙子“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的军事战略思想在现代武术格斗中的具体应用。

佯攻战术在制造武术战机方面主要体现在“骗”字诀上,具体运用在三个方面,第一是眼神之“骗”,我国素有“以神识人”的传统,通过观察人的眼神即可大概了解此人的气质、品德等等,在武术格斗中,眼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眼到手到”是武术家追求的技击境界,佯攻战术正是利用和把握了武术格斗双方“眼神定向”这一惯性思维,在实战中运用虚假的眼神欺骗对方,故意暴露自己的攻击方向,让对方提前防守,而在实际发动进攻时则突然改变方向,击打对手防守薄弱环节,令其疲于防守、阵形大乱,此时对我方来说则是进攻的最佳时机;第二是招式之“骗”,佯攻战术中的招式在使用时具有指上而打下、打下而取上、由里门反外门、外门反里门、声东而击西等特点,在武术实战格斗中,通常由于敌我双方紧张的情绪,使得技击的招式僵硬笨拙,不具有“虚之真实,假之自然”的迷惑性。要想使技击的试探招式具有以假乱真的效果,应具备以下几点基本要求:(1)肌肉要放松,放松的肌肉这会使得技击动作更加规范、击打部位更为精确;(2)攻击动作要迅捷,快速动作击打会使对方在明知我方可能会使用虚招的情况下仍然要进行防守而无暇作出有效进攻,待对方攻守节奏混乱之际就是我方全力出击之时;(3)表情要严肃,紧绷而认真的面目表情会使对方真实的认为我方的每一次进攻均是实招而非虚招,这就能从心理和技术上给敌方施以双重压力。第三是身法之“骗”,身法在武术中表现为“闪转腾挪、蹿跳蹦跃,”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不可预测性,因而在佯攻战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武术格斗的对战双方在经过一段时间招法试探后就要准备正式进攻,此时的进攻方由于紧张兴奋和急于求成的情绪状态往往只在敌方很小的攻击范围内进行击打,防守方在经历初期的防守不适后会迅速作出合理的招架动作,并伺机进行反攻,这样的进攻单调、身体僵硬且会耗费大量体力,在格斗后期极易被对方进行反打,效果很差。而在佯攻战术中,本着“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作战意识,在我方进行主动进攻时,以身体为重心,运用灵活的下肢步法接近敌方,步步为营击打对手,使防守方在潜意识里已固定我方的行动路线并逐步作好防守姿势,此时“峰回路转”,我以摇步(斜向侧出步)为引,躯体俯身下压由敌方的里门快速进入到外门并闪身攻击对手防守空虚的背面,这一系列动作要求做到快如闪电、一气呵成,充分发挥身法“如猿、如箭”的特点。

3.2 突袭战术

突袭战术是指在武术格斗中在对方没有事先预知的情况下突然奇袭对手的一种战术思维,此战术若运用得当会有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先发制人的效果。

突袭战术多用于先手进攻,目的在于打破敌我双方对峙中的动态平衡而取得格斗战机,进而达到击溃对方的作用。在实际搏斗中合理的运用突袭战术并非易事,需牢记“细察、快准、勿贪”这六字要诀。

所谓细察,就是在格斗实战中我方仔细的观察对手攻守的习惯,这些无意间所表现出的自然行为经过我方的细察与总结往往是有规律可循,这正是我们实施突袭战术的必要前提。例如,在实战中,有的武术家习惯于先出三到五下的组合拳后进行前腿的中低扫踢,有的武术家习惯于右腿在前而重心在左腿呈准备姿势,有的武术家习惯于左手试探出拳而右手蓄力出重拳。在格斗中,我方要善于利用这些无意识的攻守习惯动作,巧妙的向对手发动突然袭击,令对手防不胜防、节节败退。所谓快准,指的是在格斗对战中我方向对手进攻时速度要快,击打的部位要准确,这是突袭战术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实战中“快准”要领运用的熟练与否直接体现了我方对战局的把握程度,在敌我双方的对峙过程中自己要想尽快打破僵局,必须在对手防守松懈或攻防动作未成型时进行快速准确的打击,由此可见“快准”技击理念应用的成功与否在于我方能否合理拿捏、把控对手的攻防节奏。所谓勿贪,指的是在无论我方实施的突袭战术成功与否均不能过度贪功、冒进冒失,避免自己身陷囹圄。在格斗实战中取得利用突袭战术取得优势的一方心态往往会发生变化,如进攻欲望变大、进攻信心增强,会出现企图一招制敌等不切实际的幻想,此种心态的出现昭示着一种很危险的信号,即优势方会加大主动进攻力度、深入敌方腹地而疏于对战局的把握和对手技法变化的应对,其结果极有可能是优势一方由胜转败。究其失败的原因,就是握有优势一方的进攻贪念在作祟,稍有得手就不计后果的贸然进攻,把本来已取得的格斗战机白白葬送。

3.3 心理战术

心理战术是指在武术格斗实战中对战双方在意志力、自信心、情绪变化、抗干扰能力等方面所采用的谋略,即计谋和策略。谋略属于心理活动的范畴,在武术格斗实战中它是武术家体能、技术和经验合理运用的智慧保障。

武术格斗实战中的心理战术是合意性和合理性的统一。所谓“合意性”就是习武者主观意愿上要达到理想攻防转换效果的目的;所谓“合理性”就是习武者所使用的攻防动作要符合当时对战的环境、地形、敌情等客观条件。心理战术在武术格斗实战中相持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激烈的对战中,敌我双方的情绪复杂多变,心情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倘若不具备优秀的心理素质,不运用“合意、合理”的心理战术则很难发挥自己正常的格斗实战水平。在各类搏击比赛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参赛运动员在面对实力较弱的对手时往往能从容淡定,其攻势如疾风骤雨、雷霆闪电、迅猛异常,而在迎战势均力敌的对手或遇到影响成绩的关键性比赛时,情绪和心理容易出现较大的波动,忘掉自己平时训练和比赛中运用到的各种技战术,一味凭借蛮力和表面上的咄咄气势毫无理法、不计后果的进攻,其比赛结果往往不如预期。在武术实战运用心理战术对武术家的感知觉、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等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其冷静地分析战局,敏锐地观察、准确地分析出对方的进攻意图,进而清楚、灵活地选用技战术发挥出自己正常甚至超常水平的竞技能力。

武术家要想在格斗实战中养成良好的心理战术意识,需要把握以下两点:树立坚定必胜信念;调整临敌情绪。第一,树立坚定必胜信念,信念是一个人认知、情感、态度和意志的统一体,是其追求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武术格斗实战中具备坚定必胜的信念不是一种盲目轻敌的自信,是一种“战术上重视对手,精神上压倒对手”的谋略,这就要求武术家能够在分析战势(包括双方攻防距离、对手技术规律和心理变化等要素)的基础上做到头脑清晰、思维敏捷、敢打敢拼,灵活的运用奇正、虚实、强弱等谋略创造有力战机取得实战的胜利。第二,调整临敌情绪,武术家实战中由于环境、对方招式的不可预见性或面对强大的对手时常会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恐惧心理,这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此时从内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节和从外保持自然专注的面部表情可以很好的缓解这种状态。心理调节分为实战前和实战进行中两部分,表象法是实战前主要运用的心理调节方法,武术家通过对自己擅长或过往成功应用的技术动作的场景进行回忆,产生一种动态的思维运动效果,增强实战信心,保持稳定的心态。自我放松法和阻断思维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同步性,因而在实战中经常运用。在遇见实力强劲的对手而出现动作知觉模糊不清和行动能力失控时,前者通过放松身体主要运动肌肉群和调节呼吸节律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激发人体潜在的能量,从容应敌;后者通过自身的吼叫去阻断消极畏敌的意识流,以积极的思维取而代之,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4 结论

(1)武术格斗战机是指在武术实战中敌我双方为力求获得最大格斗效果,在攻防两端时间和空间上抓住或创造的机会,它是影响武术格斗胜负结果的转折点。武术格斗战机在实战中会出现三种情况:敌强我弱、敌弱我强、敌我势均力敌。

(2)有效距离、时间差和精神状态是影响武术格斗战机的主要因素。

(3)佯攻战术、突袭战术和心理战术是制造武术格斗战机的常用战术。

猜你喜欢

武术家敌我格斗
别开天地 另创乾坤——清代长寿武术家董海川的传奇故事
家有猫咪“武术家”
张伟丽 格斗玫瑰
竞技武术套路国际化发展历程、问题及对策
第八道格斗料理
格斗料理
意大利的“台风”战机演示模式—5反向敌我识别系统的空地识别能力
抗美援朝战争各次战役敌我参战部队和歼敌数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