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华武术精神与小学体育教学的融合

2019-11-23楼云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28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

楼云

摘  要:中华武术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具体代表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如何将其渗透、融合到具体教学中,对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再深入挖掘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华武术精神的意义,以探索将其融合到具体教学中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  中华武术精神  小学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0(a)-0108-02

随着国家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不断加强,体育是一门重要学科,对人类社会具有重大作用,尤其重视其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深入思考、挖掘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并将中华武术精神有效地融合到具体教学中,以综合性提高学生的内在品格、核心素养。

1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现状、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华武术精神意义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存在一定问题,从教师、学生两方面进行分析:(1)学生方面,大部分学生从小缺乏锻炼,其意志力较为薄弱,当遇到一些问题或挫折时,自我解决或调控能力较差,常常无法忍受;在体育课堂中,面对难度较大、稍微复杂的内容时,部分学生有偷懒的现象,常常爱以小病小伤作为借口,请假逃避课程。总体看来,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意志力表现较差、缺乏一定纪律性。(2)教师方面,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较为落后,未能有效依据新课改要求进行教学,教学活动过于单一,且多数停留在身体素质培养上,缺乏对体育精神、核心素养、心理健康的教学,使得体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中华武术精神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中孕育出来的,其接受着传统文化熏陶,并汲取着其他精华。党的十六大提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十七大更是强调精神文化的建设,武术中所蕴含的精神文明,为学生精神塑造创造良好的条件[1]。由此可见,小学体育教师应重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华武术精神的应用、融合,以将其融入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魅力,并在学习中培养其体育知识、体育精神,更深入认识到中华武术的民族精神,以促使学生体育综合素质能力发展。

2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华武术精神融合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策略

2.1 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首先应重视组织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以将中华武术精神有效地融合到具体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相应的培养目的,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可见,灵活安排教学内容是将体育教学内容与中华武术精神保持高度契合的关键。更为具体地来说,教师在设计、安排教学活动时,可适当根据课堂内容为学生讲解一些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中华武术的精神内涵等,引导、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认识体育知识、武术精神之间的联系,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热情,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另外,可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并引导其关注学习过程中的体育知识、精神与中华武术精神之间是否具有相通性,启发学生自我探索体育教学的意义。

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密切观察学生学情、学习需求,并根据其变化灵活安排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教学时,详细与学生讲解每个体育动作的内涵、意义,如攻守的含义、实际用法,以使学生对该体育动作有深刻认识、领悟;且在课堂教学时,重视体育精神、文化的讲解,如为其播放中华武术精神中代表人物事迹、故事、电影等,以此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并增强学生对中华武术精神的认同感、自豪感,进而激发学生内在精神如大公无私、见义勇为、惩恶扬善等。此外,还可拓展教学内容如兵法学、伦理学等优秀传统文化,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教师在具体教学时,还需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学生学情,以提高教学活动开展的质量,如在对学生开展专门训练时,可先对学生进行抽查、测量,以客观评估地认知、学习状态,进而根据其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此外,还可利用当前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中华武术视频,使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被其精神内涵所震撼。同样,丰富体育教学活动,如提供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让其进行体育项目的比赛、表演,可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武术精神的动力。

2.2 注重体育品格培养

中华武术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教师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将其融合到具體的教学活动中,不仅可增强学生体魄锻炼,还可丰富校园的体育文化、精神,促使学生核心素养得到提升。为此,小学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其体育品格的培养,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使学生自觉担任起继承、发扬中华武术精神的责任[2]。例如,教师在对展开相关教学内容后,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通过小组动作、技能的交流学习,使学生学习、认识到“正直、怜悯、谦虚、公正、英勇、团结”等中华武术精神。例如,在展开武德教育时,教师可将上下课口令配合武术动作,以使学生认识到武德的内涵,引导学生知礼仪、懂礼节,不仅追求体育技能,还追求武德修养,帮助学生自我的良好完善。此外,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体育品格培养,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的同时,还可使他人得到相对的幸福感、安全感,一定程度上利于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促使学生各项能力得到综合发展。例如,在小组交流学习时,教师与学生讲解武德修养、体育品格培养的重要内容,面对陪练的小组成员,其交流方式应当点到为止,多谦虚向对手请教、学习;若面对恶人,应当敢于出手,以正直、英勇的精神面对恶势力。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学习中,从多角度感悟中华武术精神的内涵,可促使其体育品质、核心素养的提升,以达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华武术精神体育教学的效果。

2.3 教师教育素养提升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其教学水平及对核心素养、中华武术精神的认识、理解,亦影响着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华武术精神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为此,小学体育教师应重视自身教育素养的提升,定期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以分析其体育教学中的中华武术精神的融合度、有效性,依据其中的缺陷、不足,不断改进或优化教学活动设计、展开等各环节,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以综合发展。对体育教师而言,应熟练掌握中华武术精神的内涵,以将其有效地融合、应用的具体教学活动中。例如我国武术最著名的太极精神,其精神内涵极为丰富,可包含“忍耐、克己、礼仪、坚韧、廉耻”等内在精神,将其与核心素养培养相结合,应用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实现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在清楚核心素养、学科教育、中华武术精神等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其业务水平,注意言传身教、文化涵养,可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到中华武术精神、核心素养培养给体育教育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以促使学生精神品格的提升。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将中华武术精神融入到小学体育具体教学中,不仅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技能,还可培养其体育精神、核心素养,有效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并促使其综合素质能力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 邵建华.核心素养导向下中华武术精神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观察,2018,7(24):46-47.

[2] 王海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小学武术教育的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8,35(4):460-464.

[3] 顾志平.学校乡土课程建设指导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之我见
浅谈如何让小学体育更具有趣味性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短绳在体育教学中“一物多用”的具体案例分析
阻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
浅谈如何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高效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