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2019-11-23李雯孟晶

职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设计原则技工院校

李雯 孟晶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和阐述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和“教学设计”的概念,提出了“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理论依据和遵循的规律,对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的方法和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对现阶段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理论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一体化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技工院校  一体化课程  教学设计  设计原则

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是一体化教师必备的核心职业能力,它体现了一体化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是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也是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部分技工院校中开展的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人社部从2009年起在全国分三批、210余所学校进行了32个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笔者学院是全国第二批数控加工专业的试点学校。通过一体化教学改革,笔者学院在办学理念、设备设施、师资培养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学院教师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水平上也有了根本提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工作成效。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面对生源基础比较差、学习自主性不强的学生,依然感到比较困惑,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和手段。教师有课堂教学改革的良好愿望和积极行动,但缺乏教学设计的方法,特别是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的方法和原则。

一、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是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因此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不仅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还要遵循职业需求和个人职业发展的规律,并将其融合发展,形成一体化课程独有的原则和方法。

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依据对职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分析,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探索解决教学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它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指导和辅助作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一體化课程是将学科体系的理论知识进行分解,按照工作过程对知识和技能进行重构,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因此一体化课程设计是包含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学资源等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

二、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是在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理论等理论研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尤其受到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建构主义理论是基于现代视角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等多种学习理论发展而来的综合性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对学习提出了许多与传统教学不同的学习观和教学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促进思维技能发展的活动;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是学习者自己以有意义的方式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本身具有社会和文化特性;学生的学习是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检验和调整认知内容及过程,教材所给予知识并不是他们唯一正确答案;真正的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中发生的。因此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要将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转化为教学情境,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做中学,学中做,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

三、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

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要把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放在首位,按照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工作中去,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2.主体性原则

职业教育的目的不在“教”,而在“学”。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层递性原则

教学设计要符合一体化课程层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掌握知识技能的逻辑结构和顺序排列,根据教学内容的主次轻重,循序渐进,为学生设计合适的教学梯次。

4.系统性原则

教学设计是由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环节组成,各环节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5.程序性原则

教学设计要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将不易表达的、未被表述的知识通过程序化的设计来表现。知识技能的逻辑结构、顺序排列、问题引导、总结归纳等等都可以用程序性的步骤将知识显性化。

6.可行性原则

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教师以及教学环境等主客观条件,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年龄特点,教学设备设施的差异,从教师自身条件的实际出发,同时具有可操作性,能指导教学实践。

四、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分为三个层次: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设计、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设计和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设计。

1.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设计

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设计主要是指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到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一体化课程标准的编写,最终形成一体化课程方案整个教学系统的设计。人社部在2012年、2013年分别制定了《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以及《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两个文件,对一体化课程开发程序、开发内容以及编写格式都进行了规范和要求。

(1)制定一体化课程标准。①开展职业与工作调研分析。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调研本专业的技能型人才数量、等级需求状况,以及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等。对照国家职业标准,分析各等级技能型人才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形成专业发展调研报告,定位本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与层次。②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召开企业专家访谈会,由企业专家对职业发展历程的自我分析,将行动领域的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通过头脑风暴法,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形成《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表》《典型工作任务列表》等文件。③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框架。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整合工作任务,对照国家职业标准划分一体化课程等级,将行动领域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构建课程体系框架。

(2)制定一体化课程方案。依据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的要求,制定每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按照典型工作过程,梳理并列出工作过程的具体步骤,通过教学化处理,确定三个以上的具体工作过程,按照平行、递进和包容的原则设计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工作过程,最终形成一体化课程方案。

2.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设计主要针对教学具体实施的过程,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即学什么、如何学和学得怎么样。首先要从“学什么”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目标;二是根据学习目标,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经过教学顺序和教学方法的设计,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如何学”;三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对象的分析、学习任务与目标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及学习评价的设计等方面。

(1)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即学生的起点分析。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既要考虑工作过程的特点,还应遵循学生学科学习的认知规律,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工作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①明确学生具有的能力。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水平,为确定教学重点、难道、选择教学方法提供依据。②分析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包括情感、动机、兴趣和意志等心理因素,以及学习能力和智力发展水平,为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依据。③分析社会背景。包括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及社会、家庭的影响对教学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

(2)学习任务的分析。学习任务应根据相应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过程以及完成该工作需具备的技能和知识进行组织和分析,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突出技能和能力培养。①分析学习任务的特点以及该部分内容在本专业人才培养以及本门课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②分析本节教学内容的范围与深度、重点与难点,以适应多层次学生的需求。③分析蕴含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以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智力的开发。

(3)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目标即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出发点与归宿,贯穿于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①教学设计要依据一体化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针对每次课的学习任务,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行为目标。②教学目标要包含专业能力(知识和技能)目标、方法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和社会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专业能力目标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方法能力目标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反思;社会能力目标需认同、体会、内化。③教学目标以对象+行为+条件+标准来描述。主要描述的是学生通过教学过程,预期产生的行為、能力变化。其中对象是以学生为主体,书面上可以省略,但思想上应牢记是“学生应该……”行为是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写出、列出、背诵、绘制、维修……,尽可能少用理解、掌握等状态的描述。条件是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在10分钟内,完成……” “根据……,写出……”等。标准是目标所达到的程度,如:“至少写出三种方案” “测量误差不超过0.1mm”等。

(4)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所进行的思考、策划和谋略;是教学设计中最具特色、最有创造性、最能展现教师能力的环节。①搭设脚手架。根据教学目标将每个教学活动划分为多个教学单元,将复杂的学习内容分解成较小的、易完成的学习任务,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掌握知识技能的逻辑结构和顺序排列,设计教学单元的活动。每个教学单元的容量、深度、广度应安排恰当,重点难点明确,让学生能获得学习成就感。②创设教学情境。一般以典型的、真实的工作过程或熟悉的生活内容作为教学情境,情境创设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思维联想,同时能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训练。③以任务为引领。通过完成一系列任务,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任务的设计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有梯度,让学生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有所得;要有启发性、层次性、条理性和探究性。要把任务的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对学生在获取知识、方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对策。④教学方法多样。在教学活动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通过集体授课、小组学习或分组讨论等方式引领学生解决问题。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运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等多种行动导向教学法,使教学焕发生机,使学生迸发激情,提高学习效果。⑤教学做一体化。一体化教学中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般从技能入手,先完成技能训练任务,出现问题后对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再用理论做指导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意义的技能训练,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提高教学效果。⑥概括与总结。教学活动中要及时给学生进行反馈,反馈学生回答的是正确还是错误,对学生继续学习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对比、展示、总结、技能训练、组织讨论以及信息化教学都能直接对学生给出反馈。概括和总结会使知识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和体系,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训练,对于教学是非常有效的。

(5)学习评价的设计。学习评价是检验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主要手段。学习评价主要有两种形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目的是诊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般有提问、讨论、练习、展示、答辩等形式。终结性评价是一种阶段性评价,目的是检验教学是否够达到预期目标,一般有单元考试、学期考试、毕业鉴定等形式。

学习评价要把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企业评价相结合,使评价主体多元化;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使评价角度多维化;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使评价方式多样化。

(6)编写教案。教学设计最终要按照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课时计划、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教学总结、教学反思等环节,将设计思路编写成教案,形成教学方案,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3.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设计

学习资源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设备设施、黑板挂图、教材学材、投影多媒体等等,都是一体化课程实施的支撑条件和教学资源。

一体化课程改革给教师提供了较大的创造空间,尤其是在工作页的编写和使用上。工作页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以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为主线的学生学习指导用书,主要对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起到指导和帮助作用。人社部2013年制定了《一体化课程教学工作页的编制与使用方法》,特别规范了工作页的开发路径、编制技术关键、编制案例分析、体例模板及使用方法。

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对学习资源应做到适时、适量、适度、有效,特别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形象、生动。

五、结语

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研究为一体化教师培训提供了路径,把握好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熟练运用教学设计方法是一体化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体化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必由之路。一体化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明确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科学的教学策略,才能设计出思路清晰、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案。一体化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归纳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途径,不断反思,认真总结经验,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发展的促进者。

参考文献:

[1]李志厚.变革课堂教学方式[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

[2]孙华.教学设计论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3]罗伯特·M·戴尔蒙德.课程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评价实用指南[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4]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秦皇岛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一体化课程设计原则技工院校
基于一体化教学《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课程的改革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浅析多层住宅的设计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