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低体温发生率

2019-11-23刘燕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9期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刘燕

【摘 要】 目的:探讨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将20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时间段分为RCA活动前组和RCA活动后组,RCA活动前组给予常规手术配合,RCA活动后组在常规手术配合的基础上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进行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结果:RCA活动前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26.00%,整改措施实施后的RCA活动后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7.62%,整改措施实施后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根本原因分析法是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提升手术室护士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根本原因分析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低体温

术中低体温是指在麻醉和手术期间人体的核心温度<36℃,其发生与患者年龄、麻醉时间、手术类型、手术时间等多因素有关[1]。人体体温降低后可使机体耗氧量增加,心脏活动受抑制,对血流动力学稳定、血液中药物清除率和免疫功能等均造成影响,增加麻醉和手术风险[2]。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麻醉后,受麻醉药物、切口暴露后散热和术中“冷稀释”的作用影响,易发生低体温[3]。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是一种追溯性失误分析工具,对已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科学分析并找出系统中的根本原因并加以改正,从而达到避免类似事件再发生的目的,是一种科学管理的方法[4]。本研究将根本原因分析法应用于降低腹腔镜手术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的管理中,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手术室行腹腔镜手术的2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44例,女61例;年龄(56.50±8.37)岁,体质量(56.84±10.92)kg,基础体温(36.50±0.25)℃;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RCA活动前组,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05例患者作为RCA活动后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基础体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RCA活动前组按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室护理常规实施护理配合,内容包括:保持手术间湿度为40%~60%,温度24℃~26℃,加盖被保暖,术中常温输液、常温冲洗液行腹腔冲洗等。RCA活动后组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查找根本问题,制定针对性措施并实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 寻找近端原因 根据手术室相关护理记录登记本,采用头脑风暴法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发生的低体温26例(26.00%),寻求所有可能导致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原因,绘制鱼骨图。按照“人员、制度、物品、方法”4个层别,寻找发生的影响因素。见图1。

1.2.2 确认根本原因 根据对近端原因的分析,进一步探索和挖掘导致术中低体温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的判别遵循以下原则:1)当原因不存在时,术中低体温还会发生吗?2)若原因被纠正或排除,术中低体温会因相同因素而再次发生吗?3)原因的纠正或排除将仍会导致类似术中低体温事件的发生吗?以“是”和“否”为答案,近端原因为“是”,根本原因为“否”。RCA小组根据以上原则进行讨论分析,筛选并确定导致术中低体温的根本原因为:术中低体温预防措施不足;护理人员对术中低体温认知不足,缺乏规范化管理措施。

1.2.3 制定并实施改进方案 1)针对术中低体温预防措施不足的改进措施:针对“患者术前禁食时间过长”问题,引进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将既往术前禁食禁饮12h改为禁食6h、禁饮3h,术前3h给予口服10%葡萄糖水500mL以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术前30min提前将手术间温度设置并保持22℃~26℃,相对湿度为55%~60%,术中若患者有体温下降趋势,将手术间温度适当调高。购置保温毯,手术床铺保温毯,将术中身体暴露及半暴露部位用保温毯覆盖,保温毯温度常规设置为37℃,若术中患者有体温下降趋势,将保温毯温度调至40℃。针对“手术区域消毒液的消毒”、“术中输入液体的温度”、“腹腔冲洗液的温度”过低的问题,将术中的消毒液、冲洗液、输液均给予加温至36℃~37℃后再使用。为避免被弄湿的手术铺巾长时间接触患者致低体温,巡回护士应及时发现潮湿的铺巾立即更换。2)针对护理人员对术中低体温认知不足的情况,缺乏规范化管理的整改措施:RCA小组根据“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及预防”制定术中保温制度、规范化的管理方案及督查措施。同时通过现场提问及现场观察的方式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术中低温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及保暖措施的执行情况。针对“术中低体温对患者生命体征和手术产生的负性影响”、“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对3名护士进行现场提问均不了解,对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进行的20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现场观察,其中16台手术的巡回护士未使用術中保温技术或保温技术使用不当,占80%;20台手术均采用术前禁食禁饮12h的措施,占100%。为此,本院对外科系统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康复外科理念相关知识培训,使医护人员了解该理念对手术患者的优点,尤其是对预防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影响;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术中低体温相关知识的培训,使护理人员了解术中低体温对患者的危害,提高护理人员对术中低体温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RCA活动前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26.00%,整改措施实施后的RCA活动后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7.62%,整改措施实施后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从本研究可知,RCA实施前,手术室护理人员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中,大多关注于术中如何与手术医师密切配合,顺利完成手术,而忽视了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导致术中低体温发生率较高(26.00%)。RCA是以证据为基础,通过从时间、地点、人员、制度、环境等多个层面深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的一种过程分析法,有助于管理者理清事件的症结点,从根源上彻底解决问题,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5]。本研究将RCA应用于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低体温发生率,通过逐层剖析腹腔镜胆囊囊切除术术中各个环节、关键点中预防低体温发生的漏洞和缺陷,寻找导致低体温发生的根本原因,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归纳和分析,从物品、人员、方法、制度等方面找到最切实可行、最核心的改进措施。通过改变术前禁食时间、增加保温毯、使用加温消毒液、清洗液,输入保温液体、护理人员专项培训、制定制度等措施,最终降低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RCA活动前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26.00%,整改措施实施后的RCA活动后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7.62%,整改措施实施后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验证了RCA的实践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朱继红.儿童腹腔镜术中低体温发生相关因素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11):18-21.

[2] 杨宁,何雪明,何文评.麻醉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和拔管时间的影响[J].右江医学,2016,44(06):686-689.

[3] 余文静,高兴莲,张晓芳,等.品管圈活动降低直肠癌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J].护理学杂志,2016,31(10):58-60.

[4] 蔡丽,温峥,申芳,等.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02):268-271.

[5] 易良英,陈燕华.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氩气电钩灭菌质量缺陷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与系统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07):127-129.

猜你喜欢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结石疗效分析
LC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早期急性胆囊炎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在高血压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
综合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比较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
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