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双师型团队,优化临床药理学教学过程

2019-11-23宋娟田华赵学梅苑家鑫张奇王明崔红霞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32期
关键词:华法林药理学药师

宋娟 田华 赵学梅 苑家鑫 张奇 王明 崔红霞

临床药理学是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主要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1]。临床药理学的知识体系复杂,药物种类多,抽象难记且易混淆。传统的临床药理学教学多采用基础教师的讲授式教学法,单纯的理论传递知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大多停留在书本理论层面,学生机械的记忆知识,不利于学生临床医学和药学思维模式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我校结合临床药学专业特色,对临床药理学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和实践,结合“走出去,请进来”双向交流原则,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现总结如下:

1 鼓励双向交流,加大双师双能师资培养力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2]。“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及熟练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运用到课堂中[3]。

基础教研室的教师虽然理论知识基本功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但缺乏相应的临床实践经验。传统教学以理论知识为主,以药物为纲的学习模式,不符合临床实践中合理用药的思维过程[4]。为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的提高,选派基础教师去医院的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参加学员培训,轮转循环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ICU、肿瘤科等科室,通过跟带教医生参与查房过程,了解目前临床的常见病及病变过程,熟悉患者的治疗过程,掌握药物治疗的策略。同时,跟带教临床药师学习,熟悉临床药师的工作内容,通过参与医嘱审核和对患者的用药教育过程,体会开展药学服务的必要性,进一步强化基础教师的药学思维模式并锻炼临床药学实践能力。所有参与授课的基础教师都具有临床培训1 年经历,在传授理论知识的时候,可侧重介绍目前临床药学实际工作内容,更好地引导学生从临床实践角度学习相关知识,有利于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迅速适应临床工作实际状态,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师资保障。

临床药师是药物使用方面的专家,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各个领域参与药学实践活动,确保药物安全、有效、合理的使用,具备丰富的药学实践经验[5]。教学过程中,我校聘请医院的临床药师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岗前培训、教学座谈会、新教师试讲、观摩教师示范教学等方式,提升临床药师的理论教学能力,培养具有工作经验的职业资格和教师资格的优秀双师型人才。同时,请临床药师根据临床药学实践过程,编写临床案例辅助教学,通过案例用药调整,体会开展药学服务的切入点,与医生及患者适当沟通的重要性,锻炼学生药学逻辑思维能力,优化临床药理学教学过程。

2 双师参与教学,优化临床药理学教学过程

2.1 课前集体备课,设计病例情境

课前针对授课对象2015 级临床药学专业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问卷包括下列问题:(1)你对目前临床药理学中,教师采用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是否满意?(2)下列教学模式中,你感兴趣的是?(3)是否愿意尝试团队合作学习模式?(4)在学习方法方面,你喜欢哪种方式?

通过问卷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和兴趣点,同时结合培养具备临床思维模式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参照大纲要求,课前课程组基础教师和临床药师共同集体备课,参考本科教学及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针对不同章节内容,选取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设计病例。病例既涉及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涵盖药物治疗管理及药学服务要点[6]。让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体会药师的工作性质,理解药师参与用药方案审核及个体化用药方案制定的意义。

例如教学中针对“遗传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章节,教学内容涉及遗传药理学的定义、基因多态性与药物反应、遗传变异与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等内容。内容枯燥,抽象难懂且进展性知识较多。

基础组教师按照大纲要求,录制基因检测流程的微课,利用网络平台发布视频资料,学生课前利用业余时间预习。通过学习学生了解细胞色素P450 氧化酶存在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药物疗效。但临床上如何根据基因型调整药物剂量,为患者进行个体化用药指导,学生缺乏相关实践锻炼。针对CYP2C9 基因多态性影响华法林药效及不良反应的问题,引入心房颤动应用华法林治疗效果差的病例,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分析影响疗效的可能原因?哪些基因多态性影响华法林药效?如何测定基因多态性?如何根据基因型调整药物剂量?如何对患者进行药学服务?如何开展用药教育,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同学课前通过预习并自行查阅相关资料,通过CNKI、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以及pubmed 英文数据库,小组讨论并设计思维导图。

2.2 课中小组汇报,分享思维导图

课上先通过问卷星形式,设计相关内容选择题进行测试,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预习效果。课上随机抽取小组汇报查阅结果,分享思维导图。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或者提出不同意见,参与讨论,学生互评本次汇报表现。学生在《药理学》学过抗凝血药华法林的作用特点,华法林治疗窗窄且个体化差异大,抗凝治疗容易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甚至是危及生命。哪些因素影响华法林药效学生并不十分清楚。通过学生课前查阅文献资料,可了解很多因素影响华法林药效,如合并用药、食物、遗传等因素。课本上介绍基因型检测的过程,从知情同意书签订-确定待测基因-检测基因型-分析报告-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见图1)。学生容易理解过程,但具体如何调整剂量课本并未详细说明。

临床药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进行点评总结,用药学实践的工作经历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在临床工作中,药师协助医师进行华法林的抗凝管理,确保华法林在有效治疗范围内,从而减少出血和栓塞事件[7]。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华法林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药物基因组学、药物相互作用以及饮食影响,根据文献资料、相关指南推荐和专家共识[8]、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基因组目录、IWPC 网站,剂量预测模型[9]、同时结合患者特定的病理生理状态、合并用药情况、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standardized ratio,INR)等信息[10],逐一分析,推算华法林的剂量,制定用药方案。临床药师需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和用药指导,为患者发放抗凝治疗疗效检测手册,嘱患者定期复查凝血时间和INR,并记录在本上,有利于病情变化监测及华法林剂量调整。指导患者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用药后是否有牙龈出血、鼻出血、外伤淤血、女性月经量过多等异常情况[11]。

通过药学实践病例贯穿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探索的欲望,锻炼学生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模式,让学生理解药师的责任和担当,培养学生药学服务的理念。

2.3 课后问卷调查,归纳总结经验

图1 影响华法林药效的主要因素

课后小组整理资料,总结病例。学生检索文献,锻炼学生阅读文献和整理文献能力,小组讨论查阅结果,了解文献中药物相关基因组信息进展,完善小组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以放射性思考模式为基础,把大量枯燥的、抽象的信息形象化、可视化[12]。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捕捉关键信息,提高记忆力和想象力,利于学生临床思维模式的培养[13]。

召开师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病例贯穿教学的认可度。会议围绕下列问题:(1)微课预习是否有助于知识的理解?(2)你对案例教学是否感兴趣?(3)你希望老师在课堂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示案例?(4)小组合作的效果?结果表明,学生认为结合实际案例的教学过程,学习更有热情和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模式的培养。在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感受到药师的职业价值感,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参加授课的基础组教师表示,通过和临床组教师共同备课学习,进一步了解临床药师解决患者实际问题的途径,临床组教师通过授课,整理教学经验,用更清晰简洁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体现药师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3 总结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差,主动性不强。且课本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知识不能及时的与时俱进。改革传统的临床药理学培养模式,构建专业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提升基础教师临床实践能力,充分整合医药学相关教学内容,更新教学理念,实现临床知识与药学知识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临床药学人才。充分吸收临床药师参与教学,通过药师的药学临床实践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教材理论内容有了立体化的理解,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到不良反应的减轻,学生对正确开展合理用药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临床药师参与教学过程,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计案例,例如通过应用华法林的案例,介绍如何针对患者基因型开展临床药理服务,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为患者安全用药保驾护航。同时协助临床医生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实现药物治疗个体化,提高药物治疗水平[14-15]。

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主线,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实现学校教育与药学临床实践的有机衔接,实现基础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锻炼的有效融合,提高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和基础教师实践能力,培养融合药学与医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和应用型临床药学人才,进一步提升临床药理学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华法林药理学药师
药师“归一”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搜风愈喘方拆方“祛宿痰方”调控儿童哮喘的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葛根抗肿瘤潜在机制探讨
华法林出血并发症相关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
中韩药师交流签约活动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