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价值取向研究的梳理与思考

2019-11-22陈仁蒙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26期
关键词:竞技体育学校体育

陈仁蒙

摘  要:体育价值取向体现了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追求,是人们参与体育的内在驱动力量。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得出体育取向研究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体育的根本价值观(或称主体价值观)研究;二是关于参与体育的个体价值观(或称本体价值观)研究;三是关于竞技体育的价值观研究;四是关于学校体育的价值观,最后提出体育价值取向研究的未来走向:将更加关注影响因素的研究;将积极探索形成规律的研究;将更关注青少年体育价值取向的研究。

关键词:体育价值取向  体育价值观  学校体育  竞技体育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9(b)-0254-03

Abstract: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sports embodies the pursuit of people's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nd is the intrinsic driving force of people's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By combing the existing literatures, the paper concluded the following four perspectives of sports value orientation research: The first is about the basic values of sports; the second is about the individual values of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or ontology values) research; the third is about the values of competitive sports; the fourth is about the values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he paper also put forward the trends of sports value orientation research, including more attention will paid to the study of the impact factors of sports value orientation; the formation of sports value orientation will be further explored; more attention will be paid to the youth sports value orientation research.

Key Words: Sports value orientation;Sports values;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ompetitive sports

體育价值取向体现了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追求,是人们参与体育的内在驱动力量。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不仅有利于我们把握体育价值取向发展的历程与特点,而且有利于我们从中发现仍需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扩展的主题和研究内容,为全民健身提供理论依据。

1  体育价值取向的涵义

价值取向是人的观念的一种,是个体行为的向导。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价值取向是一个人的喜爱、需要、选择以及他认为有用的、必须做的(Baier&Rescher,1969)[1]。一旦价值取向被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内化,它就成为指引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态度进行判断的标准和尺度(Rokeach,1979)[2-3]。体育价值取向是指主体根据体育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因、信念和标准[4-7]。

2  期刊论文文献计量分析

登录CNKI(中国知网),输入“体育价值取向”进行篇名检索,时间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因2019年暂无法统计,故截止到此日),共检索文献共718篇,从论文发表的时间来看,20世纪90年度初开始,就有相关的期刊文献,2004年是研究体育价值取向的转折点,

此后的文献数量逐年增多,从2004年开始至2018年期间共有654篇,年均数量达46.71篇,尤其是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的数量大大超过以往年份的数量,分别达到69篇、63篇、63篇和57篇,说明体育价值取向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见图1)。

从发表的文献来源看,非体育类期刊228篇,占31.75 %;体育类期刊论文490篇,占68.25%。其中体育类核心期刊论文有121篇,占体育类期刊论文24.69%,非核心期刊论文227篇,占46.33%;硕博士学位论文108篇(其中博士学位论文33篇、硕士学位论文75篇)占22.04%,;会议论文有39篇(国际会议6篇、国内会议33篇),占7.96%(见图2、图3)。

3  论文研究内容评析

从目前有关体育价值取向方面的研究文献来分析,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体育的总体价值观(或称主体价值观)研究,即对体育在社会中存在意义与价值的总体认识问题。如廖年忠[8]等通过回顾我国体育价值取向的发展历程,并对其形成的历史原因、国内外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提出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应该确立体育的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相结合的双本位的体育价值取向。这种观点与陈融所提到的“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双重奏的趋向”[9]的观点是一致的,这种体育双本位价值取向已经得到了体育理论界学者和体育决策者的认可与重视。此外,徐成立[10]、李可兴[11]等人还跨文化的角度出发,对中西方体育价值取向进行比较研究。

二是关于参与体育的个体价值观(或称本体价值观)研究,即个体或某群体参与体育动机或需求的认识。如:卢文杰[12]等在《试论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研究》中指出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发展趋于人本化、多元化。郭芙茉[3]等对浙江省部分高校在校硕士研究生体育价值取向的特征及体育行为选择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也有研究者[13-14]从社会分层的视角来研究社会阶层与体育价值取向关系,主要是从体育参与者的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职业等方面对体育价值取向的影响而展开研究。

三是关于竞技体育的价值观研究。如苗治文[4]等指出,我国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注重政治任务的为国争光思想、关注工作绩效的金牌战略、注重运动成绩的举国体制、关注技术水平的物化训练。正是因为我国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始终是明确而坚定、务实而有效,所以30多年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并于2008年登上金牌榜的首位。虽然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道路十分成功,但体育界内外还是不断有人[15-16]发出声音,“竞技体育价值取向应不应该作些调整?”谢琼桓也曾对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进行思考,提出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应“告别悲情体育,走近快乐体育;结束焦虑体育,迎接自信体育;正视金牌体育,欣赏魅力体育;调整奥运体育,发展多元体育;审视申办体育,关注效应体育[17]”。

四是关于学校体育的价值观。即社会各阶层对学校体育作用及功能的认识。新中国学校体育经历60余载的风风雨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关我国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的研究也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如陈玉忠[18]等“以时间节点为发展顺序”对建国以来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学校体育价值取向发展的进行疏理与分析,并提出未来走向;马睿[19]在分析我国学校体育价值取向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并有的放矢地提出了针对我国学校体育价值取向改革的应对策略。而杨文轩则[20]从“以社会历史发展脉络为研究主线”学校体育改革价值取向进行了回顾与梳理。

4  体育价值取向研究的未来走向

4.1 将更加关注体育价值取向影响因素的研究

体育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又受个人的需要、兴趣、性格、爱好、能力、气质等内部因素的影响。未来将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体育价值取向理论研究也将由单一片面向多元全面转变。

4.2 将积极探索体育价值取向形成规律的研究

目前已有的文献较少涉及对体育价值取向形成规律方面的研究,理论成果十分有限,未来将会借助其他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等)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

4.3 将更关注青少年体育价值取向的研究

青少年是体育价值取向形成及良好锻炼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而体育价值取向又是参与体育的内在驱动力量。在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及国家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的背景下,有关青少年体育价值取向影响因素及促进措施的研究,今后将会受到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Baier K,Rescher N.Values and the future[M].NewYork: Free Press,1969.

[2] Rokeach M.From individual to institutional valu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values of science.In Mrokeach(Ed.).Understanding human values[M].NewYork: Free Press, 1979.

[3] 郭芙茉,于永生.碩士研究生体育价值取向与体育行为选择的矛盾关系分析——关于“知行冲突”的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2012,34(3):54-56.

[4] 苗志文,张帆.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转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7):125-126.

[5] 李华.当代体育价值观基础理论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6):30-32.

[6] 杨闯建.河南省城市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现状及培养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3.

[7] 杨剑,陈开梅,常波.体育价值观研究评述[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4):32-34.

[8] 廖年忠,谭洁.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体育的价值取向[J].体育学刊,2004,11(2):129-131.

[9] 陈融.世纪之交中国体育的目标取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3):1-5.

[10]徐成立.中西方体育文化价值取向的冲突与融合[J].体育文化导刊,2007(10):52-54.

[11]李可兴.中西方体育价值取向比较[J].体育学刊,2005,12(2):37-39.

[12]卢文杰,于可红.试论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3,35(1):66-69.

[13]吴振华,田雨普.市民体育社会分层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5):80-84.

[14]陈宝玲,卢元镇.家庭对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08(1):100-102.

[15]康万英.2008年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8,29(3):26-28.

[16]周保辉,芦忠文,牟春蕾.困惑与选择: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理性思考[J].体育与科学,2012,33(2):106-108.

[17]谢琼桓.论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和策略取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11):5-14.

[18]陈玉忠,徐箐.建国以来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学校体育价值取向及未来走向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2):1666-1668.

[19]马睿.我国中小学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的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0]杨文轩.论中国当代学校体育改革价值取向的转换——从增强体质到全面发展[J].体育学刊,2016,23(6):1-6.

猜你喜欢

竞技体育学校体育
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研究
探究竞技体育科技服务模式及影响因素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