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公园更新改造下的理水手法探究

2019-11-22苟丹丹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理水更新

苟丹丹

摘 要:传统公园近几十年来面临着不同的挑战,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要求其在功能、景观、生态、管理等方面做出更新。文章主要探讨传统公园更新改造下的理水问题,分析理水的价值,并提出其存在的问题,以玄武湖公园更新改造下的理水手法为探讨对象,提出理水更新设计的策略,以期为其他传统公园的水体更新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传统公园;玄武湖公园;更新;理水

一、前言

传统公园多指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园林,遗留下来加以保护并改建的城市综合性公园[1]。作为历史文化的实物载体,传统公园拥有较高的文化及观赏价值。承载着居民娱乐、文化、游憩等综合功能,是城市重要的户外绿化空间。随着城市的发展,“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等评价指标的提出,以及人民对于城市公园更多方面需求的扩大,传统公园的设施、功能、景观、生态等方面势必面临着更新、改造,以适应现代居民对于城市景观的需求。如今,众多传统公园进行了景观的更新改造。在此背景下,本文从理水设计入手,通过探究传统古典园林玄武湖公园的水体更新改造策略,为更多的城市传统公园的理水更新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二、传统公园理水的价值及存在问题

(一)传统公园理水的价值

传统公园大多以水为中心,其理水格局决定了整个公园的景观格局,理水更新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整个公园的水域景观,其价值多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自然的水域环境在雨洪调节、微气候营造、休闲娱乐、文化品味、生态保护、景观效益等各方面起着作用,是构成城市景观环境必不可少的元素[2]。

二是城市意象的重要组成,是文化自豪感、归属感的载体,拥有古典园林水体景观并传承下来的传统园林,其山水格局是城市风貌的重要体现,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3]。

(二)存在问题

1.开发不合理

许多传统公园地处城市中心地带,周边地价较高,为吸引游客、增加公园收入,会过度引入园事及经营活动,给传统公园造成较大负荷,破坏公园本身静谧的环境氛围,甚至对历史文化遗迹造成损伤。

2.水上功能不完善

当代城市公园需承载多元的功能需求,传统公园往往无法在功能服务上达到人们所追求的使用功能。水上使用功能的不完善,公园亲水活动的缺少,显然会使传统公园的吸引力降低。

3.水域景观类型单一

众多传统公园沿用的是古典园林理水手法,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多以静水为主,缺少丰富的水景形式,使得市民参观游览时容易产成视觉上的疲劳。

4.水生态问题日益严重

现代城市运转的压力、污染水体排放的不规范,以及环境治理的疏忽,致使水环境承载力超过其自净能力,水生态问题因此产生。水体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蓝藻爆发等问题,威胁着水生动植物、水环境的安全,亦较严重地破坏居民的游览体验。

5.雨洪管理的欠缺

雨洪管理强调人为地借助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来解决缓解城市地表径流的分布问题[4],传统公园的大面积水体对于防洪排涝、水文管理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6.后期管理、维护问题的疏忽

许多传统公园对于公园设施、植被、水体等缺乏定期的维护和更新,使人们的体验感降低。

三、玄武湖公园更新改造下的理水实例分析

(一)玄武湖公园概况

此湖东临紫金山,西枕明城墙,沿岸历史遗迹颇丰,枕山绕城,山、水、园、林、城浑然一体。其水域呈规则的菱形,岸线较直,湖中岛屿秉承传统园林“一池三山”的思想,发展成五洲,洲岛之间以六堤相连,将水面分割成北湖、西南湖、东南湖三个水域,形成了以三水为主体的平面格局(图1)。

多年来,由于各方利益的驱使,湖面水体曾被大量侵占,水生态恶化、历史文化遗迹日益减少等问题层出不穷,在市政府的主导下,玄武湖公园及周边区域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划更新建设,也针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综合环境整治,收效甚好,使得这片水域得以恢復往日的生机。其理水手法的运用,在恢复水域生态、丰富水域景观效果等方面成果显著,值得我们探讨。

(二)玄武湖更新改造下的理水策略

1.湖岸线的调整

玄武湖岸呈规整的菱形,且曲度较低,湖面被周边地况圈在一个规则空间里,难以形成多层次的景观结构,极大地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使得景观吸引力降低。

规划师们通过对岸线的调整和改动,将水体引入周边绿地,形成生态的浅滩湿地或雨水花园,或局部地进行岸线的改造,形成自然滨水空间。情侣园、和平门水系便分别引自湖内,其水弯曲环绕,开合有致,再搭配地形、植物等元素,组成不同的景观单元,极大地丰富了滨水区域的景观层次。

2.水与其他造园要素的关联

古典园林理水讲究园林内部水体的梳理与联通,“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即于方寸之间再现自然水体的结构[5],并通过与其他造园要素的配合,以形成丰富的景观感受。玄武湖后续的更新过程中,无不延续这一理水造景的原则。

(1)水与山石

玄武湖内部并无较大山体,局部假山石与水结合,多用于场地小景观的营造。假山石或驻足水边,或立于水中,或镶嵌于水迹,形态各异,用法不尽相同,与水生植物搭配,使得水域景观生态自然,富有野趣。

(2)水与建筑

水与建筑组合形式丰富多样,建筑有依水而立的,有凌跨于水上的,有通过木平台过渡到水上的,组织水体空间,或虚或实。五洲和湖岸四周,水景与建筑相映衬,廊榭之影、亭台之影、桥影、花木之影与天光云影尽汇湖中,水岸假山石与植物穿插,四季皆宜。

(3)水与植物

将水面与岛屿结合,划分不同的植物景观分区,如环洲之杨柳、樱洲之樱花,各自成景;水系与植物群落搭配,形成不同的滨水景观区域,如和平门芦苇、水杉等植物搭配形成的湿地景观,情侣园丰富植物群落划分形成的滨水风光带景观;再加上丰富多样的水生植物的栽植,如荷花、菖蒲、芦苇、再力花,形成多层次的植被群落,并有效地形成自然、生态的水域环境[6]。

3.水景类型的增添

为解决规则湖岸对于水景的限制,规划师们通过改造岸线来增加景观的趣味,再与山石、园林构筑物、植物等元素相结合,增添丰富景观产生的可能性,并通过多种方式来丰富水景的样式,试图打破玄武湖一贯以来单一静水体的乏味体验。

除静水外,喷泉、跌水、假山瀑布是园内增加的主要动态水景类型,使得公园水景动静结合,很好地丰富了景观趣味,如蔓园的山石瀑布,莲花广场前的音乐喷泉;再通过水中倒影、借景等方式,来增加景观层次,扩大景深。

4.亲水设计的呈现

大型静水体的存在,使游客心理上会产生“亲水”的需求,渴望近距离接近、探索、触碰,玄武湖通过多种亲水设计来满足此需求,使人们工作繁忙之余,能感受到舒适与自由。

规划者对滨水空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造设计,水边及水上的游步道、木栈道、观景平台、亲水臺阶的设置,以及水上活动的开展,如划船游览、喷泉观赏,使滨水空间可玩可赏,使游客参与其中,身心舒适;再加上滨水区域的浅滩湿地、雨水花园等的建设,通过水与植物的搭配,形成亲近、自然、生态的环境空间,将大面积湖水的距离拉近了,能给城市中的游客带来自然、有趣的体验,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

5.水体的生态性建设

为控制湖内水体、景观的生态恶化问题,玄武湖进行了持续性的环境整治工作:对流入湖内的水源进行了污水截流等工作,从来源处消除污染问题;对湖内水体进行清淤,清除一部分淤泥,扩大水容量,并栽植水生植物,来分解部分有害物质,修复水体生态,净化水质;加上生态自然驳岸的应用,有效增强了水体的净化能力。和平门、翠洲湿地公园的建设,以及情侣园生态浅滩景观的建设,通过水生植物群落对污染物进行有效的分解、净化,涵养水体,增强湖体自净能力[7]。

6.水利建设

玄武湖公园属城市河湖水利风景区,通过武庙闸、太平闸控制水体,将城市内河与湖联系起来,汛期排出部分水体,腾出容量来接纳雨水,再通过和平门闸泄洪,将洪水引入长江,具有抗洪排涝的重要作用[8]。

7.维护管理力度的加强

针对过度园事活动及商业开发,玄武湖公园做了相应的举措:一方面暂停并取消了部分商业开发项目,拆除了相关设施设备,恢复场地原有的风貌;另一方面,颁布了相关规划守则,以规范园内活动,减少景观、水环境的负担,并加强了对于园内植物、景观、设施、铺装等的维护、翻修等工作,使公园面貌更新[9]。

四、结语

传统公园长期的更新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水体更新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9]。在现代园林设计中,我们要传承并再现古典园林中自然水体的理水手法,并适度地贴近当代人的生活,不能一味地“仿古”,而应在传承古典理水手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契合当今的环境需要,做出更新。

参考文献:

[1]李朝欣.由“封闭”到“开放”:城市传统公园更新改造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3.

[2]许芗斌.关于传统公园保护与更新的思考:以重庆鹅岭公园为例[C]//张青萍.传承·交融:陈植造园思想国际研讨会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5.

[3]张耀,蔡艳琳.南京玄武湖滨湖景观设计探析[J].现代园艺,2012(22):110-111.

[4]张晋.可持续水设计视角下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几点思考[J].中国园林,2016 (8):117-122.

[5]陈秀.当代审美意识下的园林理水新手法探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1.

[6]韦勇.玄武湖景区景观改造探析[J].绿色科技,2015(12):101-102.

[7]李平,姜丛梅.玄武湖,设计与景观共成长:记南京·玄武湖环境综合整治工程[J].江苏建筑,2018(5):30-33.

[8]江苏省南京玄武湖水利风景区[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7(5):84.

[9]王亚杰,丁山.传统公园改造与更新:以南京玄武湖公园及莫愁湖公园为例[J].绿色科技,2016(7):19-22.

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猜你喜欢

理水更新
赵延年与裘沙及王伟君的鲁迅作品插图之比较
明代常州止园理水探原
《理水》中大禹前后期形象对比分析
解读《理水》“油滑”的人物形象
燃烧驱动连续波化学激光器的喷管发展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