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语感的培养策略

2019-11-22罗晓娟

甘肃教育 2019年19期
关键词:高年级语感培养

罗晓娟

【关键词】 小学语文;高年级;语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9—0157—01

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迎来了轰轰烈烈的新课改大潮,许多实验区对自己的教学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教师们逐渐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要想真正地进行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务之急,而阅读教学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作为突破口。下面,笔者分学段对学生语感培养方面的策略进行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语感

近几年来,语文教学研究形成了一个新的热点、焦点,这就是关于语感的研究。就小学语文教育而论,语感及语感教学的主要问题是:语感的本质是什么、语感是怎样形成的、语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1.什么是语感。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的、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它表现为对作用于人的言语作品的内在反应能力,即听和看(读)的能力;也表现为,因表达个人情意的需要和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而在感觉层面直接生成言语作品的能力,即说和写的能力。2.如何获得语感?通常情况下,大量阅读文学作品,特别有助于学生形成敏锐的语感。读书多了,就会培养出语感。

二、分学段培养学生语感的策略

3~4年级小学生语感领悟阶段

1.在比较中揣摩语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培养语感精确性的有效手段。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课文中有些词语虽然并不深奥,且表层意思也不难理解,但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减一减、加一加、换一换、调一调等形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推敲、揣摩语言运用的准确精妙,挖掘其蕴含意义,从而有所感悟。如,《五彩池》中“美啊!藏龙山上的五彩池。”(原句)与“藏龙山上的五彩池真美啊!”(改句)通过比较,学生就可以发现原句更能表达作者对五彩池的深切赞美和热爱的情怀。

2.在想象中体会语感。语言感受的产生是以感性为主体的,训练语感,需要与具体形象联系起来,才能领会其丰富的内涵。在教师有启发性的提示下,学生顺着文章的内容合理展开联想,凭借想象使具体事物在腦子里重现。如,在教《少年闰土》一课中,教师娓娓动听的语言把学生带到海边的瓜地里,启发学生在脑子里“过电影”——深蓝的天空中一轮明月,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地,一个机灵可爱的刺猹少年……从而感悟课文描写的意境,从中培养语感。

3.在入境时品味语感。训练学生的语感,就要把语言的理解与情感的体味结合起来,使学生透过文章的字字句句感受到作者那起伏的情感,“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入境又入情”,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因此,在语感训练中,要努力寻找文章对学生思想感情的触发点,使学生与文章产生共鸣。如,《再见了,亲人》中有一句:“这真是雪中送炭啊!”“雪中送炭”单从字面上讲很容易理解,但如何引导学生品味出它的感情色彩呢?可组织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思考:文中的“雪”和“炭”指的是什么?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学生议论纷纷:“雪”,指的是志愿军战士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炭”,指的是大娘冒着枪林弹雨为战士们送来食物。“雪中送炭”不正表达了中朝人民之间深厚的情谊吗?通过琢磨,学生从“雪中送炭”这个词,品味出了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5~6年级小学生语感鉴赏阶段

1.联系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眼前所读的语言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可以再现作者笔下的生活情境,可以补充文章的实际内容,可以增加、印证作者的相同感受等等,使学生对语言所表现的感情、含义产生鲜明的内心体验,与文中的主人公、作者一同沉浸在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中

2.充实生活。生活感受是一种非语言实践,它包括生活知识经验、自然风物知识经验和人生社会知识经验等体验。没有这种体验,语感培养是徒劳的。语感培养就会重蹈“死读书,读死书”的覆辙。因此培养这种能力不应局限于课堂40分钟,囿于窄小的教室空间和有限的校园天地,而要把视野拓展到更为广阔的天地——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广阔的大自然中。

总之,让学生深切地去感受生活,读社会这本大书,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培养语感吧。

编辑:张慧敏

猜你喜欢

高年级语感培养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分层教学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